📖 ZKIZ Archives


烘焙業門外漢 靠口碑行銷暴紅

1 : GS(14)@2010-08-22 22:15:34

2001-7-30 SLC  

過去1年,台灣多了2家年營收破億元的烘焙業者。和大多數靠拚價格、拚規模的廠商不同,這2家店的老闆對獲利不太在意,卻把商譽看得比天還大。果然,光靠口碑,就讓這2家店在短短2年內,迅速暴紅。

這兩位老闆,一位是在南投山上三合院裡做鳳梨酥的許銘仁,一位是在台北辦公區裡賣年輪蛋糕的王傑。他們原本都是烘焙業的「外行人」,鮮少接受媒體採訪,幾乎沒花1毛錢做行銷,單靠口碑,就讓自家產品在2年內,成為部落客間的排隊美食,暴紅後加盟合作邀約不斷,兩人都斷然拒絕,堅持深化品質,守護食物本身以及找回自己生活的原汁原味。以下是他們的故事。

微熱山丘 念舊許銘仁 為鳳梨酥注入家鄉魂

去年初,網路上口碑最好的鳳梨酥霸主悄悄換人。一家在南投、全部採用台農2號土鳳梨做餡的新品牌「微熱山丘」迅速竄起。想吃它,目前你至少得等上3週才能拿到貨,而且,還得小心買到假貨,因為「微熱山丘」已經火熱到出現山寨版的鳳梨酥。

這個新品牌問世不到18個月,就登上「全台灣最受歡迎鳳梨酥」的寶座,今年鳳梨用量將達到200萬顆、年營收達1.2億元,且早在去年(即公司創立第1年)就達到單月損益兩平。這些數字背後的推手,其實是來自一位科技業的烘焙門外漢,他是前詮鼎科技董事長許銘仁。

傾注熱情》為南投鳳梨開拓新市場 是一輩子都不想退休的事

科技與烘焙是兩個八竿子打不著關係的產業,更何況過去在科技產業,許銘仁做的是年營收百億元的生意,現在卻賣起每個單價35元的鳳梨酥,換算起來,他1年需賣32億個鳳梨酥才能達到之前在科技業的營收規模。本刊數度邀訪許銘仁卻屢遭拒絕,終於,在微熱山丘開幕茶會上,他首度鬆口對本刊記者表示:「我現在做的事業,是一輩子都不會想退休的事!」

時間拉回兩年前,許銘仁打算投資烘焙事業時,還不知道要賣什麼,便先設計了「微熱山丘」這個品牌,原本想做銅鑼燒,但覺得一定要有家鄉(南投)的元素,最後在設計師的建議下,才決定做鳳梨酥。

因為許家從爺爺那一代開始,就在南投山上種鳳梨,到了許銘仁的弟弟許勝銘承接家業後,鳳梨卻賣不出去。為了讓家鄉的鳳梨有新市場,許銘仁結合弟弟的農業專長、加上叔叔的烘焙技術,決定跨向鳳梨酥市場。

垂直整合》從種植不放農藥契約 到鳳梨皮利用都不放過

但是鳳梨酥市場早有一堆明星,包括總統馬英九背書的台北佳德;受陸客喜愛、很會說故事的台中日出,微熱山丘是後進者,憑什麼能與這些明星平起平坐?

答案是「靠口碑」。與許銘仁認識多年的生機生技總經理連佩瑩回憶:「去年他(許銘仁)經常一大箱、一大箱的拿鳳梨酥來,要我拿去分給朋友吃。」藉由大手筆的試吃,以及在科技業的人脈,微熱山丘的知名度迅速在網路上打開。

許銘仁不想做那種賣伴手禮的店,像柑仔店一樣,根本沒有差異化,讓全台灣2萬家麵包店不知死了多少家。微熱山丘的差異化確實非常徹底,創業第1年,全靠網路行銷,唯一的實體店面只有一個,就是南投老家的三合院,直到產品在網路上暴紅,加上企業客戶日增,才在今年6月,於台北市民生社區隱密的巷子裡開了第一家實體的旗艦店。

許銘仁將這家店定位為「茶話會」。從詮鼎時代就跟隨許銘仁長達12年的彭業輝說:「老闆希望塑造一個很Relax(放鬆)、私密的地方,讓客人來這邊泡茶、吃鳳梨酥,就好像是老朋友那樣。」

不僅開店哲學和別人不同,許銘仁在鳳梨酥產業的擴張方式也很不一樣,他無意增加其他烘焙產品,反而是針對鳳梨這項產品往產業的上下游進行整合。往上,他與南投農民簽訂契作合約,保證土鳳梨的收購價格,並要求農民不可使用農藥。去年底公司辦尾牙,席開30桌,一半以上都是南投種鳳梨的農民,許銘仁想做的,不只是掌握鳳梨酥的料源,更是想改變農民的腦袋,讓家鄉的農人對鳳梨、乃至對土地有新的想法。

往下,則是打算開發出鳳梨相關的新產品。目前微熱山丘平均每天要用1萬顆鳳梨,光是倒掉鳳梨皮,1天就要載7~8卡車。但這些鳳梨皮與莖其實富含高度經濟價值,許銘仁因此與鳳梨酵素權威嘉年生化公司合組一家新公司,準備利用鳳梨酵素發展新的生技產品。簡單說,未來任何一顆進到微熱山丘的鳳梨,從果肉、莖到外皮,全都能拿來生產不同產品,提高鳳梨的附加價值。

要求完美》堅持不加防腐劑 花8個月找保鮮包裝袋

不僅以鳳梨為核心做產業的垂直整合,許銘仁還因對細節要求龜毛,讓微熱得進行產業的水平整合。彭業輝說,由於微熱的鳳梨酥堅持不加任何防腐劑,所以包裝時,隔絕空氣極為重要,但是要找這樣的包裝機器卻很困難,結果花了8個月時間,許銘仁才找到一家日本廠商可以生產符合規模的包裝袋。因為對品質高度講究,從而拉大與同業的競爭距離。

微熱山丘奇蹟式快速走紅、賺錢,並沒有讓許銘仁興奮,因為比起過去的事業,現在事業的規模實在是太小。最讓許銘仁興奮的是,賣鳳梨酥竟能讓原本幾乎被農民棄種的台農2號重新活過來,還能養活自己家鄉超過數十個家庭。

元樂年輪蛋糕 王傑砸重金 只為賣出「幸福感」

「以前一出手投資就是10億~20億元,但都是為公司在做,到最後,自己根本已經沒感覺、沒感情。現在開蛋糕店,1年只有1億多元營收,卻很快樂,因為每收100元就是一份感情,很實在!」說話的是元樂蛋糕董事長王傑。

現在想吃一口「元樂年輪蛋糕」只有2種方法:一是起個大早,9點到門市排隊搶每日限量供應的蛋糕,不然就是下單等20天後再拿貨。這家創立僅3年半的蛋糕店,因為年輪蛋糕賣到缺貨,2年內元樂營收暴增10倍,現在1個月至少有1,000萬元的業績。

事實上,元樂開業的2007年,台灣烘焙業有600家店倒閉,開店關店比是1比5,也就是新開一家烘焙店,同時就有5家關店。為什會選擇開蛋糕店?曾經是王牌基金經理人、也曾是錢櫃KTV副董事長的王傑說,小時候每次經過自家附近的麵包店,都聞到幸福的香味,後來,他到日本出差,總是看到日本人在百貨公司裡排隊買年輪蛋糕,因此決定要賣這個產品。

初嘗敗績》當成寶貝的日本配方 卻不符合台灣實際使用

不過,現在回想起來,賣年輪蛋糕實在是一個美麗的錯誤。第1個錯是原本以為日本人願意排隊買的蛋糕,拿來台灣一定會賣,結果,卻發現台灣人不像日本人那麼愛吃甜食;第2個錯誤是,以為花500萬元買到日本製的機器、加上原廠附贈的配方、再把台灣師傅送到日本學習,就能把日本蛋糕「Copy」到台灣。「做了之後,才發現自己太天真」,因為台灣人的口味和日本人大不同,日本配方在台灣根本不能用!

一開始拿到日本配方,王傑把它當寶貝似地鎖在保險箱裡怕人偷走,結果,配方根本沒用,因為裡面都是用日本原料,實務上確實無法在台灣使用。

再來是甜度問題,台灣人不喜歡太甜的蛋糕,「甜度10度和6度差很多,不是砂糖減量就好,光調這個配方,搞了1年,現在很多人到我們店裡想學配方,但都沒有用,」王傑說。

丟掉日本配方自己創新,元樂想以日本年輪為雛形,做出獨一無二的蘋果年輪。年輪蛋糕已是所有蛋糕裡最難做的,如果要在年輪的餡中加上新鮮蘋果,更是麻煩。算算從密漬蘋果到烘焙,一共得花3天的時間、經過39道工序。

原本是5星級飯店主廚的簡子凱表示,一般蛋糕都是定溫烘焙,年輪蛋糕有13層,裹一層麵糊後先烤過一圈,第一層轉速要快,但最後一層轉速要慢,再來還要結合蘋果、麵糊和果泥3種不同密度的食材,直火慢烤,目標要讓蘋果與蛋糕完全密合。但是,蘋果烤到最後,水分釋出,果肉鬆散很容易掉下來。王傑說:「剛開始烤 60顆,會掉30顆。」

簡子凱尷尬笑說,元樂採用開放式廚房,玻璃窗外可以看到師傅在烤蛋糕,有次他很帥地在烤蛋糕,架式十足,一串5顆,突然掉下3顆,讓外頭正用手機拍照的女生瞠目結舌。

堅持天然》不用香精成本多10倍 連削蘋果都要SOP

烘焙技術是第一道門檻,第二道門檻則是食材。蘋果心最後要灌上的果泥,一開始師傅建議使用食用色素,王傑聞到刺鼻的化學味馬上拒用。「有沒有聞過草莓香精?味道很嗆,我看原料有防腐劑,化學元素,師傅說,只要稀釋後就會香。」但是,王傑卻認為,無論怎麼稀釋,化學東西就是對人體不好,可是不用這個就沒辦法做,這位烘焙業門外漢則以「食材我負責找」來回應。

結果,花6個月,決定用不加任何化學原料的法國果泥,問題是這些法國果泥的成本是化學香精的10倍,王傑卻決定,成本再貴都用,因為「台灣產品不upgrade(提升),照傳統做法那樣幹,怎麼會進步?」

元樂副總經理林誠智說,這種食材在五星飯店是拿來作盤飾,但元樂10個蛋糕就要用掉1公斤,影響所及,一般烘焙業材料成本約占總成本的2成,元樂卻是高到4成以上。

不僅食材要用天然貨,王傑還要求所有蛋糕大小形狀要盡量一致,只能選正圓、蒂心必須在正中央,還得依季節找到品質最好的蘋果,進貨後,連削蘋果都有SOP,皮不能太厚太薄,以免影響形狀。

他不定期到店裡檢查,看到「形狀不佳」者、「顏色太深」者馬上拿起來砸到垃圾桶。簡子凱說,若1天淘汰兩次,就超過上百顆,因為「蛋糕是幸福的商品,做不好看,客人拿在手上怎麼會幸福?」

元樂蘋果年輪一顆賣349元,算算毛利只有3成,低於烘焙業至少5成的水準。如此不惜成本,「厚工」的理由為何?王傑認為,公司有3個目標:照顧股東、員工和消費者的利益,「我的邏輯是股東利益放最後,但是員工和消費者最重要,員工要照顧好,東西吃下去後要很安全」。

有效行銷》邀老饕試吃、體會製程 迅速引爆網購排隊熱潮

創業第1年因為產品還在調整,賠了上千萬,他照發給每個員工2.5個月年終獎金。有陣子生意不好,店裡還兼賣麵包和早餐,他都沒有懷疑自己的堅持,試了1年,才終於找到最好的配方和製程。

2008年耶誕節推出蘋果年輪,請美食部落客試吃,因為店小,每次只請8名左右,「當初只是想聽客戶的想法,沒想到9成以上都說不錯,」王傑回憶,口碑慢慢在網路流傳。

要作試吃也有策略,元樂行銷經理易文琪說,先針對挑嘴的老饕部落客試吃,因為代表大多數人的口味,1個月大概會發出20幾份蛋糕,還邀請他們到店裡「體會」製作難度,讓大家了解元樂嚴選食材的態度。

經過半年口碑傳播,去年5月開始暴紅,網上購買都得等上20天。愛創新的王傑,今年推出紅酒鳳梨酥,試過上百種紅酒,選出法國波爾多5大酒莊之一拉菲堡(Lafite)產的紅酒,一瓶市場要價新台幣800元以上,一瓶只能作約100顆鳳梨酥,王傑已經買斷整批拉菲紅酒,一顆鳳梨酥雖然只賣40元,旺季1 天卻可以賣出2,000顆。

店紅了,有人建議王傑擴大工廠或者吸收加盟,他卻搖頭,堅持要把產品做到更好。下一步他打算要強化製造流程,希望打造出接近無塵的生產流程。另外,就是將商品注入文化的元素。

目前元樂有2成營收來自彌月蛋糕,他雇了4位美術編輯,幫每位新生兒製作專屬的插畫和動畫。「糕點是賣幸福的感覺,這已經不是商品了。」

從機器,食材,烘焙方法到插畫,一道道門檻建立起來,王傑自豪地說:「現在配方已經不再重要,我敢拿給競爭者,因為就算他做得出蛋糕,也賣不出幸福的感覺!」

【專家評析】依蕾特布丁老闆 方穀派藉試吃來提升知名度,3要點不可不知

1. 產品獨特性:產品必須和通路現有產品區隔,以此聚焦訴求。

2. 明確設定目標客群:烘焙或甜點產品對象可為喜愛團購的上班族,試吃時間最好選擇中午或下午比較不繁忙時間,大方讓大家試多種口味。

3. 面對面「表演」:比起寄送,最好能夠面對面接觸,直接「表演」產品的優點。

【專家評析】達摩媒體行銷總監 許景泰網路口碑行銷把握3原則

1. 持續創造流量:無論請知名部落客或者素人部落客試吃,都要持續找不同人試吃,才能延續口碑。

2. 建立「有胃口」的網頁:無論掛在入口網站下或者官方網站,都要讓人一點進去就想買,照片要引發胃口,不能太陽春或殘破不堪;第二,有多樣組合和促銷活動,引發衝動消費;第三、放上媒體報導或者名人和部落格見證文章,最後付款方便。

3. 延續新鮮感:口碑行銷成功後,一定要推出新產品,一旦消費者膩了,就得創造新產品延續銷售曲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43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