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銀保監會發布半年度保費數據。2018年上半年,保險業共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22369.40億元,同比下降3.33%。其中,產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6024.18億元,同比增長14.18%;人身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16345.19億元,同比下降8.50%。
值得註意的是,2018年上半年,壽險業務下滑明顯。在人身險三大險種中,2018年上半年,壽險、健康險、意外傷害分別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13361.43億元、3019.45億元、546.69億元,與2017年相比,壽險業務同比下降12.15%,健康險與意外傷害險則同比分別上升15.44%、18.23%。
自去年以來,《中國保監會關於規範人身保險公司產品開發設計行為的通知》(134號文)、《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辦公廳關於組織開展人身保險產品專項核查清理工作的通知》(19號文)等重磅監管文件接連落地,監管多次發文重塑人身保險市場。
北京工商大學保險研究中心主任王緒瑾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壽險業務下滑的首要因素是受134號文等監管政策的硬性影響,也與經濟下行相關。另外,資本市場不景氣也影響了保險需求,對保險收入以及保險投資均造成影響。
有關保費增速下滑,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險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保費增速雖然下降,但壽險業務結構更趨合理,“將給轉型完成後公司的可持續發展奠定更好的基礎。”但他同時表示,由於各市場主體的初始條件不太一樣,對於有些市場主體,監管對於壽險業務的影響可能還將持續較長的一段時間。
上半年,健康險業務強勢發力,保費增速由一季度下降2.39%到上半年增長15.44%,從簽單數來看,上半年健康險簽單數量為12.79億件,同比增長754.79%。
產險方面,產險業務仍保持穩定增長趨勢。交強險原保險保費收入972.05億元,同比增長9.69%;農業保險原保險保費收入為367.97億元,同比增長27.91%。
在資金運用方面,今年上半年,保險資金運用余額156873.68億元,較年初增長5.14%。其中,銀行存款21420.38億元,占比13.65%;債券55369.19億元,占比35.30%;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18811.6億元,占比11.99%;其他投資61272.51億元,占比39.06%。
針對保險資金運用,8月18日,銀保監會發布通知,要求保險公司有效運用保險資金,切實發揮風險管理和保障功能。
根據《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做好信貸工作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的通知》(下稱《通知》),保險公司要深化保險資金運用在投資範圍、比例、償付能力等方面的改革,進一步縮短投資鏈條,降低投資成本,提高投資效率。發揮保險業風險管理和保障功能,不斷豐富財產保險、人身保險等產品和業務模式,改進保險服務,穩定企業和居民財務預期。
“近期經濟增長面臨較大壓力,實體經濟、特別是民營企業融資存在相當的困難。在這種背景下,提升信貸支持實體經濟的質效具有很大的必要性。”朱俊生稱。
《通知》多處提及更好地發揮保險資金支持實體經濟的作用。朱俊生指出,保險資金、特別是壽險資金期限長、規模較大,通過另類投資的方式,是支持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可以進一步完善保險資金支持實體經濟的政策環境,降低投資成本,提高投資效率。與此同時,仍然要審慎關註投資風險,加強風險控制能力建設,尤其是債權投資計劃的後續風險管理,在支持實體經濟與防控風險以及實現商業可持續發展之間取得平衡。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