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於全球增長前景轉弱,我們下調了在地區戰術資產配置(TAA)中亞太貨幣對美元的升值幅度預測。此外,我們將地區TAA中做空美元/新加坡元的頭寸轉換為做空新臺幣/新加坡元。做空新臺幣/新加坡元頭寸不僅有正息差,而且在貿易摩擦的情景下可望有出色表現。
過去一個月以來,貿易摩擦使亞太區貨幣受到一定影響。自美國在6月中旬宣布對首批中國商品加征關稅以來,亞太貨幣對美元平均下跌了2.5%左右。人民幣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6月份對美元下跌3.2%,創下自1994年1月以來最大的單月跌幅。年初迄今,亞太貨幣對美元貶值約3.9%。經常賬戶為逆差的貨幣(印度盧比、印尼盾、菲律賓比索、澳元、紐元等)今年以來的平均跌幅更是深達5.8%,而國際收支平衡強健的貨幣(新元、韓元、新臺幣、馬來西亞林吉特、泰銖等)跌勢較輕,平均下跌2.7%左右。
鑒於全球增長前景轉弱,我們下調了亞太貨幣的升值預期。此外,短期內人民幣匯率走低一定程度上影響亞太貨幣走勢,因其在亞洲貨幣貿易加權匯率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
鑒於亞太區經濟的出口依賴性強,全球增長前景是亞太貨幣的一個關鍵驅動因素。在當前全球貿易局勢日益緊張的大環境下,我行經濟學家已大幅下調對美國、中國以及亞洲各經濟體的增長預測。具體而言,目前我們預期美國2018和2019年經濟增速分別為2.9%和2.8%(此前預測分別為3%和3.2%)。我們對中國今明兩年的經濟增長預測分別為6.5%和6.2%(此前預測分別為6.6%和6.4%)。我們對東南亞經濟體的增長預期下調幅度更是達到0.5至1個百分點,因這些出口導向型經濟體對美國與中國經濟增長極為敏感。
我們也相應下調對全球貨幣緊縮的預期。預計美聯儲在2018年還會加息一次(之前預測還會加息兩次),2019年將加息三次(與此前預測相同)。對於東南亞經濟體,我們不再預期未來12至18個月內新加坡、泰國和馬來西亞將收緊貨幣政策。在美國加息的情況下,印尼和菲律賓等外貿依存度較低的亞洲國家為吸引外資,仍有可能加息。
人民幣貶值預期進一步削弱了亞洲貨幣的上升空間。近期人民幣下挫令市場擔憂此舉或是中國應對貿易戰的一個手段,雖然我們認為並非如此,但認為美元/人民幣升至7.0會是一個關鍵點位。在人民幣走軟的背景下,考慮到人民幣在亞洲貨幣貿易加權匯率指數中占有很大比重,亞洲其他央行可能不願本幣升值,以維持相對於中國的出口競爭力。
我們在地區戰術資產配置中,將原先的做空美元/新元的頭寸轉換為做空新臺幣/新元。持續的貿易緊張局勢以及強韌的美國經濟數據令美元/新元的下行空間受到抑制,我們因此結束了做空美元/新元頭寸,轉換為做空新臺幣/新元。做空新臺幣/新元的頭寸有望獲益,此外該頭寸還可獲得約1.5%的年化正息差。
(作者系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外匯分析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