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accountboyhk.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1079134
信義玻璃(868),國內第二大玻璃製造商,僅次於A股上市的福耀玻璃,但營運效率比福耀玻璃強。信義玻璃和福耀玻璃主要都在生產汽車玻璃,建築玻璃和浮法玻璃,不過細分市場有點分別。 信義玻璃將於星期一出業績,這幾個月來大股東回購了1000多萬股,公司回購了5000多萬股。中期純利上升一倍,全年應該至少有50%增長,為什麼增幅會比中期少呢? 因為06年下半年有新的浮法玻璃生產線投產。現在信義有4條浮法玻璃生產線,06Q2 上了第一條500噸/日的生產線,06Q3第二條700噸/日,08Q1再上了第三第四條1400/日的生產線。什麼是浮法玻璃呢?浮法玻璃就是用浮法工藝做的玻璃,好處是厚度均勻性好、純淨透明,表面平滑整齊、平行度好,具有極高的光學性能。它的主要仍用是作為其他深加工產品汽車玻璃和建築玻璃的原料。為什麼上了浮法玻璃線會幫助業績呢? 玻璃的主要原料是矽(Silicon),信義有自已的矽礦,有了自已的浮法玻璃線,產品質量可控性大大提高,生產流程一條龍化,大大增加了營運效率。 . 睇數。 1263083-868.xls可見到06H1 至 07H1銷售和毛利都不斷上升,06H2比06H1大幅增長,07H1比06H2也有不錯增長。第一個原因是生產一條龍的結果,第二個原因是玻璃行業是規模效益極明顯的行業,因為燒玻璃要用火爐燒至超過一千度,而且火爐全年365日24小時不能熄,燒一塊玻璃和燒一千塊用的燃料費也差不了多遠,越大的爐,越高的的產能使用率,平均成本就越低。你可以看到06H1浮法玻璃生產線剛投產的時候是虧本的,但使用量上升便轉虧為盈。 . 信義最主要的產品是汽車玻璃,佔07H1的營業額64%,盈利67%。從另一個角度看,產品有36%銷往美國,這亦是從高位跌超過50%的原因,Common sense 告訴我們,美國的汽車業是糟透的,比金融更糟,美國衰退,這方面應該不能幸免受到影響。我們不知道銷往美國的是什麼,信義是中國最大的汽車玻璃出口商,就當64%中有36%(即56% 汽車玻璃) 是銷往美國吧,這應該是最差最差的情況。 . 不過,信義和福耀不同,福耀的汽玻主力是國內的汽車廠判出來的OEM市場,即是一手車的玻璃,客戶主要是車廠,這方面它有著壓倒性的優勢。信義也有一點國內OEM市場,但它主力是做維修玻璃的市場,國內和國外也是,即是汽車玻璃要更換時的玻璃,客戶主要是汽車配件商和車房等。在國內由於有車族較少快速增加,OEM市場比維修市場大,在發達國家則相反,維修市場比OEM市場大很多。美國汽車銷量減少是事實,但這將令美國人更久才換一部車,這對維修市場應該是正面的。 http://news.hexun.com/2007-11-07/101042642.html . 技術方面,信義在08年獲得中國名牌的稱號,類似香港的「Q嘜」,在行內的技術水平應相當高。07年11月用2億收購深圳南玻的汽車玻璃業務,該業務07年頭9個月虧40萬,配合信義的技術和壟斷能力應在08年有強大協同效應。 . 信義的崛起,與美國有很大的關係。當年中國入世,美國認為中國汽車玻璃企業傾銷,要收懲罰性關稅。行內只有信義和福耀肯出錢出力找美國律師抗辯,並容許查賬。結果出來,美國就汽車玻璃向所有中國汽玻企業收取124%的關稅,向信義和福耀就只收取3.71%的關稅。這個120%的永久無敵成本優勢,注定其他企業出口永遠無望,也註定了汽玻業和中國其他工業不同。一般的工業太散,永遠比人「大蝦細」,汽玻出口工業卻是信義福耀組成的Duopoly,信義是大哥,福耀是小弟。當日的遠見帶來了強大的集中度,令他們可以「狼狽為奸」,擁有超常的產品定價權,只要平過美國本土,又平過其他東南亞國家便可。信義不斷的上訴,2007年下半年終於得到回報,國際貿易法庭判決信義勝訴,之前所加征的3.71%税率不久也將退還,但係這筆巨額收入入落07H2數還是08H1數就未知。至於其他企業由於當年啞忍,這個栽決跟他們無關,因為它是按企業計,不是按行業計的,受美國法例保護的120%成本優勢在可見十年二十年仍然繼續,除非中國成本、技術、價性比已高於其他東南亞國家。 . http://www.clii.com.cn/GlassIndustry/news/show.asp?showid=217765 美元下跌會做成匯兌損失,07H1的debtors days 約為3個月,08年這3個月人民幣共升了4%,在如此強大的壟斷能力之下,加價4%應該是問題不大的。重點是壟斷,在中國很多行業都有競爭優勢明顯的企業,但擁有壟斷能力的實在少之有少,信義汽玻是其中一間。只要大家想想五豐行和香港豬肉的關係,應該很容易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