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水草復育女王讓野草翻漲十五倍

2011-6-27  TCW




有「台灣花之都」盛名的彰化縣田尾鄉,其「公路花園」可以說是全台灣最大型的花園,沿路長達四‧七公里園區內,有三百多家園藝花卉相關業者,隱藏在這一片美麗的花海之中,居然有一座號稱「擁有許多世界罕見雨林植物品種的私人寶庫」。

除了有許多世界罕見熱帶品種以外,這座寶庫最特別的地方在於,它擁有超過三百種水生植物,幾乎台灣所有水生植物品種都俱全了。沒有譁眾取寵、爭奇鬥豔的萬 紫千紅,卻蒐集被人視為「雜草」的水生植物,水生植物指的是生長在水中,或挺出水面、或漂浮水上的各種植物。你以為這是哪位有理想抱負的學者在做的學術研 究,其實這一切出自於一位「農婦」之手。

她是許淑美,和先生胡高筆一起經營的鴻霖園藝就是擁有超過三百種水生植物的寶庫,並將其發展成為園藝作物,銷售量占全台市場六成以上。

鴻霖園藝原本只是彰化縣田尾鄉三百多家園藝花卉業者之一,規模不大,生意也沒有特別好,許淑美常常從早忙到晚,但還是「沒賺到什麼錢」。而經營水生植物十 年來,因為有獨門生意,經濟狀況好轉,現在她還兼任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她自己形容現在的生活是「悠游自在,財富滾滾來。」

改變這一切的,就是一般人平常一眼也不願意多看的雜草。

民國八十八年,一場天崩地裂的九二一大地震之後,生態工法的建築概念興起,而生態工法需要的就是原生種植栽,水生植物的原生種開始出現需求。當時的鴻霖做 的主要是批發商工作,許淑美常常接到建商來電詢問,到處調貨卻無貨可出,「上門的生意卻做不到,有夠可惜!」 用探險精神跑遍全台!

看書查產地,為稀有品墓地也敢去

有一次,客人要買瀕臨絕種「大安水蓑衣」,許淑美四處調貨,多半得到的答案是「沒有這個東西」,好不容易終於問到了,沒想到一株單價竟高達一千元,她心 想:「這東西有這麼珍貴嗎?」她看到原生水生植物市場,潛藏著龐大商機。「既然沒什麼人在做,那我就自己來做,」這麼一個簡單的想法,開啟了她復育水生植 物的大門。

剛開始,許淑美以客戶需求為主,只要有人向她要某種水生植物,她可以走遍全台去尋找,但是資訊太少,根本不知從何找起,像是有次她要找十分稀有罕見的「絨毛蓼」,書上的資料只有寫「分布地區:南部平原至低山區」以及「生長環境:池沼、水庫或廢耕水田。」

「常常有種大海撈針的感覺,」她說。

即使是大海撈針,她仍不願放棄,為了找尋絨毛蓼,甚至去了兩次墳墓區。第一次許淑美到嘉義蘭潭水庫一帶去找,和先生兩個人開車亂晃,「沒有目標,只能睜大 眼睛仔細看,」然而兩人晃了一天卻空手而回,「這是常有的事。」許淑美回答。第二次到台南尖山埤,又是墳墓一帶,而且是亂葬崗,芒草長得比人還高,她雖害 怕,但因為一心覺得這裡的泥濘溼地,感覺十分像是絨毛蓼的生長環境,硬是在那裡找了三個鐘頭,最後終於在池邊看到一小撮,經圖片比對確認正確後,才甘願回 家。

許淑美越找越有尋寶的感覺,像是她在高雄美濃找到的「鴨舌草」,當地農民俗稱「福菜」,只是當成一般菜炒來吃,一把平均賣二十五元,許淑美把它變成植栽 後,光是一株就可以賣到二十元(一把約二十株),換算下來,經過許淑美的「綠手指」,鴨舌草的身價瞬間暴漲了十五倍。

「這些草,在別人的眼裡是雜草,在我的眼裡卻是黃金!」許淑美發現,植物只要種對地方,就可以升級,這種把「野草變黃金」的神奇魔力,更是讓她越做越有興趣,全心投入。

她希望做到「別人只要一想到水生植物,就會想到要找我,」所以要有更齊全的品種才行。

為此,她上山下海四處去尋找,新買的車子兩年就開了十幾萬公里。而因過度開發之處,幾乎已經看不到水生植物,所以她去的都是平常人不會去的地方,像是偏僻、根本沒有名字的山,完全不見柏油路的泥沼地,每一次出去都像是冒險。

像有一次,她要去嘉義尋找蘆葦,蘆葦雖是普遍常見的植物,卻很少人在種植,若有大量需求,一時間根本找不到,也不可能馬上就繁殖出來。她開到八掌溪一帶, 終於覓得蘆葦蹤跡,但是蘆葦的根既細且深,「泥土要挖很深,還看到一堆有的沒的、動物屍體等,」說不害怕是騙人的,但許淑美只有一個信念:「要把它們完整 的帶回家!」折騰了一下午,才帶了三、四株離開。

用實驗精神找繁殖法! 反覆測試水位,終於讓水韭長幼株

但是,她越投入,卻越覺得來不及,因為近年來環境過度開發,各種工程建設與廢土傾倒,致使水生植物賴以生存的溝渠、池塘被破壞,甚至逐漸消失。因為它們消失得太快,如果不能加緊腳步復育,很可能會面臨物種滅絕的命運。

許淑美一心想著要保存更多的育種,才能把生意做大。但是這項工作並不容易,在找到原生植物後,還要進行馴化過程,才能讓野生的植物生長。起初,許淑美也一度灰心,「為什麼這樣種也死掉、那樣種也不活?」而且,不只要把水生植物種活,更重要的是要讓它們能夠繁殖。

以台灣稀有水生蕨類「台灣水韭」為例,許淑美表示,因為台灣水韭是挺水植物,水位越高長得越好,為了要讓它繁殖,就不斷調高水位,但水韭始終不繁殖,後來 她才發現,反而是要降低水位,水韭才會長出株來,「原來植物在面臨危機時,就會繁衍下一代,就像一直長不出果實的果樹,砍它幾刀好像就會開花結果了!」從 小成長在果農家庭的她,歸結出這樣的有趣結論。

復育和馴化的過程辛苦而漫長,許淑美說,這對一般的園藝技術者來說,其實沒有多大高深的知識和技術門檻,重點在於時間付出與耐心嘗試。

即使找到育種,也不一定種得活。「整批栽種的幼苗通通枯萎、全部丟掉是家常便飯。」所以每次「出征」,除了帶回植物之外,也要觀察它的生長環境,喜好哪種 濕度、趨光性如何,有時候要待上一整天,觀察它早、中、晚的變化,因為「書上寫的也不一定對。」「跟它越混熟,我就越養得活它。」她半開玩笑的說。

她投入許多時間和精力去尋找、復育、量產,把不起眼、冷門的東西,大幅提高了附加價值,以青苔為例,原本根本不值錢,經過她規格化栽種,或商品化設計之後,一小盆竟然可以賣到一百五十元。

如今,許淑美已經復育了兩百多種台灣原生水生植物,現在只要有客戶訂單,排定生產時程就可以隨時「出貨」。像是近幾年需求量大的水蠟燭、傘草、水芙蓉等, 因已有固定母種區,只要客戶一下訂單,直接拿幼苗種植,兩週即可長成,「一次一、兩萬株都沒問題!」許淑美充滿信心的說。

回顧剛開始復育時,經常遭受同業的質疑與嘲笑:「為什麼要種一大堆野草?」「是不是中邪了?」就連先生也開始懷疑她:「這些野草到底要賣給誰?」甚至,先生還曾告訴她,不要把「鴻霖園藝」寫上去,「哪有人在賣雜草的?很丟臉。」

許淑美坦承,一開始她也不知道可以賣給誰,但是田尾鄉這邊,植物花卉業者實在太多,競爭太激烈,做其他陸生植物怎樣也做不贏別人,她相信,「它長在水溝邊是雜草,長在我家就是商品,」只要水生植物有一點點需求,將來就會有更多需求,「只要我的種類夠多。」

的確,乍聽之下,沒有人會相信野草也能變黃金。有一天,某位中盤商打電話來調貨,但是在聽到價格後破口就罵:「妳是肖仔(瘋子)!這個水溝邊就看得到的東 西要賣這麼貴!」許淑美沒有生氣,還口氣很好的跟對方解釋,要到水溝邊取得這植物有多危險,她笑嘻嘻的跟對方說:「等你找不到再打給我,我可以幫你送 貨!」結果,對方早上氣呼呼掛上電話,下午還是不甘願的再打來訂購。

「就算是肖仔也沒關係,只要全田尾只有我一個肖仔,我就會成功!」許淑美說。

用執著精神打敗同業! 復育品種最齊全,日本人也來買

靠著走一條艱難而不同於別人的路,跋山涉水、上百次的搜尋,許淑美終於在去年完成復育全台兩百多種原生水生植物,加上一百多種外來種,共有超過三百種的水生植物。

隨著生態工法日受重視,許多公共工程也開始有大量需求,目前,全台灣幾乎也只有鴻霖有這樣的接單能力。

採訪這天,記者還遇到經營已逾百年的日本園藝業者(花宇株式會社),他們特地再從台北跑到彰化縣來,就是要來跟鴻霖採購,像是鹵蕨、鹿角蕨等特殊的稀有植 物,老闆說,他經常走訪世界各地,蒐集不同的植物種類,沒想到在這裡一次就可以買到好幾種特殊物種,一行人一口氣帶走五、六種,總共有好幾百株。

過去做批發,即使年營收將近千萬,利潤頂多兩成,因為跨入水生植物領域,把不起眼的小生意做大,去年鴻霖的營收一千八百萬元,利潤就將近五成,「野草變黃金」,也讓許淑美變身新一代富農。

【延伸閱讀】1.它長在水溝邊是雜草,長在我家就是商品。

2.日本百年店採購:園內蒐集的植物高達1,000多種、冷門水生植物逾300種,吸引本百年園藝業者來台取經。

3.賺5成利潤翻身 過去生長在溝渠旁,被視為雜草的水生植物,經過復育栽種後販售,利潤將近5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19

危機就是轉機 鄧安鎮闖股海不畏景氣 篤信趨勢投資 小業務身價翻漲六十倍

2011-6-27  TWM




曾在台股投資路上屢吞敗仗的鄧安鎮,效法股神巴菲特的價值型選股理念,終於找到屬於自己的投資方程式。他因為看準產業趨勢,才能在景氣波動間,以十年時間滾出三千萬元身價。

撰文‧林讓均

遵循趨勢投資法,鄧安鎮不畏懼景氣波動,從小業務變身千萬富翁!

曾經年薪不到五十萬元的鄧安鎮,十年內在股票市場中滾出三千萬元身價,不但存到兩棟房子,又在老家自建別墅,還能每年出國三、四次,遊歷多國。

目前任職三商美邦人壽保險公司區經理,今年剛滿四十歲的鄧安鎮,外形高大,言談舉止很陽光。目前未婚的他,除了努力工作,也憑藉著在台股累積的財富,讓他 不到四十歲就累積三千萬元身價,興致一來就能背起行囊,帶著相機到處自助旅行,十年來足跡已遍及歐洲、南非各國,羨煞不少同儕友人。

莽撞投資,一度讓股票變壁紙「算算我平均每年在台股的報酬率大概在一七%。」細數鄧安鎮的獲利成績單,他最經典的投資戰役,都發生在大環境產生危機時。例 如二○○九年三月、金融風暴時,他以十五元價位買進五十張上福,若加計當年度股息、股利,持有成本約十元,後來他在四十九元高點賣出三十張,賺進一百二十 萬元,獲利五倍!

雖然近十年投資獲利表現亮眼,但在此之前,鄧安鎮的股票與基金投資,可說是屢戰屢敗,從對投資一竅不通,一路自行摸索出百戰百勝的投資兵法,靠的就是對產業趨勢的了解。

「我剛開始投資股票時,就是犯了『不知彼、不知己』的兵家大忌,才會節節敗退!」鄧安鎮笑說,他在擔任貿易公司業務員的第三年,就因為工作勤奮而年薪破百萬元,賺到人生第一桶金之後急著想找管道投資,卻頻頻犯錯。

他二十六歲時買了生平第一檔股票── 誠洲電子,為什麼買?竟是因為「摩托車騎一騎,發現有這家公司,而且門面不錯,看起來挺有規模,就買了十張;後來又買了泛亞銀行,也只因為我是在泛亞開戶!」鄧安鎮說,當時他連配股、配息都搞不清楚。

後來,這兩檔股票紛紛下市,讓鄧安鎮嘗到了「股票變壁紙」的苦果!因此在三十二歲那年,他重新分配了資產。除了不動產與儲蓄型保單等保本型資產依舊占總資產的一半,他把其餘的資金拿來再戰台股。

這次重返台股,他從第一份工作就接觸的塑膠產業著手,想說自己真正懂這個產業,而且整體產業趨勢向上,就算危機入市也不怕!

○三年,正逢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最高峰時,鄧安鎮以每股三十二.五元的價位買進塑膠工業龍頭南亞,並陸續買進十五張,目前仍有十餘張持股。 加計近八年來的配股、配息,南亞的平均持股成本已不到十元,若以目前大約八十元的股價來看,帳面獲利高達七倍。除了南亞穩當的股利外,更重要的是在這段期 間,石油價格上漲,以及中國經濟成長對塑化產品需求增加,他判斷認為,既然產業趨勢向上,產品價格也自然會跟著水漲船高,所以買進的股票不急著賣出。如同 浪潮一般,只要趨勢對了,即使股票放了八年不管,還是可以穩賺一大波。

而要能夠擁抱長線價值,就一定要先做足功課、看準趨勢。

重返台股,選股從﹁懂﹂的領域下手近年他重壓七成資金在華立、晉倫與茂順等個股,就是因為看好工程塑膠產業。「工程塑膠是我熟悉的產業,而且各個領域都需 要工程塑膠,產業供需非常平穩,整體趨勢沒有往下走的道理!」鄧安鎮說,就算遇到壞景氣,這種立基於民生工業需求的個股,跌幅也會比大盤來得小。

再看未來性,工程塑膠工廠因為鑽研複合材料技術,不是有錢就能蓋,還需要大量的技術、人才,因此也墊高了競爭門檻。他說,工程塑膠近年的技術發展大幅躍 進,硬度甚至足以媲美鋼鐵,國外甚至研發出「塑膠子彈」要來取代銅製子彈;再加上工程塑膠可以用在航太領域,毛利率往往超過百分百,因此產業趨勢看俏。

近年,他都是在工程塑膠領域尋找個股,而個股選擇的檢視點,還包括十年股東權益報酬率(ROE)、本益比、毛利率、股票淨值以及產業競爭力等項目。

在鄧安鎮看來,部分產品已經用在航太領域的「華立」,就是符合上述條件的一檔「完美個股」。

危機入市,好股打定主意抱長期他解釋,華立是台灣最大的塑膠材料代理商,專門代理「奇異」、「艾克森美孚」等材料大廠的各種非結晶性工程塑膠,且代理權超 過十年。此外,華立具有一萬多家客戶,下游客戶包括友達、正新、鴻海、寶成等製造大廠,涵蓋各種人類生活必需品,相較於同業,華立具備長期的產業競爭優 勢。若論毛利率與ROE,華立的毛利率上看一五%,且稅前ROE近十年平均約二○%,每年的股利又約有四元,是一家獲利穩健的公司。

因此,就算再不景氣,鄧安鎮還是敢買華立。在○八年金融風暴最嚴峻時,鄧安鎮的股票市值一度打了六折、蒸發了六百萬元,華立股價則走跌至二十元,甚至低於 每股二十五元的淨值。但他此時的動作不是出清持股,反而危機入市,一路承接華立股票,從華立股價三十五元時開始布局,一路買了七、八個月,還一度拿保單去 貸款了三百萬元,大部分用來重壓華立,直至持有七十九張華立、沒錢再買才罷手。

看好工程塑膠產業還會持續走揚,所以鄧安鎮幾乎沒有賣過華立。若以平均持有成本三十元,近日約五十六元的股價計算,光是一檔華立,就為鄧安鎮帶進了約二百萬元的帳面獲利,這還沒算進歷年的配股、配息。

華立等於是以獲利來肯定鄧安鎮的趨勢判斷。然而,對很多投資人來說,抓準趨勢談何容易。因此鄧安鎮建議可以從財報著手,先初步了解產業生態,如果還是看不清楚,那鄧安鎮就會發揮他業務員的積極性格,主動拜訪業者,鄧安鎮就曾拿著一張名片,便去拜訪油封大廠「茂順」。

已在股票市場賺進上千萬元的鄧安鎮,現在股市還約有上千萬元資金部位,因為長抱不賣所以仍難估算獲利,但整體市值已經膨脹一倍有餘。對鄧安鎮這種價值型投資人來說,危機就是最適合貪婪的時候,因此他看準趨勢、等待危機,為自己賺進難得的財富自主權!

鄧安鎮

出生:1971年

現職:三商美邦人壽保險公司區經理經歷:塑膠貿易公司業務員學歷:逢甲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鄧安鎮的捕浪投資心法

心法一:

只碰「懂」的產業,特別是自己從事過的產業。

心法二:

先確定產業趨勢後,再從中挑選標的,投資成功機率高。

心法三:

產業門檻越高的公司,競爭力越強,別人越不容易取代。

鄧安鎮看台股後勢

不論大盤怎麼變動,仍看好「工程塑膠」產業。所以如果台股再走跌,反而是危機入市好時點。

推薦個股:

華立-- 華立在台灣IC零組件上游原料通路產業中,具有龍頭地位,也是台灣最大的塑膠材料代理商。

茂順-- 茂順專做一片才賣幾塊錢的墊片,但擁有4萬多件的模具,不僅衝出30%高毛利,且樹立了競爭門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28

變臉攻進中國 如新股價翻漲五倍


2012-1-2  TCW




中國上海A股、台股接連下探十年 線,被視為美國股票市場指標之一的標準普爾五百(S&P 500)指數,也在下半年一路走低,如新(Nu Skin)的股價,卻在此時,創下歷史新高。與○八年最低點相比,漲了五倍之多。

金融海嘯後,如新股價一路上漲,今年第三季更曾衝破五十美元大關,資產管理公司摩根大通(JP Morgan)甚至喊出五十五美元的目標價,是海嘯時股價的六倍。成立二十七年的如新,在此時由黑翻紅,是因為經過六年的努力,中國市場的門,終於開了。

從○九年開始,如新在大中華區展開連續十季的成長,幅度都在二○%之上。以今年第三季為例,大中華區成長三二%,單看中國本土市場,成長竟超過七成。

這樣的成績,來自於一場徹底的體悟和轉型。

從○三年進軍至今,如新在中國市場的成長遠不如同業,同期進入市場的安麗,如今已成中國直銷市場龍頭,與其他對手保持極大距離。

「市場之前低估我們的價值,」如新創辦人之一、董事會副主席倫兆勛(Steven J. Lund)說,「最大原因是他們認為我們只是一個市場的成功。」五年前,如新全球營收一半來自日本,中國市場本應是新的成長主力,但在○九年以前,投入中 國的資源,就像丟進水裡的石頭,一去不回。

為了找出原因,現任如新中國常務副總裁暨總經理鄭重,○八年從台灣來到中國,他發現進軍六年後,「(他們)積習已久,我們才(和當地員工)談了兩次話,要 解決的問題已經寫滿(筆記本)了!」他回憶。

變革一:獎勵制度獎金發放不再單看業績

「早期加入的人,根本不是我們要的人……,用不合法的手段取到利益,低價貨、不經允許就轉換部門、在店裡搶人客戶。」鄭重皺著眉頭說,「外面那麼大的市場 不去做,自己在裡面搶!」內鬥的陋習不只限制了市場的擴張,更降低消費者對品牌的信賴。

改革,必須展開。

「(直銷業者)要在中國作出差異化,獎金制度的運用就是關鍵。」中華直銷管理學會創會理事長陳得發分析,「太過強調(高額獎金),就會出現像台灣早期的老 鼠會,用組織的方式賺取獎金。」如何在中國社會,找到對的獎勵規範,成為直銷業之間,誰先勝出的關鍵。

但獎勵制度一直是直銷業者前進的主要動力,一旦改變,「短期業績會慢下來,要花時間教育直銷商,他們還不一定會接受,」陳得發說。獎勵制度的改革,有如兩 面刃般冒險,這也是其他業者不願輕易改變的原因。「我們在中國,獎金分紅是按季、每個人的表現分,你教育組織、訓練員工的方式,還有顧客的滿意度,都是標 準。」如新集團全球業務營運總裁邱爾丹(Dan Chard)說。

變革二:廣設店面從游擊戰進化成團體戰

對如新而言,業績不如預期,對手又快速成長,此時要慢下腳步,「那需要很大的決心。」陳得發觀察。

鄭重表示,如新在中國市場的投資,瞄準的都是長期目標,包括一反常態的廣設實體店面,投入超過新台幣十四億元,在上海進行史上海外最大投資。為了長期的健 康發展,最根本的獎勵制度,也必須改變。

擺脫單一業績指標的衡量方式,雖分散了業績上升的動力,但搭配中國特有的營運點銷售員工制,反而發揮了團隊效益。從游擊戰,轉向各區據點的團隊戰。「我們 目標是一百家店,不同規模,視當地的成長力道、市場大小和銷售人數而定,這也是鼓勵地方領導階層的方式之一。」邱爾丹表示,連實體據點的設立都成為獎勵方 式之一。

但獎勵制度的改變,卻引來基層的不滿,「我們那時候接到威脅,有既得利益者放話說,見到我們,要見一個打一個!」鄭重回憶,總公司還為此請了一個月的保 鑣。

為了預防再犯如中國市場的錯誤,確實掌握全球各地市場,如新推動「五階段溝通(5 step communication)」,從產品研發前期,就由基層傳回消費者需求,一路到產品推出、擬訂行銷策略,近一年的流程,整個組織都盡可能的擁有共識。 放慢腳步進行組織再造,「我們○八年走訪各地,就是為了醞釀未來的成長,到現在都還是投資階段,」鄭重說。

成果從○九年下半開始顯現,如新終於開始在中國邁開成長腳步,開始追趕。品牌印象也出現變化,去年從八千家美國企業中,入選《富比世》(Forbes)雜 誌最值得信賴的一百家公司,成為直銷業者中的唯一。

但在地化的考驗卻還未結束。亞洲市場成長快速,已占去如新全球七五%的營收,但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和摩根大通都指出,分散市場雖然是如新被看好的原因之一,但亞洲各市場直銷模式、健康產品、醫療器材的規範不一,有的還在發展階段,未來是否會 有新的限制,或者如中國市場般出現組織內部問題,將是走向全球後,如新的最大考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34

從十八美分到十八美元 股價翻漲百倍 南茂兩年半還債百億的絕處逢生術

2013-08-12  TCW
 
 

 

曾申請紓困的公司想要翻身難上加難,但南茂是個例外。在二○○八年金融海嘯,南茂集團負債高達二二五億元,公司面臨生死存亡關頭。董事長鄭世杰積極討債、還債,不到三年時間,還掉一二四億元。南茂絕處逢生的傳奇,讓業界都覺得不可思議。

撰文‧ 李洵穎

六月下旬,南茂科技董事長鄭世杰和高雄大學校長黃肇瑞在南茂南科廠簽署高雄大學系務發展基金捐助合約,由南茂捐贈新台幣兩百萬元獎學金,用於系所發展費、學生設備費、設備維修與教師研究費,以培養未來人才,維持南茂後續的人力供應情況。

對南茂來說,有了穩定的員工來源,才有足夠的武器在半導體封測業繼續和其他大廠競爭。充滿鬥志的南茂,目前在全球封測廠排名第七,但在五年前的金融海嘯,它是一家陷入負債兩百多億元的公司,在美國那斯達克掛牌的股票也瀕臨下市危機。

南茂在二○○一年到○三年,歷經第一個景氣循環,封測本業維持不錯的經營成果,並投資購併五家封測廠,奠定後來五年的成長動能。○七年,南茂年營業額達到二三六億元歷史新高點,當時躍居全球第五大封測廠(編按:力成科技和聯合科技後來因購併他廠而分別躍升到第五、第六,南茂排到第七)。

飛索與茂德 拖垮營運

○五年底,全球編碼型快閃記憶體(NOR Flash)大廠飛索(Spansion)擴大委外封測代工,與南茂簽訂為期三年的晶圓測試代工合約,飛索給予南茂最低保證下單量;因應飛索代工需要,南茂陸續投入百億元資金添購機台。

代工廠最怕的是有產能、沒訂單,飛索願意保證給予最低訂單量,對南茂來說,是最好不過的事了。

吃下訂單保證的定心丸,飛索躍為南茂最大客戶,占營收達二五%;加上主要客戶還有茂德,兩大客戶帶來的營收貢獻就達五○%至五五%,成為挹注南茂○八年以前的營收成長動力來源。

然而,支撐房子的棟樑一旦開始搖晃,整座建物勢必倒塌。過去讓南茂成長的引擎,反而成為金融海嘯時拖累營運的關鍵。

○八年第四季,全球爆發國際金融風暴,飛索、茂德接續發生財務危機,南茂遭受嚴重營運衝擊,不但訂單量大幅縮減,過去投資百億元的產能設備大幅閒置,而且飛索和茂德拖欠南茂的貨款合計將近三十億新台幣。加上其他半導體客戶也難逃景氣急縮的衝擊,一夕之間,南茂營收規模竟只剩下原本正常水準的四成左右。

業務縮減,資金入不敷出,此時南茂手中的營運周轉金只夠維持四到六個月,當時營收規模一年約一百二十億元,但手頭只有四十到六十億元現金,「怎麼讓一家公司正常運作?」維持正常營運都有問題,更別說當時尚有二二五億元的總負債,根本無法清償。

○九年初,南茂不得不向政府申請紓困,向銀行團協商展延貸款,重新議定還款計畫,成為金融海嘯中唯一申請紓困的封測廠。

申請紓困 陷入雙債人生不幸中的大幸是,就在南茂申請紓困獲准的隔天,飛索就聲請破產保護;如果,飛索先聲請破產,那麼南茂很可能無法獲得銀行團同意紓困,現在局面可能變成南茂以倒閉收場。

南茂在台灣營運狀況不佳,危機擴展到美國,美國投資人對於南茂股票信心大失。在此之前,南茂股價最高一度來到二十五美元左右,○八年底只剩下十八美分,面臨下市的危機(編按:連續三十天股價低於一美元,就會接到主管機關警告函)。

過去一向力挺南茂的銀行團,「大難來時各自飛」,銀行的討債壓力接踵而來。國外銀行循法律途徑,鄭世杰在一個月內就接到三封存證信函;國內中小型銀行除了寄存證信函,在債權協商會議上不斷「搗蛋」:不論南茂提出任何還款計畫,一律反對,他們的目的只是要拿到錢。

「有時半夜醒來,我坐在床沿想著,欠這麼多錢,要怎麼還?」鄭世杰苦笑。

鄭世杰認為,公司手上還有現金,而且經營體質並不差,也曾在LCD驅動IC領域占有一席之地,要公司就此結束,他嚥不下這口氣,再怎麼樣也要賭一把。

為了挽救公司脫離困境,鄭世杰開始「討債」和「還債」。他積極催討客戶拖欠的貨款,並向美國破產法院聲請飛索積欠的七千萬美元應收帳款及二.四億美元違約損害賠償金。

南茂承受龐大的營運壓力,時間就是金錢,客戶積欠的應收帳款或貨款能拿多少就拿多少,一○年,南茂將飛索積欠的應收帳款、違約損害賠償債權打對折出售花旗集團,取得一.○四億美元的現金;茂德呆帳也回收將近十億新台幣。

能夠在這樣的非常時期討回債權,業界都覺得不可思議。鄭世杰笑著說:「現在,應該沒有人會擔心南茂會垮了,因為老鄭(指鄭世杰自己)是討債專家!」放低姿態、將心比心是讓鄭世杰順利討債和還債的關鍵。飛索當時雖聲請破產保護,但手上仍有訂單,飛索和南茂這時的關係有如「唇齒相依」;飛索如果就此倒下,南茂大概也活不下去了,於是鄭世杰決定力挺飛索,當時也只有南茂願意替飛索代工。

對債權銀行,鄭世杰明白他們也有拿回資金的壓力,而南茂當時手中仍有三十五億元現金,於是便與銀行團協商,希望讓南茂喘一口氣,在一到二年內慢慢還清。

固樁客戶 破除倒閉傳言在紓困期間,南茂還款完全沒有打折,正常繳息,所以能夠獲得銀行團在一一年支持順利簽訂聯貸案。「那些銀行團的分行經理現在都一一升官了!」鄭世杰笑著說。

外有債台高築,內有營運壓力,這時打落水狗,競爭者也趁機放話,「南茂會倒」的傳言流竄,客戶也有抽單疑慮。鄭世杰每三個月必定親自飛往國外拜訪客戶與供應商,報告債務清償計畫,讓他們能安心,固樁意味濃厚。

兩年半之內,南茂陸續償還貸款。○八年底,南茂負債為一百六十億新台幣,母公司百慕達南茂負債為四十三億元,經過兩年半的財務調整,一一年六月底,南茂負債降到九十四億元,百慕達南茂已為零負債,整體集團負債減少一百二十四億元的債務。

因南茂營運體質調整初見成效,南茂於一一年七月十四日正式脫離紓困,與銀行團簽聯貸八十四億元,加上撥出十億元的自有資金,一併將上述的九十四億元負債還清。

鄭世杰回憶這段猶如夢魘的日子,他不敢把實情告訴妻子,直到紓困解除的前幾天,他才吐露這兩年半內欠的債務有多少,妻子這時驚覺:「怎麼欠這麼多?」正式脫離紓困的那天,南茂也選在這個日子和銀行團簽訂聯貸合作案。鄭世杰妻子還親自到會場問鄭世杰:「錢到底有沒有還給人家?」確定他真的在這兩年半還了一百二十四億元。

鄭世杰說,這兩年半的日子裡,他的白頭髮增加很多,「一根白髮就是一百萬元哪!」他開玩笑地說著。

調整產品組合 股價回升鄭世杰時而玩笑,時而平靜的語氣,述說的彷彿是別人的故事一般。

在本業部分,鄭世杰認為,南茂陷入如此大的危機,主因在於客戶比重過於集中,因此,一方面向客戶討債,另一方面也調整客戶和產品組合,盡量引進非DRAM的客戶和業務,退出標準型DRAM封裝領域。儘管危機重重,一○年,南茂在國內銀行債權人同意下,收購矽品全部的LCD驅動IC封測產線及DRAM測試機。

改善財務結構,南茂才具有在台恢復掛牌的資格。目前該集團以百慕達南茂為名在美國那斯達克掛牌,近期股價已回升到十八美元。

基於美國科技股本益比下修,而且美國景氣不理想等考量,因此曾有大股東建議回台掛牌。

南茂已在今年四月十九日登錄興櫃,預計第四季送件申請上市櫃,一切順利的話,明年上半年能夠掛牌。

過去,申請紓困的公司能夠回到正常的營運軌道,南茂是極少數的例子。鄭世杰說:「(業績)好的時候,不要囂張;不好的時候,就多練兵,不要怨嘆,日子還是要過。」這是他在絕處逢生後的最大心得。

鄭世杰

出生:1958年

現職:南茂科技董事長暨總經理經歷:泰林科技董事長、茂矽後段工程處處長學歷:成大電機系、美國塞基諾州立大學(Saginaw Valley State University)碩士絕地大反攻!

南茂集團近5年來營運表現

單位:新台幣億元

項目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營業收入170.102121.503172.097182.109192.205 營業利益-36.436-51.055-5.095.33513.852 稅後淨利-70.512-45.68119.1090.3237.893

資料來源:南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493

藏家許怡先當年只花六萬 就買到「茶後」一筒百年普洱茶 翻漲416倍傳奇

2014-06-02  TWM
 
 

 

有「活態文物資產」之稱的普洱茶,越陳越值錢,而百年的身份證明,更成為文化藝術收藏家追逐的夢幻珍品。在剛落幕的廣州茶業博覽會,嗅不到中國禁奢氛圍,凸顯骨董普洱茶無可取代的珍稀性。

撰文‧鄧 寧

「茶之為用,味至寒,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若熱渴、凝悶、腦疼、目澀、四肢煩、百節不舒,聊四五啜,與醍醐、甘露抗衡也。」陸羽《茶經》開宗明義列舉了喝茶的百般好處,但這位唐朝茶聖大概沒想到,茶之為飲,在一千二百多年後的現在,竟也成為收藏家競逐的珍品。

尤其是久藏熟化的老普洱茶,身價翻漲以百倍起跳,二十年前一筒(七片)六萬元的「茶後——百年龍馬同慶」,現在一筒身價逼近二千五百萬元,在廣大精深的中國茶品中,表現一枝獨秀。

場景拉到中國廣州,今年的春季中國國際茶業博覽會(簡稱廣州茶博)甫於六月二日落幕,來自全中國、台灣甚至斯里蘭卡、日本的茶企業都聚集到此處,只見龍井、碧螺春、大紅袍、斯里蘭卡紅茶等數千種新品春茶群芳競豔。

頂級玩家追逐珍稀感

喝一口「紅標宋聘」要11萬而在會場一角,有塊貌不驚人的圓形普洱茶餅,以紅紙黑字貼上了「百年紅標宋聘」字樣,在現場的茶席提供頂級玩家、藏家品嚐。

要入席喝得一口茶,得付出人民幣二二八○○元(約合台幣十一萬元),但飲者莫不心甘情願,只因為這紅標宋聘已陳期百年、每餅價值人民幣百萬元,買不起一塊茶餅,喝一口也是沾光。

中華普洱茶交流協會祕書長許怡先剛從廣州茶博回來,對於百年老茶受到中國人強力追捧的現象,他已經見怪不怪,「這幾年老茶價格飆漲,市場搶著要,會場上還有大廠把自家珍藏的老茶搬出來賣,那不是他們生產的哦!是他們收藏的珍品。」不僅如此,連新茶的身價也都翻了幾番。許怡先發現,連不在主流收藏陣容裡的七○年代「下關鐵餅」,也都有一片人民幣八萬元(約合台幣四十萬元)的價格,「行情漲成這樣,投資者得更加注意老茶的來源出處,新茶則要看履歷認證,不要被騙。」但,廣州茶博上的行情還不夠驚人,去年十一月十九日,在中國嘉德國際拍賣公司舉辦的秋季拍賣會上,被譽為茶王的「福元昌」骨董普洱茶,拍出了一筒人民幣一○三五萬元(約合台幣四九○○萬元)的天價,不僅摘下該拍賣場上茶類的桂冠,也是近年來普洱茶罕見的高價。

這款令人咋舌的行情,是一位中國藏家締造的,也側面證實中國全行業都受政府禁奢令影響、唯獨普洱茶生意逆勢而上的傳言。而曾經是大中華區域最主要普洱茶藏區的台灣,在中國富豪吹起藝術文物收藏熱風後,也成為藏家探尋珍稀普洱茶的熱點。

時序拉回一九九三年,當時香港茶交易商廖鍊生帶著十來筒的「百年龍馬同慶」到台灣,大部分都被普洱茶界的泰斗鄧時海收走,再經由他分到少數幾位藏家手上,許怡先正是其中一位。

專業行家看暗記鑑定

香港原主人牽線賣出一筒

已年逾古稀的鄧時海,因在一九九五年寫下世界第一本普洱茶專書《普洱茶》而聲名大噪,現在仍有不少中國茶園愛掛上鄧時海之名以炒作茶價。

請這位大師回憶二十一年前購買「龍馬同慶」的往事,他說:「那時候普洱茶收藏還不流行,交易商不懂得價值,但我知道這茶好,就壓了低價,以一筒五萬多塊台幣買進,賣出也只加點手續費,以一筒六萬塊割愛。我給了好幾個人,現在大部分都被收到大陸去了。」鄧時海強調,「龍馬同慶」是清朝的老字號茶廠所製,茶湯入口細柔滑順,生「舌底鳴泉」之感,包裝茶餅的竹殼與綑綁的竹篾工藝也都極佳,堪稱普洱茶包裝的最美形象,故他在書中將之譽為「普洱茶後」,「龍馬同慶」的身價也因此水漲船高。

與多位友人合購、從鄧時海手中買下兩筒「龍馬同慶」的許怡先,一直將茶珍藏在家中,遇有同好來訪才拿出共同賞玩,二○○三年的舊曆年春節,許怡先人在加拿大溫哥華家中,與家人、友人圍爐聚餐,一通來自香港的電話捎來了驚人的消息,當時的情景,許怡先仍歷歷在目。

「許先生嗎?我是廖鍊生。」聽到這名號,許怡先不禁驚呼:「啊!你是香港的廖鍊生!我的龍馬同慶源頭就是從你那來的!」「是的,我也正要問你這件事,你那兩筒龍馬同慶還在嗎?」許怡先趕忙應答:「在的。」只聽廖鍊生又說:「那兩筒龍馬同慶是從鄧時海老師到你手上的,是嗎?」兩位素未謀面的人,一通話,先是將手上的珍物來歷追根究柢翻了一次,接著廖鍊生才說明來意,他是為了一位中國廣州的藏家出面,希望能向許怡先買入一筒百年龍馬同慶,開價台幣一百萬元。放下電話,許怡先立刻向在場眾人報告:「我的老茶,有人要用一百萬來買!」現場眾人都是一副不可置信的神情。

雖然十年間不停有人請求他割愛,但一百萬元是首次聽聞的價格,許怡先馬上買了機票,早上班機抵達台北,下午六點鐘,廖鍊生也到了他的台北家中,許怡先小心翼翼地捧出兩筒龍馬同慶,廖鍊生檢視過後,慎重地對他說:「你這兩筒茶保存完好,這茶裡頭有三個只有我廖鍊生知道的暗記,但都未被移動過。」原來,從筒裝的竹殼、茶餅的包裝竹篾到商標內票,都是鑑定骨董普洱茶的印記,一旦被拆封或掉包,作為原主人的廖鍊生一定看得出來,但這三個暗記究竟是什麼?許怡先迄今仍不知曉,總之是通過了檢驗,順利地以一百萬元讓出一筒茶。

達人藏家用嗜好生財

骨董茶、新茶都同步投資

有些嗜好,會變成想像不到的財富,或許就是說許怡先這樣的人。二○○三年後,普洱老茶上漲的趨勢不減,在二○一○年的中國嘉德拍賣會上,一筒「龍馬同慶」以人民幣一三四‧四萬元(約合台幣六三○萬元)價格拍出,與當初的六萬元相較,已上漲一○四倍;近三年雖無拍賣成交價,但因「茶王——福元昌」拍出人民幣一○三五萬元天價,專家評估「龍馬同慶」也有人民幣五百萬元以上行情。

即使如此,許怡先仍然惜售,「因為我是收藏者,不是茶商。這款百年同慶號老茶,我要留著,在有生之年,選一天,與友人共飲之。」許怡先分析,普洱茶近代受中國國力崛起影響,中國收藏家將普洱茶當成了書法字畫、紫砂壺一般的收藏品,這項千年來的茶飲身價因此一飛衝天。但像百年龍馬同慶、百年紅標宋聘、百年福元昌一類的骨董普洱茶,世間所剩無幾,現代人或可從投資「當代普洱茶」入手,正式進入「骨董茶」與「當代茶」雙軸並進的時代,「沒有新的好茶,就沒有舊的好茶,」世界茶文化交流協會創會會長王曼源曾如此說。

「我現在買當代新茶的標準,第一就是看品牌,第二看是否為該茶廠的代表作,接著看它是否為知名的製茶師傅所製,由品牌、產區、來源,來決定一塊新茶的價值。」許怡先進一步說。

距離清朝最後一位皇帝退位,已有一百餘年時間,然而,講究出身的年代並未真正遠離,普洱茶將時間轉化成價值,甚至將自己化身為時間的藝術品,通過時間檢驗後,成為飲品、藏品、藝術品三位一體的投資新寵。

許怡先

出生:1956年

現職:中華普洱茶交流協會祕書長經歷:基泰建設總經理特助、《典藏》藝術雜誌創刊總編輯、

《經濟日報》記者

學歷:台灣科技大學管理學院EMBA、

世新大學廣電系

骨董茶21年漲416倍!

「百年龍馬同慶」普洱茶

身價飆漲歷程

清末民初製成

流傳至香港茶樓

茶交易商廖鍊生收購

1993年普洱茶泰斗鄧時海

買入十數筒

1993年許怡先以一筒台幣6萬元價格,向鄧時海購入兩筒2003年廖鍊生出價100萬元

買回一筒

2014年市場行情約人民幣500萬元(約逼近台幣2,500萬元)

整理:鄧 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165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