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6月工業利潤增速高位放緩,專家稱利潤結構分化不容忽視

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整體維持了較快增長,新增利潤主要來源於鋼鐵、石油開采等上遊行業,部分中下遊行業利潤增速緩慢甚至出現負增長,利潤結構分化的問題不容忽視。

國家統計局7月27日發布的工業企業財務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17.2%,增速比1-5月份加快0.7個百分點。其中,6月份利潤增長20%,增速比5月份回落1.1個百分點。

上半年,工業企業效益總體改善,盈利能力明顯增強。今年1-6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6.51%,同比提高0.41個百分點。產成品存貨周轉加快,6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成品存貨周轉天數為16.4天,同比減少0.1天。

在盈利增強的同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顯著,成本和杠桿率繼續下降。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和費用為92.57元,同比下降0.4元;其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4.42元,同比下降0.37元。

去杠桿方面,6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6.6%,同比降低0.4個百分點。其中,國有控股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9.6%,同比降低1.2個百分點,國有企業去杠桿成效更為明顯。

國家統計局工業司何平撰文分析,價格上漲是助推6月份利潤保持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盡管6月份工業生產增速比5月份有所回落,但價格上漲對利潤增長形成明顯支撐。

6月份,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同比上漲4.7%,漲幅比5月份擴大0.6個百分點。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上漲5.1%,漲幅比5月份擴大0.8個百分點。據測算,6月份價格變動對利潤增長的拉動比5月份多0.3個百分點。

何平認為,上半年新增利潤主要來源於鋼鐵、建材和石油開采等行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利潤增長3.1倍;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1.1倍;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增長44.1%;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增長29.4%;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27.4%。這五個行業對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的貢獻率為67%。

萬博新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劉哲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整體維持了較快增長,總體向好,但結構分化的問題也不容忽視。從各行業的利潤增速來看,上遊行業,如石油、天然氣開采、煤炭等利潤增速較快,平均增速在40%以上,而中下遊行業,如電氣設備和器材制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等增速低於3%,甚至部分細分行業還存在負增長。

劉哲分析,導致利潤結構失衡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市場供需關系、競爭格局等,其中最顯著的是,在去產能背景下,原材料價格出現上漲,增厚了上遊企業利潤,但價格向下遊企業傳導並不順暢,在一定程度上帶來了下遊企業利潤的擠出效應。

海通宏觀姜超團隊發布的一份研報顯示,利潤改善主要由上遊原材料類行業貢獻,但卻是去產能的主要行業,其產能擴張受到政策約束;中下遊行業利潤改善幅度有限,卻又面臨需求放緩、原材料成本高企的雙重約束,產能擴張意願不足,這使得設備投資周期遲遲沒有啟動。因而盈利改善向投資回升的傳導並不順暢,下半年制造業投資或依然偏慢。

關於接下來工業利潤走勢,上述研報分析,社融、名義GDP增速的下行,地產投資下滑、工業價格漲幅趨緩,都將帶動工業企業利潤增速下行。未來地產投資增速面臨下行壓力,而去產能接近尾聲,意味著下半年工業品價格漲幅將趨於回落。量價兩方面支撐雙雙轉弱,工業利潤面臨下行壓力。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胥會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64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