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一帶一路"新動向:第三方合作推動聯合融資與技術交流

不是融資規模,也不是發電容量,能讓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吉航(Jhang)電站在中巴經濟走廊項下多個能源項目中脫穎而出的,是項目中所采用的兩臺高效燃機。

這兩臺SGT5-8000H重型燃氣輪機,由德國企業西門子交付,助力中國機械設備工程股份有限公司(CMEC)完成項目總承,這種中外協同的新方式正在“一帶一路”倡議下有機發展。

中外合作帶動“一帶一路”項目穩步前行

巴基斯坦吉航項目已被西門子股份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凱颯多次提及。

在2018年6月6日西門子主辦的2018“一帶一路”國際合作論壇上,凱颯曾介紹,西門子向巴基斯坦的吉航聯合循環電廠項目成功交付兩臺高效燃氣輪機,是西門子與中國機械設備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歷程中的一個新的重要里程碑。該項目可實現的發電量相當於巴基斯坦近400萬戶家庭的用電總量。

西門子SGT5-8000H燃氣輪機成功運抵巴基斯坦的吉航聯合循環電廠項目現場

除了2臺SGT5-8000H燃氣輪機,西門子還助力中國機械設備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提供了1臺SST-5000蒸汽輪機、2套NEM余熱鍋爐、變壓器和開關站系統、全廠控制系統及相關輔助系統。

外資企業的技術協助加快了中國企業的項目進展。

凱颯表示,西門子擁有全面的先進技術和業務組合、強勁的創新實力、獨特的專業技術和知識,尤其是遍及全球的業務網絡,以及靈活的服務模式。我們已經做好準備,並期待幫助中國企業走向全球。

“事實上,西門子已經與100多家中國企業攜手合作,共同開拓全球機遇。我相信這只是一個開始,我們將攜手迎接更加美好的未來。”凱颯說。

其實,作為“一帶一路”倡議的發起國,中國已經在與第三方夥伴,共同推動“一帶一路”建設落地生根。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秘書長周曉飛在6月6日出席上述論壇時表示,(中方)竭誠歡迎更多跨國公司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通過聯合投資、聯合研發、聯合生產等方式共同開發第三國市場,實現優勢互補,成果共享。

“據我們了解,目前已有許多跨國企業積極參與到共建“一帶一路”中,例如西門子作為技術領域的代表企業之一,利用全球網絡和業務優勢,同上百家中國海外工程承包企業協作,在第三國成功實施了很多項目。使項目東道國受益的同時,也實現了自身業務增長,成為互利合作的典範。”周曉飛說。

周曉飛表示,“我們主張將中國的優質產能和優勢裝備,同發達國家關鍵技術和先進裝備結合起來,同發展中國家的城市化、工業化需求對接起來,既可以為全球經濟持續複蘇和健康增長註入新的動力,又可以為中國經濟穩中求進開辟新的空間,還可以為各國企業合作共贏創造新的機遇。”

其實,許多跨國公司已經參與到了眾多一帶一路項目中。

以西門子為例,目前西門子已與上百家中國工程承包企業在超過100個國家和地區合作開拓市場,足跡遍及六大洲。白俄羅斯別列佐夫聯合循環電站項目中,西門子與中國機械工程公司合作在白俄羅斯建立了第二大電廠,發電功率約占其全國總輸出功率的10%,創造了在白俄羅斯提前投入運營的記錄。

“一帶一路”倡議正在從願景變為現實

2018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的第五年,“一帶一路”倡議正在從願景變為現實。

從“寫意畫”到“工筆畫”。很多跨國企業也關註到從提出至今五年的時間里,“一帶一路”從區域發展倡議上升到全球倡議,從發展規劃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顯著過程。

周曉飛表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五年來,我國與世界各國國際組織秉持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建,互利共贏的理念,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已從理念到行動發展成為了實實在在的國際合作。”

“無論是從戰略還是經濟的角度出發,當前的地緣政治變局和‘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正使中國在全球格局中的角色發生著轉變。從簡單意義上來說,‘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對全世界發出邀請,共同參與到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這一里程碑式的倡議將涉及約90個國家以及更廣大的地區,基礎設施投資總額預計達到1萬億歐元;它能改善全球70%人口的生活,並將在幾乎所有行業產生新的機會”,凱颯強調。

渣打集團研究發現,2014-2016年間,中國與共計64個“一帶一路”相關經濟體開展貿易,並且規模已超過3萬億美元;截至2016年底,中國對“一帶一路”的直接投資總量由2014年底的920億美元增加到超過1290億美元。更多跨地區基建網絡已破土動工,並將隨著時間的推進給相關國家帶來更多經濟效益。

據周曉飛介紹,目前“一帶一路”建設已在搭建高層國際合作交流平臺、強化戰略對接和政策溝通、推動高效暢通的國際大通道建設、深化貿易與產能合作投資、人文合作和人員交往持續擴大和金融服務保障能力不斷提高六大方面取得新進展。

在建設高效暢通的國際大通道方面,六廊六路、多國多港、主骨架初步形成;陸海空網四位一體連通穩步推進,一大批合作項目已經或正在全面推進中,對促進當地社會發展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中歐班列累計開行近9000列,通達歐洲14個國家的42個城市,與12個國家簽署了《網上絲綢之路合作諒解備忘錄》,發布了“一帶一路”數字經濟國際合作倡議。

來自國家發改委的數據顯示,以深化貿易與產能合作投資為例,2013年-2017年5月間,中國與相關國家貨物貿易總額的累計超過5萬億美元,對外直接投資超過700億美元,與39個重點國家簽署了產能合作文件。在相關國家建設了75個境外經貿合作區,累計投資270多億美元,為當地創造了200多萬個就業崗位。

在金融服務保障能力方面,中國與17個國家共同核準《“一帶一路”融資指導原則》,與24個相關國家簽訂了1.4萬億人民幣的雙邊本幣互換協議,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各商業銀行支持“一帶一路”建設的力度不斷加大。

雅萬高鐵、瓜達爾港、中俄原油管道複線等一批重大項目取得早期收獲,21世紀數字絲綢之路建設有序推進。

擴大共建朋友圈

自2017年5月舉辦首次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以來,“一帶一路”建設進入了新階段,合作也延伸到了非洲和拉美更廣泛的地區。

周曉飛表示,“作為首倡國,中國將繼續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與世界各國一道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走深走實,使之產生豐富多彩,實實在在的成效。”

下一步,根據周曉飛的介紹,中國將在增進戰略互信,加強政策對接;推進重大項目,促進互聯互通;促進投資貿易,深化經濟合作;完善金融服務,健全金融體系;密切人文交流,夯實民心基礎等五方面做工作。

周曉飛表示,中方歡迎更多國家參與到“一帶一路”建設中來,擴大共建“一帶一路”朋友圈,持續提升國際合作水平,為推進經濟全球化發展做出新的貢獻。中方願分享合作機遇,共享合作成果。

而具體在金融方面,將落實好“一帶一路”金融指導原則,融資指導原則,積極開展國際金融合作,創新合作模式,推動建立“一帶一路”建立長期、穩定、可持續、風險可控的多元化融資體系。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利用外資和境外投資司巡視員王建軍表示,在雙邊合作為主線的基礎上,第三方合作可作為推動相關各方參與“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方式,具體包括政府間合作、企業層面合作、金融機構聯合融資以及智庫研究機構的知識共享。

作為中國和“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外的第三方,跨國企業將在聯合融資和知識技術交流領域充分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琳達)

點擊查看更多“一帶一路”相關信息和案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73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