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源時代的春天正在到來。
工業軟件企業達索系統CEO夏伯納(BernardCharles)日前在廣州舉辦的一場3D體驗智能制造峰會上對筆者表示:“伴隨著雲服務的出現,開源平臺產生了新的商業模式,更加具有經濟效應。通過開源,企業可以為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
就在近日,微軟斥資75億美元收購了代碼托管平臺GitHub。在談到這筆收購時,微軟CEO薩蒂亞·納德拉(SatyaNadella)表示:“我們都是開源的。”
過去開源同樣存在,但是由於沒有雲技術的支撐,不具備經濟效應。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麽微軟這樣的科技巨頭會花大成本投資開源平臺。事實上,GitHub此前還與谷歌、亞馬遜等進行接洽,不過最終還是決定賣給微軟,因為微軟岀價更高。
不過,納德拉認為,微軟能夠與GitHub走到一起的原因是微軟最初是一家為開發者提供工具的公司,在開源方面有著悠久的歷史。
與GitHub類似的公司還有剛剛上市不久的還有Saas領域的軟件開發商Altassian。據了解,目前尋求收購Atlassian的公司也包括中國互聯網巨頭騰訊。
開源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有些API接口要做出來成本非常高,還要牽涉到後期的維護。在這種情況下,把代碼開放給客戶是更好的選擇,讓他們根據自己的需求去開發。開發者拿到代碼後,就能利用開源系統創造出新的解決方案。
不過,開源有時也會成為“陷阱”。使用開源系統的成本可能是很多企業和開發者沒有事先估算到的。
夏伯納告訴筆者:“使用開源系統開發出解決方案後,很多開發者並不知道怎麽去維護開源的代碼。對客戶來說,要維護系統的成本是非常高昂的,所以就變得沒有經濟意義。”
事實上,要實現真正的工業解決方案,開源只是一方面,與行業的數據相結合,才能解決實際的問題。這也是工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部分。為此,工業互聯網巨頭已做好準備。GE的Predix,西門子的MindSphere,施耐德的EcoStruxure,這些平臺如今已經吸引了大量軟件開發者加入,開發基於這些平臺的應用軟件。這將在工業互聯網領域引發一場關於雲端版圖的“暗戰”。
施耐德電氣全球執行副總裁、中國區總裁尹正向筆者透露稱,截至目前,EcoStrucxure平臺已經吸引了超過2萬名開發者和系統集成商支持,正在雲端管理著超過160萬份資產。
今年的漢諾威工業展上,西門子與諸多合作夥伴展示了50多款應用App,未來還將看到更多的開發應用軟件。據西門子中國執行副總裁、數字化工廠集團總經理王海濱透露,“如果客戶具備在大數據上進行價值挖掘的能力,西門子會提供給客戶一個應用程序接口API,讓他可以開發自己的APP。如果企業里面沒有足夠的軟件人員和數據分析人員,西門子也會有工業服務部門來替用戶開發APP,或者把它交給第三方的APP開發者進行開發。”
夏伯納告訴筆者,達索系統使用開源代碼,並且也分享代碼,這一趨勢正在加速。不過他強調,除了開源以外,建立行業的標準化同樣重要。
與西門子的MindSphere平臺不同,達索系統的3D體驗打造的是單一數據模型的數字化平臺。數據由複制同步轉為數據湖,不再需要移動和改變用途。用戶能夠實時獲得同一數據,根據自己需求提取一部分數據即可。
目前在達索系統的3D體驗平臺上已經擁有250個應用。江南造船廠也是達索3D體驗平臺的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