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獨角獸”陸續回歸A股,包括公募基金在內的眾多金融機構參與進來。
證監會最新信息顯示,六家基金公司於5月29日上報了一只封閉三年的戰略配售靈活基金。據悉,這類基金將參與CDR(中國存托憑證)投資公募基金,迎接“獨角獸”回歸A股。
某公募人士向第一財經透露,其接到的最新通知是,6月11日至6月15日為零售認購期;6月19日為機構認購,當天結束募集。6月20日當天完成驗資與備案。該人士所在的基金公司將發行此款戰略配售基金產品。
“獨角獸基金”問世引發市場多方關註與熱議。多位市場人士提醒須謹慎“獨角獸基金”的炒作風險,同時註意3年封閉期的流動性限制。
“獨角獸基金”來了
南方、華夏、易方達、嘉實、匯添富以及招商這六家基金公司,均上報了名為“3年封閉運作戰略配售靈活配置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
“目前最新的情況是預計6月6日拿到批文,7日進行公告。這個產品很特殊,昨天問產品部,產品部還說要保密。”6月5日下午,來自上述六家基金公司之一的人士告訴記者。
(圖為六家基金公司相關基金宣傳海報)
第一財經了解到,一家基金公司接到的最新的通知是,6月11日至6月15日為零售認購期;6月19日為機構認購,當天結束募集。6月20日當天完成驗資與備案。
除由上述6家基金公司作為管理人發行該戰略配售基金外,由六家銀行進行代銷及托管。
日前,工業富聯A股IPO發行,20家戰略投資者認購81億,國家隊、互聯網巨頭等紛紛獲得配售,但是公募基金未出現在配售範圍內。
公募基金投資CDR,在5月4日證監會發布的《存托憑證發行與交易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中進行了規定。
針對海外上市企業回歸A股的途徑主要有兩種,一種是以360為例的拆除VIE架構,另一種則是CDR。
存托憑證就是能讓境外上市公司的證券在境內交易所交易的一種方式。海外企業回歸A股要經歷海外私有化退市、調整公司架構使其符合A股上市標準、在A股排隊IPO等一系列流程,這個過程時間長、成本高,通過CDR的方式能夠低成本快速的在境內內上市交易。
首批符合以CDR形式回歸條件的紅籌企業名單包括了阿里巴巴、騰訊、京東、網易、百度等。“允許CDR進行戰略配售與采取超額配售選擇權對維穩二級市場具有重要意義,利於A股市場平穩地接納以CDR回歸的紅籌企業,是為創新企業境內上市做出的適應性改變。”新時代證券分析師孫金鉅便認為。
隨著5月21日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公司就《存托憑證登記結算業務細則(公開征求意見稿)》向市場參與主體公開征求意見。作為一項重要的配套規則,細則的出爐也意味著CDR距離正式落地又向前邁進了一步。
日前,有消息稱小米將采取“CDR+H 股”模式發行,於2018年7月16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發行CDR,或成為A股首家CDR。
避免過度炒作風險
首只“獨角獸”藥明康德IPO後連續16個一字漲停,引發市場對“獨角獸”的又一次追捧。不過,多位受訪人士也指出,註意“獨角獸”的炒作風險,“獨角獸基金”三年封閉期的流動性限制亦不容忽視。
事實上,避免市場過度炒作“獨角獸”也成為監管機構關心的方面。針對試點企業概念題材多,易受市場追捧,上市後可能存在過度炒作的市場風險,證監會發言人長期表示證監會將采取相關措施,將嚴格按標準和程序甄選企業,把握企業數量和融資規模,合理把握試點節奏;強化信息披露、市場監管和投資者教育,督促市場參與各方恪盡職守,歸位盡責。
“A股還是散戶為主的市場。在這種市場行情下,某些概念性炒作氛圍還是存在的。不排除這些概念短期漲幅都很大。需要考慮的是,但等你進去的時候,買的價位是不是好等。”北京某老牌公募基金經理告訴第一財經。
該基金經理進一步告訴第一財經,基金封閉期有3年之久,對資金的流動性有很強的限制,期間的不確定性也會更高。
“三年的時間不短,中途會發生什麽不確定。雖然獨角獸概念很好,但還是要看長期的業績表現。”他說。
中信證券非銀分析師邵子欽也認為,股票價格長期趨勢取決於公司基本面和估值,CDR和境外ADR(股份)均受此影響。“監管層對新經濟公司回歸的風險管理重心在於‘CDR與境外ADR(股份)價差合理化’,而非新經濟公司股價本身。”
上述北京老牌公募基金經理也認同這種看法。“A股納入MSCI以及CDR下,長期投資理性投資的方向很難改變。好比蘋果、阿里等,不僅在中國,同樣需要在美國進行估值的比較。同樣的公司,在美國的估值是多少,也要回到中國來看估值是否合理。”該人士稱。
此前5月11日,證監會宣布修訂《證券發行與承銷管理辦法》,將CDR納入適用範圍。在孫金鉅看來,這將有利於形成更為合理的網上網下股權分配結構,有利於穩定市場、平抑炒作,同時也對網下投資者形成更強的報價約束,發揮機構投資者專業的定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