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改革開放40年廣東GDP增長482.6倍 人均超1.2萬美元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作為改革開放的最前沿,40年來廣東經濟社會發展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廣東省統計局副局長朱遂文日前在華南農業大學舉行的廣東經濟形勢報告會上介紹,1978年改革開放至今廣東經濟發展取得的成績斐然。數據顯示,1978年至今,廣東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2.6%,比同期全國平均增速快3.1個百分點,比世界平均增速快9.7個百分點,經濟總量連續29年位居全國第一。

第一財經記者統計發現, 相比1978年,2017年廣東GDP增長了482.6倍,這一增速僅略低於鄰省福建,位居全國第二位。

40年來,廣東經濟高速發展,經濟總量先後在1998年超越新加坡、2003年超越中國香港地區、2007年超越中國臺灣地區。若按照去年的平均匯率計算,2017年廣東GDP折合美元達到13312億美元,進一步逼近“亞洲四小龍”中經濟總量最大的韓國。

廣東省社會科學院本月初發布的《廣東2035:發展趨勢與戰略研究》預計,到2035年,廣東GDP將陸續實現對西班牙、澳大利亞、韓國、俄羅斯、加拿大、意大利、巴西、法國、英國9個國家的趕超,提升至相當於全球第6位經濟體,在全球經濟體中處於前列。

在人均方面,數據顯示,2017年廣東人均GDP達12010美元,已經接近了高收入經濟體的標準。同時,近年來,經濟轉型升級不斷加快,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內外需求趨於協調,經濟類型呈多元化,區域發展差異縮小,新技術、新產品、新產業、新業態、新經營模式等新興經濟不斷湧現。

朱遂文分析,廣東省經濟發展已進入新常態,即增長速度已由高速轉向中高速,經濟結構由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並舉,發展動力由依靠資源和低成本勞動力等要素投入轉向創新驅動。這些變化,是經濟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優化、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進的必經過程。

作為外貿依存度最高的省份,廣東在2008年金融危機中所受的沖擊最大,轉型升級也進行得最早,經過多年的努力,目前的轉型升級已經初見成效。

廣東省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今年1季度,廣東工業新動能成長加快。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29.9%,同比提高0.9個百分點;先進制造業增加值占比55.1%,同比提高1.6個百分點。

作為世界級先進制造業基地,近幾年珠三角的工業加快轉型升級。黨的十八大以來,珠三角深入實施廣東工業轉型升級三年行動計劃和新一輪技術改造,大力推進智能制造,建設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帶,提升珠江東岸電子信息產業帶, 先進制造業和高技術制造業發揮了主導作用。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教授肖鷂飛說,廣東尤其是珠三角的轉型升級起步較早,成效也比較明顯,比如珠江西岸的裝備制造業和家電業,其智能化成效明顯;而在東岸,東莞的智能手機產業發展迅速。

近年來,廣東把創新驅動發展作為核心戰略和總抓手,啟動並紮實推進國家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和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區域創新綜合能力排名躍居全國第一,全省研發經費支出居全國第一,全省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躍居全國第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04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