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正在根據資管新規的總體要求,抓緊推進銀行理財業務監管辦法的制定工作,準備作為配套細則適時發布實施。” 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創新部主任李文紅在正在舉辦的“2018金融街論壇年會”上表示。
目前,資管新規細則已在路上,當務之急是消化存量。第一財經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銀行內部對於理財產品的估值、到期時間超過過渡期的存量理財產品的處置等細節問題有些還尚未明確。
具體而言,目前銀行內部還在解讀,其中部分條款討論下來還有不同理解,如理財產品估值問題等。例如,某股份制商業銀行資產管理部相關負責人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根據資管新規要求,金融資產堅持公允價值計量原則,鼓勵使用市值計量。如果按照企業會計準則,公允價值不只包含市值估值。所以未來是否滿足企業會計準則的前提下,還可以采用其他估值方式,銀行內部正在進行討論。又例如,在非標資產的認定方面,雖然資管新規列了五個標準,但前述股份制商業銀行資管負責人指出,銀行理解還存在不一致的地方,有待銀行理財主要監管部門銀保監會後續是否出臺細則,還是繼續延用銀保監會關於非標資產界定和報送規則要求。
新規延長過渡期至2020年,但在新規發布之前,各家銀行發的部分老的產品,其到期日在過渡期結束後,這些產品後續如何處理?金融機構與客戶之間的合同,還受到合同法約束,不能隨意終止合同等,諸如此類的問題將如何解決?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對第一財經記者稱,資管新規是原則性的規定,需要等銀保監會的銀行理財細則出臺看。
李文紅在論壇上進一步指出,理財新規將會與資管新規的監管要求保持一致,同時還會延續銀行理財業務監管的良好做法,目的是推動銀行理財業務的回歸本源、規範轉型。
今年3月,李文紅在另一場媒體發布會就曾表示,關於銀行理財業務,銀監會一直高度重視理財業務風險和監管問題,不斷完善銀行理財業務監管框架。一是持續推進制度建設,陸續發布實施了一系列監管規定,逐步形成理財業務監管框架。近期,根據資管新規的總體要求,銀監會對現行監管規則進行了系統梳理,研究借鑒國內外監管實踐,起草了銀行理財業務監管辦法,擬作為配套細則適時發布實施。
在金融街論壇上,李文紅指出,當前我國銀行業保持平穩運行,一些市場亂象和資金脫實向虛的勢頭得到了初步遏制。但與此同時,我國銀行業發展也面臨著一些挑戰。包括銀行業金融機構的公司治理和風險管控機制還不夠健全,不良資產還面臨著反彈的壓力,流動性風險管理難度不斷增加,一些交叉性產品增大了金融機構、金融市場之間的關聯性,增加了風險跨市場傳染的可能性。此外,通過互聯網和其他渠道開展的類金融業務對金融秩序產生的一些影響需要進一步采取應對措施。
近期,銀保監會發布的2018年一季度銀行業主要監管指標數據顯示。資產質量方面,2018年一季度末,商業銀行(法人口徑,下同)不良貸款余額1.77萬億元,較上季末增加685億元;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1.75%,較上季末上升0.003個百分點。
李文紅指出,隨著我國銀行業的不斷發展,金融創新更加活躍,金融產品更加豐富。但與此同時,金融業務的複雜性和關聯性也在不斷上升,需要監管機構把握好金融創新、金融效率和金融穩定的平衡,持續完善監管規則,不斷提高監管有效性。一是要加強對金融創新的分析、評估和監管;二是促進公平競爭,維護良好的市場秩序;三是要強化宏觀審慎視角,關註金融創新的系統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