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核心技術上不能跟在別人後面跑!習近平要為科研人松綁

在高科技領域成為領跑者是什麽感受?

今年3月,珠海雲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稱“雲洲智能”)突破了集群無人艇的群體智能技術,實現了世界最大規模的水面無人艇“鯊群”協同演練,完成了56條無人艇群快速集結、隊形保持、動態任務分配、隊形自主變換、協同避障和群體自愈容錯控制等多項測試科目。

56條無人艇的集群自主演練,也打破了美國創下的13條無人艇的世界紀錄。

“我們經過8年的艱苦奮鬥和產品工程化,才讓‘瞭望者’無人艇成為了當今世界性能最領先的無人艇產品。”雲洲智能創始人、國家“千人計劃”專家張雲飛告訴第一財經。

2018年的央視春晚上,雲洲智能的無人船隊作為主角穿越港珠澳大橋。

“習主席說,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對這一點我感受很深。”國家千人計劃專家、北京大方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大方科技”)總裁周欣對第一財經記者感慨道,“關鍵核心技術如果我們自己不埋頭研發,攻克技術壁壘,就意味著在國際市場高價采購,也隨時面臨被封鎖和禁運的風險。”

5月28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開幕會並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中國廣大科技工作者要搶占先機迎難而上,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引領科技發展方向,努力建設世界科技強國。

習近平的講話在科技工作者中引發強烈反響。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醫大師石學敏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習主席講得高瞻遠矚,目標非常具體,對於我們兩院院士,壓力是很大的。在很多的高端技術層面,我們還是落後的、有缺陷的,雖然很多院士年齡都大了,但是都鬥誌昂揚,努力爭取做出更好的成績。”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科學的態度是“兩條腿走路”。很多領域不能靠“追跑”和“跟跑”去解決問題,例如我國的霧霾治理問題發生在21世紀,就很難借鑒上世紀50年代倫敦對霧霾的處理經驗。“得進行科技創新,成為並跑甚至領跑者。”

高福院士(左前)與英國專家Tim Brooks在非洲實驗室中進行指導工作。

關鍵核心技術須掌握在自己手中

在國內氣體檢測市場耕耘近十年的周欣,當初就是帶著關鍵核心技術回國創業的。他告訴第一財記者,大方科技所在的行業是分析儀器儀表領域,主要面向環保、電力、煤礦焦化等行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當有些領域沒有國產品牌參與競爭時,進口儀器的價格都是天價,即使這樣,有些儀器和儀表還是無法買到。

“但是,當我們突破核心技術,推出自己品牌的產品,替代進口產品之後,進口產品的價格就會大幅度地降低。”周欣說。

十年前,國外的氣體分析儀非常貴,幾萬美元一臺,賣到中國就要幾十萬元人民幣,並且測量方式並不適合中國的工況環境,使用效果並不好。大方科技根據國內市場的實際使用工況,設計了技術路線,自主研發,克服了進口儀表的一些局限。

同時,由於是自主研發,售後更及時,即便在使用過程中遇到一些問題,大方科技的研發團隊也能及時改進方案,進行產品的更新和叠代。目前,大方科技自主研發的“脫硝氨逃逸在線監測系統”在性能上已經優於同類進口產品,實現替代。

周欣認為,要想從根本上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和國防安全,一方面需要堅持自主研發,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打破壟斷和壁壘。另一方面需要國家在關鍵設備和技術上,鼓勵國產化,特別有些“習慣采用進口設備”等觀念和習慣要徹底改變。

習近平在上述講話中指出,企業是創新的主體,是推動創新創造的生力軍。要發揮市場對技術研發方向、路線選擇、要素價格、各類創新要素配置的導向作用,讓市場真正在創新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要完善政策支持、要素投入、激勵保障、服務監管等長效機制,帶動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蓬勃發展。要加快創新成果轉化應用,徹底打通關卡,破解實現技術突破、產品制造、市場模式、產業發展“一條龍”轉化的瓶頸。

這讓周欣覺得備受鼓舞,他表示對未來“充滿了期待”。“沒有市場的支持,國產品牌是沒有辦法發展的。技術上我們不怕和進口品牌直接競爭,但很多時候我們沒有機會。在招投標中常常遇到‘限定只采用進口品牌’,或針對國產品牌在付款方式和價格上額外加上很多苛刻的條件,這些情況理應改變,要給予國產品牌公平參與的機會。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國產品牌和科技研發的大力發展。”周欣說。

習近平還強調,自主創新是開放環境下的創新,絕不能關起門來搞,而是要聚四海之氣、借八方之力。

他同時指出,硬實力、軟實力,歸根到底要靠人才實力。全部科技史都證明,誰擁有了一流創新人才、擁有了一流科學家,誰就能在科技創新中占據優勢。

“自主創新還要靠團隊。領軍人才要創建團隊,培養核心骨幹,充分發揮團隊的力量。”周欣告訴第一財經,他在北京創業,今年十分高興地看到北京市在人才引進政策上又出臺了很多新政策。在人才評價機制及京籍落戶等領域有很多創新和突破,其中對團隊中核心骨幹也有政策上的支持,“希望這些政策和機制能持續推進,有利於打造創新團隊”。

用“硬科技”引領產業革命

習近平指出,工程科技是推動人類進步的發動機,是產業革命、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有力杠桿。廣大工程科技工作者既要有工匠精神,又要有團結精神,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瞄準經濟建設和事關國家安全的重大工程科技問題,緊貼新時代社會民生現實需求和軍民融合需求,加快自主創新成果轉化應用,在前瞻性、戰略性領域打好主動仗。

作為“80後”,張雲飛研究的是人工智能領域的無人船艇。經過10年的努力,他已成為該領域的佼佼者。雲洲智能在2016年攻克了無人艇全自主航行技術、弱聯通條件下的協同控制技術,這僅比美軍晚了1年半的時間。

談起工程科技的複雜與艱辛,張雲飛深有感觸,他給第一財經記者舉了個例子:他們最新推出的3噸無人艇“瞭望者”,小小一條無人艇里面包含了100多種傳感器、200多塊芯片、30多萬行的代碼,是一個十分複雜的電子信息系統。

張雲飛同時表示,由於業務的特殊性、敏感性,公司在與金融和資本的對接中還是存在不少障礙。而且,最近這些年,中國工程科技的進步有些緩慢。

2015年8月,黨中央、國務院出臺《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實施方案》,部署了到2020年要完成的143條改革任務,目前已完成110多條改革任務。

習近平表示,今年是我國改革開放40周年。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決心不能動搖、勇氣不能減弱。科技體制改革要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闖難關,破除一切制約科技創新的思想障礙和制度藩籬,正所謂“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張雲飛認為,當前,資本、需求等外部資源的提升速度,以及生產關系、市場渠道、模式創新等上下遊要素的變革速度,遠遠超過了核心科技創新和產業工程化的發展速度。

由於外部資源和上下遊要素的創新叠代主要取決於資源的再組織,因而可以十倍的速率提升,但工程科技創新叠代主要取決於工程技術人員科研能力的進步和時間精力的投入,包括人才培養的速度,是不可能倍速提升的,所以就造成了“建立健全科技和金融結合機制、創新型人才培養等領域的進展滯後於總體進展”的局面。

“對此我們只能沈下心來,對實業給予更多的資源和政策傾斜。空談誤國,PPT是造不出國之重器的;實幹興邦,只有過硬的‘硬科技’才能引領產業革命。”張雲飛說。

張雲飛說,“我們計劃最近發布展現無人艇集群智能技術的視頻,這是對習主席殷切希望的最好回應”。

雲洲智能推出的新一代軍民兩用海洋無人艇平臺。

為科研人松綁

一切科技的創新都來自於人,只有驅動了人才,才能驅動創新。習近平在兩院大會上的講話再次為科研人解除束縛。

“看到習總書記的講話,我感覺我們可以從材料和匯報中解脫出來了。以前每個季度匯報一次,我都忙得快崩潰了。”一位國家研究機構的科研人員表示。

但是,由於中國長期實行計劃經濟體制,企業和科研單位多年來習慣於面向和依賴政府,加上條塊分割,使企業和科研單位相分離,經濟發展與科技進步沒有形成有機整體。

雖然推進科技體制改革已有十幾年,但目前科技與經濟“兩張皮”的問題仍然相當嚴重,企業從整體上講,還沒有成為科技創新的主體;大量的科研單位獨立於企業之外,同時科研人員被科研體制束縛。

為了激活因為受到體制束縛而活力不足的科研力量,構建中國特色國家創新體系,近年來國家層面圍繞企業技術創新、科研體系人才評價激勵、科研經費管理、科技成果轉化等已出臺一系列改革措施。

但是,在創新體制的培育,尤其是核心技術的催化上,尚難立見成效。

“基礎研究是上升到應用研究的墊腳石。不是所有的研究都會有成果出來,有的領域,比如流行病學,是沒有什麽專利可以賣的,拿到數據是為國家策略作支撐。基礎研究待遇低很常見,博士生一個月才7000元。”上述科研人員表示。

“新的改革政策很受歡迎,但是目前分配機制仍然沒變。科研人員的收入還是按照國家規定的基本工資+崗位津貼+績效工資。在科研成果轉化上,基本沒有分成,而且,由於擔心國有資產流失等原因也基本不賣專利或投資。”一位國有科研單位研究人員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從政策出臺到落地,需要一個時間周期。現在的情況是,科技成果出來後沒有獎勵,發表論文可以在一定範圍內增加績效工資的額度,但是資金要自己掙,主要從橫向科研經費支出(即指承接企事業單位的科技協作等涉及技術服務的項目)。

“十多年以前,我的月工資2萬元多一點,幾乎是全所最高的。到現在,增加也不多。雖然相比大學里我們的工資高一些,但是人員流失也不少——換個單位掙年薪百萬也不難。當然,還是有不少人在為自己的理想繼續堅持。”他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97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