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創新產業園(孵化器)領域異軍突起的雲部落又下一城。
近日,在江蘇常州舉辦的長三角科技創新聯動發展論壇上,雲部落正式揭牌常州創新平臺,一口氣與英國火花創投基金、明照資本等多家公司簽署平臺戰略合作協議。
這意味著雲部落與常州市鐘樓區政府合作的合作落地,雲部落將導入線上孵化服務體系,建設本地孵化器服務常州科技企業。
2014年,曾在張江高科深耕產業孵化行業多年的唐溯在上海創辦雲部落,第一個產業園區項目誕生於上海閔行。此後,雲部落擴張,在上海奉賢、張江,在北京、南京等地均落地項目。預計到今年底,雲部落將管理近15個園區(孵化器),管理面積超35萬平方米,服務企業千余家。
2014年,眾創空間和孵化器呈爆發式生長,經歷2016年的行業洗牌後,幸存者正重新思考企業定位和盈利模式。
雲部落逆流而上,創始人兼CEO唐溯對第一財經表示,“目前市場上空間產品市場分三類。一種是二房東模式的聯合辦公空間;一種是眾創空間,它介於聯合辦公空間和孵化器之間,也有出租工位的空能;最高級別的就是孵化器,目標是孵化企業為主,地產空間是必須的載體,是實現的手段但不是目標。”
雲部落自我定位為“為中小企業集中賦能的創新複合型孵化平臺”,意圖建立一個連通政府、企業和創新資源的創新生態體系。路還長,雲部落決意探索到底。
不能只靠租金賺錢
空間產品市場正經歷一場大浪淘沙。2014年,國家發出“雙創”號召,眾創空間、孵化服務機構,呈爆發式生長。
據科技部火炬中心2017年12月公布的數據,2014年開始,全國科技企業孵化器數量每年上一個臺階,2014年孵化器數量為1748個,2015年是2533個,至2016年底已達3255家。而在2014年前三年,全國孵化器數量不過年增長200個左右。
至2016年底,全國範圍內,納入火炬計劃的眾創空間近4300家,企業加速器也超400家。
然而,行業良莠不齊,同質化嚴重。唐溯認為,“有一部分眾創空間規模較小,缺乏資源貫通能力,沒有形成產業生態,較難給創業企業賦能。國家已經提出了大中小融通發展,正是’雙創’的升級版,雲部落正在探索這種孵化模式。”
創業團隊初期,往往面臨基礎設施服務、法律、融資等問題,需要支援,而創業孵化器能降低初創企業的經營風險、成本,提高其存活率。
從雲部落整體的運營體系而言,園區企業孵化前期的咨詢、初期孵化小團隊組建、成立公司,再到推向市場,進入融資再到IPO的過程,雲部落會全程參與。
事實上,空間產品從誕生的第一天起就飽受盈利質疑。再加之資本寒冬已到,從業者很難不感覺蕭瑟。行業中,已有一波眾創空間倒閉。“孔雀機構”、“地庫”等是典型例子。
2016年,位於深圳的孔雀機構因拖欠租金和物業管理費遭遇強拆,60多個創業團隊被臨時要求撤場。
深究孔雀機構等案例,其失敗的本質是盈利模式的脆弱,對租金收入的過度依賴使其難以擺脫基礎、粗糙的“二房東”的角色,在行業洗牌之際,被淘汰或難以避免。
市場上有能力留存下來的玩家正思考更清晰的盈利模式。
唐溯告訴第一財經,公司的盈利模式結構主要由四部分組成:傳統眾創空間,靠賺取租金差價盈利;推出雲部落創新產品服務包,企業通過購買產品服務包獲取服務;給中小企業提供增值服務;投資收益。
目前而言,雲部落的租金和創新產品服務包兩種模式占利潤大頭,其中來自租金的利潤占比接近50%。
正如不願雲部落被定位於共享辦公或眾創空間,唐溯亦不願來自出租工位獲得的租金占據利潤總盤子的比例過高。
2017年開始,雲部落開始尋找有前景的投資標的。據唐溯透露,三年後,投資標的將產生可觀的收益,它們將構成盈利結構中的“投資收益”。
唐溯希望,通過3年的努力,把租金占利潤比例降至20%。這意味著,創新產品服務包、增值服務、投資收益三種模式的產出必須拉升。
年底進入A+輪
而比盈利模式更重要的是存活下來。
唐溯見證過產業園內一些公司的榮衰,它們融資後為迅速做大規模,瘋狂擴張,但幾個月後,公司因資金問題瀕死。
唐溯表示,雲部落目前資金情況良好,仍能得到投資者的青睞。據雲部落消息,2017年,公司拿到了千萬級別的A輪融資。
唐溯透露,年底雲部落會進入A+輪融資,融資凈額將主要投向生態建設、團隊建設和系統叠代上。
安全至上,唐溯有意控制雲部落增長速度,但不等同放棄規模增長。
雲部落提供的數據顯示,截止至2018年初,雲部落已經在上海、北京、常州、南京等城市啟動和運營了十余個園區(孵化器),雲部落還將落地到深圳、武漢等城市,預計到今年底,雲部落將管理近15個園區(孵化器),管理和服務的面積超過35萬平方米,服務企業千余家。
不論規模如何擴張,雲部落的願景始終是建立一個聯通政府優質資源,對接大型企業集團創新需求,引入全球科技創新資源的全面開放孵化生態,打破中小企業、政府部門、大企業以及海外科技創新機構之間的信息壁壘。
在此層面,雲部落有較大優勢。唐溯在創辦雲部落之前,在張江高科深耕產業孵化行業十余年,在她的帶領下,雲部落能精準把握政府發展戰略規劃及政策導向,幫助創業企業獲得政策扶持,專項資金補貼、特殊資源和特色服務。
唐溯認為,當服務的企業足夠多,產業的深度、廣度足以支撐生態圈的培育,打通產業和產業之間的通道,最終將形成生態森林,實現跨界發展,實現多方共生共建共贏。
雲部落還走在打通產業通道的路上。 關於創新生態體系,唐溯心中已有大致的輪廓,但尚不算十分清晰,“孵化器在國內發展近30年,但此前26年均是國有孵化器,近四年才有民營孵化器出現。雲部落模式中幾乎無前行者,我們摸著石頭過河。”
眾創空間和孵化器市場已經幾輪洗牌,但有決心的玩家能錯位競爭,在探索的路上一走到底,最後找到適合自己的定位和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