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黑臭水體整治耗資大,有機構稱投資需求或超7000億

“2018年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環境保護專項行動”正在全國展開。有機構今天(20日)表示,黑臭水體治理的資金需求規模較大。

阿拉善SEE基金會、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今天發布的《從速決戰到長治久清》報告稱,根據生態環境部和住房城鄉建設部的整治清單,1789個黑臭水體的治理項目投資總額近2400億元。

而根據中信證券的研究結果,要實現2030年消除全部城市建成區的黑臭水體,投資需求或將超過7000億元。

《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將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治理作為一項重要任務,要求到2020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均控制在10%以內,到2030年,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總體得到消除。

上述報告介紹,2016年2月,住建部和原環境保護部發布黑臭水體清單,220多個地級以上城市要在不到五年的時間內清理1841條縱橫在城市肌體上的黑色“血管”。而隨著排查的深入,一年後,清單上的水體總數增加到了2100個。

黑臭水體“問題在水里,根源在岸上”,治理面臨多重挑戰。報告介紹,上報黑臭水體的地級以上城市有224個,廣泛分布在東中西部;據不完全統計,83個城市1265個黑臭河段治理總長度達7063公里,北京市61條建成區黑臭水體總長就長達268公里。

此外,導致黑臭水體的情況複雜,治理難度大。報告介紹,很多城市黑臭水體周邊是城中村,或分布著散亂汙企業和“工業大院”,大量汙水未經處理直排河道,垃圾也不能被及時清運。解決方案涉及拆遷、再就業等問題,阻力重重。

報告說,合理的治理方案是在充分的現狀調查分析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制定的,正所謂“一河一策”,既包括截汙、清淤疏浚、岸帶修複,營建人工濕地,也包括完善管網、雨汙分流、提升汙水處理能力、構建清水補給系統等。很多水體治理後還要承擔城市景觀功能,景觀施工量十分可觀。

“河流孕育城市,多少城市倚河而生,多少城市以水為名。”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一些地方經濟發展和快速城市化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或者將城市河流視為排汙通道,或者大規模改變河湖面貌為城市建設讓路,導致城市河湖生態功能喪失,汙染嚴重,形成諸多黑臭水體,既影響城市形象,更損害居民的身心健康。

報告介紹,多家環保組織近期對16個城市101條黑臭水體(其中91條重點督辦水體)的現狀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有33個水體總體狀態較好,與官方公布的治理完成結果比較吻合,建議著重關註後續的長治久清;有18個水體仍存在較為明顯的黑臭問題,與公布的結果差異較大,建議作為下一步檢查的重點;余下的50個水體多數已有改善,但在顏色、氣味、垃圾、汙水入河四個方面仍有不盡如人意之處,建議進行有針對性的整改。

生態環境部水環境管理司司長張波表示:“城市黑臭水體的實質是汙水、垃圾直排環境問題,根子在於城市環境基礎設施不合格。”

根據生態環境部和住房城鄉建設部安排,今年5月-6月,2018年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環境保護專項行動將分三批對全國36個重點城市和部分地級城市開展現場督查。現場督查結束後15個工作日內形成城市黑臭水體整治情況統計表和問題清單,實行“拉條掛賬,逐個銷號”式管理。9月-10月,對問題整改情況進行巡查,提出約談建議。10月-12月,對問題嚴重的城市政府進行約談,對約談後整改不力的城市,將開展環境保護專項督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46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