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資源稟賦中印東各異 產業承接東盟占先機

——海上絲綢之路系列研究之一

 

我們之所以看重“海上絲綢之路”的研究價值,是因為其將中國、東盟、印度三個全球最大的新興經濟體連接起來了。中國、印度、東盟三大經濟體在人口年齡結構、產業結構和發展程度上均存在較明顯梯度,因而存在緊密的合作空間。我們考慮用三篇專題來對“海上絲綢之路”進行研究,並將這三篇專題歸總為“海上絲綢之路”研究系列,而該系列的研究重點將放在中國、東盟和印度之間的合作上。本文是該系列的開篇之作,主要對中印東三大經濟體進行橫向比較,並得出初步結論。

印度東盟體量相當,東盟各國分化明顯

中國體量優勢顯著,東盟內部分化嚴重。無論是經濟總量,還是人均GDP水平,中國均遙遙領先東盟與印度。東盟與印度的經濟總量雖大致相當,但東盟的人均GDP水平超過印度的兩倍。東盟內部在經濟總量與人均GDP水平上均分化嚴重。

經濟增速整體相近,東盟各國仍顯分化。從近幾年數據看,中國、印度、東盟的經濟增速差距並不大。相較之下,東盟內部分化較明顯,各國經濟增速與人均GDP排序大致相反,說明東盟內部各國正由分化走向收斂,經濟一體化進程有所成效。

人口與資源分布各異,中國資本技術整體占優

印度東盟人口年齡結構相似,中國東盟勞動力素質較高。按2016年數據,中國與印度在人口規模上都超過了13億,近乎東盟的兩倍。結構上中國有明顯“老齡化”趨勢,而印度、東盟仍有“人口紅利”可待挖掘。勞動力素質上,中國東盟優於印度。

中印東盟資源各異,有較強互補性。中國擁有資源的總量較高,但人均占有量低。印度耕地面積占比較高,礦產資源豐富。東盟的海洋與旅遊資源極其豐富,還擁有馬六甲海峽這樣的“黃金航道”。三者資源總量豐富,種類各異,存在較強互補性。

中國資本轉為凈流出,整體創新能力領先。從2014年開始,我國資本從凈流入轉向凈流出,而印度與東盟的資本凈流入仍在上升階段。這給我國的產業資本向印度和東盟轉移提供了基礎。另外我們發現中國的創新產出能力較強,整體創新能力強於印度與東盟;印度的各項創新指標與東盟整體相當。東盟內部則有所分化。

經濟結構各不同,消費引領成共性

三者經濟結構存差異,消費與服務業引領成共性。雖然印度與東盟在中國之前達到消費與服務業引領的狀態,但這更多與各國的發展模式與所處的發展階段有關。另外,中國經濟結構的波動率明顯低於泰國和東盟。

東盟各國經濟結構差異顯著,發展水平相近國家結構仍各異。橫向比較,經濟較落後的菲律賓、老撾、柬埔寨等國的消費占比偏大,緬甸、文萊、印尼等國的投資占比領先,新加坡、泰國、文萊等經濟相對發達的凈出口占比靠前。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國消費貢獻率居前;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等國投資貢獻率領先;緬甸、文萊、老撾等國凈出口貢獻率靠前。

中國市場體制發展較成熟,印度市場體制仍待健全

中國歷經多年經濟改革,市場經濟運行相對成熟。改革開放後,我國歷經多年經濟體制改革,並確立了價格機制、建立了金融市場、成功加入了世貿組織(WTO),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也隨之逐步建立,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升。近年來隨著利率市場化基本完成和匯率市場化逐步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得到進一步完善。目前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已經比較成熟。

印度上世紀90年代改革促經濟騰飛,複雜社會生態制約改革徹底推進。90年代印度開啟了經濟自由化之路。隨著改革的推行與貿易的開放,印度經濟開始騰飛。但印度複雜社會生態根深蒂固,影響難以徹底消除,改革也難以徹底推行。至今印度的稅收、勞工與征地等政策仍較落後。莫迪上任以來,雖然其推進的 “印度制造”戰略帶來了營商環境的進步,但其就稅收、征地及金融領域進行的大刀闊斧式改革效果並不十分顯著。現存的種種制度弊端或將制約印度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東盟各國政體不一,經濟體制改革殊途同歸。盡管東盟十國由於歷史原因,政體不一,但均通過適合自身的經濟體制改革引入了市場機制,同時對外開放,殊途同歸。隨著國內改革與東盟經濟一體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各國經濟前景仍將向好。

中國產業海外投資需求增加,亞洲投資是重點

中國面臨產業升級換代,海外投資需求有所提升。經過近四十年改革開放歷程,中國經濟發展進入了新常態,國內產業也紛紛開始轉型升級,部分產業對海外的投資需求也迅速提升。按目前規模,第一產業低於第二產業,第二產業低於第三產業。且第三產業海外投資凈額增速顯著高於第一、二產業。促使產業進行海外投資的趨勢性因素有二:①我國開放程度不斷提升,海外市場給國內企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率先進行海外投資將有利於占據未來國際市場競爭的先機。②國內勞動力成本與土地價格的上升使得企業成本上升,企業有動力向土地、勞動力更廉價的國家或地區進行投資。

中國對東盟投資額遠高於印度,產業選擇需因地制宜。2016年度中國在亞洲投資額排名前十的國家及地區中有六國屬東盟國家。而中國向印度的投資額僅有向東盟投資額的1%左右。東盟在承接中國產業方面較印度已占得先機。中國在東盟及印度的投資前景都向好。具體到產業,需要聯系到印度和東盟各國的經濟總量與結構、生產要素分布和經濟體制及發展階段進行綜合考量,因地制宜。(張明系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中國社科院世經政所研究員)

本文為平安證券宏觀固收團隊關於海上絲綢之路系列研究的第一篇,第一財經獲授權轉載自“宏評債論”微信公眾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15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