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安徽旌德生態環境助富農村,綠水青山能抵15萬彩禮

從村黨支部書記到村黨總支書記,黃曉本一當就是26年。從30歲剛出頭的小夥子,到如今年近六旬的小老頭,這些年來,黃曉本和他所在的路西村,一起切身感受到了國家政策的變化,他說,“過去一窮百窮,老百姓靠砍樹賣錢;如今,不砍樹也能幫助老百姓致富。”

這一變化,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實踐過程,也是中國經濟發展理念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變的過程。路西村所在的安徽省旌德縣,有著“黃山東大門”之稱,是全國首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之一,2015年成立縣級生態文明與環境保護委員會,探索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的轉化路徑。

過去,身處山區、交通不便使得路西村光有青山綠水,無法變成金山銀山;如今,黃曉本已頗為自豪,“天生麗質”的村子,經過美好鄉村的建設,2015年成功創建國家級3A景區。受益於鄉村旅遊新業態的萌生,再加上縣級政府層面的銳意改革,村子實現了企業發展、集體增收和群眾致富三者的有機統一,光是以千畝茶園為核心的3A景區,一年就能增收20多萬元。

旌德縣委常委、縣“兩山”理論研究與協調推進辦公室(下稱“兩山辦”)主任胡興華認為,以旌德縣為例,“兩山”理論背後存在著很強的經濟邏輯。對於地方領導來說,需要耐得住寂寞、沈得住氣,不受一時的政績、考核所惑,根據當地優勢、整合資源,探索轉型路徑。

旌德梯田上的雲海景觀。視覺中國圖

因地制宜實踐“兩山論”

1992年,剛從部隊轉業回來的黃曉本,當選旌德縣三溪鎮陳家村的黨支部書記。2004年,陳家村與河西村合並。因緊鄰國道、省道西側,合並後的新村取名為路西村。由於做事有想法,在群眾中頗有威望的黃曉本,接任了路西村黨總支書記。

他說,(以前)村子身處山區,對外交通不便。雖然生態環境很好,但是村民生活艱苦,就靠著砍樹賣錢。集體經濟也基本上空白,村幹部甚至連工資都無法正常發放。如今,村子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成功創建了國家級3A景區,村民收入也翻倍。

作為路西村的村民,切身感受到的是生活幸福感的增強。黃曉本舉例,同樣條件下,路西村的小夥子比其他村更容易娶到媳婦。前兩年,村里的一個小夥子娶媳婦,女方家遠在山西,又是獨生女,起初女方家長不太同意,但又攔不住,索性提出了15萬元彩禮的條件,但後來看到這里風景秀麗、環境宜人,到最後結婚之際,彩禮之事幹脆不再提了。

同樣的山水,緣何有了一前一後的貧富之別,綠水青山轉向金山銀山的背後,蘊含著怎樣的經濟邏輯?嘗到了“綠水青山”甜頭的黃曉本認為,“綠水青山”並不完全等於“金山銀山”,但可以引入市場主體,嵌入好的項目和產業,將資源盤活,從而實現轉化。同時,保護好生態環境,培育出消費群體之後,市場主體是會主動找上門來的。

他說,現在,村民們不砍樹也能致富。原因就在於,將山林保護好之後,遊客更願意花錢為良好的生態環境埋單,從而帶動餐飲、民宿等產業的發展。村子里有將近千畝的空中茶園,多年來對外銷售茶葉,投入大產出小,一年收入也就3萬多元;現在以空中茶園為核心,打造的國家級3A景區,由村集體委托企業運營,除了發包租賃的13萬元收益外,每年還有10萬元保底的收入及門票分成。

圖片來源:旌德縣宣傳部

黃曉本認為,“如果繼續以砍樹賣錢,繼續以(單一)茶葉賣錢,就不會有現在的收入。”值得關註的是,空中茶園屬於集體所有,最初疏於管理,效益不佳,有人主張一分了之。“如果當初分掉,這邊栽樹,那邊開荒,搞得亂七八糟,就不是現在這個局面了。”

路西村的變化,是旌德縣發展思路轉變的一個縮影。從2014年開始,旌德縣著力探索經濟轉型發展的新路徑,次年成立“縣生態文明與環境保護委員會”,出臺《關於全面推進生態立縣全域旅遊的意見》,以“保水、保土、保空氣、增綠”為主題開展“兩山”行動,2017年,旌德縣成為全國第一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之一。

胡興華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旌德此前做的一系列工作,對拿到“實踐創新基地”這塊招牌有莫大裨益,又跟縣域經濟發展的現狀和將來要做的工作十分契合,因此不能等閑視之;縣級層面成立的“兩山辦”,旨在系統挖掘和梳理“兩山”理論和協調縣內外的諸多職能部門。

他認為,“兩山”理論是辯證統一的。比如中央提出,“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兩山”轉化方面,其內在的經濟邏輯可概括為,“把生態環境優勢轉化為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旅遊等生態經濟的優勢。”

具體到旌德縣,因地制宜選擇了兩條轉化路徑,第一條路徑是通過綠水青山吸引高端人才,進而匯聚技術、資本、項目,發展生態工業,最終鑄就金山銀山;第二條路徑是通過綠水青山招引八方人氣,進而體驗旅遊、會展、養老,實現農旅融合,最終鑄就金山銀山。

圍繞這兩條轉化路徑,旌德縣將健康產業確定為主導產業,以健康制造、特色小鎮、全域旅遊、文創會展、銀齡康養為抓手,立足優勢,聚焦重點,精準發力。

發展全域旅遊、雙長制並行

2015年7月,京福高鐵全線貫通,在旌德縣城設立的旌德站,是高鐵沿線距離黃山風景區最近的一站,僅30公里。

旌德縣白地鎮黨委書記柴長宏稱,高鐵站的開通,相當於打開了黃山的東大門,為全縣開展全域旅遊帶來了契機,“既然挨著黃山,發展旅遊就沒有理由不背靠這棵大樹。這樣一下子就多了幾百萬的遊客。”

近年來,旌德縣大力實施全域旅遊戰略,主動融入大黃山國家公園,打造皖南國際文化旅遊示範區的基地和目的地。2017年,旌德縣的旅遊產業對地方生產總值的貢獻率超過60%。這意味著,全域旅遊正在成為旌德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對於旌德來說,其客觀情況是,地處皖南山區,對外交通不便,過去在吸引投資方面缺乏競爭力,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也恰好限制了汙染企業的進入,反倒保護了當地的生態環境。如今,國家層面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轉型,讓這個只有15.2萬人口,卻有97.7萬畝林地面積,森林覆蓋率達到69.2%的“山區小縣、林業大縣”,有了頗為顯著的後發優勢。

為全面保護綠水青山,2017年6月,在全面實行河長制的同時,旌德縣在全省先行試點林長制,出臺《關於全面推行林長制的意見(試行)》,探索建立責任明確、制度健全、問效追責的森林資源保護與發展體系。

旌德縣林業局副局長梅學峰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要想變生態優勢為發展優勢,前提是推行林長制保護好森林。推行林長制以來,林業保護也由過去的單打獨鬥變為協同作戰。比如,建立縣鄉村的三級林長制架構,形成了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局面。此外,對於各級林長來說,林業的保護和發展同等重要。

在促進林農增收和致富方面,旌德縣更是改變了過去“造林—砍樹—賣錢”的老路,具體來說,可概括為五個方面:一是以林地入股合作社,3.3萬林農變股東,享受分紅收益;二是發展林下經濟,扶持和鼓勵發展林業特色產業;三是推進全域旅遊,景區與林農簽訂協議,付清租金約定不采伐樹木;四是參與森林公園建設,以保底分紅的模式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五是探索發展碳匯經濟,提升森林生態效益,將“碳庫”變為“錢庫”。

梅學峰表示,為保障林長制的推進,更加有力地推動落實林業工作,旌德縣政府還將林長制納入目標管理考核中,作為評價黨政領導班子政績和幹部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尤其是對森林資源出現負增長、發生重大破壞森林資源事件的,實行“一票否決”。

圖片來源:旌德縣宣傳部

與此同時,減少傳統經濟發展動能所造成的環境汙染,離不開環保部門的努力。

旌德縣環保局局長劉文英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為了從源頭上保護綠水青山,在準入方面,從2015年開始,縣里面就一律不準再上馬高汙染、高耗能的企業。此外,做好汙染企業防治設施的家底排查,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盡快升級改造、整治到位。

她認為,就旌德本身條件來說,“綠水青山”還可以,但“金山銀山”不足,落實“兩山”實踐創新基地需要在“就是”這兩個字上下功夫。具體到環保部門,縣委主要領導在調研時就明確表示,環保局不要有太多考慮,要下定決心將環保搞好——這讓環保部門有了底氣。

旌德經濟動能的轉換,也讓縣里感到了考核的壓力。胡興華稱,雖然現在不以GDP論英雄,但在實際考核體系中,許多指標的設置還是跟GDP相關,比如固定資產投資、財政收入、招商引資等,這導致眾多考核匯總起來,旌德縣始終面臨著考核壓力。

壓力與動力並存之下,生態保護倒逼企業轉型也收到了效果。胡興華舉例,縣里曾有一家做廢銅冶煉加工的企業,對GDP的貢獻占到四分之一,體量雖大,但對財政的實際拉動不大,也不利於綠水青山的保護,當時政府就痛下決心將其退出,這就影響到了當年的經濟數據。不過,挺過第一年,第二年就好多了。“這就像毒瘤一樣,遲早要做出決斷,晚痛不如早痛。”

當然,旌德也不是簡單地將所有傳統產業一砍了之。比如,玻纖行業曾經是旌德縣支柱產業。為保護青山綠水,旌德縣全面淘汰了玻纖行業陶土坩堝拉絲工藝與裝備,倒逼企業轉型升級,引進新技術,延長產業鏈。

胡興華稱,為了環保不要經濟,這不是中央的初衷。任何傳統產業轉型中都會出現問題,關鍵要看怎麽應對。玻纖行業經歷過短暫調整後,不但沒有影響到工人就業,還對財政、GDP的貢獻有所增加。即便是有一些工人失業了,也可以通過鄉村旅遊等新業態消化掉這部分群體的就業。

著眼一盤棋的改革

在旌德縣試點改革的大棋局中,改革從來不是孤立的。全域旅遊戰略的確立,背後涉及集體產權制度改革。2015年,旌德開展集體股改試點,2016年,整縣推進集體股改,全縣68個村(居)註冊成立集體經濟公司,全部村民成為公司股東,每個村掛“村黨組織、村民委員會、集體經濟組織、村務監督委員會”四塊牌子。

在實踐探索中,集體經濟公司是母公司,除集體資產的發包租賃、光伏發電等簡單經營外,不得獨立經營,只能通過入股,跟民營主體成立子公司,由子公司負責經營。

柴長宏提到,在白地鎮江村,母公司以老街、祠堂等占股60%,縣旅遊公司以財政投入占股30%,部分農戶以自有古民居(如黯然別墅)等占股10%,組建子公司,再將這些旅遊資源委托給企業運營,約定增長機制、退出條件,實現多方共贏、共享發展。

改革帶來了集體收入的增加。2017年底,全縣68個村(居)集體經營性收入比改革前增長了4.5倍,集體經濟空白村不複存在。之所以重新重視集體經濟,柴長宏稱,在農村,有句話叫“手中無米,喚雞不理”。也就是說,要是沒有好處的話,連雞都不睬你。帶動百姓發家致富,不能光喊口號,因此集體經濟一定要發展壯大。這對於鞏固基層政權,推進農村事業的全面進步,起著很重要的作用。當然,考慮到市場經營存在的風險,母公司既要享受分紅收益,還要承擔風險。

圖片來源:旌德縣宣傳部

作為“兩山”理論的創新,旌德縣成立的“兩山辦”負責對全縣環境保護、治理等工作進行統一調度。在印發的《旌德縣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實施方案》中,明確構建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八項制度的路線圖和時間表。

值得關註的是,旌德縣重點探索和創新了“四個一”:“一張表”即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對自然資源清產核資、確權登記、明確權責;“一套圖”即多規合一,並統一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等三條控制線;“一本賬”即綠色GDP的綜合統計和考核,探索建立生態文明指數,對縣域發展進行科學評價;“一張網”即構建智慧平臺綜合運用網絡,整合公安、城管、旅遊、扶貧等相關部門管理職能,通過大數據分析,全面提升生態保護的科學化水平和分析決策能力。

對於“一張表”和“一本賬”制度的建立,胡興華認為,從宏觀層面上,國家戰略發生變化,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力度不斷加大,也就意味著指揮棒發生了變化,地方的考核評估體系也要隨之發生變化。這套生態文明指數體系的建立,將較好地反映出旌德縣生態文明建設的成果。

對於下一步的改革,胡興華認為,旌德縣的生態本底很好,但從治理和保護的角度來看,還有提升空間,在創新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也有提升空間。盡管有京福高鐵穿城而過,但交通始終是限制區域經濟進一步發展的瓶頸,尚有深挖的潛力;而在打通與外界的主動脈基礎上,旌德還要著力疏通鄉鎮村之間的毛細血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64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