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深交所:6大亮點凸顯多層次資本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深交所5月1日發文稱,六大亮點凸顯深市多層次資本市場蓬勃發展,在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取得積極進展。一、業績再上新臺階;二、績優公司新突破;三、轉型升級新動能;四、中國制造新棟梁;五、國企發展新成效;六、社會責任新擔當。

以下為原文:

截至2018年4月28日,深市2,105家上市公司交出2017年度業績“成績單”,其中主板472家、中小企業板911家、創業板722家。年報顯示,上市公司作為中國經濟的排頭兵,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認真落實“十三五”規劃各項部署,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培育發展新動能,帶頭踐行社會責任。六大亮點凸顯深市多層次資本市場蓬勃發展,在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取得積極進展。

一、業績再上新臺階

2017年,深市上市公司整體業績持續提升,合計實現營業總收入(以下簡稱收入)10.4萬億元,同比增長23.46%;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以下簡稱凈利潤)7,295億元,同比增長20.58%;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同比增長19.71%,盈利質量明顯提升;平均凈資產收益率為9.72%,連續3年穩定增長。

分板塊來看,不同板塊公司在行業分布、成長階段及商業模式等方面呈現出各自突出特點。三個板塊收入均實現了較快增長,生產經營規模不斷擴大;主板公司平均凈利潤增幅為36%,藍籌群體表現亮眼,盈利能力持續提升;中小企業板公司平均收入及凈利潤均實現同比平穩增長,增幅分別為27%、19%,展現出良好發展前景;創業板公司平均收入同比增長28%,平均毛利率29%,為三個板塊水平最高,體現出以高新技術企業為代表的創業板公司較強的競爭優勢和發展潛力。

二、績優公司新突破

2017年,深市績優公司繼續保持穩健發展態勢,優勢地位更加鞏固。213家公司收入過百億,較上年增加56家;11家公司收入過千億,較上年增加3家;1,274家公司實現收入和利潤雙增長,556家公司凈利潤增長超過50%;凈利潤前50名公司占到了深市凈利潤的四成以上,在經濟增長中發揮了龍頭和支柱作用,支付各項稅費共計2,220億元,累計提供就業崗位147萬個,在稅收及就業方面的貢獻均表現突出。

主板萬科、平安銀行、格力電器、美的集團、招商蛇口5家藍籌公司凈利潤過百億;中小企業板龍頭海康威視凈利潤接近翻倍,洋河股份、順豐控股、分眾傳媒等公司持續穩定增長;創業板公司雖整體規模偏小,但極具活力,三聚環保、碧水源等具有較大影響力的企業業績持續大幅增長。

三、轉型升級新動能

在經濟進入新常態的形勢下,新興產業引領作用凸顯。截至2018年4月底,深市高新技術企業占比超過7成,戰略新興產業企業占比超過4成,湧現出一批對產業優化發展、經濟轉型升級具有引領作用和示範意義的企業,信息技術、移動支付、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生物醫療、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上市公司蓬勃發展,推動深交所成為中國創新企業的聚集地、中國新經濟的主戰場。創業板新經濟集聚效應尤為明顯,戰略新興產業企業占比近7成,華大基因、億聯網絡、開立醫療等源頭創新企業在創業板上市,東方國信、智飛生物等公司持續成長。

深市一批傳統行業的公司積極擁抱新模式和新技術,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煥發嶄新的活力。天虹股份積極利用互聯網和大數據推動線上線下融合,規模持續增長;海亮股份、三鋼閩光從傳統加工向精密加工轉型取得良好成效,收入分別增長59%、66%,凈利潤分別增長28%、331%;貝瑞基因通過重組轉型為基因檢測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鋼鐵、煤炭、有色、采礦等一批傳統周期性行業,受益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持續深入推進,經營狀況明顯複蘇,盈利能力顯著提升,收入和凈利潤分別增長27%、240%。冀中能源在結構性去產能的國家戰略導向下,加快落後產能退出,擴大優質增量供給,收入和凈利潤分別增長49%、336%。

四、中國制造新棟梁

深市約7成上市公司為制造業。制造業作為實體經濟的中堅力量,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2017年,深市29個制造業細分行業整體全部實現盈利,收入和凈利潤增幅分別為26%、34%,其中高端裝備制造公司增速最為耀眼,133家公司收入和凈利潤增幅分別為40%、101%。

按照“中國制造2025”行動綱領的部署要求,制造業上市公司積極落實創新驅動發展國家戰略,依靠自主科技創新和外延式並購增厚業績,持續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實現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全力推動“中國制造”走向“中國創造”,努力實現制造強國的戰略目標。中航飛機多年深耕軍民用大中型飛機整機及航空零部件領域,承擔C919飛機全機結構部件近半數工作任務,助力國產大飛機2017年成功首飛;京東方圍繞核心技術持續突破,躋身半導體顯示領域的世界頂級供貨商,多年投入收獲爆發式增長,2017年凈利潤增長三倍。

五、國企發展新成效

2017年,深市國有企業利用資本市場進一步做優做強,積極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矚目成果。深市國有企業平均收入和凈利潤分別為93億元、6億元,同比增長20%、43%。全年共39家國有企業完成重組方案實施,助推國企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

招商公路發行A股換股吸收合並華北高速,成功實現產業資源整合、國有資本布局優化,成為國有企業實施戰略性重組的又一典範;雲南白藥通過控股股東層面增資引入民營資本,促進體制機制靈活化,推動治理結構市場化,進一步提高市場競爭力;沙隆達通過發行股份購買安道麥(ADAMA)100%股權,積極部署實施農化業務資產的全球化布局,成功躋身全球領先的農藥生產經銷商之列。這些頗具市場影響力的國企改革樣本,獲得市場廣泛關註和積極評價,也為其他國有上市公司借助資本市場實現改革發展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

六、社會責任新擔當

深市上市公司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回報股東力度逐年提升,環保投入不斷加大,主動參與精準扶貧意識不斷增強。2017年,深市1,611家公司推出現金分紅預案,分紅金額達到3,200億元,同比上升62%,股利支付率為44%。2015年至2017年連續三年分紅的公司有1,162家,占比超過五成。深市118家節能環保行業公司,累計投入191億元開展環境技術與產品服務研發,助力美麗中國建設。深市313家公司披露了年度社會責任報告,394家公司披露了精準扶貧情況,409家公司披露了環境保護相關信息,均較上年同期大幅增加,上市公司率先做出表率,努力打好精準脫貧、汙染防治攻堅戰。

深市上市公司還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為沿線國家經濟發展提供中國智慧。中信海直、京東方、中工國際、易華錄等一批擁有領先技術的公司,廣泛參與“一帶一路”項目建設,在實現自身業績規模增長、盈利能力提升的同時,將中國標準、中國技術、中國創新引入“一帶一路”沿線各國,樹立了中國企業的品牌形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31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