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化危為機促進中國高質量發展

近來,美國在國際貿易中的單邊主義愈演愈烈。無論這場正在進行的貿易摩擦如何演化下去,對中國的發展尤其是對中國的高質量發展,都是一個重要的挑戰。正如中方有關部門所言,這場貿易摩擦實質上是事關貿易保護主義之戰,也是多邊主義與單邊主義之戰。因而,面對這場貿易摩擦,我們理性的態度應該是繼續堅持自由貿易,將這場貿易爭端的危機,化為中國高質量發展的一次機遇。

第一,加入WTO的歷史進程表明,充分的市場競爭是中國高質量發展最根本的動力。

改革開放帶來了很多讓我們沒有想到的成果,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就是其中之一。想當年,我們對WTO是有畏懼的,最大的擔心就是眾多的國內產業面對開放的市場競爭可能不堪一擊。然而,事實證明恰恰相反,那些看似幼稚的產業,在國際競爭面前得到了快速成長,有不少今天已可以與最強大的國際競爭對手同場較量了。

電器行業如此,紡織服裝行業如此,不少高科技的通信設備都在異軍突起,包括電動車、太陽能等新興產業更具有了國際水準。我們可以細數一下中國發展質量好的產業,幾乎都是在國際市場的競爭中成長起來的,越是競爭激烈,越是具有強大的競爭力,這幾乎成了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定律。

所以說面對美國貿易保護主義的挑戰,我們正確的抉擇是要堅持自由貿易,用開放回應保守。更加充分的競爭,只會讓那些還不具備國際競爭力的產業變得更加強大。在自由貿易的競爭環境中,使越來越稀缺的要素資源,配置到更高質量的市場主體手中,產出更加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進而提高我國的全要素生產率。

4月1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博鰲亞洲論壇上宣布了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創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以及主動擴大進口等幾項具有標誌意義的重大開放舉措。

重大開放政策的出臺,意味著我國不會受到貿易保護主義的影響,而是會抓住當前難得的契機,繼續以更加開放、公平和自由競爭的政策環境,促進中國經濟更高質量的發展。

第二,合理采用技術性貿易措施,更有效地激勵企業追求高質量發展。

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則,並不鼓勵各國采用關稅作為貿易壁壘的手段,但是卻支持平等地利用技術標準作為貿易手段,來合理促進更高質量的產品貿易,只要這種技術手段和標準是一視同仁的,就可以正常采用。所謂技術性貿易措施,就是可以利用提高標準等技術指標,來限制外來產品的進口,也可以通過產品認證的手段,強制性地要求外來產品必須達到更高的技術標準。實際上,WTO之所以鼓勵技術性貿易措施,就是為了通過技術手段來不斷提高國際貿易的產品質量水平。

此次面對美國貿易保護主義的挑戰,一方面我們當然可以采取同等的關稅報複措施,另一方面更好的措施實際上是提高我國市場準入的技術標準。40年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表明,中國企業具有強大的學習能力,並在此基礎上可以實現後發趕超,中國高鐵的成功就是一個最好的證據。因而,利用這一次美國保護主義挑戰的機會,我們應該更加主動地全面清理我國的技術標準,大幅提高這些標準的技術水平。這一舉措不僅僅是基於和美國競爭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為我國的企業提高產品質量水平提供更好的激勵和約束。這樣的舉措,勢必會驅使我國企業向國際更高標準的產品學習,在競爭中學習到提高產品質量的方法,打造更高質量的經營能力。

當然,更多采用技術性貿易措施,不僅可以提升國內企業的質量水平,而且可以進口更高質量的國外產品,進而滿足中國消費者對更高質量產品的需求。中國現在擁有全世界最大規模的中等收入人群,消費升級是中國經濟未來發展的一個重大機遇。消費升級,實際上必然要求中國的消費者能更廣泛地選擇國外更高質量的產品,能夠更好釋放消費對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通過消費升級來優化中國經濟增長的結構,是非常重要的高質量發展舉措。

第三,加快營商環境的優化,從采用產業政策到更充分地采用競爭政策。

美國此次貿易保護主義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要限制中國在高新技術產業上對其潛在的挑戰能力,進而繼續保持美國在高附加值產業領域的競爭優勢。面對這一挑戰,我們的應對之策就是通過更加公平的競爭,特別是對知識產權強有力的保護,來創造一個激發創新的市場環境。其中,政府所創造的營商環境至關重要,還有相當大的制度紅利可以釋放出來,從而在創新的層面上應對美國的挑戰。

在營商環境的優化中,商事登記改革還有巨大的潛力可挖。按照世界銀行的評估標準,我國新註冊一家企業的平均登記時間還需要20多天,較之只要一兩天的國家還有較大距離。不僅如此,很多企業拿到營業執照後,還要辦理很多行業準入,實際上有執照而不能營業,眾多隱性的行業準入門檻還需要消除。因而有必要以國際先進標準為參照,更加大幅縮短商事登記時間。

以行業準入為主要手段的縱向產業政策也必須加快改革,更好地實行負面清單管理,一般不應有基於身份的行業準入限制,讓資源能真正配置到最有效率的市場主體,從而大大提高資源產出的效率。在橫向的產業政策中,諸如創新補貼等政策措施,也應對所有的市場主體一視同仁,讓市場主體的經營績效純粹以自身的經營能力為依照,而不是依靠各種補貼。這樣的營商環境,能夠讓各類市場主體在公平競爭中實現優勝劣汰。

更多利用競爭政策來驅動中國未來的發展,特別有利於市場主體發現新的需求,也能更加精準地使供給與需求相互匹配,從而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實際上質量的核心定義就是滿足需要,只有在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中,供給方才能專註地去基於市場需求的發現來提高質量水平。同樣,消費者也只有在公平的競爭環境中,才能實現“消費者主權”,也就是通過自由的選擇來淘汰那些劣質產品,從而實現優質產品的利潤紅利。更加公平高效的營商環境,不僅可以保持我國現有產業的競爭優勢,也會促進高新技術產業更好發展,從而回擊美國的挑戰。

每一次的危機都有可能是一次新機遇。中國改革開放的整個過程,可以說就是在一次次危機的挑戰中發現新機遇的過程。在這次的貿易危機中,實際上也蘊藏著中國發展的重大機遇,那就是通過更加開放的競爭環境的建立,進一步提升中國企業的競爭力,強化中國消費升級的帶動效應,加快中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的歷史進程。

(作者系武漢大學質量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宏觀質量管理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主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92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