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李卓 每經編輯 曾健輝
3月9日,中通快遞(紐交所代碼:ZTO)公布了其2017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未經審計的財務報告。報告顯示,中通快遞2017財年營收為130.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3.4%;凈利潤為31.58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4%。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雖然中通2017年營收增速較2016年(增速60.83%)明顯放緩,但相比國內A股已公布業績快報的快遞公司來說,中通的財務數據仍然可圈可點。凈利超出申通、韻達各家達15億元,僅次於順豐。
但即便如此,這一指標似乎仍低於華爾街投資者的心理預期。這也導致公司股價在業績公布當天開盤後跳空低開,盤中跌幅一度超過10%,截止收盤時跌幅仍舊達到9.7%,創下年初以來的單日最大跌幅。業內人士建議指出,中概股在華爾街“苦練內功”的同時一定也要學會“講故事”。
截至《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稿,韻達、順豐、申通都相繼公開了業績快報,百世集團公布了2017財報。
數據顯示,在營收方面,順豐速運以710億元遙遙領先,百世集團200億位居第二,中通快遞130.6億元營收則略高於申通快遞(126.57億元)和韻達股份(100.25億元)。
在凈利潤方面,順豐同樣以47.71億元排名第一,中通快遞36億元僅次於順豐,申通和韻達凈利潤都接近16億元不分上下,百世集團還處在虧損狀態。
值得一提的是,自各家招股書發布之日起,在市場爭奪上打得不可開交的快遞公司,就開始因為營收規模、利潤率等各方面數字存在明顯差異而引來爭議一片。
包括《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的多位業內人士也紛紛指出,這主要是由於上市地點不同及各家上市公司統計的財務口徑不同造成的,但具體區別一時也沒有官方說法。
據國家郵政局主管、主辦的《快遞雜誌》3月9日最新報道指出,順豐為直營模式,營收包含全網快遞收入;圓通、申通為國內A股上市公司,營收包括最後一公里派費;中通為美股上市公司,營收不包含最後一公里派費,且已扣除對網點的激勵;韻達雖為A股上市公司,但鑒於其運營模式差異,營收也不包括最後一公里派費。百世為美股上市公司,從2017年1月起營收包含最後一公里派費,還包含供應鏈管理、快運、店加等傳統快遞以外的收入。因此,中通、韻達兩家公司的營收規模偏小,利潤率會相對偏高一些。
雖然財務口徑不同給各家上市快遞公司業績對比帶來一些爭議,但市場占有率作為其中相對客觀的數據之一,仍然是業界關註的焦點。
中通財報發布當日舉行的分析師電話會議上,中通快遞集團董事長賴梅松透露:2017全年,中通快遞包裹量達到了62.2億件,同比增長38.3%,高於行業28.1%的平均增速。
按照國家郵政局統計的官方數據,2017年全國快遞業務量為400.6億件。以此推算,中通2017年的市場份額占到了15.53%。
盡管如此,在中通給出2017年度凈利潤同比增長54%的高增長業績背景下,當天截至收盤時公司美股跌幅仍舊達到9.7%。
“從營收和利潤指標看,沒有超出華爾街的預期。”對此,快遞行業資深專家趙小敏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指出。在趙小敏看來,中通快遞需要進一步提升品牌傳播的力度和更接地氣的市場互動,尤其需要把其在中國電商快遞領域第一的故事講得更好點。比如究竟怎麽做到第一的、如何能繼續保持第一 、未來會怎麽做,“中外投資者目前了解得很少” 。
此外,中通同時公布了重大人事調整,原首席財務官郭建民辭職,由顏惠萍接任。顏惠萍此前歷任通用電氣能源集團稅務主管、如家酒店集團CFO等職務,2014年還曾出任菜鳥網絡CFO。2018年2月入職中通快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