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馬雲、馬化騰當“孫子”的那些年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8/0206/167237.shtml

馬雲、馬化騰當“孫子”的那些年
創業智庫創業智庫

馬雲、馬化騰當“孫子”的那些年

馬雲、馬化騰當過“孫子”、周鴻祎曾患抑郁癥、求伯君肝炎複發還繼續寫編程……創業40年,他們經歷了什麽?

來源 | 創業智庫(ID:cyzk88)

作者 | 王格格

48年前,矽谷這個名字才開始傳播,比爾蓋茨、喬布斯仍在聽著嬉皮士。

誰能想到有一天,矽谷成了創業弄潮兒的聚集地, LinkedIn 、雅虎、谷歌、Facebook、PayPal這些巨頭都紮堆在此。

微信圖片_20180206141243

20世紀早期的矽谷

早在1976年,第一批創客就出現,他們引領一代人的商業革命,影響了幾代人的思想。喬布斯、比爾蓋茨、埃里克森、麥克斯利特留給互聯網人的不僅僅是偉大的產品,還有他們對商業的思考。

最直接的體現就是,20年後中國大陸的一批年輕人受矽谷影響蠢蠢欲動,開始下海創業。這其中不乏一些頭部,如張朝陽、雷軍、馬雲、馬化騰、李彥宏等。

40年來,互聯網發生很多事情,也叠代淘汰了許多產品。從最初的BBS到如今的人工智能,幾代創客經歷了多次浪潮,有的學會在里面遊泳,有的已經遊過對岸,還有的在水中掙紮。出走、轉型、變革、並購、死亡是創業常態,加班、失眠、猝死、焦慮成創業通病。

微信圖片_20180206141250

1943年,IBM在聖何塞第六大道和聖約翰街拐角開設了首個工廠

在這條歷史長河中,創客潮起潮落,數百萬家創業公司不斷交替新增。為了記錄下每個時代的創客,他們在互聯網留下的印記以及商業世界經歷了哪些變革,我們依次梳理了互聯網誕生至今幾代創客的發展歷程,並提煉出每個階段的代表性人物與企業,從而更宏觀全面的了解中國整個創業市場環境、互聯網產品的叠代變化、資本態度以及幾代創客的沈浮。

以下,將分為6個階段,與你分享。

1976-1992年,美國互聯網萌芽期

代表人物:比爾蓋茨、喬布斯、埃里克森、柳傳誌、王石、張瑞敏、牟其中

標誌:個人電腦、軟件、BBS

說起這個時期,我想很多人會想到嬉皮士、同性戀、婦女權利、大麻。

微信圖片_20180206141254

70年代的美國已經遍布汽車

當時的美國已經是個非常發達的國家,汽車、家用電腦、手機普及大眾,但要說起互聯網,沒有幾個人認識。

雖然互聯網未普及大眾,但一批技術玩家已經接觸到最前沿的資訊。當時一個全班個子最小,又不愛與人交流的7年級學生已經開始學習BASIC編程,並接觸到計算機。

4年後,他賣掉了人生第一個電腦編程作品,價值4200美元。1976年,與同學創立了微軟公司,他是比爾蓋茨,當時年僅21歲。

微信圖片_20180206141257

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左)與保羅·艾倫1981拍攝照片

這是最早的一批創客,同時期的還有喬布斯、埃里森。

那麽,為什麽巨頭都在這一時期湧現?其實,早在19世紀末期,美國就已經出現了電子工業萌芽,後來斯坦福大學的建立更是進一步催生了技術研發企業的發展。

1939年,惠普公司在矽谷創立,並取得巨大成功,很多新興企業開始效仿。

由於住在矽谷附近,鄰居都是“矽谷”元老,受惠普公司職員的影響,蘋果教父喬布斯從小就迷戀電子學。後來,機緣巧合下在自家車房里創建了蘋果公司,並推出了蘋果Ⅰ電腦。

微信圖片_20180206141302

第二年,蘋果II問世,它定義了個人電腦的標準:顯示器,鍵盤,驅動器,主板插槽,電源機箱等。

32歲前,被稱為“矽谷花花公子”的埃里森還一事無成,讀了三個大學,卻沒得到任何學位文憑;換了十幾家公司,妻子也離他而去。

在矽谷一家叫Ampex的公司待了一段時間後,埃里森認識了兩個最重要的人,1977年,埃里森拿著不多的資金跟夥伴合夥成立了軟件開發研究公司,使得甲骨文公司連續12年銷售額每年翻一番,成為世界上第二大軟件公司。

也是在這一時期,軟件公司迅速增加。最具代表性的公司,一個是蘋果,一個是微軟,雖然公司產品、理想、文化完全不同,但卻有著同樣成功的模式:創立者都是一個有夢想精神的技術企業家和一個技術天才,比爾蓋茨有保羅艾倫,史蒂夫喬布斯有史蒂夫·沃茲尼亞克,拉里埃里森有Bob Miner。

經歷70年代的衰退後,風險投資開始複興。在這樣的投資環境下,創業更瘋狂。

1972年,紅杉資本在美國成立,後投資了眾多創新公司,包括蘋果、思科、甲骨文、雅虎、谷歌等產業潮流的領導者。

而此刻的中國還相對封閉,1980年後珠江三角洲吸引了大量海外華人的投資,也因此帶動了民營企業經濟的發展,中國出現了一批民營企業家,以柳傳誌、張瑞敏、王石、牟其中為主。

1984年,一個叫“惠多網”(FidoNet)的BBS建站程序在美國出現。用戶通過電話線連接,以點對點的方式轉發信件。惠多網是全世界第一個BBS網絡。

7年後,中國的惠多網“長城”站開通,這時候上惠多網的幾乎都是從海外撥長途回國的中國留學生,以及部分後來的國內前沿技術愛好者。在當時的長城站上,就已經有了馬化騰、求伯君、丁磊等人的身影。

短短17年,互聯網發展快速,創客們開始了摸索階段。那一年,張朝陽、求伯君、楊元慶25歲,血氣依舊方剛,但已經過了空有滿腔熱血的歲數。他們由此與這個國家一起走過甚至是熬過極度苦悶的5年,就在他們心智已經足夠成熟也開始而立的年頭,互聯網及其後的新商業革命蜂擁而至,這幾個人一下子被這一波大浪推到浪頭。

1993-1997年,中國互聯網出現

代表人物:雷軍、求伯君、張朝陽

標誌:WPS、BBS、郵箱、門戶網站

1993年6月,IDG在上海建立了第一家風投公司,這也為創客的出現創造了條件。

早期馬雲、劉強東還在擺地攤,丁磊在電信局工作,周鴻祎在方正集團當程序員,馬化騰在深圳開發尋呼機,李彥宏在華爾街一家公司做高級顧問。

雖未成規模,但已有一些創客出現。最具代表性的當屬雷軍、張朝陽、求伯君。

微信圖片_20180206141307

早期雷軍照片

大學期間,雷軍憑借幫人開發軟件賺到了“第一桶金”,大學三年級就已經成為了百萬富翁。1992年初,雷軍加盟金山公司,年僅22歲。

而此時擁有“中國第一程序員”之稱的求伯君27歲,盡管兩個人相差5歲,但所處的更像兩個時代。20世紀80年代,求伯君就已經加入了香港金山公司,從事WPS辦公軟件的開發。

兩個人在金山產生交集。求伯君是中國IT元老,是WPS之父,而WPS是世界第一款中文文字處理軟件。金山這樣的傳統軟件公司,在盜版和互聯網的沖擊下能活到現在實屬不易,他所帶領的金山後來成功推出了劍俠系列的遊戲和金山毒霸。

1992年到1994年,是金山辦公軟件最輝煌,如日中天的時期。要知道那會兒,微軟的Word文檔還沒在國內普及,功能也不及WPS豐富和人性化。當時國內有關WPS使用指南的書籍,都是由雷軍的前老板——求伯君寫的。

盡管中國上網的人仍在少數,但也影響了一部分技術愛好者,造福了部分企業。

“如果從開始就想著怎樣賺錢,我也不會有今天。事業和金錢無關。當你全身心投入開發的時候,不給你錢你也要幹。開發時,根本沒有心思考慮報酬只有先成就了事業,才有資格談報酬。”求伯君說道。

從1988年5月到1989年9月,求伯君把自己關在CTO張旋龍為他在深圳包的一個房間里,只要是醒著,就不停地寫。什麽時候困了,就睡一會兒,餓了就吃方便面。在這樣的一年零四個月中,求伯君生了三次病,第一次肝炎,第二次肝炎複發,第三次又複發,每次住院一個月到兩個月。第二次肝炎複發正是軟件開發最緊要的關頭,求伯君把電腦搬到病房里繼續寫。

艱苦的創業環境下,只能咬著牙撐過去。有段時間,求伯君經常跑到BBS上發泄,有一天,他甚至給戰友寫了300多封信。

微信圖片_20180206141311

求伯君與雷軍合影

也正因為這樣的執著,才成就了後來的金山。

1994年算是中國互聯網元年,這一年中科院、北大和清華在世界銀行的資助下連上了互聯網。而張朝陽在這一年回國擔任MIT亞太區聯絡人,開始尋找互聯網的機會。

一直以來,張朝陽都沖在第一線,每一波互聯網的大機會他都下手很早。

1996年,張朝陽創建愛特信公司,成為中國第一家以風險投資資金建立的互聯網公司。

微信圖片_20180206141316

20世紀90年代的張朝陽(左數第五個)

而後兩年,愛特信推出搜狐產品,中國首家大型分類查詢搜索引擎網站出現。蠻荒的互聯網平臺,搜狐成了吃螃蟹第一人,在短短兩年時間發展迅速並實現上市。

看到國內互聯網正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1995年起,遠在美國工作的李彥宏便決定每年回國進行考察。

1995年初,互聯網只有幾十萬個大學和政府用戶,但到1995年底,已經擁有了來自各個行業的1600萬用戶。次年又增加了兩倍多。在接下來的5年里,這個數字超過了3億。

同年,馬雲在參觀西雅圖一個朋友的網絡公司後,親眼見識了互聯網的神奇,隨後不久就創立了中國第一家網站——中國黃頁。

而這時候的美國,已經出現了幾家代表性的互聯網公司。

雅虎、Hotmail、IE瀏覽器、Netscape、Infoseek、亞馬遜,已初成雛形。黃金時代下的創業者們,正開拓出一個全新的領域,打開了互聯網的大門。

1998-2000年,中國互聯網萌芽期

代表人物:張朝陽、馬化騰、楊元慶、丁磊、陳天橋、周鴻祎

標誌:網絡廣告、e-mail、域名註冊、搜索引擎、門戶網站、軟件

小李子5次被奧斯卡提名,屢敗屢戰,越演越玩命。搜狐也一樣,一直沒有拿到過一個市場第一。如果互聯網有奧斯卡,張朝陽也至少錯過了五屆。

1999年,搜狐推出新聞及內容頻道,奠定了綜合門戶網站的雛形,開啟了中國互聯網門戶時代。

次年7月搜狐上市,但早已被新浪和網易捷足先登。最後四大門戶的排位,大概是新浪第一,網易搜狐伯仲之間。

一代網蟲如今面臨勁敵,也稍顯無力。

雖然搜狐一直是國內最大的門戶之一,但其技術能力令張朝陽至今回想起來仍感後怕:搜索引擎是一個空架子,微軟的電子郵箱系統沒有源代碼,宕機後搜狐自己無法修改。

這或許是搜狐被新浪趕超的一個重要原因。

新浪在前方大肆進軍,網易在後面舍命追趕。

1997年,丁磊走出體制外,創辦網易公司,寫出了第一個中文個人主頁服務系統和免費郵箱系統。第二年,網易門戶正式上線,每天有10萬人的訪問量,廣告銷售額達到了10多萬美元。

門戶網站大刀闊斧,小公司漸漸湧現。98年,在沒有任何風險資金介入下,丁磊決定將公司收入投到其門戶網站建設。這無疑是一步非常正確的路子,次年網易的廣告收入達到了 200 萬美元。

自此,華爾街的投資人開始在網易的門口排隊。從 1998 年初之後的 18個月里面,網易一共融資 1.15 億。

這一時期,互聯網已進入白熱化階段。

郵箱開始普及、聊天軟件QQ出現、新浪創立、互聯網公司“中華網”赴美上市、BAT公司成立。互聯網的到來打開了中國人民的新世界大門。

微信圖片_20180206141325

互聯網出現在中國後,已有少數的人接觸到電腦

“90年代中期剛申請家庭上網時,到有關部門接受培訓。我們是96年申請網絡的,培訓後還每人一本上網證,序號是四百零幾號。一個當時數百萬人口的二線城市,當年能在家里上網的只有四五百人。”一位知乎上的網友說道。

汽車之家創始人李想回憶起這個時期,頗有些感慨:“到了高一下半年(1998年)的時候,撥號BBS(惠多網)流行起來了,大家用14.4K的Modem開始撥號,和郵件列表一樣討論問題,包括對罵。上高二的時候,就開始有個人網站了,也能夠上網了。我申請自己的個人網站,叫顯卡之家,因為那時候3D顯示卡最火。到了高三,是互聯網泡沫最嚴重的時候。賺錢非常容易,網站上的廣告展示一個月有1萬多塊錢收入。加上稿費我一個月差不多有接近2萬的收入,比我爸我媽加起來多10倍。”

互聯網泡沫盛行,據統計,單是1998年,就有25萬個人投資者將200億美元的“風險投資”投向了3萬多家創業公司。

這個時候,在方正集團工作的周鴻祎也看到了機會,殺毒軟件成為一個新入口。不久,周創立了3721,是中國最早的互聯網公司之一。

微信圖片_20180206141329

早期稚嫩的周鴻祎

後來在將3721賣給雅虎時,周鴻祎一只腳其實已經踏進了中文搜索市場。

這個戴著眼鏡的斯文小夥子,從 90 年代上大學期間在校園里銷售反病毒卡,再到離職北大方正後創立3721;從與CNNIC的戰鬥,到成為中國雅虎的總裁;從互聯網口水戰,到改變互聯網格局的3Q大戰;從免費殺毒到 360 成功在美國上市……周鴻祎正試圖搭建他的“殺毒帝國”。

黃金時代下,創客來去匆匆。有的功成名就,有的仍在成為獨角獸的路上。

1999年,馬雲在矽谷融資,被拒絕了20多次,最後阿里巴巴才得以成立。

盛大網絡的創始人陳天橋創業早期,中華網出資300萬美元投資了還是卡通網站的盛大,但創業並不順利,由於沒有收入,公司一直處於燒錢階段。當時,中國互聯網還不是如今動輒燒掉數十億美元、大打價格戰的年代,很快陳天橋就和中華網鬧掰了。

這一年,他們都在開始商業化的這一浪里嗆過水。

丁磊的網易公司雖然率先上市,但最慘的時候跌破一美元,想賣自己的公司都沒人要。馬化騰的騰訊情況比網易還要差,據說騰訊在1999年前後找過深圳本地幾乎所有的投資機構要錢,但無一能看懂,今天這是深圳投資行當同業聚會時相互嘲笑對方的最大題材。

在泡沫面前,這群熱衷互聯網的人都摔了一跤。

2001-2005年,中國互聯網發展期

代表人物:李想、戴誌康、高燃、茅侃侃、王興、李彥宏、王小川、劉強東、姚勁波

標誌:互聯網營銷、搜索引擎、網絡遊戲、域名交易、社交化網絡

2000年後,瀏覽器插件開始擡頭,流氓插件初見端倪,國內的流氓軟件鼻祖3721開始慢慢改變了一切。

這一時期的創業者可以分為兩撥,一撥是以馬雲、李彥宏、馬化騰、丁磊、劉強東為主的早期互聯網創客,另一撥則是以王小川、李想、戴誌康、高燃、茅侃侃、王興、姚勁波為主的創二代。

2000年底互聯網泡沫來臨,次年阿里巴巴遇到了最艱難的挫折,一場空前慘烈的大封殺開始了。

微信圖片_20180206141333

2000年,阿里巴巴一周年暨中國總部成立慶典

剛加入阿里巴巴的關明生,選擇開源節流。1月29日,關明生到美國,當時阿里巴巴在美國矽谷有30個工程師,年薪沒有一個低於6位數的,關明生幾乎把美國整個辦事處的人都解雇了,只剩下三個人;1月30日,關明生來到香港,30人的辦事處只剩下8人,有一個員工回上海和家人過春節,一通電話就被解雇了;接下來又封殺了韓國辦事處、昆明辦事處,把上海辦事處調整到不到10人。

這應該是阿里裁員最嚴重的一次,面對危機馬雲也無可奈何。

同樣身處險境的還有馬化騰,他曾一度想把QQ轉手賣出去。周轉無果,最後遇上風投公司願意砸錢幫助騰訊上市。不到2年,OICQ註冊用戶數超過3000萬,短短4年,QQ積累了令人咋舌的1億用戶。

微信圖片_20180206141338

早期的QQ版本

一路走來,馬化騰感慨道:“要在互聯網上掘金就不能只看到眼前利益。許多很有才華的網絡人才往往沒有註意這一點而失去了長遠機會。”

2000年,李彥宏創立百度。次年,在所有股東堅決反對的情況下,毅然選擇轉型做獨立搜索引擎網站,開展競價排名計劃。百度從服務門戶網站變成面向終端用戶的平臺。

正當股東們認為百度不行了,2003年第二季度,百度宣布全面盈利。2005年8月5日,李彥宏創建的百度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上市。

除了BAT,這時候的劉強東,也做起了零售生意。

2001年,京東年銷售額達6000萬元,從線下代理銷售光磁產品,到04年涉足電子商務領域,為了抓住這一波線上流量,創客們前赴後繼。

這一時期,除了創一代,個別拔尖的創二代也活躍起來。

2003年,王小川正式加盟搜狐,負責開發搜索引擎,年僅21歲。2004年8月初,王小川僅僅花了11個月寫好的搜狗搜索正式上線,據說是“搜狐首次上線後未崩潰的大型技術系統”,這也從側面說明了當時搜狐的技術太渣。

作為國內少見的在搜索引擎上有造詣的人才,王小川明白他在享受互聯網給他帶來刺激的同時,他也在創造一個屬於他的時代。

2005年百度上市,中國的搜索市場一家獨大,搜狐則因為SP業務下滑,導致張朝陽對搜索的投入“強行斷奶”。

5年後,搜狗業務正式從搜狐中剝離,王小川單獨成立子公司,搜狗也因此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從建立研發中心,到搜狗搜索引擎推出,搜狗拼音輸入法的成功,搜狗瀏覽器的開發,王小川為搜狐技術創新奠定了堅實基礎。

除了搜索引擎,域名交易也成了當時互聯網較火的一門生意。畢業於計算機專業的姚勁波,抓住這波浪潮做起了個人網站——以域名註冊交易為主業的“易域網”。

但網站做了半年,既沒掙到錢也沒辦法再發展壯大,經歷多番波折,最後姚勁波連人帶網站一起投入了當時在企業信息服務領域坐頭把交椅的——萬網。

堅定卻也懂得改變,姚勁波承認,中國的互聯網大環境也在逼著他們往大里做,而他們能做的就是不讓自己被拍死在沙灘上。2005年,姚勁波創立58同城,本地生活成了一個大入口,創業大有可為。

同時期的還有李想。1998年,還在上高中的李想也做起了個人網站,2年後註冊泡泡網並開始運營,05年從IT產品向汽車業擴張,創建汽車之家網站。

次年,年僅25歲的李想,以泡泡網CEO的身份,躋身“中國十大創業新銳”。80後創業群體開始引起人們關註。

這一時期的後兩年,互聯網泡沫漸漸消除,創業圈逐漸複蘇。

這時候,遠在哈佛大學就讀的紮克伯格創立了Facebook,FB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社交網站之一。

在美讀博的王興也看中了社交商機,向導師請了一個長假,回國創業。經歷了幾次失敗的項目之後,王興發現學生之間的熟人社交是一個可切入的點,於是便著手打造人人網(原名校內網)。

雖然使用用戶也不少,但由於初次創業,缺乏明確的盈利模式,資本方並不看好人人網。最後資金鏈斷裂,內部團隊產生爭執,王興只能被迫將其出售。

幾番創業,王興更明晰自己的商業邏輯。後來,又創立了飯否、美團。在這股浪潮中,王興留下了他的記號,也為後來者留下寶貴的創業經驗。

除了李想、戴誌康,被稱為“京城IT四少”的茅侃侃、高燃也曾影響一代人。

清華畢業的高燃,2003年創辦Mysee名聲大噪,2008年Mysee倒閉,此後高燃風光不如當年,後來轉型投資;而提到茅侃侃更讓人唏噓不已,2004年創辦MaJoy,網絡遊戲一片紅火,曾經風光無限,後來光環不再,在前段時間因為創業壓力選擇了自殺。

一代創星隕落,但我們知道創業永遠沒有停止鍵,一旦選擇了這條路,唯有走到黑,直到看見曙光。焦慮、苦悶、懊悔、割舍、痛苦,光環背後創客們承受的還有很多。

2006-2014年,中國互聯網上升期

代表人物:陳歐、張一鳴、張旭豪

標誌:電子商務、O2O交易、線上外賣、移動支付、社交服務、大數據挖掘、知識付費

這是BAT們取得數十倍成長的時期。

生於1969年的這些大佬都徹底低落和幾乎被動淪喪,現在如日中天的張小龍,在2005年4月把公司交割給騰訊後的兩年內,幾無建樹,騰訊總裁辦對此也意見不一,之前承諾的部分期權也被CTO張誌東否決,直到QQ信箱項目,張小龍和馬化騰才重新進入蜜月期。

這幾年,BAT逐漸奠定行業地位。從封閉到開放,從大樹到森林。曾經,騰訊被稱為是“全民公敵”,因為它被人認為貪得無厭,什麽產品都要做,什麽錢都要掙,而且擁有幾億用戶的強大“壟斷力”。這還引發一場載入史冊的戰爭——奇虎360對陣QQ的“3Q大戰”。

為此,馬化騰對騰訊的封閉以及什麽產品都自己做有了警惕和檢討,從那時起騰訊從封閉走向開放,後續也推出了QQ商城、遊戲等一系列多元化自主業務。微信出來之前,騰訊已經是老大了,而且已經有了手機QQ,但馬化騰高度危機,不惜自己打自己,最終防止了這個核武器成為別人家的。

群狼環伺,互聯網正不斷變革,形成一個生態森林。

2000年後,馬雲在電子商務上持續發力,搶奪易趣C2C市場、搞移動支付、B2B公司上市、做阿里雲、創立雙十一購物節、布局物流、出金融產品,公司從開始的十多人發展到如今的5萬多名員工。

2014年的上市,更讓阿里巴巴奠定了巨頭的位置。

再來看看百度,它一直是“參照”美國公司長大,除了公司文化,還有它的經營模式。從起初的商業模式不明確,到後來成為被業界廣為認可的門戶網站中文搜索引擎,服務於企業的高針對性搜索產品,以及擁有強大的網站加速技術。

這都離不開李彥宏的統治,在浮躁的互聯網產業,李彥宏以一種另類的平和心態,不急功近利,不隨波逐流,像一個社會觀察家一樣專註經營搜索領域中自己這"一畝三分地"。

市場從狂熱走向理智,這一時期80後創客也開始出現,以陳歐、張一鳴、張旭豪為主。

一個留學歸來,一個創業多次,一個大學創業。不同的背景卻因為機遇在互聯網這個大池子,匯集在一起。

這也因此誕生了知名的互聯網產品,聚美優品、今日頭條、餓了麽。至今,它們仍在悄然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

作為80後青年創業榜樣,陳歐留學歸來便跟師弟一起創立了聚美優品。這個時候,電子商務正慢慢的改變用戶的消費習慣,已有數億人開始在網上購物。

站在風口上,聚美優品銷量出現井噴式增長,2014年更是在美實現上市夢想。有巔峰就有低谷,沒過多久聚美優品面臨信任危機,周年慶活動大促服務器癱瘓,爆倉嚴重。面對網友的謾罵,陳歐連微博都不敢發。

在這段時期,陳歐常常焦慮到睡不著覺。同樣過得不平坦的,還有今日頭條創始人張一鳴。

這個創業老兵,做過搜索引擎、搞過小程序、弄過信息源挖掘。從做旅遊到開發一款內容生產分發產品,不甘於做常規、重複事情的性格也在他日後的創業中一再顯現。

2012年,互聯網從PC端轉向移動互聯網的勢頭越加強烈。張一鳴也察覺到這個發展趨勢,開始了第五次創業,今日頭條誕生。

面對大眾的質疑,“今日頭條”從上線到擁有1000萬用戶只用了90天。現在今日頭條以內容生產分發起家,擴張到短視頻(抖音、西瓜視頻)、問答(悟空問答)、金融等領域,並向海外擴張。

80後的出現為互聯網輸入了新鮮血液,他們正在開拓新的領域。

2008年,還在上海交大讀研究生一年級的張旭豪萌發了做一個互聯網訂餐平臺的想法,隨後聯合朋友康嘉創立了餓了麽。

當時,上海129T、深圳便利中國、北京豆丁網,是搶眼的外賣網站。便利中國砸了上億資金進來,結果卻被沒錢沒資源的餓了麽拔得頭籌,率先規模化。

外賣行業本地屬性強,對外擴張時,餓了麽遭受的最大阻力是北京的創業公司,當時數量多,基本每個學校都有一個。但只擁有小塊資源的創業公司,沒法和已經擁有一塊整體市場的餓了麽相競爭。“我們一個個給滅掉了。”康嘉笑道。

回憶起當時這段創業經歷,合夥人康嘉評價道,“北京滿大街都是大學生創業做外賣,為什麽餓了麽可以沖出來,是早期張旭豪對商業規則的一些理解,以及執行力。”

隨後幾年,美團外賣、百度外賣也迅速崛起,張旭豪面臨的僅僅是開始。

這時期,資本逐漸回暖,尤其後幾年天使投資極其瘋狂,創業公司也逐漸增加。2014年前11個月,中國天使投資總額創下歷史最高,天使投資人和機構共投資了571家公司,合計3.4億美元。

這一時期,環境更為成熟,創業者試錯成本更低,除了80後,90後也開始嶄露頭角。

曾經的部分巨頭已經退隱江湖,新一代創客正進入跑道。

2015--,中國互聯網創新升級期

代表人物:馬東、羅振宇、羅永浩、程維、吳曉波、李笑來

標誌:大數據、人工智能、新零售、共享經濟、企業服務、區塊鏈

近3年,中國出現了一大批創業潮。

雖然中國的科技實力還遠不如美國,但從單個項目的創新效率來看,中國部分創業公司已經趕上甚至超過了美國公司。

曾有投資人說:“中國硬件公司的創新效率驚人的高,一家深圳的硬件創業公司把一個概念做成產品只要6個月,而在美國通常需要兩年。”

創業環境的成熟也吸引一些外資進入中國,如果說矽谷是互聯網的起源地,那麽中國則是將互聯網推向了時代巔峰。

近三年,用戶搶占品牌心智,使得很多小品牌有了崛起的機會。投資瘋狂,創業成本低,這也給了很多有想法的年輕人創業的機會。

這一時期,巨頭們在不斷擴大自己的商業版圖。阿里布局文娛、新零售,百度布局人工智能,騰訊布局AI、遊戲、新零售。雷軍做起了天使投資,丁磊進軍養豬業,周鴻祎搗鼓智能硬件。

市場分化不斷,這時候馬東、羅振宇、羅永浩、程維等一批創客也陸續登臺。知識付費、共享經濟、智能硬件風靡互聯網,用戶消費習慣悄然改變。

2012年,在阿里巴巴工作時,程維就已經萌生了創業的念頭。同年9月,滴滴打車上線。早在09年國外就出現共享出行,以美國巨頭Uber為主。次年,創業老兵周航也將這一模式放到中國,創立了易到用車。

沒過多久,共享出行已經湧現出一批創業者。這時候,程維入局已經步步維艱。面臨勁敵,滴滴用了3年多的時間才將行業30多位競爭對手PK掉。後來,Uber進軍大陸,對滴滴造成直接的威脅。多番戰鬥,最後才擊退Uber,成為行業老大。

可以說,程維掀起了共享經濟浪潮,改變了用戶的消費意識。這也為後面戴威、柳青、胡瑋煒、唐永波等人的出現埋下伏筆。

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共享雨傘、共享籃球層出不窮,資本從開始的追逐到後面的理性,創業者從瘋狂入局到最後節節敗退。市場對於創業者的要求更高了,即使入局者前赴後繼,但單憑想法、商業模式已不能經受市場考驗,完善的商業邏輯成為一個創客的必備素質。

同一時期,馬東、羅振宇、吳曉波、李笑來掀起了一股知識付費熱。得到、喜馬拉雅FM、在行、知乎、分答得到了一批受眾的喜愛,精準推送、內容垂直細分成為新的發展趨勢。

在這個大生態下,互聯網呈現多條分支。新零售、區塊鏈成為熱點話題。司江華、閻利瑉、曾斌、侯毅、徐正等人試圖抓住互聯網尾巴,霸占一方山頭。

新舊創客不斷更替,互聯網迎來了一批批浪潮。一批90後、00後的創客也紛紛出現,最典型的有余佳文、馬佳佳、王凱歆、余小丹,他們高調、善於表達,同時又是一個爭議性的群體。

資本追逐、媒體熱捧,甚至一度給他們貼標簽“90後創業”、“00後創業”,過於焦點化甚至讓人忘記了商業的本質。

余佳文叫囂分紅一個億給員工後鮮有音信,馬佳佳的泡否科技僅維持不到一年就關門大吉,王凱歆被爆裁員、欠薪,余小丹與資本撕逼。新一代創客崛起的同時,倒下去的是一大片。

這3年來,倒閉、裁員、跑路、自殺、抑郁成了創業圈的現象級話題。周鴻祎曾患抑郁癥;賈躍亭因為樂視面臨嚴重資金危機負債累累,並被限制出國;春雨醫生創始人張銳因為心梗離世;小藍單車被爆遣散,創始人疑似跑路……

這個時代的創業者越來越難了。

創業征途上,幾代創客博弈、搶奪、跑馬圈地,他們留下的不止是產品,還有創業的俠骨柔情與引人思考的創業經驗。浪潮推著他們往前走,對互聯網的信仰與個人價值的追求,讓他們不甘平凡。

“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用這句話形容創業再形象不過了。創業維艱,但即使如此仍有人前赴後繼,只為那份豪情壯誌。

而作為時代的見證者,我們希望把這些經歷記錄下來,一起致敬創業40年,也與創業中的你共勉。

馬雲馬化騰周鴻祎創業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94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