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焦慮像咖啡 請創業者花式喝下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8/0115/166908.shtml

焦慮像咖啡 請創業者花式喝下
長江商業評論 長江商業評論

焦慮像咖啡 請創業者花式喝下

幸存者遊戲中的創業者,想要活下來,焦慮一點沒什麽。

來源 | 長江商業評論(ID:CKReview)

作者 | 李華晶  

沒有創業者不焦慮,但又有多少人知道無焦慮不創業。在面對焦慮人人叫苦喊打的時代,當經歷過“臣妾做不到”趕跑焦慮的苦苦掙紮,我們不妨佛性地來杯咖啡,品品咖啡之苦與焦慮之苦的相似之處,也許創業者會發現,焦慮很像一杯咖啡,只不過裝在心里,特別是當焦慮與某些情感交織碰撞,能夠散發出吸引人的味道,甚至會讓創業者在不知不覺中上癮。面對焦慮咖啡,請創業者花式品味和享用。

焦慮咖啡盛產地:不確定性

之所以說焦慮苦,是因為焦慮是一種負向的、消極的情緒狀態,人們對待焦慮的本能反應是拒絕的、回避的,就像人的味蕾天生排斥苦味一樣。從生理學角度看,苦味是一種警示味覺,提示物質進入機體後可能存在反應風險,應謹慎服用。在心理學層面,焦慮的提出者弗洛伊德認為,這是一種與恐懼類似的情緒,通常來自對外部危險情境或對預料到的傷害的反映。

可是,為什麽在弗洛伊德提出焦慮後約一百年的今天,突然出現了全民焦慮?特別是對於創業者,焦慮已然成為身份標簽。這就需要說說當代社會的一個典型特征:不確定性。不確定性意味著預測受限或失靈,風平浪靜的穩定空間感不複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風雲變幻的動態時間感。正如社會學家齊格蒙特·鮑曼所言,傳統社會是固態的磐石,人類可以憑借經驗積累生存和延續;而現代社會受到互聯網和全球化的擾動,原有的磐石在越來越快的崩解,新的社會形態變成液態的流沙。

在瞬息萬變的流動社會,確定性消亡、不確定性噴湧。身處這種情境的人們,感受到的並不是模糊未來所帶來的更多自由,而是多種未知選擇招致的無盡焦慮。與此同時,不確定性還孕育了創業機會。創業者正是在不確定性情境下,將模糊的創意或想法變成了創造價值的創業機會。無論在學術研究還是實踐探索領域,不確定性作為孕育創業機會獨特情境,已經成為確定的事。

如此看來,在不確定性中收割機會價值的創業者,必然要承受不確定性引發的焦慮之苦。就像吳曉波所言,德魯克將管理視為藝術是對不確定性的警告與尊重。尊重意味著不確定性潛藏的機會價值,而警告則暗含著創業者需要正視焦慮之苦。

焦慮是一杯黑咖啡

還好,焦慮雖苦,但和咖啡一樣,可以喝甚至需要喝一點。在心理學層面,焦慮是一種正常的情緒狀況,本身無毒無害。最近有些研究表明,自然界不少動物在預見到未來消極局面時,也會出現回避行為,例如常被創業者拿來說事的豬,也具有某種時間觀念,能夠知道未來即將發生什麽,即使可能只預判了幾分鐘、幾小時或幾天之後的負面情況,就會出現行動遲緩和發出呼嚕聲。對此,美國埃默里大學神經科學家勞瑞·瑪麗諾(Lori Marino)進一步指出,“如果動物僅僅能夠感到恐懼,而不能對即將發生的事情感到焦慮,或預判最簡單的情況,那麽它們就無法生存下去。”

所以,幸存者遊戲中的創業者,想要活下來,焦慮一點沒什麽。張瑞敏曾說他每天都是“如履薄冰、戰戰兢兢”,還有一本書也在認可這種擔心不好事情發生狀態的益處,作者是英特爾輝煌帝國的創建者安迪·格魯夫,書名《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Only the Paranoid Survive)》,而偏執狂(Paranoid)不就是焦慮創業者的典型寫照嗎?

既然如此,創業者不妨嘗試一杯無調味劑的焦慮黑咖啡,品鑒不確定性帶來的最具象征意義的苦味和香氣。據說,黑咖啡最能提神醒腦、活血化瘀,尤其利於改善低血壓。現實中也有不少創業者舍不得放棄這股苦味,周鴻祎的做法就很有代表性。

周鴻祎曾提到有一個董事建議他吃一種抗抑郁癥的藥,來緩解愛發火、壓力大等不良情緒狀況,並說吃了這種藥快樂感會增強很多、對很多事不那麽挑剔,但是,當周鴻祎征求內部團隊意見時,大家經過討論一致認為,還是不要吃藥為好,因為大家覺得正是這種焦慮帶來的在產品細節上的吹毛求疵,才會讓用戶覺得比較滿意。最終,周鴻祎還是沒有吃藥,依然還是那個“紅衣大炮”。

其實,前段時間討論熱烈的心理“舒適區”,就是焦慮的對立面:習以為常、安全平穩的情緒狀態。在眾多跳出“舒適區”的解決方案中,適度焦慮是一劑良策。心理學家羅伯特·耶基斯(Robert Yerkes)和約翰·多德森(John Dodson)在1908年提出“舒適區”概念伊始就談到,一定的舒適感能讓人表現平穩,也幾乎不用承受什麽壓力,但人們仍然需要一定程度的焦慮,它雖然在舒適區之外,卻能夠讓你表現得更好。

微信圖片_20180115112251

焦慮咖啡花式體驗

不可否認,焦慮作為正常的情緒波動,還是帶來了諸多困擾,讓創業者苦不堪言。今年8月,特斯拉創始人埃隆·馬斯克在推特上寫到:“偉大的高潮、可怕的低潮和無情的壓力,不要認為人們想聽到後面兩個詞”。就連微信的“大當家”馬化騰也在今年12月的一次論壇上坦言, “我現在上來演講沒有帶手機,我是有點焦慮的,擔心很多情況發生,這其實不太好”,這樣的“焦慮”讓人悵然若失,也是科技帶來的弊端。好比黑咖啡,雖然苦味伴著香氣,但也並非適合所有人或各個時間段飲用,畢竟咖啡豆研磨沖調出的味道還有酸和澀。

timg (2)

如何在新技術快速叠代的互聯網時代,更好地享用創業者焦慮這杯咖啡?把星巴克打造成全球咖啡第一品牌的霍華德·舒爾茨的經驗值得借鑒:星巴克賣的不是咖啡豆而是體驗,“我們不是靠咖啡做人的生意,而是靠人做咖啡的生意。”舒爾茨重視咖啡豆與人的情感訴求充分交流,通過調和和拉花牛奶等調味品,將美式咖啡(黑咖啡)與意式花式咖啡相融,形成了星巴克獨有的咖啡體驗。有趣的是,一項針對中美幾座大城市的調查顯示,星巴克銷量最多的咖啡並不是黑咖啡,正是交融多種調味品的拿鐵、摩卡、星冰樂和焦糖瑪奇朵等花式喝法。

同樣,創業者品味焦慮咖啡的關鍵,並不是焦慮這款苦味咖啡豆本身,而在於融合更多創業者個人情感的創業體驗。焦慮的情境根源在於不確定性,而思維根源在於人的完全理性,也就是人們總希望能夠明晰具體問題、進行最優決策。實際上,這與人的社會屬性並不一致。美國佩斯大學教授麥麗薩·卡丹(Melissa Cardon)在數年前提出,20世紀管理理論過於強調“智人(Homo Sapiens)”假設,認為人都是效用最大化和交易導向的,總是避免情感性因素的幹擾,這與人的社會屬性並不一致,當今的管理應當高度關註人的“七情六欲”。

這樣一來,趕跑焦慮不如感受焦慮,創業者可以用理性之外的情感因素來交融焦慮。套用馬雲今年12月現身星巴克上海烘焙工坊的句子“我不喜歡喝咖啡,但我喜歡星巴克”,創業者可以不喜歡焦慮,但會喜歡混搭焦慮的情感體驗;焦慮苦味單一,焦慮背後的人卻可以有花式體驗。

專門為創業高管進行心理指導的兩位創業者Justin Milano和Daniel Cordaro也提醒到,過度遠離焦慮,會讓創業者陷入到事情“本該”如何發展的破壞性情緒里面,從而錯過了一些有用信號,因此,有必要與焦慮保持健康關系,接受它、擁抱它,思考“接下來我該怎麽樣創造性地去解決它呢?”

微信圖片_20180115112257 

焦慮咖啡的好伴侶

花式飲用焦慮咖啡需要找對咖啡伴侶,以下四種情感是焦慮的好基友。

牛奶般的激情。這是焦慮的中和劑,是調出花式焦慮咖啡的關鍵。與焦慮作為一種消極情緒不同,激情是一種典型的積極情緒,甚至被視為違背完全理性人假設的情緒狀態。充滿激情的創業者,會選擇非常規的冒險活動、聚焦夢想和信念,社會心理學家將激情視為一種由情感、認知和行為組成的激勵結構。總想驅除焦慮的創業者,無一不想著永葆激情,殊不知焦慮加激情就像是咖啡加牛奶,可以沖調出不一樣的創業體驗。被稱為企業教父的柳傳誌近期也強調,企業家焦慮是正常的,焦慮之後如何保持內心如年輕人般的激情尤為關鍵。前文提到的在推特上透露自己焦慮的馬斯克也認為,即使是讓你心生猶豫或卻步的事,只要值得都該去做,只需鼓起勇氣,哪怕明天的發展是未知數。

巧克力般的創造力。這是焦慮的變形劑。當下的真實和未來的變幻之間實現匹配,如何才能恰到好處呢?這需要從創業者的創造力說起。美國心理學之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認為這個時代最重要的發現就是人類有尚未發掘出來的潛力。他說:“我們所擁有的生命寶庫是我們連做夢也想不到的,我們每個人應該加強和激起可能潛存於我們自己心靈深處的創造性能量。”美國加州大學心理學家們最新研究甚至發現,適當放空大腦去做白日夢,有利於大腦創造力的發揮。由此可見,加進創造力的焦慮咖啡,將會煥發摩卡咖啡般的複合味道,就像斯皮爾伯格傳記《講故事的人》里面提到的一句話,“如果你相信,它就是科學事實;如果你不相信,它就是科幻故事。”創業者也是在講故事,無論焦慮還是創造力,都是基於時間、空間、社會和經驗等心理距離調制出的魔力咖啡。

焦糖般的共情。這是焦慮的增甜劑。創業者焦慮的重心在於自身,通常是對自身現實與未來差距、對自身與他人差距的應激反應,如果將思慮問題的重心和標準落在他人身上,則會產生共情的心理狀態。美國學者托婭·米勒(Toyah Miller)和麥嘉·倫科(Maija Renko)等人研究發現,類似親社會性和憐憫之心這種設身處地體驗他人處境進而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心理狀態,能夠讓創業者將註意力集中在保護和促進他人福利上,有助於增強人與人之間的理解和信息傳遞,這不僅能夠緩解焦慮,也能帶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稻盛和夫以“敬天愛人”的禪精神出發提出的“思利他、積善行”的精進理念,既提升了管理水平,也帶來了“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的幸福感。

冰塊般的自律。這是焦慮的冷卻劑。焦慮雖苦,但常常讓人焦躁如熱鍋上的螞蟻,這時候自律猶如冰塊,幫助你冷靜下來。參加過冰桶挑戰賽的亞馬遜創始人傑夫·貝佐斯面對焦慮,采取絕不拖延的自律方式,他認為焦慮壓力主要來自遲遲不開始行動所造成的心理,當他有了待辦事項,便會在最短時間內開始解決,哪怕是把任務交付給員工,他都會在發現問題後立刻行動和制定策略,這樣一來,便不會被未完成的壓力所控制,反而會冷靜地掌控大局。 “自律給我自由”是App Store年度精選應用KEEP的廣告語,深受KEEP創始人王寧和用戶推崇,據說這句文案誕生於KEEP合作廣告公司一位長期堅持訓練、跑過多場全程馬拉松的創意總監。自律能冷卻焦慮帶來的高燒,同時也能通過持續的行動掙脫焦慮的亂麻。

創業 焦慮 咖啡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37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