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60個男人的“新造車”戰爭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8/0110/166849.shtml

60個男人的“新造車”戰爭
王妍 王妍

60個男人的“新造車”戰爭

從2014年開始,國內掀起了一波電動車造車的熱浪。這其中,除了下場的巨頭之外,也包括眾多新興的創業公司。

來源 | 創業家(ID:chuangyejia)

作者 | 王妍

2017年10月,新能源汽車制造公司小鵬汽車的首款產品在河南鄭州下線。兩個月後,小鵬汽車的A0、A1、A2系列融資公布。12月,威馬和蔚來汽車先後發布了自己的首款量產車型。尤其是12月17日,在北京五棵松體育館,蔚來汽車ES8正式開啟預訂,吸引了各界的目光,也加劇了各方的比拼速度。

2018年來臨之前,新造車公司們用一個緊鑼密鼓的年底,宣告戰鬥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從2014年開始,國內掀起了一波電動車造車的熱浪。這其中,除了下場的巨頭之外,也包括眾多新興的創業公司。

3年多的追逐戰,已經產生了第一批被淘汰的“犧牲者”。一年前,在和蔚來汽車同樣的舞臺上,樂視超級汽車概念車LeSEE也曾在那里出現,現今,隨著樂視的資金鏈斷裂,樂視汽車也迎來崩盤質疑,以賈躍亭個人名義在美國投資的造車公司法拉第·未來,除了融資消息的虛實反複,也再無任何實質進展曝光。曾經的部分“PPT造車”的公司,也逐漸沒了聲音。

這三年內,市場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一大批老牌的車企投入新能源車市場;自動駕駛技術如火如荼,新的自動駕駛平臺生態正在形成。造車門檻的降低、國家大力投入的新能源補貼,也使得新能源造車的熱情不斷升溫,湧入了更多的新玩家,其中也牽扯到了更多的力量:傳統車企、老牌制造行業巨頭,以及BAT這樣的科技大廠。

此時,一批經歷了首輪洗牌後頑強堅持下來的新創公司,已經度過了初創的弱小階段,將圖紙落地為現實。而接下來,它們將面對的,是更嚴峻的考驗:如何實現量產、上市銷售、占據市場先機,新一輪對時間窗口的爭奪,又已經開始。

時間戰

新造車運動,發軔於2014年。在當年的年中,獲得了UC創始人何小鵬、YY創始人李學淩等人的天使投資,夏珩創辦了小鵬汽車。11月,易車網創始人兼董事長李斌的蔚來汽車成立,並且集成了當時堪稱豪華的投資人陣容——李想、劉強東、馬化騰、雷軍,以及高瓴資本的合夥人張磊。

當年12月,樂視電動車項目對外公開。2015年7月,汽車之家創始人李想的車和家註冊。

2015年4月,車聯網企業博泰推出了一款智能汽車Project N,在業內一時走紅。而沃爾沃中國董事長沈暉當時也加盟博泰,擔任集團CEO。2015年,由於內部分歧,沈暉離開博泰,創立了威馬汽車。

這一批新造車人,在正式進入汽車行業之前,幾乎都是國內首批特斯拉車主。矽谷鋼鐵俠刺激了他們的野心,也帶給他們巨大的想象:隨著智能網聯技術和能源的發展叠代,汽車行業,都在經歷向電動化和智能化轉型升級的窗口期,超越傳統車輛主機廠的機會,正在此時。

他們面對的有質疑,也有困難。造車需要大規模的資金消耗、大量的人員協作,以及各個環節上極強的技術研發能力。同時,造車也是個燒錢、慢工出細活、生產周期長的事情。

三年多的時間里,新造車一直“飄”在雲里。這期間,有傳統車企的紛紛入局,有外界“PPT造車”的疑問,也有同行的出局。直到2017年下半年,才有了不同量產車型的落地。

但競爭,沒有因此減弱。目前,根據博世中國的數據統計,現在汽車生產企業的數量擴大了一倍,新加入的造車企業已經超過60家。

2

據創業家&i黑馬統計,目前這波新造車運動的玩家們,根據其創始人經歷和公司背景,也主要分成了三大類型:

第一類:這類公司的創始人大多來自互聯網行業,擁有連續且成功的創業經歷,或者在大公司擔任高管的職業背景,善於打破傳統造車和銷售方式,用互聯網思維提升汽車的智能化和用戶體驗。蔚來汽車、小鵬汽車、奇點汽車、車和家等,都屬於此類。

第二類:這類公司的創始人出自傳統汽車企業,對汽車生產制造行業足夠熟悉,能夠迅速搭建設計研發團隊,整合上下遊供應鏈資源。這其中,包括了沈暉創辦的威馬汽車、原上汽集團CFO谷峰創辦的愛馳億維、曾任美國福特和通用汽車高級工程師黃希鳴創辦的博郡汽車,以及曾主導寶馬電動跑車i8項目,被業界稱為“i8之父”畢福康成立的FMC(Future Mobility Corporation Ltd)等。

第三類:公司之前在汽車某個領域已有多年技術積累,延伸發展為整車制造。例如前途汽車、開雲汽車零跑汽車、長城華冠等,此前均是汽車供應鏈上的企業。前途汽車、開雲汽車的母公司分別是長城華冠和CSG DESIGN,主要業務是承接主機廠的產品設計;零跑汽車其母公司大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在安保領域和智能化電子方面有其優勢。

3

4

“再造一個特斯拉”,成為這批前後腳進入造車行業的新勢力暗自較勁的目標。但是,盡管第一批量產車型紛紛落地,留給它們的時間卻也已經非常緊張:傳統大車企都在加速轉型,寶馬更是將2018年的新能源車銷售計劃上調50%;創新公司中,特斯拉的Model 3也將於2018年進入中國市場。如何盡早實現量產車的下線上市,解決產能、搶占市場,成為最緊迫的問題。

新造車戰爭,在和“時間”搶跑。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告訴創業家&i黑馬:“造車的門檻遠比想象的高。相比傳統互聯網,造車從0-1的時間周期也會很長。而越往後,進入門檻越高,規模化效應起來之後,時間成本也會不斷拉大規模化難度。”而按照多個新造車公司透露的計劃,2018年將成為眾多玩家集中實現量產上市的關鍵節點。

產能戰

“今年上半年,蔚來要做完300萬公里的測試,一定要到自己都覺得滿意了,才會開始交付。”對於用戶最關心的交付問題,李斌給出了蔚來汽車的生產時間表。“交付,我當然希望越早越好,但我能給出的時間就是2018年上半年。即使是6月30號交,也是上半年。但我們肯定會比這個時間點早。”

包括特斯拉在內,在正式走向市場之前,產能都將是所有新造車企業的重點問題所在。在蔚來汽車ES8發布之後,業界的疑問也都集中在了蔚來與江淮的合作是否“代工”的問題以及保障產品質量的問題上,連李斌也忍不住表示:“再問這個問題,我就要哭了。”

5

(李斌)

而據創業家&i黑馬了解,蔚來與江淮的合作並非“代工”,而是采用建立新廠的方式,搭建全新生產線。江淮參與投資,但技術主要由蔚來方面主導。雙方整體合作規模約100億元,產能是5萬輛/年。

據蔚來汽車內部人士向創業家&i黑馬透露,政府的角色在其中非常重要,前期選址過程中,武漢、南京、合肥、上海等幾個政府都希望能夠在當地建設新廠,但蔚來最終選擇了武漢。

目前國內的數十家新造車企業,均自建廠並集中落地在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福建等長三角及周邊地區。

據統計,全國汽車(包括2017年近期確定在建的)產能已達到了近6358萬輛,僅江蘇、上海、浙江三地的產能就達到近1258萬輛,占比全國汽車產能的20%,聚集了整車企業和零部件企業近200家。

去年10月,在海馬車廠整裝完成的小鵬汽車1.0版正式下線。早在2017年5月,小鵬汽車就宣布與肇慶市政府合作,將其制造基地落戶肇慶。項目建成投產後,預計小鵬汽車將擁有年產智能新能源汽車10萬輛的生產能力。

小鵬汽車聯合創始人兼總裁夏珩表示,作為廣東省委非常重視的項目,政府將會整合全省資源,支持該項目開展,以及幫助申請小鵬汽車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

威馬汽車新能源汽車智能產業園位於溫州市甌江口,自2016年11月23日開工,目前已完成所有主體廠房土建建設,沖壓、車身、塗裝、總裝四大工藝車間已經全部封頂,全面進入設備安裝及調試階段。

去年4月,奇點汽車發布了首款量產車型奇點iS6預覽版,並在11月宣布其智能新能源汽車產業園項目落戶安徽銅陵。據了解,該項目規劃總投資80億元,建成後年產能達20萬輛,主要包括整車組裝中心、碳纖維車身材料生產中心、智能系統生產中心等。

另一方面,按照在2018年實現量產奇點iS6的計劃,因目前奇點汽車新能源汽車項目尚未建設完成,還未獲得發改委的審批,將采取與整車廠代工的方式實現量產。

對守在汽車生產資質門外的企業而言,這張不可或缺的“門票”,是遲早都要解決的問題。但出於商業邏輯上的考量,它們還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2018年,各合資企業都會推出新能源汽車。我算過,明年1個月的機會成本就是10個億,與長遠的戰略需要相比,現在更重要的是搶占時間窗口,盡快向市場推出產品。”李斌說。

“搶人”戰

李斌把蔚來的第一輛車留給了公司的001號員工李天舒。2010年,易車發起第一屆中國大學生方程式汽車大賽,李天舒帶領北航SEGWAY車隊參加比賽。而5年後,李斌仍然對他留有印象。“畢業後李天舒想自己創業,李斌說,你直接跟我幹吧。”蔚來汽車內部人士告訴創業家&i黑馬。

因為造車技術的高壁壘,高精尖人才的流向對這些新公司至關重要。在拿到汽車生產資質之前,爭搶核心人才成為加碼質量的關鍵。

去年12月25日晚,原沃爾沃汽車旗下高性能品牌Polestar全球CTO及中國區總裁、沃爾沃中國研發公司總裁沈峰被曝出已加盟蔚來汽車,出任蔚來汽車的質量副總裁以及質量管理委員會主席,負責其質量相關的總體管理工作,並向李斌匯報工作。

2016年3月,廣汽集團副總經理蔣平在退休後,在原廣汽菲亞特原總經理、現任蔚來汽車執行副總經理鄭顯聰引薦下,也加入到蔚來汽車。2017年2月,原雷克薩斯中國副總經理朱江被任命為蔚來汽車副總裁。

蔚來汽車內部人士向創業家&i黑馬透露:“整個公司團隊擴張的速度很快,現在已經超過4000人,蔚來汽車在上海汽車城的工作大樓從2座增長到4座。”

“小鵬汽車的員工,有60%是‘汽車人’,其次才是‘互聯網人’,而且後者要求必須是有相關經驗。”在何小鵬看來,因為造車與傳統互聯網的背後邏輯差異太大,員工需要從0到1一起去磨合,學習和思考造車。

“我們以前寫好一個軟件,複制就可以了。而現在,做一臺車不難,但要做出同樣品質的10萬臺車,就非常困難。任何一個環節不行,這10萬臺車就沒戲了。”何小鵬說。

6

(何小鵬)

按照何小鵬年終信中的計劃,今年一季度公司將引入多名高管。目前公司人員已達近千人,產品研發的占比超過70%,明年還將加入近2000名新人。

除了傳統車企的核心高管,擁有特斯拉工作背景的人也成為新造車公司的爭搶重點。

去年10月,原特斯拉Autopilot的技術負責人谷俊麗加入小鵬汽車,出任自動駕駛技術副總裁,由谷設計和開發的嵌入式實時人工智能計算引擎曾使得Autopilot2.0產品在特斯拉車上成功實現大規模部署。小鵬汽車的內部人士表示:“我們希望在自動駕駛方面,能夠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成立於2016年的FMC旗下的拜騰汽車,更是一口氣挖來了三位特斯拉員工,分別是負責供應鏈的Stephen Ivsan、負責生產的Mark Duchesne以及負責機械研發的Paul Thomas。

BAT押註

“2016年的時候,李斌曾說,造車真的太耗錢了,每年要花大幾十億。原來覺得200億就可以,後來發現,200億只是造車的一個門檻。”一位接近李斌的人告訴創業家&i黑馬。

在動輒需要上百億元的新造車行業,能夠獲得巨額資本押註的也只是頭部公司。在資本的推動下,它們才能跑快。11月8日,蔚來汽車完成新一輪超10億美元的融資,由騰訊領投;此輪融資結束後,蔚來汽車的總融資額達到200億元。而在蔚來汽車背後,投資方已經達到56家,包括騰訊、百度、劉強東、雷軍、聯想、紅杉資本、IDG等多位互聯網巨頭、大咖和機構。

據劉強東的妻子章澤天透露,三年前,在聽李斌介紹了15分鐘關於蔚來造車的想法後,劉強東僅思考了10秒就同意投資。

愉悅資本創始合夥人劉二海告訴創業家&i黑馬,作為易車網早期的投資人,繼續投資蔚來汽車並不需要太多判斷,“第一批互聯網造車的戰鬥勝負已分,接下來就看銷量怎麽樣”。

12月15日,何小鵬宣布,公司結束3輪A+輪融資,投資方中也包括阿里,占股為10.03%。此前,何小鵬曾表示,公司要在2017年完成50億元左右的融資目標,並將於2020年前實現200億元的融資。

威馬汽車也在加快融資的速度。去年12月5日,威馬汽車宣布獲得百度資本領投、百度集團等跟投的新一輪10億美元融資。12月22日,威馬又再次宣布獲得中國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基金、五礦資本(香港)、騰訊集團、紅杉資本中國基金的新一輪投資。按照威馬官方的數據,公司融資總額已經超過120億元。

此外,12月4日,零跑汽車在烏鎮首次宣布獲得外界融資,由紅杉中國領投。

而在頭部造車企業的投資中,BAT也已經全部到位。

像BAT這樣互聯網巨頭的資本角力,一方面是為未來百萬級的造車市場加碼,另一方面,它們也意在提前布局自動駕駛平臺。阿里希望被投企業使用自己的AliOS系統,百度則在整個出行領域大力推廣其於今年4月發布的Apollo平臺。根據媒體的報道,騰訊內部也在研發自動駕駛系統。

威馬汽車先後拿到了百度和騰訊的投資,沈暉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威馬將利用騰訊在連接與內容領域的優勢,引入資源,擴展產品的智能化體驗。

而同樣先後拿到騰訊和百度投資的李斌,則將BAT的投資分為四類:真正的賦能、站位型、業務協同和炮灰型。“我更同意馬化騰的投資方式——去中心化的賦能,不影響你的獨立性,這個是最健康的。最不鼓勵的就是炮灰型,裹脅創業者和別的投資人。作為一個公司來講,一旦被當成別人用來打仗的炮,或者是變成炮灰,這就很不好了。”

不管是否會采用BAT的無人駕駛系統,“智能”始終是未來新型電動車的重要方向。從這個角度來看,無論是BAT的入局,還是新造車公司的基因,都至關重要。

但無論如何,新造車之戰,還仍然處於一個成長的初期。這將是一個巨大的行業,但其中這些新造車者面對的未來,仍註定充滿坎坷和煎熬。

小鵬汽車 蔚來汽車 特斯拉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17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