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我就看看 | 趣店撕逼大戰

沒想到,開著大會,大周末的,金融圈發生了堪比薛之謙的撕逼事件。給你們先來個精簡版本:

 

趣店:我坐擁億萬優質用戶!

友號:你收割靈魂!敗壞人性!

趣店:我甩你一臉律師信!

 

下面搬起小板凳,進入圍觀姿勢!


 

今早起床,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小夥伴發來友號怒懟趣店的文章,一臉正氣地跟我吐槽:“趣店再怎麽黑,別人可以寫,格隆匯沒資格!他們收割了多少韭菜啊!”(一定知道我跟友號的過去,在最最後面)

 

另一個小夥伴想想說:“格隆匯吧就是勿以大惡棄小人美,沒人都是好的,大壞蛋偶爾說句實話,也是實話,每個人都有權利評論,就算犯罪的人也有指責別人犯罪的權利,你說對不對。”

 

我表示點頭贊同。只是沒想到趣店不同意,今天下午竟然嚴正聲明,甩了一紙律師信出來。

 

於是又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只能搬出毒蛇界鼻祖王爾德出來壓臺子了:

 

Every saint has a past, and every sinner has a future.

 

我們從趣店IPO那天開始講哦,股價是大漲的,投資人是雞凍的。有幸投了的一級市場投資人,那絕對要長文抒發情懷。

 

錯過了的,只能自黑我確實錯過了,酸的要死,可以了吧。

 

就是可憐了二級狗,一直沒想明白,怎麽比自己還小的人,三年半就賺了兩個billion,自己在二級市場上賺的,完全不夠彌補我的心理傷害!

 

二級狗最簡單粗暴的賺快錢邏輯是:對,我們知道現金貸的模式在監管上是有硬傷的,模式的可持續性存疑;但是,現在這塊沒法律啊(這不是公司的錯啊)!而且趣店之前做出來的業績,對應的估值也不貴,我就是個投機倒把炒股票的粗人嘛!

 

那我勸我的小夥伴接著說:人性的罪惡都要有發泄口。你看,荷蘭有合法化的妓女,交稅就好了嘛;澳門VIP也不會讓企業主真的卻本無歸,真要對自己客戶殺雞取卵,這行業或者企業是沒有明天的。

 

很多中國企業都是靠鉆現有規則漏洞存活的,行業是有問題,但沒有法律監管也不是企業的錯。消費貸不是不能有,但是不能允許10分鐘就貸到款,不能平臺重複貸款等等。這個是企業和政府都應該做的消費者教育。


 

你看香港也有很多貸款啊,但是就算打廣告都會提醒一句“借來的錢都要還哦”,就跟香煙上都會印一句“吸煙有害健康”一樣!

 

只是在趣店的律師信出來後,二級狗的態度出現了一些分化。

 

路邊的兩位粉絲興沖沖跑來問我:公司懟的是不是你?你有沒有收到眾安的?

(都給我拉出去斬了)

 

大PM一副雲淡風輕:上市了不就要做好被人八的準備麽,你看看這點就要學習下眾安跟美圖!人家多大氣!

 

我這種小學生的邏輯:幹嘛要吊打一個有盈利的公司嘛,眾安跟美圖友號都推的很愉快啊!而且趣店一上市就捐錢做慈善了啊!

 

到這里,就要請出蝸牛妹最愛的段子手林老濕了:

 

咪蒙老濕要傳道受業(做音頻視頻提供系統方法論),這不就跟這兩天某公司IPO後要做慈善一樣麽!

 

蝸牛妹表示,贊同,還跟撕他公司站在很高的道德高地一樣。

 

想想兩個都是兩年前開始創業,都處在沒有監管的灰色行業,相煎這是何太急呢!


至於友號有沒有用對趣店的道德標準來要求自己的愛股,又有沒有出賣靈魂收割韭菜,有耐心的筒子,可以把下面的長文看完。BTW,兩年過去了,關於滬港通、深港通的兩地監管執法還是空白哦~~



當年蝸牛妹第一次聽到格隆的名字是在2014年的9月,買方小夥伴帶著一絲遺憾的語氣吐槽:“原來格隆自己的文章寫得不錯,很多幹貨研究,有些挺有市場價值的。結果現在做大之後,文章水平參差,多了不少賣方邏輯的文章不說,推薦的股票感覺有些也有擡轎子的嫌疑。”


然後終於等到了這輪的港股牛市,不難發現身邊的朋友、同事乃至微信群,討論格隆的人越來越多,基本的腔調就和開篇的問題一樣:“哇,格隆推薦的股票又是大漲,到底誰是格隆?”


“追求短期的暴利,本質上是對時間的一種壓榨與褻瀆,最終必定會受到時間的懲罰。最最關鍵的是,這種不與時間為友的冒險主義偶爾也會獲得足夠的鮮花與掌聲,你會滿足與貪戀這種成功的喜悅,錯把運氣當作自己的能力,在未來的投資歲月中戀戀不忘並樂此不彼地去不斷嘗試那些花里胡哨的高難度危險動作——終有一天,失敗和打擊會比當初的喜悅與榮耀來得更迅猛和徹底。所以,如果哪天我關註的股票出現在漲幅榜前五名,我反而會心驚膽戰:流水不爭先,長跑冠軍是不會也沒必要嘗試短距離沖刺的。”


以上投資理念,由格隆在2013年10月22日寫下,只是不到兩年的時間里,格隆一手打造的格隆匯偏偏成了關註漲幅榜前五名股票的平臺。一百八十度的轉變,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麽?
格隆的成名之路 

為公眾所熟悉的格隆故事,從2013年9月26日開始,在名為港股那點事的微信公共賬號上,“有研究員強烈推薦1623”是格隆的第一筆記錄。


在之後的九個月時間里,格隆幾乎會在每個周日,給讀者推送《談股論金,侃天侃地(港股那點事)》的投資筆記。在他定位中,公共賬號不推薦任何股票,只尋找、拋出和探討投資線索,共同尋找答案。每周的寫作過程一般要持續思考一周,然後悶頭寫兩天,大概17個小時左右。


因為更新頻率慢的問題,格隆還先後兩次向讀者強調:“請大家接受我每周1-2期的更新頻率,不要催著我天天更新。市場哪有那麽多機會啊!如果我的東西是天天更新的,你應該果斷取消對我的關註:生活中天天產生的東西,大概率是垃圾。CCAV天天更新,它能帶給給你一毛錢還是五毛錢?每期‘港股那點事’我都是花了N多時間挖掘了N久的東西,您真能這麽快消化完?”(現在格隆不僅有兩個公眾號早晚推送,還有網站,信息覆蓋堪比711,所以這是今日的我打倒昨日的我?)


細細閱讀不難發現,早期的港股那點事更像是格隆本人的投資日記,他在文章中不斷強調的是耐心、多疑、看好基本面。畢竟投資是概率遊戲,即使對機構投資者,六成的hit rate已經算是高手,更何況那時候的兩地市場仍處於熊市中。


每期文章中,都能看到格隆對他持續關註的板塊、個股有思考,有時候也會討論下新股。彩票股是他挖掘出來的;IGG炒上也有他的功勞;和愛股長城汽車一起坐了把過山車;2013年四季度開始看好了近一年的乳業股,卻始終沒看到行業的下行趨勢;2014年5月的高點上仍然長線看好博彩股表現;萬洲國際的上市價格被他認為相當合理,結果股價潛水至今;IPO前開始看好阿里表現,14年11月時認為阿里難以企及,做空阿里是螞蟻撼樹,結果當時正是阿里股價上市後的歷史高位。

2013年四季度,也就是格隆剛開始經營港股那點事的時候,他的關註點主要在乳業股、移動支付、環保、SUV汽車、彩票等板塊,每期的文章也都相對集中。而股價走勢也不難看出,以上個股的季度表現,普遍好於中期表現,只有投資期限拉至更長,有價值的公司才有所體現。


當然不會有人永遠對,比如格隆對乳業股趨勢的把握,2014年全行業表現都不佳,國內消費疲軟,原奶供應充足,奶價下跌,加上品牌商之前進口奶粉囤積過多令庫存壓力大,進而打折促銷。除了回過神的蒙牛,合生元被進口的沖擊還沒消化完畢,至於輝山,高價上市,真假都要繼續質疑下。確實啊,市場哪有那麽多機會。


雖然長線投資者如巴菲特從來不談拐點,天天拐點來拐點去還不累死。市場有時有認識的問題,但如果有價值,拐點就一定會來,長線投資者講的是估值,只要估值合理、公司好,難道非要便宜時候不買,炒高了再買麽?拐點一定會來的。


珠江鋼管是格隆當時研究IPO是認為估值合理的。估值格隆認為理論可達69.35億和87.75億,而招股時候30億冒頭,安全邊際不錯,2014年可以好好觀察。股價至今跑輸恒指。


對漢能的看法,也算相當幽默風趣有節操:“比如至少不下四十位朋友在微信平臺上先後問我分析光伏太陽能時怎麽不提某家做薄膜太陽能的公司(我都納悶這個票的群眾基礎怎麽這麽好),人家股價漲那麽好!我說原因很簡單,我調研了幾乎所有光伏企業,也接觸了諸多這個領域的行業專家,業內幾乎一致結論都是薄膜太陽能是淘汰路線,而實際裝機數據也顯示薄膜太陽能路線江河日下,一敗塗地。在這種情況下你竟然還能給出漂亮的財報數據,我理都懶得理。至於你股價漲很好,我表示祝福,但我要說,這錢,我賺不了。”


不過讀者們對當時格隆的整體評價是,畢竟文章都是買方調研後及相關思考,覆蓋了很多大行沒有覆蓋的中小盤,不少股票短期表現可圈可點,因此吸引了相當的粉絲。格隆匯的建立 

於是2014年初,格隆便提出了建立格隆匯的想法,希望提高個體的研究力量,開創共享式、開放式投研模式,希望吸引獨有獨立思考判斷能力、獨立進行本地公司調研、信息搜集與初步加工的人才。


當時的格隆仍有著一種謙遜:“我不是市場俗謂的什麽‘金手指’,我只是憑自己的一點經驗與勤奮,同時站在諸多朋友的肩膀上做點研究,並力求研究結果的正確與客觀,不推薦任何股票。偶爾瞎貓碰死耗子撞到幾家好公司,那是幸運,而非能力。其次,對任何國家的資本市場投資而言,年收益率超過20%,都是暴利。萬萬不可因為一時的幸運而沖昏頭腦,忘記了投資的本質是細水長流,積少成多。潛心追求暴利者最後一般都會死得很慘;第三,如果你很幸運地有不錯的投資收益率,那是你前世今生自身的修為所致,你不需要感謝格隆。如果真想回饋格隆,不妨看看你身邊比你弱小的人,無論是您的親朋、街坊,乃至只是你每天經過的街頭上那個你從未打過招呼的清潔工,給他們一點力所能及的幫助。給,永遠比拿帶來的歡樂要多。”(看到這段時,蝸牛妹也是挺喜歡當時的格隆的,字里行間看到的是謙虛、正能量和理性。)

在2014年一季度,格隆仍然看好的是移動支付,三架馬車貿易通+高陽+中國信貸;認為只要等得起中石化冠德的估值,就能有收獲(截止昨天,股價從2014年一月至今跌21.89%);從成本下降的邏輯基本可以確認2014年是雅士利的光明年,但公司運營一直一般,即使賣給了蒙牛也沒扭轉局面,2014年初至今跌了50.1%;而架不住估值便宜的中國疏浚環保股價沖高後,至今跌了17.82%。


依然是短期表現好於中期,成功概率勉強算是一半對一半。而關於小票的回報,市場觀點認為,小票命中率應該大於一半的,並且看小票一般是空間要有一倍,才有意義的。好吧。

到了二季度,格隆仍然是看好穩妥的乳業股,判斷小盤子的雅士利不到17倍的估值完全談不上貴(後面的股價走勢我也不再重複了);認為長城汽車不會再有實質的利空(股價確實被打趴了到四季度開始了強勁的反彈);還推了兩只值得研究的穩定醫藥股(經過一季度的共富貴後,全年業績有了較大分化);而5月25日,談及博彩股走勢時,認為行業目前看不出明確做空依據,並且具備有長期研究價值(很不幸,建倉在山頂,一年後股價也沒跌到底)。


這時候的格隆看待價值投資是:“對投資者來說,最好的股票並不是那些熱門的創新行業的股票。在更多情況下,最好的股票是那些多年不變乏味傳統的公司。我們需要做的,只是象角馬一樣,永遠不要下註小概率事件,而是尋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簡單的、大概率的盈利模式,然後,反複做!”


不過也正是在這個時期,格隆摒棄了使用已久的《談股論金,侃天侃地(港股那點事)》標題,並且開始發表會員的研究心得。港股那點事此後聊的股票也越來越廣闊,所以說的和做的,到底哪個為準?
然後進入三季度,格隆的幾個較確定的判斷,途牛網在未來幾年內都是非常值得關註的公司(股價至今跌5.5%);篤定環保行業,因為“這是安神立命,涉及生死的必須選擇,是中國經濟的逃生之門”(不過板塊在年底的牛市受到了極大的壓力,直到今年三月底才有所反彈,北京發展至今升18.42%,京能升3.46%,康達國際升38%,綠色動力環保升48.21%);彩生活的估值吸引,長遠值得跟蹤,股價至今升1.35倍(傳說中小票該有的樣子);而說好的“很長、很長、很長時間內都不必考慮虧錢這個問題”的萬洲,上市前格隆認為他售價相當合理,除非“你們家富得得天天吃牛肉”可以不看,結果至今潛水12%(如果招股價買了,估計真的要很長時間都要省點錢多吃萬洲的豬肉、少吃牛肉了)。堅信A股無大牛市 

當然這時候的格隆,和大多數市場參與者及財經記者一樣,都不曾想到,一場前所未有的A股牛市即將到來。


7月份深港兩地指數都創下新高,被問及是不是大牛市來了,格隆的反問是:“為什麽?在格隆看來,以目前狀況,估值情緒性修複的小牛市行情也許有,但大牛市的行情,可能性基本沒有。”


這位朋友接著問,政府這麽多動作都不是牛市信號,那什麽信號預示著牛市?格隆回答是:“一定是總量放松政策。不外乎貨幣政策的總量放松,或者財政政策的總量放松。目前貨幣政策上總量放松基本不可能,那就只有財政政策的總量放松,最有效的莫過於減稅。”


最精彩的是8月10日,《事關牛市命門的一個大命題:中國,會降息嗎?》,格隆說他讀懂了大家討論的潛臺詞,如果全面降息,大牛市肯定就比較確定來了吧?!


讀了這麽久的格隆,相信讀者也是知道的,格隆最喜歡說的,一是藏區對心靈的洗滌,二是自己讀了十年的經濟學。下面是格隆崇尚實證經濟學的分析框架與邏輯:


“短期、中期都看不到中國全面降息的可能與需要。長遠是否會全面降息,取決於經濟是否會意外不可控地失速;夢想著全面降息,是因為身在股市,典型的屁股決定腦袋。股市只是整個國民經濟體系中非常、非常小的一個環節,千萬不要因為身在股市,就自以為這里多麽重要。除非經濟數據掉得厲害,比如GDP增速出了很大問題,降到7%甚至以下,全面降息才會發生。但彼時也說明中國經濟與貨幣政策的邏輯已經發生了根本變化:不再是結構性的健身塑形,而是保命。”


三天後的信貸數據奇差無比,格隆也深化了大牛市邏輯不成立的觀點:“今天市場躁動,大家都在預期降息,這是一種典型屁股決定腦袋的循環悖論:牛市要靠降息才能支撐,但降息就意味著中國經濟於貨幣政策的邏輯都變了(從調結構回到保增長),預示著中國經濟比多數人想象的都差,那又怎麽會有大牛市?”


所以這麽被市場打臉到8月17日,又有朋友問格隆,你的沒有大牛市的觀點,是不是要做一些修正了?回答是:


“好吧,你可以接著玩,但一定記得離出口近一點。目前的上漲行情,有非常醒目的窮人顯擺和鋪張色彩。家里幾乎都揭不開鍋,還大擺流水宴,誰來買單?明天吃什麽?沒有GDP增速支撐,牛市基本是緣木求魚的無源之水。


A股與港股7月以來的這波行情,性質都一樣,本質上是一波追落後行情。中港兩地估值這兩年一直都很低,為什麽追落後發生在這個時點?如不出意外,三季度可能就是上述諸項利好因素共振的最後蜜月期,A股,包括港股明年的日子,大概率不會好過今年:因為明年是美聯儲收緊與中國經濟再下臺階的雙殺組合;既然是偽複蘇的可能性偏大,那在下半年策略上,三季度很可能就是最後蜜月期。”


到了10月12日,“站在一個足夠的高度進行俯視”的格隆,對資產配置的看法是,“中國股市不存在走出大牛的根基,明年的日子大概率不會好過今年。現在談論我們經濟的著陸都為時尚早。這種情況下,你指望大牛市?想什麽呢?目前香港估值水平已經基本回到歷次金融危機才會出現的歷史下限,按歷史經驗,這種估值水平,不需要太長時間就會得到修複。從一個長遠時間看,做多香港,是一個既體現愛國心,也能大概率增加個人福利的雙贏之舉。”


結果呢,10月13日至14年底,上證綜指大漲36.21%,恒指微升1.79%,典型的把熊市里好不容易轉到的錢全虧了的思維和策略。


一直到了11月9日,格隆才認為中國經濟最難過的時候推遲到了2016年前後,因為:“兩個超級變化因素極可能改變中國的國運,令中國站在一個超級大風口上:全球能源結構的變化引致的油價的趨勢性下跌乃至大跌——這個真的要感謝美國人!中國版馬歇爾計劃——這個需要感謝我們自己!過去說習李黃金十年,格隆根本不屑搭理。但有了美國人配合的油價便車,中國人自強的一路一帶計劃這兩個超級事件,黃金十年,八成靠譜!”


蝸牛妹的經濟學沒有格隆十年的深厚功力,可是單靠油價和一路一帶就能救中國?油價漲回來怎麽辦?房地產繼續向下拖累投資怎麽辦?銀行資產質素不斷惡化怎麽辦?社會實際利率繼續高企怎麽辦?內需不足怎麽辦?並且格隆三季度還十分篤定的安神立命、中國經濟的逃生之門的環保被放去哪里了啊?


至於降息後的11月30日,市場的風口來了,只不過格隆認為“殺港股,調資金北上追A股,很可能會左右挨耳光!”不用我說這耳光打在誰的臉上了吧。


現在回過頭看看當時的文章,只能說明一點,A股的大牛市,格隆和很多港股投資者一樣,完全沒有意識到,並且持續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可以爭論的是,基金經理可能對個股的把握不及對大市的把握,那我們再看看2014年四季度格隆所看好的個股表現吧。看對了手機殼的比亞迪電子;格隆認為廣船對應的H股價格區間大概在20到29港幣之間,短期潛在升幅在45%以上,如果在廣船複牌前就有倉位,也賺大了;環保中的第四駕馬車粵豐環保也有了小票該有的樣子;博雅則是受困於大藍籌漲勢;至於大盤的阿里,11月的上市高位時,大喊不要試圖做空阿里,結果工商局跳出來,股價也跟著跳下去了;而脫胎換骨後的儀征化纖,被格隆認為有相當的安全邊際和期待空間,如果你能做對波段的話。港股金手指? 

走完2014年,格隆在港股那點事中發表的文章比一年前少了很多,推送的內容也逐漸轉化為每天多條,當然中間仍有一些精品,如會員深度思考系列,香港殼王系列,防千手冊等等。除此之外,更多的是中港兩地賣方的策略、行業報告,和會員的研究邏輯分析,和格隆最開始的“如果我的東西是天天更新的,你應該果斷取消對我的關註:生活中天天產生的東西,大概率是垃圾”,又是一個大轉變。


2015年格隆署名的文章越來越少,但格隆匯卻進一步被散戶所認識,所頂的炒股金手指光環也越來越大,我們以格隆匯所重點推出的三大系列股票為例。

格隆匯所薦股票的首個交易日表現都相當不錯,後市有些是三日遊行情,有些成了市場熱點,但由於推出時間都較短,無法衡量其長期表現。港股中終於到來的牛市及充沛的流動性也能解釋一部份原因,不過看看格隆舊文仍有啟發:“翠華短期的大漲讓我放棄了提給大家討論的打算:這就是我的原則:不追。寧可等!追會追死人的,等不會死人。


香港基本80%為機構投資者,其中60%以上又是歐美機構。這會導致香港資本市場很多時候都是歐美資金說了算,你可以蔑視他們的分析,但行動的時候最好還是按照他們說的做。香港投資不能講故事,必須嚴格遵循價值投資原則。如果沒有基本面,幻想著靠講故事或者忽悠來霸王硬上弓推股價,開始幾天也許你會很爽,但很快你會發現沒有對手盤和你玩了,緊接著做空的人冒出來和你對著幹了,再一不註意,公司可能退市了。不像A股市場再爛的股票都可垂而不死甚至被借殼絕處逢生,香港市場上公司長期停牌乃至退市不算個什麽事,如果你選的股票不是從基本面出發選擇的,一旦出錯,你的認錯成本將會極高。”到底誰是格隆? 

格隆匯的商標註冊人、港股那點事公共賬號認證主體:深圳中綠基資本(深圳)有限公司的工商局註冊信息、及DBC數碼電臺的報導,都指向了一個人——陳守紅。


陳守紅畢業於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獲博士學位,編撰有《中國金融大辭典》、《風險管理學》、《可轉換債券融資——理論與實務》等金融專著六部。最早任光大證券有限責任公司資產管理部高級經理。2000年5月至2003年8月,陳守紅跳槽到平安證券,擔任綜合研究所負責人,獲評2003年水電煤行業最佳分析師。(蝸牛妹的小疑問,去年港股電力股也是大牛,作為公用事業出身的格隆,為啥一直未有提及呢?)


以上經歷與格隆經常強調的讀了十年經濟相符,而格隆喜歡並擅長寫作也有了個合理的解釋,內地做賣方分析師,文筆必須要好啊!而且格隆本人的文章中也不難看出他對分析師的一份深情:“研究員不單是個職業,它是一個天然高貴的稱呼,你們肩負著劃破濃霧,挖掘和發現價值並指引航向的作用,這種植根內心的擔心犯錯的焦灼、精益求精的壓力、使命感與責任感,遠不是職業兩個字的所能慨括的,更不是鬼扯的‘分析師’三個字的份量能概括的。研究這個職業,無需取悅他人,你自己是自己最好的獎勵。”


此後陳守紅由賣方轉為方,《23個人的10年:第一批新財富首席研究員今何在》的報導:“獲獎之後,陳守紅開始了頻繁的跳槽歷程。2003年8月至2005年2月,陳守紅跳槽到興業基金管理公司,擔任研究總監。2005年3月至2007年11月,跳槽到巨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擔任投資副總監和基金經理。2005年3月至2007年11月,擔任巨田基礎行業基金經理。2007年12月至今,陳守紅跳槽到工銀瑞信基金管理公司權益投資部。2008年8月4日至今,擔任工銀瑞信大盤藍籌基金經理。2010年1月25日至今,擔任工銀瑞信平衡基金的基金經理。目前基本穩定下來,感覺不太想跳槽了。”


而根據香港證監會網站,陳守紅的跳槽歷程遠遠未有結束,2011年5月至2014年8月就職大成國際資產管理,2014年8月至2015年4月又跳到了太平資產管理(香港),而從2015年4月至今,就職於國信證券(香港)資產管理,都是就證券及資產管理提供意見。港股那點事也是貫穿了陳守紅在香港的三間基金機構。


前文已經探討了格隆薦股的能力和實力,一半一半的概率,那麽他在上一輪大牛市時,做公募基金時候的回報呢?

除了工銀大盤藍籌股票勉強算是同類中上遊外,另外兩只基金的回報實在是有些落後。內地媒體投資者報2009年是這麽評價的,《基金經理“超大盤榜”:王亞偉最佳 陳守紅最差》:


“基金經理某一段時間內的業績落後於大盤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幾年下來,累計收益率還是落後於大盤,就難免讓人對其投資管理能力產生懷疑。在《投資者報》統計的“基金經理賺錢榜”中,有80位基金經理從業以來累計收益未能跑贏上證綜指。


其中,排在倒數前10名的基金經理依次是工銀瑞信基金陳守紅、海富通基金康賽波、招商基金汪儀、諾德基金戴奇雷、建信基金李濤、寶盈基金陸萬山、匯添富基金袁建軍、工銀瑞信基金張翎、匯豐晉信基金蔡立輝、招商基金郝建國。


追蹤這些基金經理的從業經歷可以發現,他們的從業時間相對較短,而且還多有跳槽記錄。在倒數10名基金經理中,有6位基金經理曾經跳過槽。而位居榜單前10名的基金經理,盡管從業時間總體比後10名長很多,卻無一人在擔任基金經理後跳槽。”
“最差公募基金經理”變身股神 

那麽問題們來了:


首先,作為香港證監會持牌人,太平資管的RO,根據從業考試Paper 1的基本要求:


“應設立適當的書面政策及監控程序,規管分析員及其有聯系著的交易,並應對分析員於一下情況進行的交易作出限制:有違其已發出的建議的交易;於研究發出前30日內及研究發出後的3個營業日內作出交易(如分析員曾在該30日期內進行交易,則不應發出有關研究)。”格隆雖然匿名發文,但所發文章、討論的個股是否都合規?公共號於香港之外的網絡發出,但陳守紅是香港證監會持牌人,那麽該由誰來監管?


其次,現在有越來越多的會員匿名在格隆匯上推薦股票,是否存在合規的問題?誰來監管?陳守紅本人還是監管機構?


最後,大牛市的流動性能夠掩蓋很多問題,那麽散戶需要想的問題是,如果同樣的基金經理,此前對其它的機構投資者並未有明顯優勢,那麽現在的優勢是怎麽來得?又是建立在誰的肩膀上?


“這就是格隆前期強調過的:證券市場就是個大舞臺,天天在上演著各種戲劇,你得分清楚什麽時候你是看戲的,什麽時候你是演戲的!看戲的時候,你不妨淡定些:演,你小子就接著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02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