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從陳歐到王凱歆再到李昕澤 創業者為何一代不如一代?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908/165037.shtml

從陳歐到王凱歆再到李昕澤 創業者為何一代不如一代?
歪思妙想歪思妙想

從陳歐到王凱歆再到李昕澤 創業者為何一代不如一代?

互聯網創業皆是九死一生。

來源|歪思妙想(ID:wddtalk)

文|歪道道

頂著“中國首位00後CEO”的頭銜,李昕澤在褒貶不一中迅速走紅,不過一日內旋即陷入抄襲風波,又將這位匪夷所思的創始人及其創業公司再次推上風口浪尖。是刻意炒作下的嘩眾取寵還是群體發聲的“模範”代表,是無知無畏還是勇氣可嘉,則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21c0dc83821277c

但有一點應該明確,在當下創業環境對創業門檻呈現出寬容一面的同時,還有一個底線和原則應該是不縱容它。就像周鴻祎所說,媒體的過分追捧或者聚焦負面,都有可能對00後這一新的創業群體造成某種誤導,甚至是重蹈90後第一波創業風潮的覆轍。

當然,就目前來看,李昕澤只是00後的個例,甚至更像一場媒體鼓動的鬧劇,其實還不足以推動對應群體創業的潮流。但這件事難免令人聯想到80後、90後當年集體創業的過往,不論是經驗還是教訓,他們的發展脈絡都值得我們重新梳理和解析,尤其是李昕澤的誕生,更具有深遠意義。

年輕一代的創業者們,正在變得越來越不靠譜

相似年齡、不同時代,80、90和00後的創業過程和結果,呈現出各自迥異的特征,不過有些悲哀的是,就目前來看,一代不如一代是一個明顯的退後過程,這其中不僅僅是受經驗和成熟度的影響。

0

首先聚焦於80後,把時間倒回這部分群體的初創時期,可以大致歸於新世紀前10年,他們當時的年齡大多數在20-30歲之間。在稚嫩與成熟轉變的時間里,經歷了互聯網顛覆各個行業的變革時期,受大潮流的驅動得以借勢而上,很快便脫穎而出、小有成就。

0 (1)

根據2012年《福布斯》中文版推出的“中國30位30歲以下創業者”名單,電商、網文和遊戲領域是80後創業者取得財富的集結地。對比美國同齡創業人獨立創業的情形,明顯不少成功的年輕創業者,都借助或者依賴了其他的平臺,比如曹青、戴躍鋒、劉鵬飛、呂長城等阿里系,甚至黃愷也是通過開淘寶店、售賣三國殺卡牌才獲得了第一筆金。

馬雲、陳天橋等互聯網第一批引領潮流的人,在各自行業攪弄風雲之時,為大部分80後創業者提供了共贏的機遇,換句話說,運氣和眼光在80後創業群體的成長路徑中占了很大一部分要素。

不過這種追隨者的位置,某種程度上決定了80後創業者並沒有延續70後的創業趨勢,至今也沒能改變上一代人對互聯網經濟的主導地位,尤其是在某些互聯網科技創新領域,尚未出現批量的新一代創始人沖擊現有行業大佬的地位,張一鳴、陳歐算是少數比較成功的80後創業明顯,但其中,陳歐光環之下的爭議正日益被放大,未來前景難料,這並不是個例。

而2006年曾公開亮相的第一波80後創業者,比如泡泡網和汽車之家CEO李想、主攻社交平臺與服務的康盛創想CEO戴誌康、視音頻娛樂網站MyseeCEO高燃、時代美兆CEO茅侃侃等人,除了李想還相對活躍,其他創業人基本上已經消失在公眾視野,泯然於眾人。

這意味著,過早的歷練和夭折不一定有幾率培養出新時代的商業青年領袖。

這一特征在前幾年的90後創業風潮中更為明顯。通過營銷炒作提升知名度,自詡90後代表釋放狂妄張揚的個性,在一段時間內賺足眼球後便幾近全軍覆沒,這場“盛宴”無論是過程還是結果,都像是投機者的狂歡。

時至今日,再來看那些短暫存活或是目前仍舊半生不死的創業公司,很明顯90後的標簽在一眾投資人的操控下,給創業群體帶來了泡沫般的鮮花和掌聲,致使其相信僅憑自我就可以急速顛覆市場格局。

這種自我膨脹的心理是過度營銷後的認知扭曲,雖然一度使他們成為新晉的創業男神女神,但隨著神奇百貨、泡否、一起唱等相繼倒下,超級課程表、禮物說舉步維艱,都直接宣告了90後第一波創業潮從生機勃勃走向了死亡之地。

當然,這一批90後創業群體的個性營銷給外界留下了極度不佳的負面印象,但不可否認,他們並沒有徹底倒下。90後創業潮在未來必然還會再次上演,我們只需等待他們變得成熟起來,積累好足夠的力量後,發起新一輪的商業領袖排位戰。

如果說第一波90後群體創業靠營銷,那麽李昕澤在沒有創新性產品或商業模式的前提下,構建起一個300人之多的公司,可能更多的是靠我們難以解讀的忽悠,甚至是這種極為自負的性格特征,或許是吸引同齡人的優勢所在。這位00後創業者做了一個不太好的開頭。

但是李昕澤畢竟是00後的個例,他們這群人還沒有大範圍掀起創業潮流,因而單憑一人表現並不足以苛責整個群體,畢竟在他們這個年紀,最該做的應該是讀書而不是創業,過分關註創業會誤導他們,因為不是每個少年都一定是天才。

不過從這三代新青年的創業特征和截至目前的表現,足以讓我們觀察到一個不太好的特征:一代又一代的創業者們,正變得越來越不靠譜。這真是一個超級悲劇的發現。

三代創業者的特點:80後保守、90後張揚而00後狂妄

代際沖突在思維意識和文化取向上尤為突出,而這種區別恰恰是不同時代變遷烙印在創業群體的印記,以致於在外部作用下,他們各自的群體特征在創業過程中發揮了極大的作用。其中80後務實、90後彰顯個性和00後無知無畏,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一代代創業人完全不同的創業經歷和結果。

對80後的界定離不開國家經濟形勢劇變的大背景,通常他們被稱為最累的一代也是由此。因為這群人生於改革開放的80年代,成長於經濟體制改革的90年代,成家立業於房價飆升、經濟動蕩的00、10年代,這種時代變革所帶來的生活重擔,毫無疑問都強加在所有的80後身上。

更為悲催的還有,當80後集中成長到30歲左右的創業黃金期時,還趕上了難得一遇的金融危機,長期惡劣的經濟環境到現在也未能改善。

總而言之,這種從成長到成年所積累的壓力,使他們普遍形成務實、尋求穩定的性格作風,從而導致創業動力遠沒有上一代強烈,自然也就無法企及馬雲、陳天橋創業時的高度。

90後卻與之相反,他們成長於互聯網普及和顛覆行業的時期,在切近生活的方方面面,感受著社交、文化和娛樂方式從舊到新的改變,這無疑會極大沖擊叛逆期少年的心理防線,無論是垮掉的一代還是張揚的一代,皆是時代印記的多重體現。

在創業面前,90後表現得急功近利且盲目自信,而網紅明星的崛起令他們看到了捷徑,就此蜂擁而進、炒作營銷,妄圖通過套路化運作,以個人的熱度帶動初創公司融資和再擴大。而且在這波創業潮中可以明顯看出,90後創業的性格缺陷不僅在於自負,還在於輿論引導下理性認知的喪失,他們忘記用戶所看李晰澤重的不是熱度,而是需求。

如今00後李昕澤創業所表達出的理念,也是這種性格的更極端展現,尤其是彰顯的無知或刻意的狂妄,只會令人困惑於創業一代不如一代的現狀。

關於這個問題,其實也應該從多維角度來看,畢竟這只是初露端倪的潛在問題。一方面,輿論走向通常從現在時的角度思考問題,80後如今普遍在30歲的成熟階段,他們幾經創業風潮已經熟知商業運作,2014年在各個行業嶄露頭角的成功,已經抵消了最初創業時的魯莽印象。

但90後只是經過了第一波創業失敗,加上急於彰顯的群體個性本身就帶有一定爭議,當創業潮死亡時,這部分人自然就成了過度擔責的一方,委實挫傷外界對90後創業的印象,這中間未免摻雜著某種偏見。

另一方面,商業競爭、資本運作或是媒體渲染的環境,對每代人創業帶來的影響不容忽視,這決定了外界力量也要為普遍的創業困境承擔責任,不能只歸咎於創業者的自身缺陷。

巨頭是阻礙,媒體是假象,00後將重走90後老路?

每個時代的創業者其實都因互聯網商業的千絲萬縷,而具備代代相傳的特性。正如美國矽谷80後企業家的崛起,得益於上一代互聯網創業者轉為天使投資人的資本與眼界,而我國近期80後創業者或者企業中樞力量漸趨成功,也得益於上一代大公司和巨頭的滋養。

不過這種相互作用顯然是相對的,尤其是曾經巨頭壓制下的創業環境,使得大批創業公司提早夭折,也激得很多創業者怨聲載道。雖然現在BAT對內部創業的態度相對寬容,但不可置否,當年單純的創業觀念早已產生演變,創業者們普遍認同賣身巨頭是創業的最佳歸宿,這中觀念如同一座座大山,阻擋翻越之人的再創新動力。

在《福布斯》雜誌連續三年發布的30位30歲以下創業者名單中,可以發現,80後創業公司達到一定規模及影響力之後,往往被70後巨頭企業收購,雖然其中少不了競爭環境的作用,但客觀上,還是讓一批本來有可能登陸資本市場的80後優秀創業企業過早地消失了。

慶幸的是,近幾年風口湧動中,確實已經塑造了一部分80後成功創業者,在被上一代巨頭霸占的互聯網中開始站穩腳跟,更重要的是開始嘗試與巨頭以競爭者的角色對話。

當然,互聯網巨頭把持創業者命運,一定程度上是商業規律使然。但相比較80後的真正成長,90後第一波創業潮背後的媒體對他們的過分渲染和配合營銷,卻讓這一群體在享受完聚光燈之後吃盡苦頭。

一則,90後觸目所及的互聯網媒體,每天充斥著大量的“成功”文化資訊,反複、過度地聚焦於創業潮中的極少幸運兒,令不明就里的90後及00後產生互聯網行業欣欣向榮、遍地是金的誤解。

然而倒下的90%初創企業,他們的教訓才更應該是新晉創業者所關註的,事實上這種對失敗諱莫如深的行為傾向,反而說明互聯網經濟形勢不甚明朗。媒體片面渲染,再加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口號鼓動,急於湧入創業潮就成了90後們的普遍選擇。

二則,互聯網營銷歷經多次浪潮洗禮,日漸成熟的同時,也漸趨越過了過猶不及的限度,尤其是在媒體和資本的共同操控下,激發了90後創業者尋求個性釋放的心理需求。一旦享受了光環加身和備受追捧的利益,自然很難將重心放在產品或服務本身,不得不說,這一過程中,投資人和幕後推手一定程度上都給90後創業人群埋下了隱患,雖不至於是主導因素,但煽風點火還是有的。

當這部分初創企業倒在商業的真實面目中,投資方即使稍有損失也能賺得個聲譽,媒體則毫不留情地落井下石,只剩下第一波90後創業者聲名狼藉。

而如今,當90後為此嘗盡苦果之後,這一趨勢終於也盯上了00後們,李晰澤是第一個,但絕對不會是最後一個。

我們都要知道,互聯網創業皆是九死一生,努力是創業者的基本前提,無論80、90還是李昕澤這個00後創業代表,都不能否定他們追逐時代潮流的勇氣和為此所做的所有努力。在越發被媒體引導、資本鼓吹的創業環境下,作為一名創業者,應該保持相應的理智,不讓自己成為互聯網創業史上的匆匆過客。

00後CEO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27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