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中國最會賺錢的一群科學家!這只獨角獸2年銷售2億元…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802/164428.shtml

中國最會賺錢的一群科學家!這只獨角獸2年銷售2億元…
黑馬哥黑馬哥

中國最會賺錢的一群科學家!這只獨角獸2年銷售2億元…

每一次戰役勝利的背後,是針對市場的特點做出靈活的、符合規律的應對,“技術+服務”是雲從科技賴以成功的組合拳。核心技術是其一,重模式與售服團隊是其二。以金融行業為例,核心技術是雙層異構深度神經網絡,雲從科技團隊考察每一家銀行的具體需求,做了46套不同的解決方案。

前記。黑馬哥研發一套『投資人盡調寫法』,計劃寫100個初創公司的商業模式,前面有網紅創業、媒婆婚戀平臺、共享充電樁、童話帝國、沙漠種水稻、高考知識變現……今天寫的是人臉識別模式,歡迎評論區怒懟

【黑馬高調爆料】第9篇

文 | 黑馬哥

今年3月,李開複在三亞潑了風頭正盛的人工智能一瓢冷水,但唯獨看漲人臉識別領域,尤其是驚嘆這個產業“竟然能養活四只獨角獸”。

今天要爆料的是其中的一只獨角獸,重慶中科雲叢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雲從科技),它由一群頂尖的科學家創辦,甚至可以算得上是中國最會賺錢的一群科學家了。

創辦僅僅兩年,2016年銷售額近億元,2017年上半年就銷售過億元。黑馬哥專訪了雲從科技創始人周曦,為大家揭秘科學家創業的商業模式。

含著金鑰匙的科學家團隊

雲從科技創辦於2015年4月,是一家從中科院重慶研究院孵化的專註於計算機視覺與人工智能的企業。

這是一個典型的含著金鑰匙出生的技術團隊創業,擁有員工400余人,近300名研發人員,其中80%以上具備碩士學歷,30%以上擁有博士學歷。核心團隊均來自中科院各大研究所以及IBM、HP、Microsoft、華為、中興等國內外著名的互聯網企業,作為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研究項目的唯一的人臉識別團隊,他們還曾參與了新疆安防項目。

u=234427158,3906397705&fm=214&gp=0

創始人兼CEO周曦曾帶領團隊曾在圖像識別、音頻檢測等國際挑戰賽中7次奪冠;在國際頂級會議、雜誌上發表60余篇文章,文章被引用上千次。回國後,周曦入選中科院“百人計劃”,曾任中國科學院重慶研究院信息所副所長、智能多媒體技術研究中心主任。

首席專家黃煦濤教授(Thomas S. Huang),被全球IT界譽為“計算機視覺之父”。他還是四院院士(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工程院雙外籍院士、臺灣中研院院士),IEEE第三千年獎章獲得者。

雲從科技搭建了三級研發架構:美國UIUC和矽谷兩個前沿實驗室,中科院、上海交大兩個聯合實驗室以及上海、成都、重慶三個研發中心。三級研發機構各司其職,各有使命。美國實驗室負責前沿科技研究,保持雲從科技對於最新知識的敏感度;國內高校聯合實驗室,負責將新技術快速地預演;研究中心結合著市場的實際需求,在預演基礎上將技術產品化。

2017年2月,國家發改委頒布了2017“互聯網+”重大工程擬支持項目名單,人工智能平臺僅有四家公司入圍,分別是百度,騰訊,科大訊飛和雲從科技。雲從科技也因此被稱為“人工智能產業化國家隊”。

“國家希望我們來做一個人工智能基礎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從而服務各行各業,要求三年之內每日的使用量超過1億次(平臺提供服務的使用量),很高興國家信任我們”,周曦表示。

咳咳,黑馬哥想說,這還真不是一個屌絲能涉足的領域。)

創立2年,融資2億,銷售2億

成立2年來,雲從科技已經獲得兩輪融資(全部為人民幣架構),天使輪融資6000萬元,A輪融資近2億元。

2016年,雲從科技銷售額將近1億元人民幣;2017年上半年銷售已經過億,周曦預計,今年將實現盈利。這意味著在人臉識別領域所有玩家當中,它是實現盈利最快的企業。

據爆料,這2億元銷售額主要來自3個B端市場的150家企業(多是政府、銀行和公安等)。其中,銀行貢獻了50%的收入,安防業30%,民航業20%。

在銀行領域,雲從科技投入了5條產品線,每條產品線平均貢獻收入1500萬元;在安防業,投入了3條產品線,每條產品線平均貢獻收入3000萬元;在民航業,這兩個數字分別是5、700萬元。

截至目前,雲從科技在銀行市場占有率達到一半以上,核心原因是其拿下了國內60%的總行訂單。總行所轄網點約有2萬-3萬個,每個網點的智能化改造費用約十幾萬元。網點改造還只是其中之一,雲從科技還會為客戶做機具改造,征信、精準營銷等其他後續服務。

雲從科技於2016年開始涉足安防業,目前已在全國90%以上的省、各級地市上線或試運營;在民航領域,已經和全國80%的樞紐機場建立合作關系。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業務的實際操作需要,這些領域里的企業一旦選擇了某家公司合作,就不會再考慮其他企業。換言之,它們將成為雲從科技的持續不斷的“現金奶牛”。

戰略選擇 + 戰術執行

那麽,這群科學家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周曦將雲從科技現有布局概括為“一個平臺,三個板塊”。一個平臺指的是雲從科技,三個板塊就是上文提到的銀行業、安防業和民航業。板塊和平臺,相輔相成,相互成就。

其實,雲從科技炫目的成績以及眼花繚亂的布局背後,方法論並沒有想象當中的複雜。以下是黑馬哥從戰略、戰術兩個層面對其方法論的解讀:

1、戰略選擇:高維打低維

高維打低維是雲從科技戰略選擇的一大特點。比如說立足B端,由於業務等方面的原因,客戶更換的“菜單成本”極高,一旦取得先機,可一勞永逸。因此,B端專業市場的企業無異於“現金奶牛”,將為雲從科技提供更多的“現金彈藥”,雲從科技可以從容地開拓其他領域。

先B端市場後C端市場,除了“現金彈藥”優勢外,高質量的技術、服務將有利於C端市場的開拓。因為和C端市場相比,B端用戶對於技術、服務更加挑剔,技術、服務的門檻、難度更高。雲從科技將擁有技術、服務的“高維”。反之,如果從C端打B端,這些企業將面對先發優勢企業已經建立起來的“護城河”,其難度可想而知。

再比如深度沈浸,周曦認為,人臉識別有門檻,短期之內只要自己保持足夠快的進步速度,別人很難對你形成威脅;而且現階段人工智能還沒形成標準化,缺乏統一的標準,做不到讓所有的行業內都用你的標準,所以占據一個點是沒有意義的。

反推回來,如果要打造最好的產品,一定要做重度做全產業鏈,從0到1都要自己做,這樣才能給用戶最好的體驗。這背後更深層次的邏輯是,從全鏈條入手,抓住核心技術和客戶資源兩頭,產業鏈上下遊就會向自己靠攏。

“高維打低維”還體現在雲從科技利用國家隊身份以及中科院的信用背書(中科院是它的股東),和“公安部、民航總局、四大行總部”都設有聯合實驗室,並參與了多項國家標準的制定。而後它借力總部或者總局的推動,落實到下面各省市的支部或者支行。

2、戰術執行:技術 → 服務,產品 → 解決方案

每一次戰役勝利的背後,是針對市場的特點做出靈活的、符合規律的應對,“技術+服務”是雲從科技賴以成功的組合拳。核心技術是其一,重模式與售服團隊是其二。以金融行業為例,核心技術是雙層異構深度神經網絡,雲從科技團隊考察每一家銀行的具體需求,做了46套不同的解決方案。

再比如銀行采用直銷的方式,而在安防業則采用分銷的形式,和渠道商建立廣泛的合作。這是因為總行是單一法人,對支行有很強的控制力。雲從科技首先服務好總行,通過和總行建立聯合實驗室設立標準,然後在所有的系統里全面鋪開;

對於公安(安防業中主要的用戶是公安)來說,公安部是各省市公安的業務指導單位,各省市公安是獨立法人,所以和公安部設立聯合實驗室建立好標準以後,再參加各地的PK大賽,和各地的經銷商、渠道商建立起全面合作關系。

雲從科技並不滿足現有三個板塊,它也正“小心翼翼”地利用自身優勢,積極地開拓新領域,比如C端市場,如智能家居、智能門禁、手機等領域。下一個階段,雲從科技還將與廣州市政府建立合作關系,一起打造廣州的人工智能生態。

人臉識別的市場有多大?

事實上,這是一個讓李開複驚嘆,能孕育出四只獨角獸的巨大市場。

以下是黑馬哥整理的幾個小知識點,鑒於技術層面的複雜性,英文不好就不展示了,一些數據僅供大家參考。

1、未來5年50億元的市場

據前瞻數據庫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人臉識別行業市場規模已超過10億元。預計未來五年,我國人臉識別市場規模平均複合增長率將達到25%,到2021年,人臉識別市場規模將達到51億元左右。隨著技術奇點臨近,我國人臉識別市場處於爆發的前夜。

WechatIMG4

安防、民航、金融是人臉識別切入細分行業較深的三個領域。其中,想象力最大的是人臉識別+金融的智慧金融,尤其是整個銀行產業都在密切關註該項技術的突破,但前期改造費用(軟件+硬件)巨大,以校園銀行網店為例,少則幾十萬,多則上百萬。

人臉識別是安防行業的“剛需”。從側面粗估人臉識別+安防的市場規模,我國一線城市攝像頭平均71萬多,其中北京、上海的攝像頭數量均超過百萬。二線城市的攝像頭數量在5-10萬個,三線城市在5萬個以下(數據來自中國產業信息網)。

民航也成為了人臉識別的香餑餑。安檢口是人臉識別+民航的第一站。因為人臉識別的機器辨識率基本上在99%以上,人眼的辨識率只有70%,這一塊市場有多大呢?單個機場僅安檢口改造費用就有300萬元。據悉,我國現有的機場數量接近200個。

2、22個玩家,4只獨角獸

據不完全統計,這個體量可觀的市場除了孕育出四只獨角獸外,還有其他的18家人臉識別公司。下圖為 i 黑馬整理的部分人臉識別玩家,一共22家。切入市場的角度不同,它們的打法以及側重點也有所不同。

WechatIMG6

3、2B、2C與2G的三種模式

2B類公司的的打法就像蓋房子一樣,根據客戶的需求,建造一棟符合他們要求的“私人訂制”房子。它們的打法主要是用全鏈打法構建技術、產品、服務閉環。2C類公司既要研發技術,又要打磨產品,還要等待遲遲不起量的消費市場,考驗的是技術、產品以及存活能力。相比之下,2G類公司活得比較滋潤,但市場開放程度不高。

目前,隨著B端市場的飽和,過剩的B端生產力也開始出現外溢的現象。由於缺乏變現場景,C端市場玩家也開始探索B端業務。於是市場上出現了橫跨B端、C端兩個市場的公司,但是基本打法也各自遵照不同市場的規律。

黑馬哥點評

雲從科技,成立剛剛2年,已經躋身獨角獸級別,一方面是它的獨特國家背景以及新穎的打法,另一方面是兩年2億融資的資本推動。但這個商業模式究竟能走多遠,仍需市場進一步驗證驗證。以下是黑馬哥對它的點評:

1、科學家創業有天花板嗎?

雲從科技創始人周曦是典型的科學家創業。雖然科學家創業能夠為企業打下堅實的技術基礎,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科學家和企業家的思維模式是不一樣的。科學家是認識世界的,企業家是改造世界的。

柳傳誌早前也曾發表過類似的觀點,他曾指出科學家創業的諸多弊端。比如有些科學家由於在管理上並不擅長,於是外聘人員管理公司,自己做CTO。科學家對公司事務依舊巨細皆顧,多頭管理讓企業陷入混亂。

2、關於轉型 To C 的可能性

從現階段的發展情況來看,雲從科技的用戶主要是B端用戶。對於如何觸達C端用戶,雲從科技給出的一個“曲線救國”的方式是“B2B2C”。但是這個方式觸達的用戶的規模以及可能性尚待實踐的檢驗。從黑馬哥有限的商業認知來看,通過“2B”觸達C端用戶,在現實中落地這一想法,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麽簡單。

3、人力成本與服務的平衡

雲從科技的模式的特點之一是定制化,是與之匹配的“重服務與售後服務”。這種模式在帶給用戶優質服務的同時,或許會導致雲從科技人力成本的居高不下。在不同發展階段,如何在人力成本與優質服務之間尋找利潤的平衡點,這或許是雲從科技需要思考的。

雲從科技周曦人臉識別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568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