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比“黑天鵝”更可怕的“灰犀牛”到底是什麽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7-20/1130024.html

最近,因為一篇評論,“灰犀牛”一詞大熱。

7月17日,金融工作會議召開後的首個工作日,人民日報在頭版刊發評論員文章《有效防範金融風險》,文中提到:防範化解金融風險,需要增強憂患意識。……既防“黑天鵝”,也防“灰犀牛”,對各類風險苗頭既不能掉以輕心,也不能置若罔聞。

如果沒有記錯的話,這應該是人民日報首次提到“灰犀牛”概念。

1、比黑天鵝更可怕,“灰犀牛”是什麽?

8年前,一本超級暢銷書《黑天鵝》讓大家熟知了“黑天鵝”這個詞匯。所有不可預測的重大稀有事件,都擁有了一個絕佳的代言詞。那麽,人民日報提到的“灰犀牛”指的又是什麽呢?

據資料,“灰犀牛”這一概念是由美國學者、古根海姆學者獎得主米歇爾·渥克(MicheleWucker)於2013年1月在達沃斯全球論壇上提出的。根據他所著《灰犀牛:如何應對大概率危機》一書,“黑天鵝”比喻小概率而影響巨大的事件,而“灰犀牛”則比喻大概率且影響巨大的潛在危機。

灰犀牛生長於非洲草原,體型笨重、反應遲緩,你能看見它在遠處,卻毫不在意,一旦它向你狂奔而來,憨直的路線、爆發性的攻擊力定會讓你猝不及防,直接被撲倒在地!所以危險並不都來源於突如其來的災難、或者太過微小的問題,更多只是因為我們長久地視而不見。

換句說,同為會造成金融系統崩潰的重大問題,“黑天鵝”突如其來,而“灰犀牛”則厚積薄發。當你正面臨一頭兩噸重的猛獸,憤怒地噴著氣,直直地盯著你,隨時準備向你撲來,將你撞翻在地的時候,為什麽要去害怕一只奇怪的鳥兒呢?

2、誰曾經被“灰犀牛”撞翻?

“灰犀牛”是一種大概率危機,在社會各個領域不斷上演。很多危機事件,與其說是“黑天鵝”,其實更像是“灰犀牛”,在爆發前已有跡象顯現,但卻被忽視。

比如,2007年至2008年那一場金融風暴,對某些人來說是“黑天鵝”性質的事件,但對大多數人來說,風暴是眾多“灰犀牛”匯聚的結果,早期的警示信號就擺在那里: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國際清算銀行在危機發生前,不斷發出警告;

2004年,一份聯邦調查局(FBI)的報告提醒人們提防抵押欺詐的大範圍爆發;

2008年1月,世界經濟論壇的風險報告指出,預期的房地產市場衰退、流動性資金緊縮和居高不下的油價都實實在在地發生著,推高了經濟崩潰的風險性。

再比如柯達的衰落。膠卷時代,柯達曾占據全球2/3的市場份額,幾乎成為攝影的同義詞,地位相當於今天的蘋果或谷歌。但作為傳統膠卷領域的霸主,柯達守著既得的利益,“固步自封”,經歷過種種,最終沒落。

而現在,不平等問題可能也是一只“灰犀牛”。這一問題由來已久,卻一直沒有引起足夠重視。直到金融危機爆發之後,世界經濟特別是發達經濟體複蘇持續疲軟,中產和貧民階層生活持續惡化,貧富差距擴大,最終成為觸發一系列“黑天鵝”事件的誘因之一。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何帆指出,未來經濟學當中最重要的問題就是關於收入不平等,這是懸在全球經濟頭頂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3、房地產泡沫是中國最大的“灰犀牛”

當下的中國經濟,誰是“灰犀牛”?中國金融改革研究院院長劉勝軍認為,房地產泡沫是毫無疑問的最大“灰犀牛”:一方面,對於中國房價的泡沫化已經沒有爭議,但另一方面房價調控卻陷入“空調”的境地,不斷逼空,導致很多人產生“房價永遠不會跌”的錯覺。

環視全球的房地產泡沫,都符合兩個特征:一是周期長,一輪大牛市超過10年並不稀奇;二是泡沫破裂時地動山搖,猶如雪崩和泥石流,逃生非常困難。

第二只“灰犀牛”是“貨幣貶值、資金外流”引發類似於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那樣的金融動蕩。最近兩年,受國內資產價格高企、經濟增速放緩、經濟轉型不確定性等因素影響,形成了人民幣貶值預期,導致外匯儲備從4萬億美元下降至3萬億美元。盡管最近外匯儲備趨穩,但主要是外匯管制加強的結果,人民幣貶值預期仍未消除。

第三只灰犀牛是銀行不良資產的增加。目前,官方公布的銀行不良資產率在2%左右,這是非常好的數字。但從銀行股的股價表現看,不良率可能低估了。很多銀行股的PE(股票市值與凈利潤之比)在5倍左右(A股市盈率中位數70倍);PB在1倍以下(即股價低於每股凈資產)。

國泰君安證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師覃漢則認為,中國“灰犀牛”風險點主要體現在:

1)銀行仍面臨縮表壓力,下半年非標資產清理、資管委外贖回壓力仍然艱巨,第一輪自查結束後,第二輪還會有監管細則出臺對具體業務的沖擊。尤其不少銀行更依賴同業理財、同業存單融資,剛性資產續接的流動性壓力更大,委外集中贖回引發的拋盤加重和流動性壓力仍未完全消退。

2)目前正處在海外流動性最寬松階段,美債利率已下行16年11月加息之前位置2.15%左右,但事實上,到目前位置美聯儲加息節奏還沒有轉向變慢的預期,仍然是維持2019年基準利率到3%的預測,甚至縮表進程上更加提前,美聯儲仍堅持鷹派緊縮的基調,歐日央行也有寬松退出的預期。當前全球極度寬松的流動性預期和風險偏好存在逆轉風險,意味著海外流動性將開始收緊,美元中期強勢可能再獲支撐。

4、灰犀牛還有多遠?

對於被普遍認為是最大的“灰犀牛”——房地產泡沫,天風證券宏觀分析團隊以美國次貸危機為鑒,分析了中國房價安全墊的厚度。

美國家庭平均房貸支出與收入比從2000年之後快速上升,2000年時該指標為65%,但2006年時已經是99%,無限接近房價的壓力極限。當家庭的全部收入只能用於房貸支出時,崩盤是早晚的事情。2007年美國家庭平均房貸收入比達到了101%,突破極限後旋即爆發危機。

2006-2016年間中國家庭房貸支出與收入比從33%上升到了67%。2013-2016年,中國居民房貸收入比和房價增速大幅上升,類似於美國2001-2004年居民主動加杠桿的過程。

從家庭部門的債務來看,2016年的中國類似2004年的美國:貨幣政策開始發生轉向,資產價格迎來拐點,家庭部門的債務和杠桿仍將上升,隨著2016年下半年中國收緊了貨幣政策和出臺房地產限購政策,中國家庭部門也將經歷從主動加杠桿轉向被動加杠桿,但房貸收入比可能還會繼續上升。

天風證券認為,這不是一個善意的信號,中國的灰犀牛可能開始動起來了。幸好,中國現在的房貸收入比相比美國爆發危機時的水平,還處於相對安全的區間,我們離灰犀牛還有一段安全距離,這給了我們平穩跨越債務周期的空間。

聯訊證券董事總經理、首席宏觀研究員李奇霖也表示,居民部門杠桿率和房地產市場泡沫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從居民部門的杠桿極限看,Cecchettietal在2011年利用18個OECD國家1980年到2010年的數據進行估計,給出了居民部門杠桿率警戒值是85%,我國目前44.85%還遠未達到這個閾值,低於韓國91.6%和日本62.2%。

5、如何應對灰犀牛風險?

在每一次、每一組黑天鵝事件的背後,都隱藏著一個巨大的灰犀牛危機。米歇爾·渥克在書中給出了灰犀牛風險(危機)的應對策略:

首先,要承認危機的存在。

其次,要定義灰犀牛風險的性質。

第三,不要靜止不動,也就是不要在沖擊面前僵在原地。

第四,不要浪費已經發生的危機,要真正做到從災難中吸取教訓。

第五,要站在順風處,眼睛緊緊盯住遠方,準確預測遠處看似遙遠的風險,摒除猶疑心態,優化決策和行動過程。

第六,成為發現灰犀牛風險的人,就能成為控制灰犀牛風險的人。

具體到中國市場,劉勝軍建議,在“灰犀牛”日益臨近的情況下投資者應當保持謹慎,盡量保持手中的流動性,不要急於做房地產市場的"接盤俠",且要遠離負債累累的大型公司和銀行股。

具體來說:第一,樹立堅定的風險意識,保持充足的流動性,資產組合保持合理的分散化。第二,踏空房地產大牛市的朋友們,這麽多年的心理煎熬都挺過來了,再繼續堅持幾年吧,千萬別在泡沫破滅前沖進去當“接盤俠”。第三,遠離那些“債多不壓身”的大戶,警惕龐氏融資陷阱,遠離銀行股。(來源:華爾街見聞 作者:位宇祥)

延伸閱讀

“灰犀牛”這個詞從哪里來?

這兩天,“灰犀牛”這個詞火了。比如,《人民日報》日前在頭版刊發題為“有效防範金融風險”的評論員文章中寫道:“既防黑天鵝,也防灰犀牛,對各類風險苗頭既不能掉以輕心,也不能置若罔聞。”

今年3月,新華社就關註到了“灰犀牛”的存在。在一篇題為“透視逆全球化表象”的文章中,新華社記者提出,“灰犀牛”比“黑天鵝”更可怕,更值得關註。

那麽“灰犀牛”一詞從何而來?多年前,一本暢銷書《黑天鵝》讓大家熟知了“黑天鵝”這個詞,如今也是一本書讓大家認識了“灰犀牛”。

古根海姆學者獎獲得者米歇爾·渥克撰寫的《灰犀牛:如何應對大概率危機》一書讓“灰犀牛”為世界所知。類似“黑天鵝”比喻小概率而影響巨大的事件,“灰犀牛”則比喻大概率且影響巨大的潛在危機。

灰犀牛體型笨重、反應遲緩,你能看見它在遠處,卻毫不在意,一旦它向你狂奔而來,定會讓你猝不及防,直接被撲倒在地。它並不神秘,卻更危險。可以說,“灰犀牛”是一種大概率危機,在社會各個領域不斷上演。很多危機事件,與其說是“黑天鵝”,其實更像是“灰犀牛”,在爆發前已有跡象顯現,但卻被忽視。

新華社記者在文章中列舉了“灰犀牛”的例子,比如觸發本輪全球化逆潮和民粹主義崛起的深層次問題——不平等問題。這一問題由來已久,卻一直沒引起足夠重視。直到金融危機爆發後,世界經濟特別是發達經濟體複蘇持續疲軟,中產和貧民階層生活持續惡化,貧富差距擴大,最終成為觸發一系列“黑天鵝”事件的誘因之一。

當下,中國經濟金融領域也存在“灰犀牛”。中國領導層正是認識到了“灰犀牛”的存在及其危險性,將防風險提升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日前舉行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就提出,防止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題,要把主動防範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科學防範,早識別、早預警、早發現、早處置。而這無疑是應對金融領域“灰犀牛”的正確姿態。

應對經濟金融領域的“灰犀牛”,中國有思路,更有行動。一方面,中國經濟苦練內功,做好自己的事情。從各項經濟指標看,經濟結構、企業效益不斷改善,人民獲得感和市場信心進一步增強;另一方面,中國堅持對外開放,推動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共贏共享”的“中國方案”。

渥克在書中提出,應對“灰犀牛”風險,不要浪費已經發生的危機,要真正做到從災難中吸取教訓。從美國次貸危機到歐洲債務危機,可以說,每一次危機背後都隱藏著巨大的“灰犀牛”風險。

次貸危機中,美國房地產泡沫、信貸過度膨脹等跡象早已顯現;歐債危機中,歐洲多國債臺高築、財赤超標問題也遠非一日之寒。在這些危機中,“灰犀牛”風險被忽視,得不到妥善應對,最終釀成危機。

從全球視角看,當前全球化、氣候變化、難民等全球性問題正面臨巨大的“灰犀牛”風險。應對這些風險,各國唯有同舟共濟,攜手前行。(來源:7月20日《新華每日電訊》 新華社記者杜靜)

原標題:比“黑天鵝”更可怕的“灰犀牛”到底是什麽?人民日報和新華社最近都在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500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