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事背後,其實醞釀著一個大時代的啟幕。
來源 | 並購優塾(ID:moneyC2C)
作者 | 並購優塾
前不久,眾安保險申報港股IPO,意欲打造科技金融第一股。相信你已經知道了這事。
可是,在這事背後,其實醞釀著一個大時代的啟幕:
他背靠阿里、騰訊、平安巨頭,用“第三方數據生態系統集成”的模式,顛覆傳統保險業,將保險引入用戶的每一個生活場景:你周末購物,你騎共享單車,你戀愛,你手機摔碎,你做美容……保險,無處不在。
未來,這個行當,其實是科技公司,用科技因子,重塑傳統保險業的價值鏈。
他,利用互聯網,將碎片化的生活場景整合,進行產品設計;然後,再利用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對產品進行定價、銷售,和後期的自動理賠。
在這個新的保險價值鏈下(上遊數據、中遊保險公司、下遊用戶消費場景),你將避免接到保險推銷員的奪命連環call,也極少面對同質化的保險產品。
大數據,滅的就是這個。
這商業模式,幫助他在2016年,實現了保費收入34.08億,同比增長49%。但是,凈利潤率不足1%,這又是為什麽呢?
在保險這個不斷演化、巨頭催化競爭激烈的行業,互聯網保險這個領域,行業潛力有多大?眾安保險的故事,對其他金融公司,有哪些啟發?
我們通過今天這篇報告,來嘗試分析。
“你吃喝拉撒睡,甚至談戀愛,都離不開它”
1
眾安保險,究竟是怎麽幹的?
眾安保險,名聲赫赫,首先是因為他有著令人艷羨的全明星股東陣容:
阿里、騰訊、平安給他撐腰,Morgan Stanley、中金證券、鼎輝為他護航,生下來就自帶“互聯網+金融”的精英氣質。
基於阿里、騰訊的互聯網基因,眾安創造性地將“保險”與“應用場景”結合起來,使得保險變得極具“生活代入感”。
比如,針對網上購物,他推出退貨險;針對銀行卡盜刷,推出銀行卡盜刷險;針對航班延誤,推出航延險;針對購車,推出保骉車險……
甚至,還有小米手機意外保、無人機第三者責任險、騎行共享單車意外險……
我去,還挺時髦哇!
新潮之下,眾安深層次的商業邏輯是,覆蓋用戶日常生活場景,挖掘潛在的未解決的需求痛點,整合碎片化需求,讓用戶感覺到保險產品也有“靈性”和“溫度”。
於是,經過三年多的成長,眾安已經將保險深入到了電子商務、消費金融、健康、汽車、航旅等五大領域,與阿里、平安、滴滴、攜程、小米等180多家合作夥伴達成密切合作關系。
推出了46個意外險、23個保證保險、65個健康險、38個責任險、9個信用保險、1個車險等。
眾安的商業模式也進一步完善,從一開始單一依賴阿里等生態圈合作夥伴,到直接搭建平臺對接客戶,銷售渠道日益完善。
當然,眾安保險能實現這麽好的發展,離不開其強大的大數據分析能力。
通過大數據分析,實現對用戶畫像的精準識別,分析他們的偏好、日常習慣、消費能力,然後構建理想場景,推送最“貼心”的產品,引導購買。
綜上來看,互聯網與大數據分析的運用,使得眾安顛覆了大眾對於傳統保險的認知,變得更加多元、高效和低價。
2
財務特殊點:營收30億,凈利潤不足1%
截至2016年底,眾安銷售了72億份保單,服務了4.92億客戶,相當於平均一個客戶買了15份保險。
這保單數量,這客戶數量,位居保險行業第一。毫無疑問,眾安是中國最大的互聯網保險公司。
眾安保險的盈利模式,主要是向客戶提供保險服務,獲取保費收入,即合同承保的金額。
2014-2016年,眾安實現總保費7.94億、22.83億、34.08億,同比增長188%和49%。
在保費構成中,排名前三的是意外險、保證保險、健康險,共占據了保費收入的50%。
在扣除成本費用後,眾安2014-2016年的凈利潤為3698萬、4425萬、937萬。
其中,2016年凈利較2015年下滑78.8%。那麽,這些錢都去哪里了?
我們仔細對比成本費用科目的支出情況,可以看到:手續費及傭金開支同比增長了185.4%,其他經營及行政開支(主要是咨詢費和服務費)同比增長了70.6%。
兩者都類似銷售費用,前者是向保險代理人,以及銷售渠道支付分銷保險產品的費用,後者是在生態系統合作夥伴的平臺,銷售保險產品而支付的費用。
可見,眾安保險在銷售渠道上,是下了狠功夫的。
另外,據眾安披露,他們非常重視研發。
一來,在研發投資下註重金。
2014年-2016年,研發投資金額分別為2240萬、6390萬、及2.14億,分別占同期總保費的2.8%、2.8%及6.3%。
二來,成立眾安科技,專註研發互聯網技術。
總的來說,銷售渠道的拓展,以及研發投資的開支,消耗了眾安不少錢,使得眾安的凈利率從2014年的4.6%,下降到2016年的0.3%。
但對於以“保險科技”“金融科技”為口號的眾安來說,這錢花的值。
未來,隨著業務規模的擴張,運營效率的提升,研發投入帶來的良好競爭力和產品體驗,會讓眾安走的更遠,走的更穩。
3
保險科技必殺技:“生態系統集成”
眾安保險,並非簡單意義上的傳統保險業,而是保險科技行業。
這個新興行業,正處於不斷演變、不斷競爭的狀態,根據發展成熟度劃分,可分為網上銷售、產品升級和產品創新三個階段。
2016年,中國保險科技市場規模約為3630億元,預期2021年將達到1.413萬億元,複合增長率為31.2%。
以往,傳統的保險公司要經歷產品設計、定價、銷售以及理賠四個環節,需要大量的保險精算師、銷售團隊來設計產品、銷售產品、開拓市場。並且,產品往往相對同質化。
但是,保險科技通過“互聯網”和“大數據”的手段,顛覆了傳統,讓保險產品更為自動化、智能化。
比如,通過互聯網獲取客戶,減少銷售團隊;或通過技術升級,實現自動理賠,提高效率。
大家不妨回憶一下眾安保險的商業模式,其場景結合能力、大數據定價能力、互聯網獲客能力、快速反應能力,是不是基於傳統的保險業的四個環節,做的升級?
現階段,眾安還做了“生態系統集成”升級。具體表現為:
眾安通過設立一套連接第三方生態系統(如阿里、平安)的通用分析及處理引擎,從第三方生態系統收集客戶數據,再通過模型生成定制的、基於場景的保險產品,進行銷售。
其實,上面這一句話,概括了它商業模式的核心。
不過,這也並不是保險科技業最終的行業形態。隨著保險生態圈與其他生態圈相交疊,他將透過其他生態圈,獲得接觸到大量客戶資料的通道。
到了那時候,眾安的角色不再僅僅局限於保險,而是一個龐大的“數據庫”。很可能會轉型為數字服務供應商,挖掘出新的利益增長點。
目前,保險科技行業內,眾安保險面臨的競爭對手,主要有四家互聯網保險公司,分別是:泰康在線、易安財險、安心財險。
2016年按總保費計量,眾安在保險科技市場的份額為0.9%,領先於其他家。這意味著,這個細分賽道的行業集中度,還非常之低。
4
互聯網保險細分賽道盤點:車險獨占鰲頭
與保險科技業相關聯的生態圈系統中,不同的生態圈內部的保險科技發展現狀、市場規模、市場潛力也不太一樣。
我們以眾安的五大生態圈為例,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
生活消費——
主要指電子商務市場,保險類型有退貨險,保證金保險、賬戶安全險等。
2016年,該市場的規模為53億,2021年將達560億,年複合增長率為60.8%。
主要競爭對手有:中國人民保險、國泰保險、華泰保險
消費金融——
包括信用卡貸款等生活消費貸款(不含房貸和車貸),保險類型有信用保證保險。
2016年市場規模為60億,2021年將達500億,年複合增長率為52.8%。
主要競爭對手有:中國平安保險、泰康在線、陽光保險。
健康——
健康保險市場,國家是主要參與者,不過隨著醫療改革,國家更加鼓勵健康險保險公司參與進來,保險類型有健康險。
2016年市場規模為300億,2021年將達1980億,年複合增長率為45.9%。
主要競爭對手有:泰康在線、中國人民保險
車險——
車險,是財險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般由傳統的財險公司主導,市場集中度高,五大參與者占據了市場總保費的80%。
目前,車險還是受到嚴格管制,但未來也會逐漸對互聯網保險開放。預計互聯網車險市場占整體車險市場的比重,將由2016年的18%增至2021年的35%。
2016年,互聯網車險市場規模將達1240億,預計2021年達4120億,年複合增長率為27.1%。
航旅——
航旅市場的保險類型,常有航延險、天氣保險等。
目前,航旅保險市場全面對互聯網保險開放,2016年,該市場規模為60億,預計2021年達473億,年複合增長率為51.1%。
主要競爭對手有:華泰保險、太平洋保險、中國人民保險、平安保險
綜上看來:
車險的市場規模最大(是航旅險的2倍,健康險的4倍,其他險種的10倍),但有一定的進入限制,盡管市場空間極大,但多是傳統保險,互聯網保險進入的還很少,如果要殺入,政策壁壘是個坑;
生活消費類的市場增速最快,高達60.8%,但是,目前體量只有50多億;
國家鼓勵健康保險的互聯網化, 未來市場空間將達1980億(目前只有300億),這意味著,政策壁壘不會很高,同時未來發展空間極大,是新公司比較容易介入的細分賽道。
另外,特別提醒的是,科技在消費金融的生態圈中,應用最為廣泛。
例如,人臉識別、微表情分析的科技技術,已經投入到信貸審核流程中使用;機器學習技術,也被應用到欺詐行為的識別中。
5
保險業的生殺指標:償付能力充足率
在保險行業,償付能力的強弱,即保險公司償還債務的能力,是保險公司風險管理的重要因素。
一般來說,衡量償付能力的指標為償付能力充足率。(償付能力充足率=實際資本/最低資本)
2016年,眾安的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從1620.4%下降到722.5%。
這個數據,究竟是高了還是低了?
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大幅波動,主要是受2016年,眾安保險的SARMRA評估得分不及格所致。
據保監會《償付能力風險管理要求與評估》(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規則第 11 號)的要求,眾安在SARMRA評估中只得了73.51分。
而據業內人士的說法,SARMRA的及格線是80分,這樣才能確保風險管理能力對最低資本的影響為0。[1]
於是,2016年,眾安增加了最低資本,從3.44億增至9.28億。
PS:
綜上,在這個領域,幾個點值得大家關註:
1、保險,從高高在上的金融機構,深入到個人消費的每一個場景。淘寶險、戀愛險、共享單車意外險……你能想到的,都能做保險。未來,大家拼什麽?其實從眾安的“生態系統集成”中,可看出,數據是PK的源頭。考驗這個領域企業的,將是數據挖掘能力。
2、互聯網保險,未來的PK的其實不是保險,而是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人臉識別,這些高科技領域。
3、細分賽道方面,車險、健康險,兩大險種獨占鰲頭,牛逼的公司,更多會在這兩大領域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