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年報,我會看甚麼?
網誌分類:股票經
網誌日期:2017-07-16
眾所周知,價值投資者需要做基礎分析,而基礎分析則無可避免地需要閱讀上市公司的年報。但厚厚的公司年報,內容繁多而帶點苦澀,往往嚇怕不少業餘投資者。為了簡化閱讀年報這份「苦差」,讓我分享一下自己是如何速讀年報,從中找到相關的重點投資訊息和數據。
打開一份年報,我會第一時間閱讀當中的「獨立核數師報告」(Independent Auditor’s Report),看看公司聘用了哪一家核數師,以及該核數師是否對公司編制的財務報表發表了「真實和中肯」(True and Fair)的意見(Opinion)。如果不是四大的會計師事務所,即羅兵咸永道(Pricewaterhouse Coopers)、德勤(Deloitte)、安永(Ernst & Young)及畢馬威(KPMG),我會對公司的財務報表的真確性存有戒心。沒有值得信任的核數師把關,確保公司提供的財務數據真實無誤,投資者或分析員之後所做的一切財務分析和估值計算也會變得不可靠,這是因為「垃圾進,垃圾出」(Garbage In, Garbage Out)的道理。
接著,我會翻閱公司的「經審核財務報表」(Audited Financial Statements),包括「綜合收益表」(Consolidated Income Statement)、「綜合資產負債表」(Consolidated Balance Sheet)及「綜合現金流量表」(Consolidated Cash Flow Statement),即會計行內所說的「會計三寶」。重點是了解公司過去一年經營的盈利表現(我會主要看銷售增長、核心經營利潤率,每股盈利增長及股東資金回報率,並計算扣除非經常性收益或虧損前的歷史市盈率)、年結日時的財務狀況(我會主要看淨負債比率和利息覆蓋率,並計算公司的每股賬面資產淨值和市賬率),以及年內的現金流情況(我會主要看自由現金流,相當於經營現金流減去資本開支)等,從而綜合評估公司的實力和投資價值。另外,大部分公司都會提供過去五年的財務數據,投資者可以更容易觀察和比較其長期的趨勢。
最後,我會看「主席報告」(Chairman’s Statement)、「管理層討論及分析」(Management Discussion & Analysis)和「董事會報告」(Directors’Report)。如果公司面對經營困難,我十分關注管理層會如何去應付這困難。另一方面,公司如何貫切執行計劃去達成長遠的願景(Vision)也非常值得留意。
當然,我也會「八卦」,有興趣知道公司的主要股東(Substantial Shareholders)名單、公司的董事會成員(Board of Directors)和管理團隊的介紹,他們的薪酬是否合理,以及關連交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