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名校失敗者”只是特殊個案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5160

2017年6月7日,中國北京,早上七點人大附中門口就聚集了眾多媒體記者,送考家長,不同年級組成的學生送考團來為自己的同學夥伴加油助威。(視覺中國/圖)

(本文首發於2017年6月8日《南方周末》)

一年一度的高考時節又到了。近千萬名考生走進考場,懷揣著考進好大學,走出美好人生第一步的夢想。正當此時,卻有媒體曝出了一個不太應景的新聞:有個名牌大學出來的人,如今竟在鄉村中以低保度日。

此人名叫劉漢清。1980年,16歲的鄉村少年劉漢清考進了哈工大。1980年,剛剛恢複高考沒幾年,考進大學的難度與如今相比不可同日而語。16歲便考進名牌大學的劉,被鄉里視為神童。孰料考進大學後,劉偶然看到關於數學家陳景潤的報告文學,遂對數論產生了無法自拔的癡迷。終日研究數論的劉,無心他務,竟至掛科太多無法畢業的地步。肄業返鄉後,劉仍然沈醉於數論的研究,無法工作,也沒法養活自己,僅以低保度日,迄今未婚。

劉漢清這個“名牌大學神童拿低保”的故事,還有前段時間曝出的人民大學畢業生伍繼紅淪為鄉間赤貧農婦、現為六子之母的新聞,很容易被人放在一起,作為上了名牌大學也不一定能過好人生的論據。

事實上,上述故事之所以能夠吸引媒體註意力,引爆輿論,正是因為其稀缺性。一般而言,考進名牌大學的人,自然未必能出人頭地,但擁有一技之長,過個體面的生活大抵是沒問題了。上述故事的主角去掉名牌大學的身份,由此質疑大學或名牌大學學歷的含金量,或宣揚讀書無用論,那是對劉漢清遭遇的極度誤讀,並不可取。

劉漢清的境遇屬於個案。數學,特別是數論的研究有特殊性。門檻極低也極高。數論研究是純理論的,不需要昂貴的實驗器材或專門的實驗室,所以門檻低。但數論研究需要經過嚴格的數學學科訓練,思維縝密而超常的大腦,還要借助一點靈感,也並非持之以恒便能成事,所以成功的門檻高得嚇人。數學向來是極為吸引所謂“民間科學家”的領域。許多並未經過科學訓練,根本未窺得數學研究門道的人,也根據一些粗淺錯誤的邏輯想去攻克數學難題,自然是妄人妄語。

但劉的情況可能不同,雖然媒體並未公布其相關研究的細節,但劉有高等學府學習的經歷,且從報道看劉的論文曾被數學家審閱(雖然只是指出了問題),劉大抵確實是在做著正兒八經的數論研究的。如果能夠成功,也就是另一個張益唐了。這點我們無從預知,只是成為張益唐何其難也。

須知張益唐雖然也是在校園外進行數學研究,但張正常大學畢業,也拿到博士學位,且至少能經濟上自足,成立家庭。而劉連大學畢業證書也沒拿到,甚至不能養活自己,困居鄉里,孤註一擲在數論研究上,確實令人費解。在這點上,劉與淪為農婦的伍繼紅,倒有相似之處。

這也可能與劉16歲便進入大學校園不容易有同齡朋友有一定關系,沒有同齡朋友易對個性較為敏感偏執的人產生較大的不良影響。可見,學校的環境很重要,讓同齡人在一起,共同生活,相互激發與相互交流,一起知識增進與身心成長。學校的這個功能比學到什麽知識更重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186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