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22小時融資2000萬 虛擬貨幣“上市”融資有多火?

一邊是比特幣的火爆招來了勒索病毒的“綁架”,另一邊是市場上名目繁多的虛擬貨幣源源不斷湧現。而最近一種與資本市場IPO非常相似的虛擬貨幣融資——ICO(Initial Coin Offering)正如火如荼地蔓延著。

“前不久一家區塊鏈企業印鏈(Inchain)通過ICO僅用22小時就完成了2000萬人民幣融資,而另一家叫Gnosis的區塊鏈初創公司只用了9分鐘就售出了所有代幣,”區塊鏈鉛筆、ICOAGE創始人龔鳴在萬象區塊鏈萬雲開放日活動演講中的這一舉例,讓在場所有區塊鏈圈人士發出了驚嘆的聲音。

ICO有多火

ICO是以初始產生的數字加密貨幣作為投資回報的一種籌措資金的方式。ICO的概念源自證券界的Initial Public Offering(IPO,首次公開發行),目前還沒有官方定義。就本質上而言,ICO也是一種“公開發行”,只是把所發行的標的物由證券變成了數字加密貨幣。

直到2016年上半年,區塊鏈ICO還是一個並不太熱門的項目,但是幣創網小企鏈項目橫空出世,在短短4個小時內便完成2000個比特幣的融資目標。2017年量子鏈的ICO項目,花了117個小時累計籌集比特幣11156.766個和78081.013個以太坊(以太幣,ETH),是迄今為止融資金額最大的國產ICO項目。這些案例的成功在某種程度上點燃了投資者在ICO項目上的熱情。

但在業內人士看來,基礎區塊鏈技術應用通過虛擬貨幣來進行資本眾籌,上述國產項目量子鏈ICO融資並非全球首例,目前可查的最早的ICO項目是2013年7月,Mastercoin(現更名為Omni),通過meta-protocol(目標協議)拓展比特幣功能,募集了5000個比特幣。在2015年,美國區塊鏈項目DAO實現比特幣融資金額高達1.5億美元,但是該項目因為受到黑客攻擊而最終失敗。

從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全球主要ICO項目有91個,合計融資金額約33747萬美元。其中融資金額集中在0~25萬美元和100萬美元以上兩個區間段,分別占26個。龔鳴表示,最近兩個月,全球ICO融資額又出現了大幅攀升。

根據ICOAGE調查數據顯示,投資者和企業目前均認為ICO在籌資和投資方面具有很強的吸引力。83%熟悉數字貨幣的投資者同樣熟悉ICO,76%的調查者表示他們參與ICO的主要動機是投資和投機,91%的調查者表示已經參與過ICO並且未來還會參與。

龔鳴表示,目前已經有很多人包括區塊鏈行業的人,都在認真思考ICO融資的可能性,有許多公司也已經在著手做這件事情。

ICO為什麽這麽火

“市場火爆”,龔鳴用這四個字向記者描述了ICO的現況。而相較於傳統意義上的IPO,ICO目前尚不需要經過證監會的監管審查,具有可以縮短投融資鏈、降低投融資門檻、流動性佳、全球性投資等優勢。

龔鳴對第一財經記者解釋道:“ICO的優點很多,它可以讓項目在最開始階段就面對投資者,極大降低投融資雙方的投資門檻;其次是開源軟件盈利,這能讓更多人參與到開源軟件的開發當中;再者,數字貨幣在每一分鐘都可以進行交易,這會讓投資者持有的份額具有良好的流動性;最主要的,基於數字貨幣特性,ICO可以匯集全球投資者的資金。”

同時,為了保證該區塊鏈系統的可靠程度,必須將超過50%以上數字貨幣發布出去,並證明不是由創始團隊所持有。

有區塊鏈行業內人士指出,在數字貨幣和區塊鏈世界,投資方式早已與傳統金融領域大有不同,無國界、無門檻、無監管的全球性群體參與某一項目成為了新常態。

“今年最短的一次,8分鐘有人籌了一千多萬美元,比跟VC談判融資簡單多了,”通聯數據創始人兼董事長肖風在上月的一次演講中表示。

肖風稱,一般情況下有兩類公司,即兩種組織形態ICO比較多,或者比較合適ICO,一個是公有區塊鏈,第二種是去中心化的自治性的商業組織。而如果是中心化的商業應用,肖風認為並不太適合用ICO來融資。

“投資者從ICO獲取的既不是債權也不是股權,就是使用權、分享權。例如,量子鏈本身是一個社區,是一個註冊的基金會,不可能給股權的融資和債權的融資,而只能給你一個使用權、分享權。如果項目成功,你將擁有使用權、分享權,而如果失敗了,你會什麽也不能追溯,傳統投資活動中的債權人、股權人、股東以及股東大會等都是不存在的。”肖風表示。

ICO不適合非專業人士

然而,在ICO眾多優點中被提及最多的還是它相對於其他傳統融資方式,監管規則尚未建立。多位區塊鏈圈和幣圈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股權眾籌的監管程度還較低,而ICO由於受眾範圍大多局限在區塊鏈圈內,而且發展的時間還不長,因此更加被“忽略”。

但是區塊鏈ICO在監管方面的空白,無疑會讓投資者擔憂其風險問題。ICO項目主要由區塊鏈初創企業主導,幾乎所有的ICO項目都必須依靠對ICO發起人的信任才能獲得收益,不但具有很高法律風險,也具有很高的投資風險。

“ICO各方面風險非常大,一般投資者不具備判斷能力,也沒有任何機制保障團隊履約,目前來說不適合非專業人士參與。”中國區塊鏈研究中心理事長鄧迪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龔鳴告訴記者,ICO的投資與其他投資一樣,一定是存在風險的,投資者在挑選項目時需要註意風險控制,不僅要明確分辨白皮書中項目內容的真偽,還需要通過多方咨詢以充分了解項目的真實情況,另外還要註意分散資產,不要把所有的投資集中在一個項目上。

“ICO的風險都是需要投資人自己承擔的,但是由於ICO本身對投資的額度沒有限制,即使湧現出大量的投資者,在他們的投資額度不高的情況下,風險是可控的。”一位區塊鏈雲架構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Outlier Ventures發布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ICO領域最糟糕的狀況莫過於:騙子用代幣預售的方式卷走大量金錢,並引發媒體廣泛報道後,代幣會被視作證券來進行監管。

今年4月末,中國央行副行長範一飛出席在澳大利亞舉辦的“人民幣全球城市對話”時已明確表示要加強對民間數字貨幣的觀察及監管。他認為,法定數字貨幣可能對金額穩定和金融安全帶來潛在負面影響,因此對其推廣工作還需進一步研究和觀察。

今年1月11日,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與北京市金融工作局等單位組成聯合檢查組,進駐“火幣網”、“幣行”等比特幣、萊特幣交易平臺,就交易平臺執行外匯管理、反洗錢等相關金融法律法規、交易場所管理相關規定等情況開展現場檢查。

據悉,央行擬於近日向OKCoin幣行、火幣網和比特幣中國三家比特幣交易平臺下發行政處罰意見書。而關於比特幣交易平臺管理辦法、比特幣平臺反洗錢規範的兩個文件也正在推進當中,或於6月出臺。

第一財經記者還了解到,在國外已經有監管部門開始對ICO進行關註並且進行嚴格的監管。今年3月初,加拿大證券監管機構就向使用區塊鏈技術ICO的企業發出警告,警告其所進行的ICO有可能觸犯法律。加拿大證監機構在聲明中指出,ICO這種模式的支持者認為ICO代表了企業家獲得資本的一種全新機制,而批評者則認為它刺激了過度投機和欺詐行為,未來ICO將歸屬加拿大證監會管轄,其中包括登記或提交招股說明書的需要。

鄧迪稱,ICO本身可以發生在全球任何角落,沒有網站都可以進行,因此很難監管。對於ICO,一方面要加強風險教育,另一方面要加強規範和引導。就監管方而言,新加坡、英國等國的“沙盒監管”機制值得借鑒。同時,創新者一邊自己申報、報備,制定風控措施,另一邊監管者可在試點中調整監管政策,兩者由對抗式創新向合作式創新轉變。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dujuan @yicai.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33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