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艾格業績下滑頻頻關店

時尚產業瞬息萬變。隨著原來一批消費者年齡的增長以及新一代消費者的崛起,若不及時采取措施應對,則有被消費市場拋棄的可能。

法國服飾零售品牌艾格就是其中之一。經過在中國的20多年的耕耘後,這家公司如今在中國市場的業務已經占到整個集團的50%,擁有超過2000多家店的規模。不過雖然體量夠大,但近幾年來的銷售卻並不盡如人意。

艾格來頭不小。早在1916年,艾格第一間以"ETAM”為名的零售店在德國開業,當時賣的是襪子。到1928年,銷售網絡發展到了巴黎,1997年進入巴黎交易所,成為上市公司。

艾格進入中國市場相當早。公開資料顯示,艾格集團早在1994年就在中國設立分支企業上海英模特制衣有限公司,1995年在上海開出了第一家門店。當年的艾格定位年輕、風格時尚,兩年後,這家公司就迅速在中國開設超700家的零售店鋪,年銷售額超過9億元。

在不少人看來,艾格雖然是個洋品牌,但本土化徹底。剛開始法國總部派了很多專家進行指導,涉及產品、零售管理、物流等方面,不過艾格中國的核心主力團隊都由中國人來執行和落實,所以運營得相當成功。據一位擔任過艾格中國高層的人士回憶,艾格最火的時候是1999年至2007年,彼時中國區的銷售業績呈兩位數的增長,當時法國的盈利能力並不是很強,中國市場的發展彌補了歐洲的業績。

哪怕是到2009年3月,73歲的艾格集團創始人PierrePilchior在上海還曾公開對媒體表示:“中國服裝市場需求仍然很旺盛,我們會增加更多投資。”在他心中,“中國市場非常大”。

2012年,當艾格中國區CEO付辛被媒體問到,如何看待艾格這個品牌的時候,他如是說:“我認為艾格是快時尚品牌,我理解的快時尚就是可以給消費者提供最快的最新的時尚產品。我們了解顧客需求,可以以最快的速度提供選擇。”

可惜把自己當成快時尚品牌的艾格卻沒有抵禦住在它之後進入中國市場的國際快時尚品牌。

在過去幾年里,這家公司在中國的業務一路走衰。截至2014年6月30日,艾格集團在全球共有4246間分店,其中中國就有3083間。而記者查閱其最近一期的財報發現,截止到2016年年底,中國的店鋪數量還剩余2596間。去年一年中的關店尤多,關店281間,占到整個中國市場約10%的數量。到了今年第一季度,艾格在中國加劇惡化,期內中國市場銷售暴跌23.9%至9300萬歐元,跌幅21.5%。

多數行業觀點認為,當年艾格的風靡與它進入中國市場較早有極大關系。“艾格的火起來是因為當時這種風格的女裝少,競爭對手不多。”上海良棲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程偉雄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這是個典型的商場品牌,“如同百麗一樣,你十多年前只要進商場的女裝樓層,幾乎都可以看到這個牌子的身影。”

然而近十年來,隨著國際品牌ZARA、H&M、Gap、優衣庫等湧入以及本土設計、小眾品牌的興起,艾格這樣的品牌迎來了一波又一波的沖擊。

其實不止是艾格,不難發現,在服飾零售市場上,曾經跑在前面的領跑“老”品牌如今多少都有些沒落。比如香港思捷環球控股有限公司(00330.HK)旗下的Esprit,該品牌在國內的門店數量一路下滑,銷售也同樣不盡如人意。

“客觀來說,除了個別公司是因為內因問題導致失利,很多品牌都是外因。”程偉雄表示,早前百貨業興盛,國人愛逛商場,渠道為王的年代,掌握了百貨商場的渠道自然是掌握了市場和消費者,百麗、艾格、only等傳統品牌無疑不是如此。但如今,電商、購物中心興起,分流了大量的傳統百貨的顧客,“如今我們看到‘不行’的品牌多數的渠道都在傳統商場百貨。”他強調,所有想要活下去的公司都在順應市場改變,如果公司體量小變革很容易,“要是公司旗下有數千家店,改變也不是短時間內能解決的事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69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