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萬達集團爭食百億票房

http://news.hexun.com.tw/2011-03-28/128291643.html

 《財經》記者 張傑 董珺

  爭第一是萬達集團多年的追求,作為地產首富、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不僅這樣說,而且付諸行動。

  3月24日上午,萬達電影院線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萬達院線)與美國IMAX公司結成唯一緊密戰略合作夥伴,三年內在中國內地組建100塊IMAX銀幕,今年底,將至少建成50個IMAX影廳,這一數字已經超過了目前IMAX銀幕在中國內地總數的兩倍。

在當天的簽約儀式上,王健林稱,影院數量的進一步增長,將使上遊的制片商與發行商更有信心,有利於做大電影票房。

  這將是投資者在萬達院線上市聽到的前又一利好。此前,這家由地產商組建的電影院線已占約15%的中國內地票房總額,市場份額位居第一。在內地37家電影院線公司中,萬達院線並非第一個萌生IPO念頭,但目前它卻是走得最快的一家。

  2月23日,北京市環保局官方網站披露,萬達電影院線股份有限公司上市環評核查進入公示階段。王健林內部稱,年內力爭完成萬達院線國內上市。據接近萬達的人士透露,2010年萬達院線實現營收17億元,其中票房收入14億元,凈利潤逾3億元。

  萬達集團旗下商業地產尋求IPO多年,但一再受阻於周期性行業調控。令人意外的是,自2005年以來伴生於萬達商業地產資產組合的影院業務卻迅速做大,五年後達標上市門檻。

  這樣的成長故事並不孤立。在2010年中國電影票房收入首次突破100億元前後,主打制片業務的華誼兄弟(300027.SZ)與主打發行概念的博納影業(Nasdaq:BONA)已先期上市。如果順利,萬達院線有望成為國內首家以純院線業務上市的公司。

  除此之外,中影集團也有望在年底前完成整體上市。傳出上市意願的院線公司還有時代華夏今典電影院線公司。3月18日,今典院線董事長張寶全對《財經》記者稱,旗下院線將計劃在明年開始申請上市,2013年完成國內上市。

  與資本的對接,有助於新一輪的院線建設跑馬圈地。在張寶全看來,中小城市影院數與銀幕數的增長,是內地票房總額破百億元的關鍵。

  他認為,4塊-6塊銀幕的中小影院數量是在歷史空白的基礎上恢復性增長,將極大改變內地電影票房的分配格局,但他同時亦擔心:在一線城市,多廳影院已經出現投資過熱,明年下半年,約有四分之一的豪華多廳影院將出現運營困難,四分之一不盈利。

  百億票房拆解

  長期以來,相對於出產票房總值與票房利潤,內地電影產業更擅長制造明星演員、大導演與娛樂緋聞。但是,近年來,內地電影票房的加速增長,不僅一掃行業不掙錢的局面,而且吸引了各種來路的票房掘金者。

  2008年內地電影票房為43.41億元,2009年,數字變為62.06億元,2010年最後一天,內地電影票房增至101.7億元,同比增 幅高達63.9%。自2005年始,地產商、VC、PE、銀行業、煤老板都相繼入局,成為內地電影產業不同產業鏈條上的大手筆投資人之一。

  電影產業的財富效應高潮莫過於2009年10月30日,當日,華誼兄弟首批登陸創業板,成為兩市首家純影視概念的股票,上市當日股價上漲近 150%,多位明星股東、創始人身價暴增,以王中軍為例,其持股4390.8萬股,賬面身價31億元。而余下的明星股東如馮小剛、馬雲等,也通過資本市場 放大財富,之後他們每一次套現都成了新聞話題。

  這一切是如何快速發生的?《財經》記者采訪發現,影院數量與銀幕數量的快速增長是中國電影票房總額跨越百億元的主要因素。在張寶全看來,內地電 影能夠在2010年成為一個百億元票房的產業,獲益於2010年電影業發生的兩大變化:膠片放映開始退出歷史舞臺,數字放映成為主流;數字拷貝實現同步放 映,在此推動下,二三線影院銀幕數增長迅速。

  他解釋說,從全國看,電影放映方式從膠片放映全面轉向了數字放映,一方面,這讓此前的二三輪影院全部變身為首輪放映,令更多的二三線影院獲得同 步放映機會,搶在盜版之前,吸引更多觀眾走進電影院;另一方面,數字拷貝的成本大幅下降,影院拿到數字拷貝的價格很便宜,不像從前膠片放映,拿到一個膠片 拷貝需要10萬元票房保證金,從而刺激了二三線影院的建設。“數據顯示,除去年的《阿凡達》外,兩大賣座電影《唐山大地震》與《讓子彈飛》占據了內地年度 總票房的12%以上,而這兩部電影的票房分別有65%與75%是由數字放映來實現的。”

  目前內地共有電影銀幕數6200塊,不僅絕對數量與國外的電影大國有差距,分布結構亦存在較大不合理,多廳的豪華影院集中在一二線城市,而三四 線城市幾乎沒有什麽影院。來自廣電總局的數據顯示,去年全年新增影院313家,新增銀幕數1533塊,平均每天新增4.2塊銀幕,其中去年中西部地區和中 小城市新增影廳數均達到全國新增影廳數的40%以上。

  張寶全相信,放映方式改變不僅是一個技術問題,而且關系到整個電影票房分配體系的未來。

  “數字放映在去年票房過百億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未來,采用數字放映的中小影院將是中國電影票房的主力來源。”張寶全說,“正是基於這一點,我們 幾年前開始布局數字放映院線投資,很多人不理解,但是我們少開發一個地產項目,卻孵化了一個新產業,中國電影是一個鉆石礦,是可以持續增長十年的產業。”

  博納影業CFO許亮對《財經》記者表示,2010年內地電影業以18.6%的影院增長實現了32.8%的銀幕增長和63.9%的票房增長。這組 數字說明幾個問題,一是影院越修越大,第二票房增長還靠上座率驅動。電影院越修越大說明,目前影院還集中在比較大的城市,三四線城市還無法支撐這麽大的影 院。票房增速與影院建設的速度距離飽和還有比較大的距離。“我們掌握的數據看,目前全國2800個縣,只有800個有現代多廳影院。”他說。

  廣電總局數據顯示,2010年全國電影產量526部,但進入放映的僅260部。除審查因素外,院線過度依賴大成本制作的商業電影,也導致許多中 小制作的電影沒有公映機會。從收入結構看,國產電影票房57.34億元,占56.3%,首超進口大片。但從票房分布看,十余部中外大片是頂梁柱。今年,可 以預期的重量級大片盛景不再,票房總額是漲是跌,成為懸念。

  北京新影聯影業責任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高軍表示,2010年《阿凡達》的票房收入14億元,馮小剛兩部影片拿了10億元,以及姜文突然發力,這三個因素就占了30億元。“樂觀估計,2011年票房能比去年增長15%左右就可以了,有悲觀的說法可能達不到去年水平。”

  “今年票房增速最多不會超過40%,去年下半年,一些二三線城市已經實現了同步放映,對票房增長的貢獻去年已經顯現,如果把新增銀幕因素考慮進去,今年的增速會低於去年。”張寶全表示。

 渠道投資熱潮

  在現行的票房利潤分配慣例下,除去票房總收入3.3%的營業稅與5%的國家電影專項發展基金上繳外,剩余票房收入約有57%為院線與影院獲得, 43%由制片與發行方獲得。這一慣例意味著,誰擁有最多的銀幕數與影院,誰就有話語權。

深諳此道的各方正各盡所能進行渠道建設。2010年12月,博納影業以發行為主要賣點,以輕資產運營為概念在納斯達克上市,成功融資9979萬美元,雖然發行首日股價表現不佳,但是融資所得為布局旗下影城提供了現金支持。

  博納影業的招股材料披露,IPO所得中約4000萬美元將用於包括影院在內的收購,以構造一個全國性的放映網絡。目前,博納影業在北京、西安、 上海、石家莊等地擁有六家影院,公司創始人於冬作為大股東擁有的另一投資公司設立的十家位於全國主要城市的影院尚未裝入上市公司。

  韓國最大的院線運營商希傑集團CGV影院早在2005年即已進入中國院線市場,其雖然定位高端,但是,實行本土化運營的CGV也正發力影院投資。

  CGV海外開發部總經理羅正勛對《財經》記者表示,到2015年,CGV的目標是在全國布局100家影城。目前,公司在與永旺、太古、瑞安等知名商業地產運營機構合作,到2010年底,將有20家影城投入運營。目前,CGV在內地擁有五家合作影城。

  萬達的目標更為激進。《財經》獲悉,母公司給萬達院線今年的任務是,新增23家影城,新增銀幕數210塊,總收入達到27億元。“指標雖然是開 業23家,但希望院線盡可能多開影城。利潤很重要,市場規模也很重要,力爭到年底新開業影城達到25家以上。”王健林在年度工作會上動員說,“未來五年, 共開業200家影城,銀幕數達到2000塊,年收入85億元,規模排名全球前五,利潤排名全球行業第一。”

  除萬達外,加入院線建設的地產商還有世茂股份(600823.SH),2010年1月世茂股份組建世茂國際影城,提出五年內建成40家影城、新增銀幕300塊、總票房額進入全國前五的遠期目標。

  外界的擔心是,影院投資是否出現過熱跡象?畢竟,內地影院平均上座率僅有30%。張寶全的答案是肯定的,他對《財經》記者表示,多廳大影院在一 線城市已經投資過熱,隨著票價下降壓力的來臨,這些支付了越來越高租金的影院將發現,盈利將是一件很難的事情。但是,機會將出現在中小影院的建設上。

  據《財經》記者了解,今典旗下的“17.5電影院”即主要定位於三四線城市的數字放映市場,張寶全認為,在“17.5電影院”投資模式下,一個 100座的影廳成本約70萬元,票價17.5元,最晚四年即可收回投資,周期遠遠低於多廳影院的五至七年周期。“中小影院建設將是最賺錢的生意,未來,今 典將是全國銀幕數最多的院線。”他說。

  羅正勛也對《財經》記者表示,一線城市的影院數量確實很大,隨著土地成本越來越貴,開發商對租金要求也更高。“我們在招商中發現,有的企業為了 拓展影院,不惜代價,報價很高,但是,三至五年內就會有一些影院大整合,開發商在尋找合作夥伴時,也會更加謹慎,因為他們本身成本很高,出於擔心影院無法 長期經營下去,就會去尋找一些品牌的影院運營商,這就是我們的機會。”

  而高軍則表示,大片影院投資過熱的結論還太早,只能說成本加大,風險加大。單座位造價提高,同一個項目大家都去爭,最終籌碼是價格,造成成本加大。

  在眾多的影院投資商身上,可以看出一個明顯的區分:由地產商組建的院線陣營,以及在電影業浸淫多年的專業影院運營商。通常而言,像萬達集團、世 茂股份這樣的商業地產商投資影院,大多是把影院作為其商業地產戰略的一個組成部分,其對投資回報周期容忍度更為寬松,口號喊得最為響亮的萬達能否置身事 外?

  張寶全認為,萬達投資影院是由於項目運營需要,也有政府因素,這一選擇並無錯誤,但是,萬達院線也要獨立核算,雖然母公司提供了場地,但是在運營階段,還是要按照影院運營的產業規律來做。

 萬達估值樣本

  倘若萬達院線IPO、中影集團整體上市如期實現,到年底,植根於內地電影產業的上市公司將升至四家,覆蓋制片、發行、院線三個細分領域。資本市場將做何選擇?

  “我會買入萬達。萬達是連鎖賣場類型,華誼兄弟是明星概念型,博納影業是風險投資型。中影是國企,看似龐大,利潤卻不樂觀,因為它要承擔很多體制內的工作。”高軍說。

去年底,博納影業在美上市,但是首日即破發,跌幅高達23%。相比前年華誼兄弟的創業板高市盈率發行待遇,可謂冰火兩重天。

  但是,電影院收入僅占博納影業主營收入的20%,華誼兄弟目前也僅僅有三家影院處於運營狀態,它們在資本市場上的表現尚無法為萬達院線IPO提供參考。

  顯然,藉萬達院線IPO的契機,外部人士觀察中國電影產業的視角將更趨完備,另外,萬達院線也有望成為其他院線同行資本之旅的不二樣本。

  萬達院線的問世,本屬“逼上梁山”。2005年之前,萬達商業地產裏的影城均由時代華納管理運營,但是受阻於外資不能控股中資院線的政 策,2005年末,華納突然退出,萬達無奈接盤。工商資料顯示,2005年1月,北京萬達電影院線有限公司成立,註冊資本金1000萬元,2006年底, 北京萬達院線更名萬達電影院線股份有限公司,註冊資本金增至1億元。後經歷多輪增資擴股,至2010年10月底,萬達院線股本增至5億元,其中,北京萬達 投資有限公司合計持股68%,其余股東名單中不乏知名PE。

  財報顯示,2007年-2008年,萬達院線的年度凈利潤分別為680萬元、8392萬元。2009年,萬達院線虧損1832萬元。但到 2010年結束,萬達院線卻傳出了盈利超過3億元的消息,凈利潤率高達17%。這令業界羨慕,但其背靠“富爸爸”萬達集團的模式難以模仿。

  即使上市成功,萬達院線的未來發展空間還有多大?博納影業CFO許亮表示,以地產業務為依托的院線的IPO面臨兩大瓶頸:其一,盈利中可能有很 多關聯交易,其租金成本比其他影院相對低,財務增長速度可能很好看,但如果有朝一日地產不能繼續輸血,那增速可能就會下來;其次,這種模式鎖定黃金地段, 但此類院線很難開到別人的物業裏去。

  票價也是院線行業面臨的又一風險。相比其他電影市場,內地電影票價偏貴。隨著電影院數量快速增長,票價下調將對所有的市場參與方構成影響。羅正 勛表示,電影票價調整會在三至四年內來到。許亮則比較樂觀:“我們身處一線城市,看到的不是整個中國的情況,市場裏既需要俏江南也需要麥當勞,所以低票價 影院和大片影院屬於不同市場,並不矛盾。”

  籌措多年的中影集團整體IPO也有望年內落定。據高軍透露,中影集團早在幾年前即已籌劃上市,但是因利潤率太低,只好把中央電視臺電影頻道的收入計算在內,此次整體上市,院線只是二級公司,幾個院線如何整合,還未可知。

  但是,“在中國電影產業,只做制片就是瞎子,看不清市場的變化;只做發行就是瘸子,上下遊都不接;只做院線就是傻子,有優厚的渠道資源優勢,不向上遊中遊滲透,說明資源整合能力有問題,抱著金飯碗吃殘羹冷飯。”高軍認為,全產業鏈運作將是未來方向。

  這一方向雖然相對遙遠,但並非不可想象。公開資料顯示,萬達早年曾宣布在大連、大理投資建設規模數千畝的影視基地。萬達院線總經理葉寧曾表示, 未來投資制片也將進入集團考慮範疇。當然,這一想象空間也存在於韓資身份的CGV,後者的母公司是韓國規模最大的制片商,一旦每年進口國外電影不能超過 20部的配額管理制度松動,CGV在華影城有望獲得更大的片源發行優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0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