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世界第一的大疆無人機,想成為巨頭依舊困難重重

來源: http://www.iheima.com/promote/2017/0501/162901.shtml

世界第一的大疆無人機,想成為巨頭依舊困難重重
歪道道 歪道道

世界第一的大疆無人機,想成為巨頭依舊困難重重

作為國內被引以為傲的民族品牌,我們除了一致的贊美,更需要讓大疆保持警鐘長鳴。

本文系歪思妙想(neihanggaoxiao)對i黑馬投稿,作者歪道道。

一個企業走出國門,素來是被推崇為弘揚國威的大事,而這種愛國情懷夾雜在用戶的消費理念中,更容易形成對該企業或者產品的良好信譽,因而他們多數都樂見其成,又或推波助瀾。其實,這和明星人設定位的道理一致,看似無形,卻總能俘獲一部分粉絲的追捧,不過同樣地,也會面臨人設崩塌的風險。

比如近日因閃存門和疏油層事件被推上風口浪尖的華為,雖然原本是產品糾紛的問題,可無論是華為拒不道歉的態度還是產品配置的選擇,都違背了消費者對一個蘊含國家自豪情感的民族品牌的期待,所以這件事才會在輿論焦點下被放大。

對於同樣被譽為國產驕傲的大疆來講,或許這也算是個警示,但是大疆未來遭遇的不確定性風險,顯然不單單是產品性能和情懷的沖突,而將會是整個消費級無人機行業的限制,尤其是目前已經面臨增長天花板的現狀,我們需要重新審視光環下的大疆了。

市場份額不能代表技術優勢,大疆離成為巨頭尚遠

大疆從2012年開啟消費級無人機的時代之後,僅過4年就已經占據全球絕對領先地位,這點放置任何一個公司之上都是令人驚嘆的發展速度和很難實現的成就。不過大疆之所以被推崇為民族品牌,主要還是在於兩點:

其一,無人機的科技屬性極其符合國人對技術強國的期盼,尤其是飛控系統、雲臺、計算機視覺技術等專業名詞,更使得消費級無人機急速高端化,而大疆自然而熱就被認為是我國技術增強的一大例證。

其二,大疆的市場地位確實是不容置疑的事實,占據全球消費級無人機接近70%的市場份額意味著,國外品牌徹底被擊敗,難有翻身之地,而大疆已經成為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這個稱號足以成為炫耀的資本。

表面上看,這種邏輯有理有據,大疆也確實是國內少有的、能在某個科技消費品行業穩固市場地位的企業之一,可是過度的情感崇拜越發表現得缺少理智,而國內消費級無人機市場的不成熟也加劇了對大疆的盲目自信。現在看來這並不是一件好事,就像華為曾表示只可批評不可捧殺,對大疆來說也是一樣。

針對消費級無人機的技術含量和大疆真正的技術實力,首先要明白一點,大疆的強大或許並不意味著,它已經摘掉了我國工業制造中產品組裝的帽子,因為從大疆開始制造第一架無人機開始,消費級無人機的技術門檻其實就已經在下降,這得益於上遊的基礎硬件和軟件系統被其他廠商逐漸解決。比如德國MK、美國APM、PX4、MWC等公司帶頭對自己的無人機飛控系統進行了開源,而這些開源飛控平臺的出現基本上解決了無人機最核心的技術問題,大疆則是在平臺之上進行了二次開發,形成了自己差異化的產品性能。

再者,無人機芯片仍然被控制在高通、英特爾等巨頭手中,前者推出的“高通驍龍解決方案” ,被用作無人機的主要控制系統,後者推出了兩款具有強大的圖形運算能力的芯片組,能提高無人機的視覺識別應用,而無人機生產商不僅沒有能力研發出性能更好的芯片,而且很多根本沒有這種自主意識,僅是停留在組裝廠的層面。

2

至於無人機的技術門檻降低到什麽程度,可以這樣說,某些科技產品的發燒友能從網上購買到動力系統、軟件系統和攝像系統,然後組裝成較為簡單的消費級無人機。僅從這點來看,其實大疆能夠崛起的原因並不是它的技術在當時有多麽前沿,而是它抓住了消費級無人機成長的時機,恰到好處地在市場尚未成型的時候,通過一款性能不錯的產品正式定義了無人機在普通消費層面的概念。

當然隨著公司實力增強和技術積累,現在大疆在無人機的某些技術方面已經做到了頂尖水平,比如視頻傳輸、定點懸停技術和避障技術等等,不過這並沒有說明大疆掌控了無人機行業的最高技術,而所謂技術強國的夢想期待難以順理成章地落在大疆身上。

另一方面,大疆在全球的市場份額確實令很多公司望塵莫及,可換個角度來講,70%的絕對地位僅僅只是帶來近100億美元的估值,這是不是意味著消費級無人機的市場價值並沒有想象中的大?

暢想一下,如果哪個智能手機廠商的全球市場份額達到70%,哪個汽車品牌的全球市場份額達到70%,那麽與之相對應的公司早就應該突破千億美元的市值了,而現在大疆的市值恰恰說明,這一消費品本質上屬於低頻產品,遠不可能觸及消費者的基本需求,尤其是在我國,飛入尋常百姓家幾乎並無可能,因而大疆離真正的巨頭還很遠。

消費級無人機將成大疆的牢籠,在未來幾年進入瓶頸期

從某種程度上,大疆的最大貢獻其實是創造了消費級無人機這個商業概念,把無人機的應用降低為普通消費,不僅使這條商業化之路更為成熟,而且給航拍、娛樂帶來了最直接的效用,不過從目前的行業現狀和大疆的處境來看,消費級也極有可能成為困住大疆的牢籠,限制其未來發展。

信息產業的70-20-10規律中講到,占據百分之六七十市場的主導者雖然可以憑借制定規則,而長久保持市場地位,可是最高擴張到80%左右也就基本到達極限,也就說一個企業即使再強,也會面臨增長天花板,而這個時候也意味著在該領域很難再有長足發展的空間了,除非行業本身有了質的突破。

數據顯示,在北美售價在1000美元至2000美元的無人機市場,大疆占據了66%的份額,在售價在2000美元至4000美元的市場,大疆占據了67%的份額;而國內市場上,根據第三方機構發布的2016年3月-6月主流消費級無人機銷量份額統計,1500-3499元入門級價位產品上,大疆銷量占比達到93%,3500-6499元價位,大疆銷量占比達87%,6500-9000元價位,大疆銷量占到96%。

僅僅四五年左右,大疆已經成為消費級市場的龍頭老大,對於一個沒有被資本捧紅、腳踏實地進行產品研究的公司來講,難得可貴,不過還是要看到這種趨勢背後的危機,一方面是來自競爭對手的對抗,更重要的是如何達到份額的極限又或者怎樣突破增長的天花板。

再者,從宏觀角度來講,消費級無人機行業的限制同樣是大疆的困局,這點從兩個方面可以看出。

其一,單點技術難以突破,消費級無人機的制造更像是工業流程,而非精尖技術塑造的高端產業,就像某媒體分析的那樣,所有的技術關鍵點得到下一輪突破之前,無人機行業可以說是一個整合供應鏈、探索商業模式的生意。

比如目前最受限制的續航能力,即使是大疆,最高維持紀律也僅在28分鐘,無論是對專業的航拍還是娛樂,都大大降低了用戶體驗。可是這個問題涉及到世界性的能源問題,除了等待電池能源研究出現重大突破,別無他法。

還有目前所謂的避障技術其實更多的是停留在初級階段,很多解決方案僅限於實驗室驗證階段,如激光雷達避障和計算機視覺技術,雖說可以輔助無人機自動躲避高壓線、尋找著陸範圍、自動在異常氣候條件下修正飛行路線,可是這些技術本身都沒有太大突破,又何談應用於無人機。

總之,關鍵技術點都要倚仗專門的技術公司實現,目前無人機廠商所能做的只是在次要技術點上盡善盡美,而這就極大地限制了大疆未來的成長速度。

其二,消費級無人機的增值服務空間不大,直接導致可擴展的產業鏈很短,商業價值可能會越發減小。最近無人機快遞、無人機商演甚至是競技都在相關企業的推動下,掀起了不小的波瀾,可實際上大多數只是個商業噱頭,這不僅是因為其中的商業化模式還有待探索,更是印證了消費級無人機應用場景的諸多限制。而且從這些應用場景也可以看出,所能波及的用戶群體幾乎都是小眾的,實難大規模轉化為商業價值。

總而言之,如果關鍵技術長時間沒有突破,商業化道路難以拓展,而僅靠銷售硬件帶來的增長越發緩慢,大疆有可能在接下來的幾年進入瓶頸期。

 

消費級進入工業級並無技術銜接性,大疆從零開始前景難料

MG-1、MG-1S以及近日大疆宣布與千尋位置合作推出的MG-1S RTK版方案,已經說明大疆開始著力探究進入工業級無人機的可能,可是消費級到工業級的跨越,可以說並沒有順其自然的銜接性,甚至這完全是兩個不同的領域。尤其是工業級的技術門檻,即使是大疆,也基本上等同於從零開始,那大疆進入工業級到底能有多少幾率會成功呢?

進軍工業級,理論上算是方向性的正確,這不僅是因為工業級具備遠大於消費級的應用範圍和商業價值,更重要的是只有工業級才會形成真正的技術壁壘,占據無人機行業的絕對優勢。不過如果大疆真的想在工業級領域有一番作為,以突破消費級的市場限制,將會面臨不小的挑戰。

僅談技術,大疆之所以選擇農林植保作為進入工業級的開端,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這個應用所需求的技術,相比救災、測繪、勘探等領域相對較低,而使用範圍卻相對較廣。但是即使如此,大疆還處於初級階段,很難將原來擅長的技術適用於工業級。

比如,無人機噴灑非常講究精準性,這就要求飛控系統不僅穩定,而且要配合基站進行高精度的作業,這也是大疆借助千尋位置定位服務的原因。再者藥劑應當與整機和噴灑裝置相匹配,很多通用藥劑並不一定適用於植保無人機,需要研發專用的飛防藥劑,而噴灑裝置是植保無人機的關鍵構成,很多公司容易忽略。

由此可以看出,工業級應用對無人機的要求既繁瑣又專業,而大疆原本在消費級擁有的技術優勢很可能沒有太大的協助作用,就連最基礎的動力系統都要重新考慮續航時間和負載能力等因素。

另外更重要的是,無人機一開始適用於軍事領域,其技術是隨著軍事用途轉為非軍事用途,才逐漸向民用領域外溢,這就說明無人機的頂尖核心技術其實都掌握在軍工領域,民營公司在國內幾乎難以企及。

當然不談現在的技術限制,大疆相比其他要進入工業級應用的無機機公司,依舊存在巨大優勢。一方面消費級市場份額穩固,能為其帶來持續穩定的研發資金,尤其是大疆的毛利潤占有率比例驚人,超過90%,這更說明了大疆在消費級層面的主導地位。另一方面,大疆從創立之初就帶有創始人的技術基因,研發氛圍濃厚,機動靈活,對這方面的投入也是非常重視,如果專註於工業級的技術研究,也有可能在某方面獲得突破。

但這也意味著,如果連大疆都無法成功進軍工業無人機的話,無人機市場可能將會被一直抑制消費級領域。

基本上,每個公司創立之初就希望成為引領時代潮流的巨人,並渴望這種地位和影響力長久延續下去,如果說按照誌在百年來算的話,那麽大疆其實還處於未成年階段,而且過剛易折、物極必反的例子也不在少數,也許真正的考驗還在後面。作為國內被引以為傲的民族品牌,我們除了一致的贊美,更需要讓大疆保持警鐘長鳴。

 

大疆 華為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70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