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美國萬億基建蛋糕 中國企業如何分享

美國特朗普政府關於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投資1萬億美元的計劃,雖然還沒有具體時間表和方案,但已經足夠成為外界焦點。

近日,在紐約舉辦的“2017國際金融與基礎設施合作論壇”上,與會的各界人士對這一計劃進行了討論。而不少與會人士,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提到了中國企業如何參與到美國基建計劃。

減少非關稅壁壘

與會嘉賓都認同,特朗普政府推進這一規模宏大的基建計劃,國際合作會起到很大作用。肯塔基州州長馬特·貝文(Matt Bevin)說,他從小在西部的小村莊長大,17歲以前都沒坐過飛機、沒出過遠門。但是,他對於國際合作非常看好。他認為,如果能找到國際合作夥伴,對於美國基建將非常有幫助。與特朗普一樣,貝文也是由商人轉而從政。

“基礎設施涵蓋範圍比較廣,有石油管道、天然氣管道,通訊、鐵路。實際上,中國企業在基礎設施方面有優勢,不僅僅是建路、建橋。例如,做高鐵的中車競爭力非常強。”美國中國總商會會長、中國銀行紐約分行行長徐辰說,“中美兩國能合作的項目還有很多。”

中車去年獲得費城、芝加哥和波士頓的地鐵項目,為這些城市提供地鐵列車,成為中國參與美國基礎建設的一個案例。但是,特朗普競選時不斷抨擊中國對美國的巨額貿易順差,成為中國企業參與美國基建招標的一個挑戰。特朗普上周還剛簽署了“買美國貨,雇美國人”的行政令。

對此,徐辰認為,中國無論從需求還是供應,在全球都是最均衡的。日本、韓國等供應方面很強,但從需求來說,其市場規模就有差距了。不僅中國的企業可以打入美國市場,而中國的市場也可以消化很多美國500強公司的產品。同時,中國對醫藥、食品和高檔的消費品需求也越來越多。美國的強生、保潔等消費品牌,很早就在中國建立了合資企業。其實,中國市場還有很大潛力。

中國駐美國大使崔天凱也在論壇上表示,自45年前尼克松總統訪華以來,中美兩國經貿關系取得了巨大進展,為兩國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中美貿易給雙方帶來的利益是顯而易見的事實。尋求更為平衡的雙邊貿易是必要的,而究竟通過擴大貿易還是設置貿易壁壘來實現這一目標,是政策取向問題。崔天凱相信,只要雙方共同努力,找到積極、建設性、務實的解決方案,應該只是時間問題。

投資美國找州政府

貝文更關心如何吸引中國企業的投資。他說,目前肯塔基州最大的項目是連接肯塔基和俄亥俄州的布倫特斯彭斯橋(Brent Spence Bridge )。“4%的美國GDP從橋上穿過。整修這座橋需要20億~30億美元,這些錢還沒著落。”建成於1963年的 Brent Spence Bridge亟待整修。有報道稱,這項工程在特朗普的基建計劃中排名第二。

“對我來說,很簡單的辦法就是通過提供稅收優惠來吸引投資。我很願意把這些投資帶來的稅收返還一部分給投資人。畢竟他們不來,我什麽稅也收不到。” 貝文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而徐辰則說:“關鍵還是看美國市場是否足夠開放, 包括通訊、能源等領域。中國企業很有意願,其實美國很多州政府也非常歡迎中國企業前去投資。相反,聯邦政府層面有很多的障礙。”

美國聯邦政府下設一個外資投資委員會(CFIUS),由11個政府機構的首長和5個觀察員組成,美國財政部長擔任委員會主席,審查可能會影響美國國家安全、涉及外國收購方收購美國公司的交易。外資投資委員會交易審查權限很廣,即使是不需要申報的交易都可以主動去審查,並建議總統否決交易。CFIUS 規定中沒有定義“國家安全”,所以被審查的企業很難反駁其作出的決定。

華為當年競購摩托羅拉無線設備業務的投標以及之後對美國服務器技術公司三葉(3Leaf)的收購案,都因為外資投資委員會的審查而擱淺。

“這次是否能把好的基建想法落實,還需要加強美國政府內部,尤其是和國會的協調。” 徐辰說。

全美州長協會(NGA)CEO派特森(Scott Pattison)則表示:“每個州都有自己的經濟發展機構,其負責人和政策相對於聯邦政府來說比較穩定和一貫。要來美國投資,建議還是找州政府談。一個州談不攏還可以換一個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01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