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由部分企業擔保圈貸款引發的風險事件,對信貸資產安全和當地經濟社會穩定造成較大影響,由此也引發了人們對中小企業融資環境的高度關註。
“銀監局立即對企業擔保圈貸款風險進行專項排查,摸清風險底數,並由當地政府牽頭,多方參與,對風險進行統籌分類處置。”近期,銀監會發文要求對擔保圈貸款開展風險大排查。銀監會辦公廳下發《關於進一步排查企業互聯互保貸款風險隱患的通知》(下稱“52號文”)。
在此背景下,第一財經記者近日前往安徽、江西兩省調研,發現兩省在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方面均已形成一套較為成熟的模式。
省財政出資,撬動8倍杠桿
企業互保模式遇到問題,如何破解小微企業、“三農”融資難題?
第一財經記者近日在安徽、江西兩地調研發現,安徽省通過安徽省信用擔保集團,為當地小微企業擔保,擔保機構、省擔保集團、銀行、地方政府將按4∶3∶2∶1比例分擔風險。江西省則創新推出財園信貸通,由省、縣兩級配套財政資金按1:1:8比例,撬動銀行貸款,在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已經有了一套較為成熟的經驗。
原本點對點的財政支出,通過建立風險補償資金,由政府財政部門為中小企業擔保,或許是化解擔保圈的有效途徑。安徽省信用擔保集團負責人對記者表示,該地企業之間涉及的互保聯保較少,一定程度與省財政廳出資建設擔保集團有關。
所謂“4321”新型政銀擔合作機制是指單戶2000萬元以下的貸款擔保業務,由市縣擔保機構、省擔保集團、銀行和地方政府,按照4:3:2:1的比例承擔風險責任,形成政銀擔優勢互補、權責統一、風險共擔、共助小微的工作機制。
除了安徽的模式外,記者在江西調研發現,該省由省、縣兩級配套財政資金按1:1:8比例,撬動銀行貸款,在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上已經有了一套較為成熟的經驗。
截止2016年12月,信貸通發放貸款438.27億,涉及該省中小企業10275戶,三年累計發放貸款1067億。
相關內部人士透露,“該平臺由省財政廳維持27億規模風險準備金,地方政府也維持27億左右,二者相加維持在50個億左右規模。通過撬動銀行8倍杠桿,總規模在400億左右。”
內部人士稱,從縣政府到省財政廳,財政壓力逐級加大,省里下了很大決心。江西當地,鄉鎮政府招商引資,將企業落在當地的園區中。
具體做法是,政府在市區成立財園信貸通領導小組,常務副縣長當組長。財政部門、園區負責人、工信部門、商務部、國土、工商、地稅與國稅,公安、法院以及人保和房管等經濟口部門全部納入領導小組。
“哪一個部門管轄的企業,就由企業牽頭做主。”江西省財政廳內部人士告訴記者。例如,園區內企業由園區管理會牽頭把關,園區外企業,則由工信部主管部門做主,商貿出口企業則由商貿部門牽頭把關。
在牽頭後的審核把關方面,也將由各部門統一決定。
例如一家出口企業想申請財園通貸款,則向商務局發出申請,由商務局將企業材料發給協調領導小組所有成員單位,所有成員單位將就各自職責分工對企業進行全面評估。
其後,工商部門對企業進行變更查詢,國土部門核實企業土地證,房管部門檢查實際控制人房產情況變動,人保部門檢查企業五險一金交納情況,國稅地稅對企業透水漏水情況,公安部門對實際控制人,法人代表的涉案涉訴情況檢查。 經過全盤篩查後,主管部門還會牽頭到企業實地進行調查。
整套步驟完成後,財園通平臺會將名單推薦給銀行。銀行通過自身風控進行二輪風控獨立審核。審核通過完成後,財園信貸通才會決定放款。
內部負責人對記者表示,“過的了企業風控,但過不了銀行風控的情況很多。縣里將企業名單同時推薦給銀行,銀行根據不同的風險偏好,挑選企業。完全不符合條件的一般推薦不上來。”
代償率1.36%,不良資產轉給地方(AMC)
盡管財園信貸通出現代償後,每年的財政補充資金未列入省財政預算,但江西省相關負責人介紹,財園信貸通有一次性追加機制。
記者從該省財政部人事處獲悉,財政風險補償基金的代償率(彌補率)為1.36%。每年江西省財政廳會花財政彌補代償率。上述負責人表示,政府會將擔保資金維持在一定規模,去年江西省財政部門拿出5個億放入池子。
以郵儲銀行江西省分行為例,改行與江西省財園信貸通合作,三年累計發放60億,目前結存金額20億元,政府代償4000萬,無一筆不良。
而在安徽省,記者了解到,政府財政則直接將補償的金額納入政府財政預算。
對於代償不良資產處置,目前該省財政廳內部人士指出,下一步準備專門與當地省政府平臺地方資產管理公司(AMC)合作。
AMC對於代償的不良資產,采取了剛柔並濟的處置方式。AMC對於覺得好的企業,將之債權直接承接過去,從省政府財政買斷。與此同時,還通過法院訴訟,拍賣等手段,全程參與,根據追回的不同比例,遞進式平分。
放大倍數的多少直接決定了政府財政擔保資金的效果。起初,江西省與包括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在內的三家銀行談,希望將杠桿倍數放大至10倍,即1:10。但當地幾家銀行認為,1:10杠桿太高無法承受。銀行希望1:5杠桿比較合適。經過省政府與銀行幾輪談判,最終壓著銀行風險控制底線,雙方達成1:8的倍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