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騰訊收編“low”快手的邏輯

在中國的互聯網創業生態圈,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要麽已經被BAT等巨無霸投資,要麽在等著BAT等巨無霸投資的路上。據艾瑞咨詢發布的報告,2016年共有71家公司估值超過10億美元,在全部71家獨角獸中,有65%的公司與BAT有直接或間接股權關系,尤其是在獨角獸的TOP10公司,除大疆科技外其他9家公司都與BAT關聯;排在前20的獨角獸有80%與BAT掛鉤。

收編獨角獸成了BAT滾雪球的一種方式。而作為創業者,被BAT收編或許也意味著某種意義上的成功。比如近日因被騰訊投資3.5億美元的快手,曾經一度因為其內容多是荒誕怪異的奇葩視頻,被貼上了“low”標簽。拋開市場關註的快手是不是low的問題,從創業的角度來看,依然值得我們深思。

在很多人看來,被騰訊收編,是因為快手經過了短短的六年發展,已經具備了叫板騰訊的能力。事實上,快手的成長是伴隨著中國移動互聯網快速崛起的,但也經歷了很長的摸索期。

快手創立於2011年3月,最初是一款用於制作、分享GIF圖片的手機應用工具。在隨後的兩年中,GIF快手不斷轉型,於2013年10月明確了自己的短視頻社交屬性,正式從一款工具型的應用轉變為社交媒體。正式改為現在的快手是在2014年11月,這個時候它已經在App Store連續4個月居前50。

快手的爆發式增長始於2015年,到2017年3月,快手獲得騰訊融資時公布的總用戶數達到4億,日活5000萬。

這一日活量,可以看作是騰訊大手筆投資的原因。很顯然在具有社交屬性的應用中,這確實是除了微信和QQ外目前日活最大的應用了。但筆者在國內各個咨詢報告中找到的關於快手的日活數據卻存在不少差異,或許可以這麽理解,雖然快手正在野蠻生長,但還並不具備顛覆微信和QQ江湖地位的能力。

既然如此,騰訊下血本收編快手的舉動或許可以理解為,巨頭的競爭邏輯就是,如果不能將你扼殺,那麽最好的方式就是將你收編。

至於收編的理由,上文聯通2月份沃指數排行榜上,有兩個數據應該引起關註。一是在戶均月消耗流量排行榜中,快手超過微信排名第一。所以在沃指數攝影攝像細分領域,快手排名第一;月流量的消耗也從另一方面說明了快手的使用時長是名列前茅的。

2016年的跨年演講,《邏輯思維》主講人羅振宇提出GDT的概念,即國民總時間,認為未來有兩門生意特別值錢,一是幫別人省時間,二是幫別人把省下來的時間浪費在那些美好的事物上。也就是說,誰能把握住人們大把的空閑時間,誰就有可能在未來把生意做大。而很顯然,既然是用來“浪費時間”的,就無法把它做得高大上,做得一臉嚴肅,“向下”是一切貼近大眾娛樂的真理。

所以騰訊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對此次投資布局的解釋是,快手應用記錄和分享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他還認為,快手是中國移動互聯網一款非常貼近用戶、有溫度、有生命力的產品。

目前在騰訊的產品中,微信和QQ都無法承接短視頻這一使命,這兩款產品更註重的是溝通功能,在短視頻方面有天然的短板。快手的優勢不僅僅在視頻,更在於視頻帶來的個人的展示以及這背後的“眼球經濟”,這也是馬化騰看重的“貼近用戶,有溫度”,貼近用戶即意味著流量,有溫度即意味著認同感。

至於快手被批low,原因是它的主要用戶是來自三四線城市和農村的青年。相比陳翔六點半、美拍、秒拍等高質量、明星雲集的成熟團隊和短視頻平臺,網上流傳著各種無下限的快手短視頻,而且快手沒有什麽複雜算法,你愛看什麽,就給你推送什麽,由此看來快手的“low”仿佛與生俱來。

但是在這場low秀中,至少有兩個贏家。

首先是快手上的那些網紅。快手是草根的天下,它提供了一個相比於運營公眾號、運營美拍、秒拍更簡單的平臺,這對草根來說,既展示了自己,獲得了認同,又賺到錢了,何樂而不為?這就是“眼球經濟”的邏輯。

當然,更大的贏家是快手本身。從2011年3月創立起,快手成功獲得了規模一次比一次大的融資,此次騰訊領投的D輪將快手的估值推高至近40億美元,能挺進中國獨角獸企業前20名了。

被BAT收編雖然不一定是創業者的初衷,但能被BAT看上,絕對代表著它在某些方面威脅著BAT或者與BAT的業務存在著互補性。

快手上確實充斥著各種無下限的內容,但依然存活得很好,答案只有一個,滿足市場需求。

快手的成功不是偶然,如果要總結,或許可以從兩個方面看,一方面是尋找被巨頭們忽視的需求點,不要和巨頭們正面沖突;二是要給用戶帶來利益,無論是刷存在感還是創造“眼球經濟”。

(此文首發於秦朔朋友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517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