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轉載]tsc海洋調研記錄(2) 2010-10-1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5d4888a0100rgod.html

中集收購Friede & Goldman,我覺得老麥做得對,辦任何事情必須要有底線,沒有底線將後患無窮,你設想一下,如果一個公司管理層100%都讓他拿著現金裝口袋裡,不要說美國人,恐怕中國人也不玩了,我們有很多典型的例子,上市公司高管層辭職,為的是套現走人,再幹,後後二十年可能也幹不到這麼多錢。

 

  Friede & Goldman的55個人裡,真正受益的是6個人,6個人所持有的18%的股權裡,其中一個人比剩下五個人持有的股份還多,他佔了70%,剩下30%分給 6個人,剩下49個員工與這一次兼併收購毫不相干。我且不論花1.25億買這個公司值不值,這是人家的事情,作為振華來講,他有他的考慮,不要從零開始, 急於進海工,各種辦法都有,你有你的道,我有我的道,各走各的道,但我覺得老麥的底線沒有突破,不可能讓管理層走人,設計公司買的只是殼,買不了人的心, 因為Friede & Goldman地沒有一畝,廠房沒有一間,整個辦公室是租的,所以我覺得這個事情沒有什麼大驚小怪的,從目前海洋工程的情況來講,最佳的結合是 Friede & Goldman、CIMC加上煙台萊佛士,這種組合是最佳的,但生扭的瓜不甜,突破底線的事情後患無窮,尤其是美國人,你管不了的,歐洲人更難管,所以這個事情我覺得不遺憾。

 
  另外,CIMC上海設計中心非常有潛力,我去看過,708所的基本原班人馬過來,再加上一些高端技術人才的引進,我們知道,新加坡PPL船廠新設計的 375自升式目前在世界上公認是最好的設計,這個設計團隊基本上是一群中國去新加坡工作的人,被他們高新聘請,在幾個美國有經驗的人指導之下設計出來的, 煙台的自升式也好,半潛式也好,完全可以走這條路,梁曉雷的鑽井船已經設計完了,完全是採取中外結合,個人請高手進到中國團隊一起工作,所以我跟麥伯良說 「你可能花CCC 1.25億的1/10(1250萬)就把這些高手人才全部搞定了」,因為我收購GME時有同感,收購兼併不一定你有錢就一定是主人,文化、理念的整合是最 困難的,如果理念不能相通,這個企業沒法整合,這個事情沒有什麼大驚小怪,相信中國人、相信以煙台中集萊佛士的創造能力和鬥志、氣質一定可以成功。

 
  另外,麥伯良、章立人和我們在一起議論「大海工」概念,已經突破目前中國船廠所想的海工的概念,我們第一個成功的範例是裡海項目,我去做市場,看到這個項 目,回來找CIMC,說鑽井公司想租賃,現在的一般鑽井公司不太願意添大筆資產,找到CIMC,CIMC馬上說,財力支持我來做,煙台造船,你供設備、你 做市場,找了英國一家操船服務公司聯合作業,三個月把合同做好,這條船四年回收租金,四年以後還剩21年時間是CIMC租賃公司的資產。隨著油價往下走, 我現在談14萬/天,我談到20萬/天也是我說了算,這種情況,下一步還會繼續往下走,CIMC在新加坡成立了海洋大型裝備租賃公司,再加上中國國開、國 投的支持,我認為大海工的局面絕對不是今天坐在家門口等人家來訂半潛式、自升式,而是要往前跨上幾大步,去想大海工應該怎麼走。

 
  我估計CIMC收購得到那家公司以後,在LPG、LNG、FPSO上肯定別的船廠趕不上CIMC萊佛士的,它已經收購德國的一家世界四大之一做LNG的工程公司,一條LNG工程船,FPSO的造價18億美金,我很贊同麥伯良和章立人「大海工」的超前意識。

 
  以上是我把剛才承諾的問題解釋一下,謝謝!

 
 第二部分

 
     問:半潛式和自升式的打井方式還不一樣嗎?

 
     蔣總:不一樣。半潛式等於是你下水撈魚,脫了鞋和襪子把褲腿捲起來站在水裡去撈,半潛式等於是你穿著救生衣、弄個大救生圈或者皮筏子下去。船是坐了個木盆 漂上去的。按道理自升式為什麼有一個極限呢?就是水再深了樁腿的剛度、強度不能打碰,在經濟上不划算,所以現在最深到450尺,150米左右,不能再深 了。半潛式區域就很寬了,大概是幾百米到幾千米,3000多米,鑽井船主要是移動性能好,但是鑽井船的重心高,不如半潛式穩定,各有其優缺點。

 
     問:這麼深,打一萬多米深,那怎麼給它提供動力?

 
     蔣總:就是從上面。

 
     問:就是在一萬多米插一根桿子去擰?

 
     蔣總:對,就是一個頂區在鑽。

 
     這就是我們做完了它來駁船接走。這種方式可以利用到二手平台改造上,比如你在巴西,你的船在美國,你要改造,告訴我,我重新設計、做好,然後給你拉過去往上一對接,你的船不用過來。

 
     問:鑽井系統的十大系統裡面最重要的是哪幾大系統?

 
     蔣總:缺了一個都別幹。關鍵是什麼呢?你不要看你能做哪個,我們做這個行業,比如說做泥漿泵,中國可能有7、8家在做,美國可能也有5、6家在做。油調系 統、固控系統,尤其像固體泥漿的固控系統可能中國有20、30家在做,美國有十幾家在做。就是說TSC的某一個產品在世界上人家可能是一個公司,但是你這 裡要把它成系統的時候,第一,質量要做得精,不然為什麼用你的?最關鍵就是TSC就是Integration Engineering能力,工程技術整合能力是軟的,根本看不見。

 
     你到Aker Solutions去看,現在佔了20%多的份額,他們去參考回來告訴我,工廠不大一點,幾千平米的廠房,就是總裝能力強,最大的能力就是工程集成能力。 所以做海洋不能沒有工程集成,不能光是研發,它不是研發的概念。做海洋最主要的就是經驗加上創新,以及對新產品的認知、接受程度。因為從平台一開始,設計 你就要去了,你要給人家提方案,鑽井公司只是需要一個什麼樣的鑽機、什麼樣的平台。船廠只知道怎麼造船,誰來提整個設備系統的能力,給人家排方案?就是我 們這三大公司MH、NIV、TSC做的事,一開始就得給人家說我給你提套方面,整個鑽井系統的方案是怎麼樣的。

 
     還有一種做法就是標準型的,造了很多了,像節油2000、Super M2造了很多了,大家都知道這套方案是怎麼回事,你就要把你的設備告訴人家,我在這裡面怎麼做。所以海洋工程裡面,看TSC的公司看不出來場面,或者是規 模,如果到了煙台船廠就容易看見了,因為它是集成的,最後船廠是集成商,我們是設備和系統供應商。像煙台船廠、大連船廠、外高橋,除了你能造這個設備以 外,其實它最感興趣的是你的工程技術能力。

 
     像太平洋船業的梁曉雷設計第六代鑽井船,他對船廠不懂,但是他知道怎麼造船。我們要下力量的地方,不能僅僅地放在硬件製造上,而應該放在全球網絡的工程技 術配套、工程技術整合能力上,這是國內一般公司目前做不到的,想整合硬的好整合,整合軟的非常難,給你買一個設計公司,沒兩天人全跑了,東西全在人家的腦 袋裡裝著呢。我覺得這是TSC的一個特點,是你看不到的東西,一般人來了說,你這廠子好像也沒有什麼。我說我這一個廠子一年可以做200台泵、50台絞 車、100台鑽台。有什麼用呢?是,我現在可以做這個。還沒蓋個廠子,在那邊的時候最多的一年就做了120台泵,很容易。做吊機,一個月可以交2台,一年 可以交24台,夠8台半潛式用。誰家能造8台半潛式平台?世界上有哪一個船廠同時開工8條半潛式平台,而且同時今年交貨,明年再訂我的吊機?

 
     我覺得整個裝備製造業是過剩的,實際上三家在打也是過剩的,船廠的訂單是卡脖子的,船廠的訂單在那兒放著呢。10條半潛式就要將近70億美金了,誰家投這 70億美金來做?所以說就製造能力來講,這一台剛剛給裡海的整個鑽井包交貨了,裝船走了。在我的廠裡從下訂單開始到交貨五個月,全部設備走了。我可以同時 開四套沒有問題。一年這個廠裡除了泥漿泵、絞車散貨訂貨,足足可以做4-5套鑽井包,這是什麼概念?大的鑽井包1.2億、1.3億、1.5億,小的鑽井包 4000萬、5000萬,再加上其他的零配件。

 
     我們不主張像國企一樣花幾十億去買地、蓋廠房,我們要儘可能減少固定資產的投資,而且利用社會上專業的、強強聯合的專業分工組合來擴大自己的產能,你掌握了核心的東西,市場在你手裡,市場不在你手裡就完了,市場在你手裡你永遠「王」,別人拿不到系統的市場,你拿到系統的市場了。

 
     我的想法可能有一些多慮了,我覺得基本的設計應該放在休斯敦和英國,為什麼呢?因為它貼近客戶,它在行業的中心裡面。英國是深水,北海起步的,靠近挪威,最靠近技術前沿。休斯敦是全球的石油設備中心,你到那兒去什麼樣的市場信息、技術信息都有。另外一點,不可能非要一下把最拿手的基本設計、詳細設計移到中國來,因為作為技術管理方面來說並不安全。基本設計拿不到,這東西是做不出來的,copy都copy不了。

 
     我為什麼說我們技術方面帶有一點前瞻性,面對國內同業競爭對手我不怕呢?這個就是「一船一設計」,沒有基本設計的隊伍、研發隊伍、與客戶溝通的隊伍。實際 做海洋工程,銷售人員是分兩步走的,第一步是技術銷售。和賣家電不一樣,賣家電是成品出來就是銷售,你能把這個東西給人講清楚。一開始就是我的技術銷售去 了,你要什麼方案我來給你擺方案,這些人懂裝備、懂系統,還懂鑽井,是組合型人才,必須打組合拳,打單一的花拳沒有用的。船廠不整合,只懂得造船,所以我 們在煙台放了一個很大的項目組,有40多個人,就是要支持它,滕總他們是搞造船的,一談到鑽井就要我們的人跟客戶來談。

 
        我在香港給投資商們講的時候也是很鬱悶的,講半天他們聽不懂,最後人家說了,你別講那麼多了,就讓數字說話吧,你今年多少,明年多少。我說我希望在4年以內達到6億美金,6億美金1000千多人可以了,蠻好的了。

 
     你要知道這個行業在做什麼,它的價值在哪裡?目前在中國來說,3-5年不可能有一個人copy過去。我敢這麼斷言,3-5年可能都短了,沒有5-8年任何 一家裝備公司都copy不了第二個TSC,它copy不了我全球市場的能力。我的200多人裡面有70-80個外國人,他們都跟了我5-6年了,都持有公 司的期權,而且跟我都是老朋友了。做海洋吊機的鮑勃今年60歲,我跟他認識15年了,請他來的時候他是國民油井的吊機總裁,過去在家裡工作,到這裡來每年 早上四點半起床,六點鐘到辦公室,他老伴說他瘋了,他說「我喜歡挑戰,我喜歡他們這幾個人。」他不缺錢,就喜歡挑戰,就喜歡做這樣的事情。

 
     我收了GME以後,整合隊伍不是很急的,花了三年時間整合好了,最主要的是整合理念、整合文化,而不是整合技術。不同理念的人肯定會分道揚鑣,有共同理念 的人在一起肯定是辛辛苦苦做的,我們這幾個外國人出差都是坐經濟艙的,我們的CEO也是坐經濟艙的,沒有一個人坐商務艙。他們覺得公司的理念和價值在這 裡,就是我們到TSC來做什麼,沒有這個理念根本做不成事。

 
     我們最新請來的CTO是清華大學畢業的,美國碩士、博士畢業。曾經在世界第二大鑽井公司做了二十幾年的高級技術總管,五十多歲了現在擔任我們的首席技術官 來整合我們的整個技術,成立海洋裝備研究院,我讓他當院長,把美國、英國人給我整合好。如果一個公司在海洋工程的工程技術上不能領先別人五步,那這個公司 沒有價值。讓一個技術團隊很快地掌握工程技術方案和工程技術設計的各個環節,而且有機地結合起來,英國、美國、巴西、中國四個團隊能有機地結合起來,這可 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包括國民油、MH都沒有做好,我也是在摸索。

 
     挪威一家工程公司,這家公司設計非常好,整個排管設計很漂亮,分包給別人製造,把市場做活了,國民油井把這家公司買了,公司裡所有的設計團隊、製造團隊、 管理團隊都是挪威人,挪威人和美國人的生活習慣不一樣,挪威法律規定工作五星期,休息三星期,人人享受田園風光,工作不緊張,在辦公室要輕鬆一些,挪威人 的習慣是出差越少越好。這家公司被國民油井收購以後,所有的挪威人都跑到MH去了,要不然MH也沒有這套系統。MH和國民油井在中國沒有一家工廠,這是很 反常的,這個也好理解,海洋工程的訂單實際上是有限的,每一年二三十套、三四十套,訂單有限,一套抓住就能好好賺一把,也不緊張,再一個人家還有其他的產 品在做,為什麼要跟你合資?它不是一個量產的東西,凡是到中國來合資的肯定是勞動力需要量產的,我那裡做不了,來跟你做。技術密集的、資金密集的,國民油 井網上公佈毛利率是45,大連恨死了,但是現在問題是有25的嗎?沒有。這個行業就是這樣的,你不讓它賺足了,這個行業就無法往前走,它是壟斷的,國民油 井壟斷的,當然它現在也在下來。

 
     我的概念就是你怎麼看TSC,我們之前一個是國際化的,包括營銷、銷售、服務渠道全是國際化的。昨天有人說我們可以我鑽伊朗的空隙,美國人是不做伊朗,但 世界上石油最厲害的是伊朗嗎?不是,是巴西、西非、墨西哥灣、加拿大、美國、澳大利亞,這是主要的戰場,這些戰場上的銷售、技術、服務真正強的是西方人。 海洋石油是非常保守的一個行業,它的傳統技術的保守程度非常強,因為它安全第一。

 
     還有一個是TSC的質量管理體系。

 
  因為本來產品就是很高價值賣給別人的,所以不能隨便糊弄,要用真東西、好東西。很典型的一個例子,我們這次做的裡海這個項目,用戶是英國上市的一家公司, 在阿曼買了個區塊用我們的船打井。我們用的軸承是我國大量出口的西北軸,沒有用瑞典的。可是到最後檢驗的時候要求換掉,多加45萬換掉。他也不是財大氣 粗,就是說不必要在後期造成任何的待工和修理,所以這個概念、理念和我們做陸地上的東西都不一樣,因此海洋工程有時候難度比較大。

 
     另外製造佈局現在很重要。

 
  我們很多東西就是在巴西當地製造的,在巴西當地製造和在中國製造成本不一樣,賣的價錢也不一樣。我們賣給墨西哥的東西,要求必須是美國製造,因為有一個北 美自由貿易區,從美國過去到墨西哥、到加拿大都是免關稅的。我們在美國的工廠和這裡一樣大,怎麼做呢?在這裡把機械部分、箱體部分都焊完,總裝一次,磨合 一次(因為美國的人工貴),小組裝,不搞大組裝,然後把泵頭、液力磚這一塊進行小組裝,也不要噴漆,噴個底漆,然後裝集裝箱發貨走了,到那兒最後工人在那 裡大拼裝一次,調試一次,噴完漆,貼上個外國製造的牌子,價錢比中國出去的高40%,但是他們接受。

 
     所以說英國那邊的工廠主要也是做北海一些高端的東西。我現在也在支持他們怎麼把成本降下來,中國很多製造的東西可以從作為配件和部件發過去,讓在英國的工 廠組裝。像賣給核電站的特種吊裝設備,報400萬英鎊,照樣接受。所以必須承認現在世界上的這個現實,要不然在海工沒法做,海工的理念必須是用西方的理念 來做。麥總說他為什麼看中章立人就是因為他在這個行當裡做了40年,他瞭解西方人的理念。包括中國的中海油、中石油真正心裡希望的東西也是外國的。現在世 界上比較痛苦的就是石油這個行當的標準是美國制定的,API標準,所有的東西都是API標準,俄國人、中東人都遵守這個標準,你也得遵守這個標準,你不遵 守可以,它的下家做的鑽桿是API標準,下的套管是API標準,下的鑽頭是API標準,到了造船ABS標準,美國船檢標準,DNV標準,挪威船檢標準,你 自立系統是沒有用的,這就是做海工的一些特點。

 
     問:你們提供設備大概佔資金比例多少?

 
     蔣總:就自升式、半潛式來講,自升式平台我們大概在整個自升式總造價的三分之一不到。自升式我做的不光是鑽井,我連升降裝置、鎖井裝置、滑道裝置,本來這 不是鑽井包的設備,標機這個都包在裡面了。所以自升式如果整個包給我,除了鑽井包,加上特種設備包我也都能做,加在一塊三分之一左右。1.5 億,Super M2,半潛式就要差一點,四分之一。

 
     我這次報出去一個是1.69億美金,Aker是1.85億,大概就是總造價6-7億。

 
  半潛式是比較狠的,真正咬一口就咬到骨頭上去了,水下防噴器和隔水導管世界只有三家,三家統一這個價。隔水倒管是按照英呎賣的,第二,半潛式上的推進,8 個動力定位世界上只有三家公司生產。人家說世界上能造多少深水平台,不取決於船廠的能力,取決於動力定位製造廠能造多少套動力定位,這是它的瓶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50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