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59歲劉曉春辭任浙商銀行行長,徐仁艷將接棒

近日,浙商銀行(02016.HK)在香港聯交所發布公告稱,浙商銀行董事會近日收到該行行長劉曉春提交的辭呈。公告指出,劉曉春先生因工作變動而辭任執行董事、副董事長兼行長及董事會戰略委員會及普惠金融發展委員會成員職務,辭任於2018年4月18日生效。

官方資料顯示,1959年3月出生的劉曉春即將到達退休年紀。劉曉春是“老銀行人”,早年歷任中國農業銀行浙江省分行金融研究所編輯部副主任、國際業務部信貸部經理、營業部副總經理、國際業務部總經理,中國農業銀行總行國際業務部副總經理,中國農業銀行香港分行副總經理,中國農業銀行浙江省分行副行長,中國農業銀行香港分行總經理。

2014年8月,劉曉春任浙商銀行行長。彼時,中國傳統金融機構身處互聯網金融2.0風口,面對互聯網企業與傳統大行的“雙面夾擊”,體量相對較小的這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無不感到危機。第一財經記者曾就互聯網金融沖擊下的商業銀行發展戰略專訪劉曉春。劉曉春為人謙和,態度和藹,一頭灰發加上黑框眼鏡,國際範十足。他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需要妙用互聯網重構銀行產品、服務和管理。

浙商銀行公告表示,該行委任徐仁艷為該行行長,其行長任職資格尚須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核準。52歲的徐仁艷現任浙商銀行黨委副書記、執行董事、副行長及附屬公司浙江浙銀金融租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執行董事。

浙商銀行公告顯示,徐仁艷也是浙商銀行一手培養起來的幹部,於2004年5月加入浙商銀行。公告顯示,徐仁艷在銀行業擁有逾30年的工作經驗。早期還有金融監管經歷,曾任中國人民銀行杭州中心支行會計財務處處長,黨委委員、副行長等職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695

劉曉春:新時期商業銀行的創新方向

創新毫無疑問是當前的主題,也是一道難題。創新是無限的,也是有限的,或者說創新是在有限條件下的無限創新。好比我們在腦子里想“什麽是無限的”很難,但能想到什麽一定是有限的。再比如,篆刻藝術,始終在有限的面積內進行無限的創新。至於金融創新,筆者認為,我們不妨逆向思考,先不尋找答案,先了解金融創新的局限在哪兒,或者說哪些創新是不可以的。這樣,反而更容易找到方向。

明確金融創新不可為的三大前提

首先,不能違法違規創新。

人類社會要健康向前發展,必須有規則和秩序。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這個市場必須是法制的、規則的市場。如果一個市場不規則、沒有法制,必然導致市場不經濟、不公平,是一個無序低效的市場,資源配置的結果當然也是低效的。

同時,許多法律、規則也體現了行業本身風險管理的內在要求,是行業發展過程中血的教訓的總結。因此,我們在創新過程中,就應自覺遵守這些法律和規則。比如,銀行不僅是商業機構,也是公眾機構,所以需要發放牌照,有資格約束的要求。這是因為銀行的業務都是建立在公眾存款基礎上的,必須為公眾的存款負責,而不僅僅像一般商業機構那樣盈虧自負就可以。這就對經營能力提出了要求,同時也要接受監管,於是就有了牌照。這牌照是資格、能力的約束,而不是壟斷。

再比如資本充足率的要求、備付金率的要求等,都是銀行發展史上血的教訓總結出來的。所以規則本身就體現了行業的規律和特性。銀行的創新也應按照法律和規則來辦事。前些年,行業錯誤地把闖監管紅線、打擦邊球理解為創新,也因此造成了許多亂象,才有了當下的強監管、嚴監管。

嚴監管、強監管的“嚴”和“強”,需要從兩個方面去理解:一方面是業務可做或不可做的嚴和寬,這個是隨著經濟形勢的發展、業務創新的發展、監管環境的發展而變化的;另一方面,是執行法規的嚴和寬。未來執行法規的力度是強的、嚴的。從執行法規這個角度說,盼望監管“松”和“寬”,是一種錯誤的認識。作為從業者,就必須認識到這個趨勢。

第二,所有創新不能違背業務的基本邏輯。

金融行業的所有創新都是為了解決社會、經濟運行中的流動性問題。而解決流動性的方式是通過時間、地點、投資人、融資人的錯配來創新的。銀行解決社會、經濟運行中的流動性,包括解決企業的流動性,與此同時,必須確保自身充分的流動性。因此不能以喪失自身流動性為代價進行創新。

銀行以間接融資為主,必須以債權管理的基本邏輯來看待這些產品。而不能違背這個基本邏輯,把債權當作股權進行管理和創新。所以,不能不顧基本的信用風險邏輯,單純以滿足客戶需求為名進行創新。當然我們可以結合兩種業務的特點進行創新,把債權和股權結合起來,比如可轉債。但這樣的結合,並不是簡單地把“水”和“油”攪拌一下就可以的。可轉債,在什麽情況下是債,具備什麽條件可以轉為股,是有明確界定的;同時,當處於債的階段,是按債權的邏輯進行管理,待轉為股以後,則以股權的邏輯進行管理。

再比如,抵押物。抵押物的法律權利必須界定明確,權利轉移的法律關系要明晰,有市場可以交易。如果抵押物的創新違背了這些基本邏輯,抵押物就不能變現,當然也不能覆蓋風險了。

所以,業務創新必須遵循業務的基本邏輯。前些年一些套利業務或模式,幾層嵌套以後,業務性質和管理邏輯產生了混亂和錯位,加大了風險,因此必須加以整頓和清理。

第三,不能為了應用科技而創新。金融創新必須要以金融為本質。比如,攝影師拍攝照片是為了體現照片的藝術性還是體現相機技術的先進性?從攝影師的角度來講,是要充分利用相機的技術性能來體現他的藝術理念和創作;從相機生產商的角度來講,希望照片體現照相機的性能和優勢。我們的創新也一樣。銀行是為了滿足客戶需求、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加強風險管理而運用各類技術進行創新的,絕不是為了應用那些技術而去創新。

大數據、雲計算、人臉識別等,利用這些技術,可以提高風險評判的效率,但這些並不是銀行風險管理的全部。區塊鏈技術,因為分布式賬戶,被認為是去中心化。許多人認為去中心化就可以實現信息對稱,進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商品經濟的發展之所以有中心,就是因為通過中心可以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降低交易成本和提高效率。所謂去中心和去中間環節是不同的概念。去中間環節一定程度上可以節省成本、提高效率,但不等於去中心。

也就是說,去中心、去中間環節,是否一定能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主要看具體技術的性能,同時也要看應用技術的方式。所以一項技術是否具有商業應用價值,關鍵在於成本上、效率上、安全性上能否替代原有技術。

在創新時要充分應用技術,而不是為技術而創新。同時,我們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技術不能解決所有問題,人才是運用技術的主體。是人類的發展推動了技術的發展,技術的發展解決了人類的問題,技術的發展也給人類帶來了許多亟須解決的問題;技術的發展是無限的,但技術的發展永遠不可能解決人類的所有問題。

今後金融創新的關註點

金融的目的是通過為社會、為客戶提供流動性來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根本上是為實體經濟服務。服務的手段,就是對資金進行時間、空間、供應方、需求方的有效錯配。進行這樣錯配的前提或原則,是安全性、流動性和效益性。金融創新,就是在明確不可為的前提下,圍繞著這三個方面做文章。

基於以上認識,今後銀行創新的著眼點或關註點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要關註的是投資方、融資方需求的變化。其次要關註的是社會運作方式、商業模式的變化。再次要關註的是監管政策和監管方式的變化。最後要關註的是技術發展給金融創新提供的可能性。

同時,新時期銀行業務創新的基本趨勢或方向如下:

首先,銀行要充分利用技術,進行內部管理和流程創新。實現內部營運、管理的科技化和數字化。人們一般更多地把眼光放在客戶端產品的創新上。但內部管理的信息共享、流程效率的提高、管理和營運成本的降低、風險管理能力的加強,是產品創新的基礎和前提。要在合規、符合業務邏輯和有效應用科技的前提下實現有效創新,必須實現內部營運和管理的科技化和數字化。

第二,打通銀行各類業務和產品,提供模式化的服務。以前不同業務是相互分離的,貸款、結算、外匯買賣、對公業務、個人業務等都是分離的。互聯網等技術的發展,使我們的生活方式、企業運行方式發生了變化,需要我們打通不同的業務和產品的區隔提供相應的服務,同時技術也為這樣的打通提供了可能。以傳統業務為例,信用卡業務最初解決的是支付和信用問題,隨著技術的應用和服務模式的創新,現在實際上是貸款、清算、支付、兌換、提現等業務的整合。再如,為企業提供代發工資服務,是在做對公業務的同時,把個人業務整合了進來。

第三,打通銀行服務與客戶內部運營、管理的通道,提供模式化的服務。隨著企業組織架構的發展變化,其內部管理越來越複雜,傳統的財務管理理念和手段已經不適應現代企業集團的管理需求,需要以金融的理念和工具來提升內部資金管理的水平,提高企業的流動性,降低資產負債率。銀行通過創新賦予企業金融能力的同時,也可以滿足自身業務發展需求。

第四,打通銀行服務與新商業模式的通道,提供模式化的服務。比如,信用證結算,就是把銀行的服務和產品,融合到企業的商品交易過程中。現在在探索的供應鏈金融,也是在尋求打通銀行服務與商業模式的通道。在互聯網條件下,資金流、信息流、物流的整合更需要銀行的創新參與。

另外,還有三個大的業務方向是需要銀行業積極探索的:

一是資產管理。如何在不違規的情況下做真正意義上的資產管理。為什麽要建設多層次資本市場,一方面是使需要融資的企業有更多的融資渠道,另一方面是讓投資者有更多的投資渠道,更為重要的是豐富融資體系,分散社會融資風險。也就是說,要分流銀行的間接融資。銀行要依據資管新規,明確銀行自身的定位,創新符合銀行角色的資產管理產品和服務方式。

二是廣義的國際業務或金融市場業務。隨著利率市場化、匯率市場化、人民幣國際化,以人民幣為基礎的衍生產品市場具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更重要的是,“一帶一路”倡議會改變整個世界的政治經濟格局,引領世界經濟發展,也會對我國經濟發展帶來拉動作用。在“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過程中,對“一帶一路”沿線的投資與貿易,與傳統的跨國投資、跨國貿易在形式上並不完全相同。金融服務上如何突破簡單的貸款業務,開展全方位、全新的跨國金融業務是未來一個需要探索的重要課題。

三是企業並購業務。我國企業並購市場雖然發展很快,但依然是初級的、不成熟的。銀行如何為企業並購提供相應的金融服務,還沒有成熟的產品和服務模式。這也是今後一個重要的創新領域。

(作者系浙商銀行原行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47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