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車市向好,車企多掙了幾鬥?
日前,各家車企相繼發布了2016年的財報,記者整理發現,在已經發布正式年報的多家整車企業中,不少營收與利潤均實現了大幅增長,自主品牌的單車利潤也逐步向萬元水平靠攏,進一步縮小與合資品牌之間的利潤差距。
分析指出,上市車企2016年的利潤猛漲,主要是得益因購置稅減半等政策刺激,整體汽車市場銷量創下新高,導致去年汽車資本市場營收及利潤上升。
上市車企利潤大幅增長
4月6日,上汽集團發布了2016年年報,報告期內實現營業收入7564.16億元,同比增長12.82%;凈利潤為320.09億元,同比增長7.43%;每股收益為2.90元。
而廣汽集團的年報顯示,2016年實現營業收入494.18億元,同比增長67.9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2.88億元,同比增長48.57%。這主要是得益於旗下各系列車型銷量的大幅增長。
事實上,上汽集團與廣汽集團年的報數據大幅提升,並非個案。從已經披露的年報來看,國內上市車企絕大部分業績飄紅。
在此之前,吉利汽車發布公告,去年營業收入達537.21億元,同比增長78.3%;凈利潤為51.7億元,同比增長了126%;每股盈利達到57.33分,同比增長123.4%。與此同時,吉利的利潤率達到了9.6%,同比上一年增長2.2個百分點,為最近8年來最佳。
北京汽車業績公告也顯示,去年盈利水平以及盈利能力大幅增長,實現營業收入1162億元,同比增長38.1%。其中,歸屬本公司權益持有人凈利潤63.67億元,同比增長91.9%,實現每股收益0.84元。數據顯示,去年北京汽車實現整車銷售192.9萬輛,同比增長16.4%。
不過,在“牛市”中也並非每家車企都能獲得不錯的業績。
金杯汽車年報顯示,去年實現營業收入48.02億元,同比增長3.5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08億元,同比下降683.03%,起凈利潤虧損達到了七年以來的最高值。
而處於風波漩渦之中的一汽轎車,2016年實現營業收入227.10億元,同比減少14.8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9.54億元;基本每股收益-0.59元。這主要是去年實現整體銷售19.35萬輛,較上年減少17.97%,導致收入和相關利潤指標同比下降。
自主品牌單車利潤大幅飆升
記者統計發現,自主品牌在利潤狀況大幅提升的背後,實則為車型逐步擺脫過去的低價低質模式,單車利潤逐步提升。
長城汽車年報顯示,去年營收984.43億元,同比增長29.6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可達105.51億元,同比增30.92%。按照去年累計銷量為107.45萬輛來計算,單車利潤可達9800元,已經接近了萬元大關。
而據廣汽集團發布的公告,廣汽乘用車截至2015年12月31日,經審計的營業收入為167.86億元,凈利潤為6.26億元;截至2016年12月31日,未經審計營業收入為328.07億元,凈利潤為30.43億元。這意味著,2016年廣汽乘用車利潤超過了24億元,單車利潤也達到了6500元。
不過,與合資豪華品牌相比,自主品牌的單車利潤依舊有一定距離。
據華晨中國2016年財報,合資公司華晨寶馬2016年純利達到79.96億元,單車利潤超過了2.5萬元。另一豪華品牌北京奔馳,其總收入為853.12億元,同比增長28.7%;毛利為253.75億元,同比增長52%;毛利率為29.7%,比去年同期提升5個百分點;單車利潤更是超過3萬元。
與此同時,得益於新能源汽車業務的增長,部分車企的利潤也大幅增長。比亞迪年報顯示,該集團的年收入約1034.7億元,同比增長29.32%,新能源汽車業務整體收入約346.2億元,同比增長約80.27%,占總收入的比例增至33.46%,成為比亞迪集團收入和利潤的重要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