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一路上漲的保費收入,截至去年年底,剛剛發布年報的中國平安投資資產已逼近2萬億元。
如此大的資金量,疊加震蕩的市場,中國平安2016年依然收獲了6%的高水平凈投資收益率以及5.3%的總投資收益率。這一投資收益率水平在目前發布年報的四家A股上市險企2016年業績中排名第一。
在低利率的投資環境下,凈投資收益率卻可以逆勢一路上揚,如何實現?近日,第一財經記者向這近2萬億元投資資產的“掌舵者”——中國平安首席投資執行官陳德賢尋求答案。
他在接受專訪時表示,凈資產收益率的逆勢上漲一方面來源於提早對高收益項目的布局,一方面則來自於對凈投資收益“多元化”的追求。
而對於2017年的投資策略,陳德賢則表示大類配置上不會較2016年有太大差異。盡管他預計今年市場波動仍然會比較大,但上市公司基本面會有所改善從而有利於資本市場,因此今年權益配置比例會稍有提升,同時他認為低利率拐點已過,對中長期的投資環境謹慎樂觀。
一路上漲的凈投資收益率
“通過利率資產來守住負債底線,通過動態管理創造更高收益。”這是陳德賢的“投資格言”。而將這句話落實在投資業績上的話,前者更多地反映在凈投資收益中,而後者則更多反映在總投資收益中。
查看近5年的年報,盡管總投資收益率會隨著市場而起起伏伏,但中國平安的凈投資收益率卻是一路上揚,看似並沒有受到低利率投資環境的太大影響。2016年,中國平安實現凈投資收益1050億元,凈投資收益率更是達到了6%的歷史高點,較2015年再上升0.2個百分點。
所謂凈投資收益,主要包含存款利息收入、債券利息收入、權益投資股息收入以及投資性房地產租賃收入等。
中國平安解釋稱,2016年保險資金投資組合的凈投資收益同比增長23.9%,主要原因是固定收益類投資利息收入和權益投資分紅收入增加。凈投資收益率為6.0%,同比上升0.2 個百分點,主要原因是公司優化資產配置,提前布局配置優質固定收益資產、優先股,動態配置權益資產。
“我們追求的是凈投資收益的來源多元化。”陳德賢說。
據他介紹,和過去凈投資收益主要靠協議存款利息收入和債券利息收入不同,目前中國平安的凈投資收益來源已經越來越多樣化,除傳統的存款和債券之外,還包括股票分紅、信托計劃、債權計劃的利息收入;投資性物業的租金收入等。其中,中國平安股票分紅收入從2015年的35億元上升至2016年的60億元。而未來,陳德賢希望能進一步加強物業和不動產的固定租金收入在凈投資收益中的貢獻。
截至2016年底,中國平安的投資性物業在其投資資產中占比為2.2%,較2015年底上升0.7個百分點,2016年度的投資性房地產租金收入為18.22億元,而陳德賢表示,未來在不動產中將更關註工業物流領域,例如倉庫、冷鏈等資產,這類資產的收益率平均能夠達到7%-8%。
不過,陳德賢也表示,雖然過去幾年中國平安的凈投資收益率持續上升,但是要繼續上漲至超過目前6%的水平是有一定的不現實。“並不是說凈投資收益率不能上升,但如果再往上升的話可能就要面臨大得多的信用風險。我認為比較合理的水平是在5%-6%的區間內。”陳德賢說。
破局再投資挑戰
如果說凈投資收益率無法在去年的高點上繼續持續上升是陳德賢在2017年面對的一大挑戰,那另一大挑戰就是在低利率環境下,到期資產的再投資壓力。隨著投資資產規模快速增長和高收益項目的逐漸到期,原本的高收益存量資產所占比例逐步下降,新增投資資產和再投資的收益率對資產整體收益顯然更為關鍵。
陳德賢表示,為應對低利率環境的挑戰,其實平安在2013年、2014年就加大力度,提前布局優質、高收益的另類資產,這類項目平均期限在7-10年左右,也使得中國平安近年的凈投資收益率沒有受到低利率環境的影響。
不過,在2017年中國平安將迎來部分投資項目的到期。“2017年到期的規模是比較大的,到期的收益率也是比較高,確實面臨著再投資的壓力,所以這部分我們也加緊部署尋找優質資產。”陳德賢表示,這是整個行業所共同面臨的挑戰。但由於中國平安的綜合金融優勢,並不缺少資產項目,主要的關註點是資產的風險是否能夠把控。未來會積極尋找高質量資產,如PPP項目、股權、不動產投資等,相信可以很好地解決到期資金的再投資問題。
而從去年年底開始,10年期國債收益率的上升也讓陳德賢對未來的投資環境持較為樂觀的態度。中債數據顯示,10年期國債收益率已從去年10月的2.65%左右上升至3月29日的3.27%,期間曾一度接近3.5%。
“低利率拐點已經過去。”陳德賢分析稱,由於國家在經濟調結構的過程中流動性會實現再分布,這個過程中流動性會偏緊,因此他認為今年到明年的利率水平會至少維持現在的水平或者升高。而未來在升息周期中,將有利於再投資資金獲取較高的收益。
但債券收益率上升的另一面,則意味著債市的價格下跌,這使得保險公司對於債券初始投資時的會計分類顯得尤為重要。
在會計分類上,債券通常會被放入“持有至到期金融資產”或者“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極少數會被歸入“以公允價值計量且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這三者在投資後續計量上的區別是,“持有至到期金融資產”以攤余成本計量,並不受市價波動影響,而後兩者均受市價波動影響,其中如被歸類至“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則持有期間市價波動引起的公允價值變化被計入所有者權益,只有存在減值或賣出所造成的損益才計入利潤表,而“以公允價值計量且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從字面上就可以理解,其市價波動將直接計入損益表。
陳德賢表示,在幾年前,中國平安已經開始調整債券的會計分類,歸類為持有至到期的債券比例變得更高。截至2016年末約85%的債券投資歸類為持有至到期,13%左右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不到2%為公允價值計量且變動計入當期損益。
“債券投資是平安實現資產負債匹配的主要工具,因而債券投資以長期持有為主,雖然在債券市場價格上漲的時候歸類至持有至到期無法享受市價變動帶來的浮盈,但是分類至持有至到期資產是可以抵禦周期波動的。”陳德賢表示。
不過,在金融資產的會計處理方面,對於所有保險資金投資從業者的另一大挑戰即為2018年即將實施的對於金融資產的新會計準則。在新會計準則下,金融資產的分類標準將迎來重大變化,權益性資產的市價波動將可能大部分直接計入利潤表,這對保險公司的動態管理能力將形成不小的挑戰。
2017年權益性資產將稍有提升
對於2017年的投資環境,陳德賢表示今年資產波動仍然會較大,信用風險、利率風險、股票市場劇烈波動風險仍然存在。不過由於中國平安的投資量化模型是基於精算、財務、產品、渠道等多方面因素的綜合考量,因此在大類配置上和2016年相比差別不會太大,而由於國家經濟結構的轉變、利率水平的改善、企業基本面上升等因素,陳德賢對於中長期的投資環境持謹慎樂觀的態度。
具體來說,中國平安將繼續以固定收益投資為主,把握債券市場調整機會配置長久期國債、金融債,改善資產負債久期缺口。其中,陳德賢表示將在國債投資上加大力度。“國債有一個很大的優勢就是免稅,表面的利率是3.4%,算上免稅因素後可以達到4.6%,這對於一個AAA級別的資產來說已經相當好了。”
而權益市場方面,陳德賢表示,將繼續關註高分紅、低估值及具有良好成長性的股票,而在行業上,則看好“新經濟”相關行業,譬如健康醫療、消費、新科技等。
“從上市公司的基本面來看,今年一些產能過剩的行業已經開始轉變,企業的盈利在今年將比去年有所提升,這種基本面的改善有利於股票市場,預計2017年險資在權益方面的配置比例與2016年相比稍有提升。”陳德賢表示。
另類投資方面,根據年報信息,中國平安截至去年底的另類投資規模為3019億元左右,占比為15.3%,其中大部分為信托計劃和債權計劃。陳德賢表示,雖然另類投資比重近兩年一直在上升,但是因為信托計劃和債權計劃的流動性都較差,因此基於其量化模型,目前的投資比例已經接近平安的上限。但新增投資資產仍然會繼續投向另類資產,未來會關註PE、不動產、基建等另類資產的投資機會。
而在海外投資上,根據陳德賢介紹,截至去年底中國平安海外投資約占投資資產中接近5%左右,其中九成為港股,其余部分則為歐美地區的物業及委外的PE、基金類產品及現金。陳德賢表示,今年還將繼續在港股方面挖掘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