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公募委外業態生變:拼單、發起式成兩大走向

業內預期已久的、公募基金委外通道業務的監管文件終於落地。

3月17日,證監會證券基金機構監管部向各公募基金管理人、托管人下發《機構監管情況通報》(下稱《通報》)明確提出,嚴禁公募基金通道化,並對公募基金機構投資集中度問題做了嚴格規定,其中最為核心的一點即:單一機構持倉基金份額超50%,管理人將采取發起式形式運作。

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的多位業內人士看來,這一措施將直接影響到公募基金的委外業務,一方面發起式業務模式考驗公募基金的主動管理能力;另一方面,在監管倒逼之下,未來機構“拼單”認購的現象可能增多,長遠來看利於中國資本市場機構化的發展。

“拼單”成委外新走向

《通報》規定,在新基金發行中,單一機構新設基金(含已獲批但尚未成立的基金)單一投資者持有份額占比超過50%時,將采取封閉式運作,或定期開放且開放周期不低於3個月,並采取發起式形式運作。這一規定意味著未來公募基金委外業務門檻有所提高。有別於2016年承接單一機構定制業務,將來基金公司需要自掏1000萬元真金白銀跟投,且必須鎖定三年。

依據2014年7月證監會發布的《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運作管理辦法》,發起式基金是指基金管理人在募集基金時,使用公司股東資金、公司固有資金、公司高級管理人員或者基金經理等人員資金認購基金的金額不少於1000萬元人民幣,且持有期限不少於三年。發起式基金的基金合同生效三年後,若基金資產凈值低於兩億元的,基金合同自動終止。

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的多位業內人士看來,上述規定對公募委外或者機構化業務的影響不會太大。上海一家公募基金副總經理稱,公募基金未來在開展機構業務時,可能會采取“拼單”模式,只要引入2家以上的機構資金,便可輕易突破這一規則限制。比如某基金發行一只定開債基金,兩家機構負責投入1億元以上等額資金,管理人負責湊起200戶的最低成立門檻,任何一家機構均不滿足持倉占比50%的“限制”。

“在過去,拼單的核心(前提)是一家基金公司的純主動管理能力。以前要實現這一模式難度不小。現在監管倒逼之下,未來行業內應該會容易接受這一模式,這利於資本市場機構投資者的比重的提高,也不存在單一機構定制的流動性風險,長期對基金公司及行業是好事情。” 華南一家大型基金公司內部人士如此指出。

在他看來,基金公司自身也有擇時的能力,面對優勢的基金投資標的,基金公司也有發起式經營的意願。“這考驗基金公司的主動管理能力,如果它對自己的業績有信心且有能力去支付發起式基金自購金額的話,那這樣的買賣還是能做的。”在《通報》落地之後,眼下對於一些委外業務的承接大戶,尤其是一些銀行系基金公司而言,著實舒展了一口氣。

在新規實施之後,未來整個公募基金委外業務分化將加劇。上海一家大型基金公司內部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稱,一些有股東背景的、自身資本金實力較強的基金公司,它們在承接機構業務時,有較強的議價權;但一些缺乏股東優勢、自身實力較弱的基金公司,很難讓多家機構坐下來,接受它的“拼單”成立基金的要求,且這些公司自身也沒有多少實力開拓發起式基金業務。

實施時間:即時生效?

論及《通報》的初衷,在業內看來,監管的目的不是為了限制基金公司機構業務,而是在管控風險。《通報》內容亦有指出,2016年以來,部分公募基金管理人接受個別機構投資者申購,致單一投資者持有基金份額比例過於集中,管理人獨立性、產品流動性風險以及公平對待投資者等問題不容忽視。“它(發布)直接是針對委外,目的在於維護中國公募基金市場的可持續穩健發展。”濟安金信基金評價中心主任王群航如此指出。

只不過,業內對於新規的具體實施時間目前存疑。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的上述多位業內人士看來,如果即時生效,那基金公司在開展單一機構定制基金業務時,就將在產品申報的“上遊業務”起標註單一機構定制及發起式等字樣。

華南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產品經理稱,證監會未在文件中寫明具體業務的實施時間。為此,各家公司還在確認中,但業內普遍的理解是即日生效。

依據《通報》,單一投資者持倉超過50%時,基金公司將在基金合同及基金招募說明書等信息披露文件中予以充分披露及標示,此類產品不得向個人投資者公開發售。管理人還應在基金註冊申請材料中承諾,其擁有完全獨立的投資決策權,不受特定投資者的影響。換言之,未來單一機構定制基金相關信息將被公開披露。

截至目前,市面上現存的定制基金,均未在發行文件如基金合同及招募說明書中披露過機構或者委外字樣。工銀瑞信3月初成立一只909.5億元的、名為工銀瑞信豐淳的半年定期開放債券基金震驚業內,這只基金投資者人數僅223戶,且基金金額中還包括工銀瑞信內部員工認購的3299.23元。工銀瑞信亦未在發行文件中,標註委外或者機構定制。

行業趨向分化

隨著新規的實施,基金行業的分化或將加劇。

新規之下,未來單一客戶定制基金的首發金額或將有所提高。《通報》稱,此前單一投資者持有基金份額占比已達到或者超過50%的存續基金產品,管理人後續不得再接受此單一投資者的申購。這意味著此前諸如一些公司先保2億元成立門檻,隨後等機構資金到位後追加入場的業態將成為過去時。

2016年,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公募基金規模有史以來第一次站上了9萬億元大關。然而,到了今年1月份規模又縮水近8000萬元,跌至8.36萬億元。而第一財經記者發現,在去年四季度多只固定收益類基金規模暴漲,最多的基金單一個季度凈申購逾500多億元,而凈申購百億元以上的基金數量超過20只。依據新規,未來單一機構定制基金基本無法在年末沖規模。而拼單沖量則更考驗一家基金公司的能力。

眼下的基金發行潮或是未來各家公司實力體現的一次預演,眼下各家基金公司正在忙於“去庫存”。去年12月監管要求稱,自2017年1月起,對於超期未募集的基金產品數量達到或超過已批複未募集基金產品總數60%的基金管理人,再次申報基金產品的,證監會將委托相關派出機構對基金管理人有關情況進行現場檢查。

據Wind資訊統計,在3月份剛剛過去的19天里,共有121只基金成立。對此,王群航稱,為了滿足監管要求,去年12月發行基金數量驟增,但市況艱難且基金發行的最長時間期限是3個月。“熬到3月份必須要成立,所以3月份成立的數量才會這麽多。”而公開數據也印證了他的說法,在新基金中,3月份開始認購的基金數量僅26只。

在業內人士看來,能在新規之前,釋放大量存量殼資源的基金公司,極有可能在未來的競爭格局中繼續展現發展實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188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