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7年會於3月18-20日在北京舉行。在以“《巴黎協定》:前進還是後退”為主題的分論壇上,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董事長楊華、中國國電集團公司董事長喬保平、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張玉卓分別表示,將為中國履行《巴黎協定》作出企業應有的貢獻。
人類社會經濟發展與能源消耗、環境承載能力之間存在一定沖突。《巴黎協定》於2016年11月24號的正式生效,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史上具有重大里程碑意義。《巴黎協定》勾勒出全球環境和發展的新秩序,不僅開啟了全球氣候治理的新紀元,也將進一步推動世界能源格局的重塑。
《巴黎協定》規定了未來溫室氣體的排放空間,確定了溫控的具體目標——2度,凝聚了當前國際社會在氣候變化問題上的基本共識。
中海油未來在天然氣發展上投入更多
楊華表示,中國的經濟發展需要清潔、高效、穩定,具有成本競爭力的能源作為支撐,中國的能源稟賦和終端用能結構決定了化石能源仍將占據重要的位置,特別是油氣在中長期內依然是主體能源之一。天然氣作為清潔高效的化石能源,在未來能源體系中將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他介紹道,中海油作為一家以油氣生產為主的公司,不僅關註能源生產,也關註環境保護。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中海油在中國率先發展液化天然氣產業,至今累計引進LNG超過1億噸,成為全球第二大主力LNG供應商采購商。目前已在沿海多省市建立LNG接收站和輸氣管網。
“《巴黎協定》的生效帶給我們的不只是挑戰,更多是發展機遇。我們願意國內外企業攜手同心,共謀發展。”楊華說。
在楊華看來,當前全球能源正在經歷六個深刻變革,即:能源供需的寬松化,能源結構的低碳化,能源格局的多極化,能源治理的複雜化,能源安全的多元化和能源系統的智能化。他認為,在《巴黎協定》的推動下,全球能源結構轉型的步伐進進一步加快,未來的能源結構將更加多元化,各種能源形式都會在其中發揮作用。
國電集團清潔能源裝機比重超30%
“國電集團作為中國五大發電集團之一,節能減排義不容辭,責無旁貸,我們將不折不扣落實國家政策,大力發展綠色、低碳能源,實施超低排放的改造。”喬保平在今日的論壇上表示。
目前,國電集團總裝機1.42億千瓦,其中火電9926萬千瓦,風電2283萬千瓦,清潔可再生能源的裝機比重達到30.5%。
具體到火電方面,60萬千瓦以上清潔高效機組比重已經超過一半,達到氣電排放標準的抄底排放機組超過50%,脫硫比重達到100%。國電集團自主建設的百萬千瓦機組是世界能效能源指標最優的火電機組。
喬保平當場表態,國電集團將繼續承擔環保責任、社會的責任,為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應有的貢獻。堅持綠色、低碳發展,繼續大力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推進化石能源的清潔高效利用。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加大科技的投入,開展重大科技攻關,力爭取得突破。加強國際合作,開展聯合研究,攜手應對全球的氣候變化。
神華生產過程基本實現無排放
神華集團作為全球第一大煤炭生產商,在減少煤炭生產過程的汙染方面進行了大量研發和應用工作。
據張玉卓介紹,神華集團開發了煤制油、煤制乙烯和其他化工品,生產過程可以實現基本無排放。神華集團在現代煤化工產業上,率先開展二氧化碳的封存,已經建設了10萬噸/年的裝置。神華在未來發展氫,推進煤氣化,燃料電池等系統,提供最幹凈的終端能源。
他總結道,中國在煤炭的高效利用上已經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未來還要通過科技創新來創新煤炭的清潔利用方式,特別是突破低碳關鍵技術。未來35年,中國建設一個低碳的能源系統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