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毛大慶:多樣性×文化智力才是創新,最重要的是連接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316/161893.shtml

毛大慶:多樣性×文化智力才是創新,最重要的是連接
場景實驗室 場景實驗室

毛大慶:多樣性×文化智力才是創新,最重要的是連接

網絡效應已從比特中溢出,原子被關系重構,“混”才是出路。

本文由場景實驗室(微信ID: changjingshiyanshi)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 毛大慶

什麽是聯合辦公?什麽是共享生活?什麽是共享社區?共享經濟 2.0 已進入深水區,人成為這個時代最大的場景。基於人處於自身的情感和情緒的代理中,我們切切實實感受到新的解決方案和新的意義表達層出不窮。

我們不再滿足於 Online 的“屏觸”,也不再滿足於簡單空間的停留,真正打動我們的是空間、人、物之間的關系。網絡效應已從比特中溢出,原子被關系重構,“混”才是出路。

2

3

近兩年,各式各樣的模式創新中出現了三個重要的詞——混沌,李善友的混沌大學;混序,李文的混序部落;混合,吳聲的混合內容。這三個詞都是“混”,“混”的確是關鍵,因為沒有了邊界才會出現新東西。

“混”是有理論的。《為誰留的空椅子:多樣性如何驅動創新》這本書揭示了一個關於創新的新公式,創新是多樣性乘以文化智力,其中多樣性就是“混”。

“混”之後,需要有方法,用文化智力驅動創新。在新的商業模式中,最核心的認知是——精神消費、社群、社群思維、社群經濟,其中最需要找到的物理概念就是 IP。

IP 代表著人的價值取向和消費取向。它從社群里衍生出來,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在沒有互聯網的時代,宗教是最大的 IP,而能夠在這個時代制造商業宗教,所基於的是連接和互聯網。今天的企業,如果沒有能力制造自己的企業宗教,恐怕也就沒有了存在的意義。

基於以上,我們一起來探討精神商業時代社群經濟的新模式和創新能力的新要求:

從微觀上說,消費方式和結構正在發生著改變——從生存型消費向享受型消費升級,傳統消費向新型消費升級,物質型消費向服務型消費升級。其中需特別註意的是,高凈值人群開始從金融、理財、保險等單點式消費向網狀新增長點消費、複合型消費升級。所有這些升級都在我們身邊潛移默化地發生。

4jpg

全世界都在消費升級,中國的消費升級空間尤其巨大,並且中國消費升級過程中,在精神消費領域的消費產品將是難以估量的。解決用戶的精神饑渴是新商業的最大機會,而核心是能否找到人的精神訴求和真正為滿足精神訴求所創造的新產品。

你的每一個設計都是要找到那一群人共同的精神訴求,社群思維是這個時代最高段位的思維,沒有這個能力,別的模式都免談。滿足消費者在精神層面的剛性需求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必備條件。

我們目前做出的共享際,略有一些社群思維。做完之後好多人來取經,來了就拍照,什麽都照,我說照片你拿走,房子也拿走,都做不出來,因為你沒有社群思維。你只是看著房子好,可這房子有什麽用?還是房地產。最終要有社群思維、社群經濟。我個人認為社群思維真的是高於互聯網思維,而互聯網思維是構成社群思維的基礎。不懂互聯網思維,就更沒有資格談社群思維。

社群經濟是下一個時代里不斷支撐經濟發展的原力註入。社群經濟有三個特征,它是人本經濟,是人性經濟,更是人格經濟。其中最重要的是人格經濟,它強調企業需要塑造魅力人格體,不斷提升品牌人格的正能量,才有機會得到用戶的歡迎和擁戴。

社群經濟是人格經濟,連接和交互是搭建社群的渠道,其中空間、消費、精神三點缺一不可。空間是社群活動投射的載體,消費是空間在物理方式上讓社群鏈接的商業手法,精神是社群在鏈接過程中形成的共同價值觀,是最穩固的形成商業護城河的核心。

5b

當網絡只有一個節點時,它是孤立的,是沒有價值的,但當所有人通過移動互聯網連接時,表現出的推動和顛覆的力量將呈現指數級增長。所以,要把你的產品接入到已連接的網絡,嘗試讓產品與不同領域、不同類型的產品產生連接,通過連接再搭建新的社群,這是非常關鍵的思維路徑。

什麽才能夠成為社群?首先有共同的基本價值觀的認同,才能形成精神聯合體,再達成利益共同體,我想這是在連接的時代大家必須要去理解的。當然在用戶社群之上,未來會產生更多新的商業模式,比如 C2B 模式。

6

當然,這個馬雲最近談得很多,他說當企業擁有用戶社群後,跨界延伸的能力增強,即使跨界也無需親力親為,通過集合用戶的需求,倒逼供應鏈,對產品或服務進行反向采購,同時也擁有較強的議價能力。誰有更強大的社群,更能夠集合社群,未來就會在新產生的商業模式中占得先機。

在我個人的實踐中,共享辦公只是一個入口,終點其實是在共享生活上。占領了辦公,再慢慢去占領居住,最後去占領消費,把這三者融合在空間里,才是我要做的事情,也是我們要做的共享社區。

共享社區對原來商業綜合體的顛覆是從單一的地產邏輯、空間邏輯,變為空間和人的連接,企業跟企業的連接,資源跟資源的連接,視角轉向為用戶思維,從原來的租戶變成未來的用戶,從原來的招商變成了 IP 的組織和發現,這是我們真正要學會的本領。

7

精神商業中的成功企業,將會具備一系列獨特的能力:能夠打磨出自身品牌的精神內核,打造出極具穿透力和凝聚力的品牌 IP,能夠不斷為用戶貼上精神標簽並反複強化,能夠將用戶群打造成一種真正的精神聯合體,能夠激發它的用戶社群產生出巨大的傳播能量。

從功能商業升級到精神商業是全球商業變革無可逆轉的大趨勢。在功能商業陷入困境的今天,精神商業肩負著一種歷史使命,已經吹響號角。在未來精神商業時代中成功的企業,將會比今天功能商業時代的成功企業更加優秀、強大,因為它的最大能量是連接的能量。社群成為商業的孵化器,社群的真正價值,是讓企業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找到生存之道,構建牢不可破的深度用戶關系。

社群生態的運營邏輯,做來做去還是這四句話,產品即場景,分享即獲取,跨界即連接,流行即流量。

8

我們自己的路徑是,先塑造人格化的品牌,孵化小眾社群,再到內容爆發產品引爆,制造流行文化,最後定義生活方式。我們任何一個產品的生命周期和制造周期,其實都是圍繞這五步的產品路徑圖去發展的。當然,重構體驗、重構價值、重構連接這是永遠沒完沒了要做下去的事情。

9

創新能力,等於多樣性乘以文化智力。文化智力是一個特別高端的智力,它考驗你的合夥人、團隊有沒有能跨越多元文化、高效工作的人,他能不能夠包容,能不能提煉,能不能願意放大差異。同時也考驗領導者能不能駕馭得了這樣的文化環境,能不能包容及不斷放大差異,並從差異里尋找創新的元素。團隊成員是否具備文化智力,可以通過回答這四個問題來驗證:

第一,有沒有文化智力的驅動性?所要驗證的是他有沒有內驅力、有沒有自信、有沒有興趣去擁抱多元文化。如果他的想法就是要趨同,要大同小異,要最大範圍地取得共識,這種人很難產生文化智力。

第二,有沒有文化智力的知識?這在於他認不認為能夠從多樣化的人群中提取他們身上的潛在價值,認不認為這里真的有潛在價值。

第三,有沒有文化智力的策略?關鍵在於他會不會去規劃多樣性,能不能用好多樣性,能不能有計劃地對社交之後的多樣性進行有價值的規劃。

第四,有沒有文化智力的行動力?行動力所強調的是,他能不能把多樣性提取出來,把差異放大,最後快速地把它組建成一個新的產品。

沒有這四種能力的團隊,說白了,再怎麽創新也創不出來。最終歸結到人,多樣性乘以文化智力,才能有創新的產品。

10

我用這些話反思自己做了兩年的這些東西,成功的地方都來源於我們團隊有幾個人,敢於跨越多樣性文化,敢於跨越自己,敢於否定自己,敢於放大差異,最後才能夠創出新玩意兒。希望你多找到一些有文化智力的人,才能夠真的產生出創新產品。

消費升級 社群經濟的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174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