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全國人大代表黃細花:開發邊界地區生態旅遊 解決“富饒的貧困”

交通不便、本地資源不足、發展意識滯後等因素,讓許多邊界地區豐富的旅遊資源並未得到充分開發利用,使得當地旅遊市場與旅遊資源存在絕大反差,形成“富饒的貧困”。

在2017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西藏林芝市人民政府黨組成員、林芝市旅發委副主任黃細花提交建議稱,要加快邊界生態旅遊開發力度,加大對邊界旅遊扶貧,因地制宜培育高端的、特色的邊界旅遊產品,填補國內旅遊消費市場空白。

生態旅遊是當今世界旅遊業發展的熱點,據估算,生態旅遊年均增長率為20%-25%,是旅遊產品中增長最快的部分。2106年,國家旅遊局聯合國家發改委制定《全國生態旅遊發展規劃(2016-2025年)》,提出未來10年在國內培育20個生態旅遊協作區、建設200個重點生態旅遊目的地的發展目標。

黃細花提到,我國邊界地區有著最適合的條件,發展邊界地區生態旅遊,保護性開發當地資源,加強生態旅遊資源開發利用中的保護與管理,采用科技手段對生態旅遊區的環境影響進行監測、評價,確定生態環境和旅遊資源的承載力,可使當地走上可持續發展道路。

此外,加大對邊界生態旅遊開發,打造具有特色的旅遊產品,可填補國內市場上的產品空白,留下國內吸引國際高端消費群體。

目前,我國國內旅遊市場上高端旅遊項目極其缺乏,如森林探險、冰川徒步、海洋浮潛、雪山攀爬等,國內高端消費者只能到國外消費。但是,國內並不缺乏這些旅遊資源,缺乏的是系統性開發。

以西藏為例,西藏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眾多資源在世界上獨一無二,但西藏目前尚未形成具有特色的高端旅遊產品與高端旅遊線路,而毗鄰的尼泊爾卻擁有全球著名的環喜馬拉雅徒步、高山滑翔傘、雪山攀爬等旅遊品牌,每年吸引數十萬世界各地遊客。

值得關註的是,開發邊界地區的生態旅遊資源,有利於對邊界地區進行旅遊扶貧,鞏固邊界地區的社會經濟穩定。

黃細花稱,加快邊界地區生態旅遊開發,在保護當地環境的基礎上,因地制宜挖掘旅遊資源,發展高端旅遊項目,打造特色旅遊品牌,吸引國內外生態遊客,增加地區的經濟收入,提高當地就業率,培育當地旅遊市場,這是對邊界地區一種有效的“造血式扶貧”。

而且生態旅遊者的收入較高,旅遊花費也大。發展高端旅遊業,給當地帶來生態旅遊遊客與高端消費,不僅能為當地經濟創造收益,也能適當增加當地居民的就業,提升當地居民生活品質,這有利於維護邊界地區經濟社會穩定,也實現“興邊富民”的目的。

當然,還能夠提升國內旅遊市場的層次。

目前,中國旅遊市場消費者,無論是國內遊客還是國際遊客,主要以觀光旅遊為主,觀光旅遊屬於旅遊活動的基本層次,旅遊者參與程度低,旅行時間短,旅遊花費較少,因而創匯能力比較低。

根據調查研究,中國接待的國際旅遊者人均創匯量遠遠低於其它國家,分別只有美國的1/4、香港的1/3、英國的1/2。想改變這種局面,必須提高旅遊活動行為層次,發展邊界地區的生態旅遊,打造獨特的旅遊產品,提高國內旅遊市場的層次,吸引更多的國際遊客。

在建議中,黃細花提到,要撥付專項開發資金對邊界地區進行保護性開發,因地制宜發展特色旅遊產業,通過旅遊業帶動當地經濟。將邊界地區旅遊景點進行提質升級,鼓勵有條件旅遊企業打造、訂制高端旅遊線路,組建旅遊聯盟,吸引高端遊客。重點培育高端旅遊服務人才,如旅遊定制員、線路設計員、多國語言翻譯、生態導遊等專業人員,服務高端遊客。

此外,還要適當放寬境外遊客入境條件,打造國際性的生態旅遊目的地,擴大生態旅遊品牌全球影響力。加大對邊界生態旅遊目的地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建設,確保交通、通訊、食宿、等方面的安全與便利。加大環保宣傳力度,使生態旅遊者和開發者自覺保護生態旅遊資源,制定並健全邊界旅遊環境保護和生態保護方面的法規措施,走依法保護生態旅遊資源的道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925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