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正月初七剛一上班,全國政協委員吳明就接到九三學社中央主席韓啟德的電話,請她參加全國政協“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專題協商會的調研工作。
吳明是北京大學醫學部主任助理,公共衛生學院衛生政策與管理系主任、教授,九三學社中央醫藥衛生委員會主任委員。在擔任十一屆、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這十年間,吳明通過多種渠道向中央反映醫改中出現的問題並提出建議。
2016 年5 月10 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專題協商會在全國政協召開。吳明作為8名特邀發言代表之一,向在座的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和相關部委的負責人做了“規範社會資本與公立醫院合作辦醫”的發言。
專題協商會開過半年之後的11 月8 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意見”,這被認為是我國醫改進入新階段的標誌性事件。
沈到基層“解剖麻雀”
在2016 年全國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中,俞正聲表示,“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是當年全國政協的3 個專題協商會之一。
為了準備這場專題協商會,全國政協三位副主席韓啟德、陳曉光和劉曉峰分別主持了6場座談會、3 場研討會,並分別帶隊到8 個省、市、自治區深入基層調研。吳明隨同調研組去了安徽、福建調研。吳明在3 月1 日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全國政協要求調研要落在實處,要求參與調研的委員實實在在地去了解實情,深入研究,提出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的建議。
在今年3月4日的全國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中,俞正聲說,全國政協堅持把改進調查研究作為提升整體履職水平的切入點,註重沈到基層,“解剖麻雀”,用事實和數據說話,對具體問題一地一策、一事一策,對共性問題從制度機制上找辦法,把脈、診斷、開方環環相扣,調研、協商、監督相互貫通,努力增強建言深度和實效。
吳明表示:“政協對於委員的要求越來越高了,不是到基層轉一圈就完事了,常常是白天去調研,回到駐地大家要在一起開會商討建議,還要求每位參加調研的委員都要提交建議文字稿”。
在“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調研中,參與座談、調研的委員和專家近百人次。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人社部、衛計委、食藥監總局等也都參與了調研。
調研成果以“全國政協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調研組”的名義形成了《關於進一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調研報告》報送國務院領導和相關部委,還形成6份《座談會綜合情況》和5份分省調研報告送委員們參考。
吳明認為,通過這次大調研,地方醫改中一些行之有效的經驗再一次進入了決策層的視線並得到了認同,提出的多措並舉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發揮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的杠桿作用、強化基層醫療服務推動建立分級診療和家庭醫生簽約制度、加強醫改領導形成改革合力等建議被不同程度地采納。
沈到基層“解剖麻雀”的做法已經成為政協調研工作的常態。俞正聲在常委會報告中還舉了“東北三省工業轉型升級問題”調研的例子。這次調研采取有分有合的模式,3位副主席帶隊,分16個子課題深入22 個市地、87家企業,召開57場座談會,形成總報告和22個分報告,提出重要意見建議。
“雙周協商會”挑旺委員積極性
經過近68 年發展,人民政協在實踐協商民主制度方面,逐漸形成了專題協商、對口協商、界別協商、提案辦理協商為主的政治協商方式。其中,在專題協商方面的主要形式是專題議政性常委會議、專題協商會和雙周協商座談會。
全國政協新聞發言人王國慶3 月2日表示,雙周協商座談會是十二屆政協工作的一個大亮點。雙周協商座談會一次大約3 個小時,要“ 小切口”,“ 大視野”,從關系全局的小問題入手,以點帶面,通過深入的調研協商,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對策。
從2013 年10 月22 日召開的圍繞宏觀經濟形勢第一次,到2017 年2 月16 日召開圍繞“辦好學前教育”的最新一次——在不到3 年半的時間內,全國政協一共召開了62 次雙周協商座談會。每次雙周協商座談會,都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主持。
吳明參加過三次雙周座談會,分別圍繞“重視特殊教育”“建築工人工傷維權”和“推進安寧療護工作”建言獻策。
吳明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雙周協商座談會極大地調動了政協委員們的積極性,改變了過去相當比例的政協委員只是“兩會委員”、兩會過去了就不怎麽履職了的情況。“這一屆很多政協委員覺得當政協委員確實挺忙的。”吳明說。
由於雙周協商座談會召開的頻率快,涉及面比較寬,覆蓋委員的範圍也很大,每次會議都是俞正聲主持,參加座談會的委員就更需要在認真調研的基礎上準備發言材料。
王國慶說,每次會前,委員們帶著問題進行大量的調研,會上委員們和有關專家學者、相關部門的負責人發表各自的觀點意見。會後,把協商形成的重要成果,以書面形式報送黨中央、國務院及有關部門。
為了準備“重視特殊教育”座談會上的建言獻策內容,吳明參加了全國政協組織的調研活動,專程去天津的特殊教育學校了解情況,並在雙周協商會上做了“早發現、早幹預,推進自閉癥兒童社會融合教育”的發言。
關於雙周協商座談會怎麽影響國家政策、政府部門決策,王國慶正好談到了吳明曾參加過的“建築工人工傷維權”這場雙周協商座談會的效果。這是涉及很多部門、十多年都沒解決的問題,結果在雙周協商會上得以推動解決。座談後開過不久,人社部和住建部聯合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做好建築業工傷保險工作的意見》。
多渠道參政議政上傳民聲
吳明表示,目前有三種參政議政的渠道,一是作為九三學社中央醫衛委主任,每年組織醫衛委開展調研、撰寫提案,11月上報社中央,若被選中在兩會中可以作為九三學社中央提案提交全國政協,這種提案雖然不署個人名字,但影響力比較大。
第二種渠道是受政府委托,黨派中央對某些問題進行調研。比如九三學社和農工民主黨醫藥衛生領域的委員比較多,在醫改方面的調研比較多。調研報告可以直接上報中央。
第三種渠道是通過政協、統戰部。除了作為全國政協委員,每年提交數份提案外,吳明同時還是中央統戰部信息員,如果有特別緊急或是重要的事情,還可以通過統戰部的途徑上報。
由於平時參政議政的通道非常暢通,作為老本行的醫改,反而並不是吳明兩會期間提交提案的重點。
“醫改方面的問題都可以通過平時的這些渠道,直接向衛計委或更高層的政府領導反映,或者上報給九三學社中央,有些建議已經得到了中央領導和政府相關部門的重視,因此沒有必要再作為委員個人提案在兩會期間提交了。”吳明說。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吳明今年的提案還是要重點關註公益領域,如自閉癥兒童的社會融合教育和加強塵肺病源頭治理等。最近這兩年吳明一直關註這些問題,了解他們的困難和訴求。
3月1日中午,第一財經記者采訪吳明時,她手里正拿著一大摞自閉癥兒童家長聯盟發過來的材料,為參加3 月2 日這些家長在北京舉行的研討會做準備。
“作為民主黨派成員,作為政協委員,我們有責任為這些人去呼籲,讓政府和社會給他們更多的關愛,推動相關問題的解決。”吳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