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人工智能會替代人類還是促使人類加速進化?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3110

在電影《超能陸戰隊》中,大白Baymax就是主角身邊的醫療機器人。將來人工智能診斷疾病,比老醫生還要靠譜。(東方IC/圖)

(本文首發於2017年2月23日《南方周末》,原標題為《舊人類暢想人類未來》)

人工智能診斷疾病,比老醫生還要靠譜。2017年2月15日,《自然》雜誌刊登了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Heather Hazlett團隊的一項成果。有自閉癥哥哥或姐姐的小朋友是自閉癥高危人群,但一般而言,自閉癥在兒童成長到2到3歲才表現出典型的癥狀。如何在這些小朋友2歲前判斷他們有多大的可能患自閉癥?

對此,傳統的行為問卷調查法只有50%的準確度,和扔硬幣相當,但Hazlett團隊開發的深度學習算法準確度達88%。

2016年,IBM的人工智能Watson,用十分鐘時間診斷出一位女性得了一種罕見的白血病。

人工智能目前還在嬰兒期,距離“奇點臨近”還是相當遙遠的,但已經在制造業、金融與醫療等行業嶄露頭角。

有兩類工作危險了:一類是動作與處理方式可以標準化、程序化的工作,例如制造業,越來越智慧的機器人,動作精度比人高,處理速度比人快,犯錯誤的概率比人低;另一類是產生大量數據,需要從數據中尋找模式的工作,具備自我學習能力的人工智能,有人類越來越難以企及的算力,掌握人類甚至不能理解的算法,將超越最好的人類統計學家。

無怪乎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建議,如果人類工作被機器人搶走,可以向機器人征稅。蓋茨認為:一個人類員工,在工廠中創造了5萬美元的價值,人類會為這個價值繳稅;如果機器人來做同樣的事情,我們應該對機器人征收同等水平的稅。那麽,這機器人到底是算機器還是算人?機器人、人工智能取代人類工作,和歷史上的技術革命是同一性質的嗎?

歷史上有許多技術革新,耕牛是畜力代替人力,蒸汽機、電動機是自然力代替人力,極大提升了效率,也提升了人類生活水平。當然,裁縫會恨縫紉機,馬車夫會恨汽車,手工業者會恨機器,因為他們的工作被搶走了。一些理論家也預測過機器大規模使用,造成普遍失業與貧困,但真相是,經過適當培訓,失業者往往進入新湧現出來的行業,獲得更高的收入。

但是,這一次會不一樣嗎?一些人用歷史上的汽車取代馬車,來類比機器人、人工智能取代人類工作,讓大家不必杞人憂天,一些工作被機器人、人工智能取代了,新的工作又會被創造出來,就好像馬車夫失業了,但需要造汽車的工人,需要汽車司機;只要是技術能夠極大提升效率,這種技術的普及就是不可阻擋的,也會總體上提升大家的生活水平。

不過,你確信你是被取代的馬車夫,抑或是被淘汰的馬?馬車這個行業消失之後,馬車夫只要放低心態,或經過適當培訓,固然能找到新的工作,但是社會可不需要這麽多馬了,大量的馬被送往了屠宰場、做成了馬肉罐頭。

過去所有的技術革命,導致一些工作消失,相當於馬車夫改行。這一次智能機器人、人工智能代替人類工作,從短期效應看跟過去的技術革命會很類似,被取代的馬車夫找到了新的工作,但從長期效應看極有可能跟過去的技術革命完全不一樣,一種可能是大部分人將成為被淘汰的馬,被福利養起來,只有小部分人工作,甚至最終所有人都被福利養起來。

汽車取代馬車之後,需要制造汽車的人,但要是智能機器人會制造汽車,要是智能機器人會自我複制,還需要制造汽車的人嗎?汽車取代馬車之後,需要汽車司機,但人工智能開得又快又穩,不會違反交規,也不會錯踩油門,還需要汽車司機嗎?

另一種可能是這種選擇壓力會導致人類加速進化,基因編輯技術會打造遠離遺傳疾病、更健康、更長壽、更聰明的新人類1.0,如果大腦中有人工智能接口,那就是新人類2.0……未來或將遠遠超出我們這些舊人類的想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24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