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從年薪20萬升至上百萬 券商分析師跳槽季來臨

“離職的原因只有兩個,要麽錢給的不夠;要麽心受委屈了。”又是春節招聘季,券商分析師暗潮湧動。

第一財經記者走訪了近十位券商分析師。從從業1年到從業近20年,從券商分析師助理到券商分析師,從高級分析師到首席分析師再到券商研究所所長。在他們眼中,券商分析師流動性堪比互聯網公司。

受訪人士表示,多數剛入行的分析師薪酬待遇在10萬元到20萬元之間,而少數“幸運兒”鯉魚躍龍門,身價上漲至百萬元。從業年限、所在研究所平臺的大小和市場行情決定了大多數券商分析師的薪酬水平。

談及流動性的原因,被訪人士表示,券商之間此起彼伏的並購重組導致人心不穩、派系鬥爭,中小券商研究所崛起挖角明星分析師,民營券商多以銷售為導向的機制逼走券商分析師,出於對更高待遇的追求投奔賣方機構、向基金經理邁進……多種原因促使券商分析師的流動性堪比BAT。

年薪從不足10萬到80萬

38歲的網紅分析師張林(化名)入行已有9個年頭了。9年的時間里,他曾在4家券商履職,薪資待遇也一路上漲。“2008年我剛到一家中型券商起薪為6000元,1年半後轉戰至一家小型券商薪資待遇上漲至12000元到15000元,此後所呆的兩家券商所開出的薪水分別在2萬元和3萬元,我正準備離職的券商當時給出薪資待遇為4.5萬元,加上年終分紅年薪可達80萬元左右。”

第一財經記者走訪了解到,剛剛入行的券商分析師年薪約在10萬元到20萬元之間,大型券商的薪資待遇更高,某大型券商開出的年薪資待遇在30萬元左右。

在外人眼中作為收入頗高的職業,券商分析師的薪資待遇構成如何?

首創證券研發部總經理王劍輝對第一財經記者說,一般而言券商分析師的薪資待遇由基本工資和獎金構成。當前券商研究分為對內服務和對外服務,對內可為券商的投行、資管等業務提供研究支持;對外主要為基金公司等機構的投資提供研究分析。若以對外服務為重,券商分析師的收入多取決於機構的分倉傭金和給予的派點數量。知名分析師其年終獎應該能超過七八十萬元。一般分析師的獎金相當於固定工資的80%到120%。

但受制於股市行情,券商分析師的收入波動較大。譬如,在市場情況良好的2007年、2008年,大型券商研究所的金牌分析師年薪可達三五百萬元。不過金融危機來襲,市場進入漫長熊市,券商研究行業自身也陷入了發展瓶頸,彼時這個群體的薪酬已經降至100多萬元。2013年某中型券商新提拔的首席分析師年薪也就30萬-50萬元。

分析師跳槽各有因

“我已經打好辭職報告了。”張林在這家民營券商任職1年,儼然已是這里的“老人”了 。“我們這剛入職3個月到半年就離職的分析師很多。”

根據第一財經記者調查,某小型券商的離職率在20%到30%。大型國有券商則相對較為穩定,盡管如此某國有大型券商在過去2年中每年的離職率均超過了10%,“我每個月都能見到同事離職。”一位在上海大型券商任職的分析師對第一財經表示。

事實上,在過去幾年中多有明星分析師或券商研究所所長帶著整個團隊人員整體離職。“這樣‘一窩端式’的離職方式在券商研究所並不少見。”一位業內人士說,“券商分析師離職率高企的原因,一是因為當前券商並購重組較為頻繁,還會牽扯一定的派系鬥爭,這引發券商分析師重新站隊。”

張林就頻頻遭遇此類事件。彼時他剛入職,由於表現出色被董事長看中,入行三年就要被提拔為研究所副所長,這引起研究所管理層的震動,又恰逢該券商與另一家大型券商整合,集團內部派系林立,張林說:“那時還年輕,不願卷入政治鬥爭,就離職了。”

近年來券商之間的並購重組頻繁發生。業內人士表示,我國證券業前景廣闊,未來證券公司的並購重組還將繼續上演,受此影響券商分析師的高頻流動性將持續。

另一重要原因則是當前中小券商研究所崛起,多需要挖掘明星分析師。譬如此前天風證券先後從安信、廣發、華泰、國信、國金等券商網羅了10位知名分析師。根據第一財經此前的統計,截至1月13日已有18家新設券商等待證監會的批複。市場人士稱,可以預計的是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小券商研究所的崛起,明星分析師的流動性將越加頻繁。

值得註意的是,券商內部機制的不甚合理加劇了分析師的流動,這在民營券商中更為顯著。

“一般而言國資券商旗下的研究所多註重研究員的研究,民營券商研究所更加註重經濟效益、更為看重分倉派點,給券商分析師考核機制更以業績為導向。”某國有券商研究所首席研究員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這在張林身上得到了驗證。

其離職前在一家民營券商工作。張林稱:“一般而言,券商研究部門和銷售部門地位相對均衡。但我所在這家券商以銷售為導向。由於銷售部對券商的派點貢獻很大,因此其地位很是牢靠,銷售主管尤為強勢。更為嚴重的是,這家銷售部對研究員的派點打分占據了60%的權重,這使得內部呈現出研究員討好銷售、銷售討好賣方基金經理的畸形鏈條。”

“由於我多依靠媒體傳遞觀點,這些觀點雖被市場認可但卻不受內部銷售部分的認可,因此在派點打分中總是排名末位,薪資待遇在去年也被下調了1萬元級別也被下調,雖然這家民營券商也開始意識到其中的不足,但依舊沒有任何改變。”張林說。

此外,券商分析師離職也多與個人職業生涯規劃相關。

更多的分析師則是想敲開買方團隊的大門。前述國有大型券商首席研究員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券商分析師在業內積澱到一定程度多跳槽至買方機構,走出一條券商分析師——公募基金研究員——公募基金經理——私募基金經理的職業路徑。

“由賣方機構到買方機構,後者的薪資待遇、激勵機制更好。譬如若升至基金經理就到了真正的戰場,在真金白銀中博弈,善戰則收益更多。多數券商分析師年薪一般也就幾十萬,公募基金經理若業績突出年薪能達到上百萬,到了私募機構收入更是直接與業績掛鉤,其收入更能上升數倍。”前述國有大型券商首席研究員說。

研報工作“是與非”

經過20年的發展,中國的證券研究基本上建立了從宏觀到行業再到公司的基本面研究框架。證券公司研究報告即賣方研究報告,包括晨會報告、行業研究報告、投資策略報告、上市公司研究報告、季度和年度投資報告等。

“然而券商研報90%都無須看,沒有特別的價值和深度。對於專業的投資者而言他們精力有限,關註的研報多出自主流大型券商或是知名分析師。”一研究量化分析的券商分析師如此說道。

寫研報只為交差、研報觀點趨同、研報“無用論”等認知一度在業內盛行。與此同時研報的中立性也備受考驗。

渤海證券副總裁李祥林指出,賣方研究報告在通過買方兌現價值時往往容易被扭曲,這其中摻雜了投行利益、傭金利益等。比如研究報告看空的行業股票,如果剛好是客戶的重倉股,那麽該報告就難以“原汁原味”發布。只寫推薦維持與買入,而不談賣出已成常態。

考驗券商分析師的不僅如此,還有未來收入的不確定性。

目前,券商研究的價值完全依賴傭金體現。但近兩年,券商經紀業務競爭加劇,散戶的傭金費率呈現逐年大幅下降趨勢,公募基金公司與券商約定俗成的“萬八定律”的前提條件開始動搖。基金傭金費率的下降趨勢,令部分研究機構負責人齊呼:“券商研究最壞的時代可能正在到來。”

但也有不少券商研究所負責人甚為樂觀。王劍輝表示,這一行業有波動很是正常。包括券業在內的金融業正在上升空間,這其中的各個環節也均將向上發展。傭金下降將催生新的盈利模式,譬如未來證券研究所會更加註重投資建議的精準性和及時性,加強對新產品的開發等。

另一券商研究所所長表示,從研究的本身特性而言不一定和傭金掛鉤。當前監管層加大了對價值投資的引導,如果券商研報的質量能夠持續,券商分析師遲早會得到市場的認可。

截至1月末中國證券業協會數據顯示券商行業分析師有2188名。根據2016年10月新財富調查顯示,85後已經成為中國證券研究行業的領軍力量。此外,90後研究員的隊伍也開始壯大。

某資深券商分析師此前曾發文稱,國內目前還有不少的分析師連基本的概念和方法都沒有掌握。當前,券商分析師最應做的是註重日常積澱,形成科學的研究方法和完整的研究邏輯,畢竟“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18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