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芳不自賞》(電影劇照/圖)
如同狼來了的故事,觀眾也並非傻瓜,假的見多了,即便下次是真的,可能也不願意相信了。網絡水軍等造假行為,其實是在透支整個影視行業的未來,為某些貪得無厭的資方和不敬業的影視演員買單。
“知道”(nz_zhidao)帶你走進水軍營造的世界。
《孤芳不自賞》雖然已經播完了,但它引起的風波卻仍未結束。
近日有網友發現,《孤芳不自賞》的官方微博已經成為水軍的討債現場。成千上萬的評論湧向官博底下,整齊一致地回複:“孤芳水軍不付錢”。在微博轉發區,大量沒有頭像的ID帶評論轉發著:“《孤芳不自賞》豆瓣買水軍刷好評,做完後賴賬不付款。”
(微博截圖)
雖然該劇出品方澄清,並未買過熱搜,但這並不能打消網友的困惑,因為《孤芳不自賞》播出期間,其“摳圖演出”雖備受詬病,但許多微博大號關於該劇的新聞底下,卻湧現出大量口徑一致、對該劇及兩位主演進行“誇張”贊賞的評論。當然,也不排除存在著這樣一種可能,即之前雇傭的水軍及此次的討債水軍,均是競爭對手所為。
孰是孰非有待進一步觀望,但這個事件卻再次揭開了影視圈瘋狂造假的冰山一角。
不妨從一個舊聞說起。去年11月,微博“話題”官方賬號發布《關於嚴厲打擊話題榜盜號刷榜行為的公告》寫道,“站方通過用戶舉報發現了一批通過違規手段刷話題閱讀數,旨在沖擊熱門話題榜單的話題。其中甚至出現了使用被盜微博賬號發布相關話題內容的刷榜行為。”
被披露的違規話題詞有數百個,以文娛內容居多。在這份被封禁的刷榜名單中,赫然出現了很多個明星大咖、綜藝節目、熱門網劇……比如“TOP崔勝鉉新電影失控”“吳尊武動乾坤”“賈乃亮你要去哪里”“三行情詩告白薛之謙”“心疼蔣勁夫”“網劇不良人”“偶滴歌神啊”“和王俊凱一起看海賊王”“李易峰麻雀陳深”等等。之所以不厭其煩地對此進行羅列,是想說明:許多在微博上超級活躍乃至於我們都認為很火的影視劇或者明星,他們的熱度很可能都不是真的,而是成千上萬的網絡水軍刷上去的。
網絡水軍是這樣一批人:他們數量眾多,成千上萬,受雇於網絡公關公司,在網上通過發布大量水貼來造勢。或是營造一種全民關註的假象,或是刷分、刷評論提高口碑,或是通過碰瓷、抹黑競爭對手來獲取利益。
在影視文化圈,網絡水軍已經滲透到各個環節。除了微博熱搜有人刷榜外,微博評論區也有人刷評論。許多大投資大制作的劇集播出,只要在提及它們的微博大號底下遛一圈就不難發現,熱門評論總有那麽幾條在安利這部劇。
豆瓣上有人刷分。許多電影還沒上映,我們可能就會看到不少人在豆瓣打出五星好評或一分差評。在評分放開的前幾天,是水軍活動的關鍵時期,這時常常有大批量的五星或一星出現。
視頻網站上有人在刷點擊率。現在許多熱門影視劇的宣傳套路是,某某劇開播一天點擊率多少多少億,總共多少多少億,破了幾項記錄雲雲。這難免給人一種錯覺:這部劇真的這麽火啊,這部劇有這麽多人在看啊!可實際上,許多點擊率都是買的。有業內人士指出,“現在電視劇網播量水分,比票房最水的時候都還水十倍。整個圈子的自high,這種沒有天花板的刷,遲早搞臭整個行業。”
甚至連影視明星的微博粉絲數都可能是假的。微博上許多沒有任何代表作、口碑極其一般的明星,微博粉絲上千萬甚至幾千萬,你可千萬別以為他們真的有那麽多粉絲,有很大一部分甚至高達百分之六七十都是購買的僵屍粉。
雖然網絡水軍的每條回帖單價不高,比如一條評論幾毛錢到幾塊錢不等,視頻網站20塊錢就能刷10萬流量,熱搜榜價格從幾千到幾萬不等,但如果水軍想在全網持續產生影響,就必須大量投入。積少成多,有些影視劇可能在網絡水軍方面的投入動輒幾百萬甚至上千萬,出現了無錢支付的局面也並非不可能。
(視覺中國/圖)
水軍的大量湧現,首當其沖的是,真實的世界被遮蔽了。
你看到某個新聞上微博熱搜了,你以為真的是全民都在討論這個事件,可實際上,它只是無數水軍刷出來的,也許根本沒幾個人關註它。
你看到微博底下的評論、豆瓣上的短評、論壇里的留言不斷有人在安利某一部劇集,你以為這是一部好看的影視劇,可實際上,它乏善可陳甚至慘不忍睹。
你打開視頻網站,赫然發現某一部劇的點擊率已經突破幾十億,你以為它真的被觀看了幾十億次,可也許它一半以上的點擊率都是買的……
從傳播學角度看,水軍的出現,既扭曲了輿論主體,也扭曲了議程設置。在一個正常的輿論生態中,輿論的主體是平等的、自主的、具有鮮明的個體意識,但網絡水軍受雇於他人,他們不再依照自己的意誌表達意見,而成為某個利益方的代言人。由水軍呈現出來的民意,自然也是一種“偽民意”,他們共同構建的議程,也已利益集團化了。簡言之,網絡水軍遮蔽了世界的真實模樣,我們看到的世界可能是相關利益方虛構出來的,如同是一個新的“楚門的世界”。
具體在影視圈,扭曲的議程設置和偽民意的直接結果是,優勝劣汰的生態被破壞了。本來一部劇集是好是壞,觀眾是最有發言權,優秀的劇集在口耳相傳中贏得更高的收視率和關註度,糟糕的劇集被淘汰。只有在這種憑借質量說話的環境中,優秀的內容生產才有生存和發展的空間,影視主創者才有動力生產出優秀的作品。
網絡水軍的出現,則通過營造出錯誤的口碑來影響觀眾的選擇,一部劇集再糟糕、身陷再多醜聞,也不是什麽大不了的事,只要我出動數量更多的水軍來刷好評,就會有源源不斷的不知真相的觀眾上當。而在一個信息爆炸、劇集過剩的時代里,觀眾的註意力是有限的,當他們的遙控器和手機視頻被某部爛劇“霸占”之後,這就意味著,某部質量過硬但沒有雇傭水軍的優秀劇集,少了一個本屬於它的關註者。如此一來,不僅優勝劣汰的生態被破壞,甚至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局面。
不必諱言,這其實就是中國影視圈正面臨的一個困境。電影票房被註水、收視率被汙染、網絡點擊率被造假,反正假的就可以輕輕松松把錢掙了,那誰還會在意真的?誰還會追求真的?
但就像那個狼來了的故事,觀眾也並非傻瓜,假的見多了,即便下次是真的,他們可能也不願意相信了。網絡水軍等造假行為,其實是在透支整個影視行業的未來為某些貪得無厭的資方和不敬業的影視演員買單。
是該到了旗幟鮮明反對並嚴肅整治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