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金融“正規軍”撤離農村 互聯網金融乘虛下鄉“打遊擊”

從上世紀末以來,商業銀行急劇收縮農村網點,使得農村金融發展嚴重滯後,造成農村經濟“失血”、“貧血”。日前公布的中央一號文件對農村金融頗多著墨。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唐仁健稱,文件“在農村金融方面有大篇幅的規定,寫得也是最長最多的。”

據統計,我國“三農”金融的缺口已達3.05萬億元。在當前經濟下行、財力增收困難的背景下,如何籌集農業農村發展的建設資金,唐仁健表示,“(這)確實是一個非常頭疼的問題。”他提到,要兩手抓,一手抓“整合”,另一手抓“撬動”。要是用好了這些措施,就能夠建立起金融和社會資本下鄉的“導流渠”,疏通資金回流農村的“毛細血管”,助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

事實上,資本下鄉有著自己的“算盤”。對金融公司而言,正是看中農村消費金融的這片藍海。在城市市場已經飽和,競爭趨於惡性化的背景下,投身農村金融反而大有可為。

借貸的“怪圈”

正因為看中農村萬億級的市場藍海,互聯網金融資本紛紛“下鄉”。

如果沒有政府的扶持,傳統的金融公司一定會收縮在農村的放貸業務,轉而投向城市,這是由其金融體制本身所決定的。比如,農民最大塊的資產是集體土地,包括宅基地、承包地,以及農房。但是集體土地無法在銀行辦理抵押貸款,農房由於附著在宅基地之上,亦無法充分體現其價值。此外,農民抵押貸款一般是幾萬元的小額,所需要的風控和管理人員與貸款百萬同樣。考慮到成本問題,在銀行的操作空間是有限。

據媒體報道,有學者稱,傳統金融機構是基於現實風險的管理,要各種抵押物各種條框約束,而互聯網金融則是基於未來的風險管理,這是他們理念的根本分歧,也導致不同的風控路徑。中國農村存在萬億級的金融需求,對於農民小額貸款的需求,傳統金融機構是無法覆蓋到的,相反互聯網金融以其快捷、便利的放款特性是可以滿足的。

對於北京潤農金服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潤農金服”)CEO陳輝來說,觸動他的除了農村旺盛的借貸需求之外,還有一個讓人非常難以理解和接受的“怪圈”。

陳輝說,2015年冬天,他到東北農村考察,一戶人家種有十晌地(150畝左右),每年務農的各項投入接近10萬。經詢問得知,信用社最高貸款3萬,再向親戚朋友東拼西湊3萬,剩下的就只能承受高息求助於民間借貸公司。湊齊這些錢後,這戶人家才會開始一年的耕種。

由於從種植到收獲,需要一年周期。所以對這家人來說,這一年基本上就沒有收入來源,為了維持生活及其它開支,還必須預留兩三萬。等年末賣掉糧食後,再分頭還掉欠賬,然後手頭上就只剩下一點錢,下一年又要繼續借錢。

這戶農民告訴陳輝,年景好壞會影響到收入,但是掙的錢也一直攢不下來,比如要還掉結婚蓋房子時欠的賬,還要張羅著小孩上學的錢。等到攢些錢了,小孩要上大學就又全花光了。再往後,孩子就要結婚了。而且,家人還不能碰上災病,否則負擔更重。

這個農民始終深陷“一直種地、一直缺錢”的怪圈,讓陳輝頗為感慨。於是,他考慮做一些改變,幫助農民解決“借錢、省錢、賺錢”的難題。他認為,如果只是做一家純粹的借貸公司,放貸給農民收取高息,盡管也會掙到錢,但卻無助於打破前述怪圈。

用金融手段撬動整個產業鏈

經過前期半年多的立項調研,2016年6月,陳輝帶領公司團隊到山西南部的聞喜縣幫助農民種植辣椒。

之所以選擇從辣椒切入,他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稱,辣椒作為經濟作物,由於種植範圍廣泛,一直以來價格都比較穩定,不會出現像大蒜一樣過山車般的行情。而且,辣椒用途廣泛,價值較高,還可以烘幹儲存,不用擔心出現生鮮果蔬那樣的滯銷問題。

更為重要的是,公司已經跟下遊的加工企業簽訂了訂單,鎖定了收購價格。陳輝說,只要每年能夠達到幾十萬噸的生產規模,就可以成為“老幹媽”的指定供應商。然後,公司再跟農戶來簽訂辣椒收購的價格。而且簽約的價格“就高不就低”,這樣既保證了產銷對接,也能穩定農民的收入預期。

作為一家新型訂單農業金融公司,潤農金服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就是,為整個產業鏈提供全程的金融支持,以及為農戶提供栽培技術,控制農藥化肥的使用量,從而保證產量和質量。

具體來說,在篩選完基地和農戶之後,從種植環節開始,公司會為農民提供農資,跟農民簽訂賒銷協議,等辣椒種出來後,由公司統一收購烘幹,交由加工企業,待結算後就會按照簽約價格,扣除農資費用,支付給農民。這其中,由於統一采購,為農民降低了種子、化肥、農藥等農資成本,而公司又可以從整個產業鏈中抓取利潤,從而補貼給農民,使得賒銷為零利息。

在山西,小麥和辣椒可以輪作,即小麥收獲後,可以再種一茬辣椒。也可以不種小麥,一年種春茬和麥茬兩茬辣椒。春茬已經基本有數,但是麥茬能簽多少畝尚未可知。

陳輝說,農民最實在,要是農民感覺到辣椒春茬種的不錯,也確實掙到錢了,那麽第二茬就還會再種辣椒。根據前期調研和已經有過一茬的經驗來看,一畝地可以為農戶增收2500元。因為麥茬種玉米的話,刨除成本平均每畝地的收入為500元,但是種植辣椒後收入會達到3000元。也就意味著,如果種植面積能夠達到10萬畝,將會為當地農民增收2.5億。

陳輝表示,公司就是在其中扮演從規模種植到集中采購的橋梁,通過金融服務嵌入產業,從而撬動整個產業鏈。2016年已經跟農戶簽了5萬畝左右,2017年春簽約到10萬。預計2017整年會簽約到50萬畝,訂單農業的總交易額達到15億元。

截止到2017年2月,潤農金服的業務覆蓋山西、河南、山東等省份,簽約農戶超萬戶,簽約貸款金額8000萬。這其中在山西、河北有辣椒跟種項目,在山東有養豬養雞等項目,還有江蘇的稻蝦共養項目,以及東北、河北、山西的土地托管業務。

征信背後的農村消費

多年來,農業種植的小農經濟在應對大市場方面,往往力不從心。一方面無法對農作物來年的市場價格做到準確判斷,另一方面對市場價格及農資成本方面無法形成議價博弈能力。在當前,小農經濟仍然會延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的背景下,要是能夠湧現創新整個產業鏈的企業,不論是金融企業,還是農業企業,都將會幫助農戶改變弱勢地位。

相較於小農戶,陳輝提到,下鄉的資本或企業就有實力去做市場調研,包括農資、農產品的價格,甚至國際貿易、期貨市場的價格,然後綜合預判,選擇適合做的項目。而小農戶是無法想象能夠做到這一點的。

還有一點優勢在於,企業可以根據市場需要調整種植品種帶領農民致富。他舉例說,當初種辣椒的時候也考慮過,要是達到10萬畝的規模,會不會供過於求,造成全國辣椒市場降價,後來才發現,辣椒市場是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這點規模對市場的影響完全可謂是微不足道。

當然,對於潤農金服而言,以辣椒來切入農業並非最終目標,而是希望借此彌補農村征信的空白,拿到農民的消費數據,借此再跟一些合作企業,為農民提供消費貸款服務。

陳輝解釋稱,對農民來說,可以分為生產和生活兩塊。先幫農民搞好種植這一塊,讓農民增收,這屬於惠農扶貧。跟他們建立信任關系後,然後再由生產轉向生活,挖掘其潛在需求,幫助農民花錢。他認為,農村金融最難做的是征信工作。對於傳統的金融機構,甚至一些知名的互聯網金融公司,農民的征信都是空白,因為這部分群體很少上網購物。但是,通過農作物種植,正好彌補了這個空白。

據了解,潤農金服在農村布局的惠農點下沈到鄉鎮和村,計劃在今年年底達到3000個。惠農點將為農民提供各種便利的金融服務,包括小額現金借貸、汽車金融、房屋建設裝修、家用電器分期、婚喪嫁娶相關等分期服務。在陳輝看來,這背後有著巨大的藍海市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83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