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和黃套現450億碼頭無位泊

2011-3-24  NM




上月發表的財政預算案,談到貿易及物流業是香港四大支柱產業中規模最大,在2009年佔GDP 24.1%,僱用近80萬人。預算案提到政府已經展開在青衣西南發展十號集裝箱(即貨櫃)碼頭的「初步」可行性研究,研究預計可於今年年底完成。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在2007年上任後,已提出要興建十號貨櫃碼頭,吸引更多船公司來港停泊裝卸貨物,增加香港的貨櫃吞吐量。他在2008年初宣讀的財政預算案,便提到政府正「積極」考慮發展十號貨櫃碼頭的適當地點。現在過了三年,政府差不多原地踏步;相信到明年六月曾財爺卸任時(若果不用提早落台),十號貨櫃碼頭依然是在研究階段中。

香港的貨櫃碼頭發展始於1970年,當年政府在葵涌發展貨櫃碼頭,一口氣推出一號至三號碼頭的發展權,由三間不同公司奪得。之後政府每隔數年便推出新碼頭的發展權,到1987年香港貨櫃碼頭的吞吐量已佔全球首位。但自從1992年政府批出九號貨櫃碼頭發展權後,便停止批出發展權,一直「冬眠」到現在,已經差不多二十年。

其 實政府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已有計劃在大嶼山興建新貨櫃碼頭,將港口發展和興建新機場工程連成一體。可是在1999年,前任特首董建華將原先規劃興建貨櫃碼 頭的土地,改為興建迪士尼樂園,之後便再沒有討論另覓新址興建碼頭。要到2002年在合和胡應湘的大力推動下,政府才再開始考慮研究新碼頭選址和興建港珠 澳大橋。當時和黃高層霍建寧公開表示此舉會打擊原本的碼頭經營者,指摘胡應湘想「做他們的世界」。

熟悉本地貨櫃碼頭業發展的人都知道,葵涌貨櫃碼頭,除了七號碼頭外,其他碼頭都不是主要透過價高者得的方法來分配,而是以招標和私人協議形式批出。即使過去財團以數十億元的地價和興建費用投得碼頭,過去二、三十年亦早已收回成本,賺個盆滿鉢滿。

最近和黃將旗下珠三角港口業務(主要是香港及深圳的貨櫃碼頭業務),包裝成商業信託基金並分拆在新加坡上市, 便為集團在今個財政年度錄得約440億元收益,套現450億元,這有助降低集團的負債比率,幫補過去在3G業務的虧損。和黃今次分拆港口業務預期會收取 640億元(包括仍然持有的基金單位市值),以大約6%的股息派送計算,和黃今年的港口利潤接近40億元,明年預計會超過40億元。

 

很明顯本地的大財團在香港和深圳兩地,操控貨櫃碼頭收費去賺取暴利,嚴重損害港人的利益。大財團在香港收取全球最貴的碼頭處理費,令貨櫃吞吐量增長放緩,阻慢興建新貨櫃碼頭。過去一年多,本地貨運量大幅回升,不少中小型的海上運輸公司找不到足夠碼頭泊位去起卸貨物,嚴重影響生意的流轉。

最近政府因應發展啟德郵輪碼頭,收回觀塘及茶果嶺的公眾裝卸區用地,迫使一些回收商與中小型海上運輸公司爭用其他公眾裝卸區,出現中小企「自相殘殺」的局面。

近日中遠太平洋董事副總經理黃天祐接受報章訪問,便提到自從九號貨櫃碼頭在2003年底落成後,香港便沒有新的碼頭泊位供應,出現集裝箱運力供不應求的情況,船公司只好選擇深圳的港口。黃天祐指出政府對興建十號碼頭一事,多年來只是說而不做。

特區政府為了保護大財團的利益,犧牲中小企及全港市民的利益,正是香港主要的深層次矛盾。

林本利

現任教於理工大學,專門研究公用事業及公共政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2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